1、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掌握:京师大学堂的创办。科举制的废除。著名的文学、艺术家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郭沫若、赵树理、丁玲及其主要成就。指导学生归纳本课文学艺术成就,提高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近代文学艺术成就取得的原因和所起的作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采用演示图片、播放录音、录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直观、深刻的印象。指导学生填写中国近代重要文学艺术成就表格,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条理清楚。与学生共同分析、欣赏近代著名文学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文艺鉴赏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水平反映了一定时
2、期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教育要适应当时的社会需要并服务于社会。进入近代以后,中国的封建教育制度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制度的变革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科举制度在中国存在了1300多年,同其他事物一样,科举制度也曾起过积极的进步作用。进入近代以后,其不利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落后性日益突出,科举制度的废除同样成了历史的必然。中国近代涌现出许多文学家和艺术家,他们高超的文学艺术水平和辉煌的文艺成就,不仅在革命斗争中起了鼓舞人民斗志,揭露、鞭挞敌人的作用,而且在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有的在世界上也占有一席之地。重点和难点重点:科举制度的废除。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难点:
3、郭沫若的历史剧。鲁迅的文学成就。教法与学法教法:谈话法、讲解法,多媒体电教手段。学法:分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教学资料投影仪、电脑、录像(录音)机或VCD机。图表、图片: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空白表格愚公移山绘画作品。VCD光盘(或录像带)、录音带:专题片国歌、故事片屈原、歌曲义勇军进行曲。板书设计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一、新式教育的开端1新式学堂的出现和京师大学堂的创办2新的教育体制与科举制度的废除二、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1鲁迅的文学成就2著名的美术、音乐作品3郭沫若的历史剧4解放区的文艺成就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新课复习提问我国近代著名的铁路工程师和化学家分别是谁?
4、他们的重要成就分别是什么?中国近代出现了一些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他们中的代表人物先后有谁?他们的成就和主张各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导入新课中国近代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詹天佑、侯德榜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的卓越成就填补了我国科技发展的一些空白,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另一些人为了拯救中国于危难,从思想方面进行了探索。其中,魏源和严复即是两位突出的代表人物。在中国近代,还有一些人拿起了文学的武器和画笔,同反动势力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今天我们学习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新式教育的开端(教师首先运用电脑演示大学堂图片,并概述教材引言)。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了明定
5、国是诏,诏书中有三分之一的篇幅是关于建立京师大学堂的内容。后来,光绪皇帝又两次下旨,督促有关部门尽快拿出具体方案,并把京师大学堂的创办视为“特例”,凡与此有关的问题,有求必应,大开绿灯。光绪皇帝为什么如此重视京师大学堂呢?(学生思考、回答)。新式学堂的出现和京师大学堂的创办中国古代的教育是比较发达的。然而,这种发达的教育是以四书五经为主要内容的儒家封建教育。国家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进入明朝,科举制度发展到死板、僵化的八股形式。学生的学习、考试以至于为官后的思想、行为,都受到了严格的束缚。清朝继续沿用明朝的教育考试制度,这种教育考试制度培养出来的人才,越来越不适应近代中国的需要。一些思想开明的
6、官员,主张学习西方,改革教育。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办了许多新式学堂。大家想一想: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是哪一所?(学生思考、回答)对!是京师同文馆(电脑演示京师同文馆照片)。除此之外,洋务派还创办了一些科技和军事类的学堂(电脑演示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简表),这些新式学堂为清政府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方面的人才。教学过程在19世纪晚期的戊戌变法中,作为“新政”的一项内容,清政府创办了京师大学堂(电脑演示京师大学堂图片,教师结合教材小字简明介绍)。京师大学堂即今天北京大学的前身,她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创办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保留下来的一项重要成果。它的创办,表明了近代中国教育改革
7、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新的教育体制和科举制的废除京师大学堂开办以后,科举制依然存在。由于维新变法的失败,科举考试又恢复了被变法诏书取消的八股文。由于大学堂的学生只有考取科举,才能取得做官的资格,所以,每到科举考试的时候,学生便纷纷请假赴考。这样,国家得不到急需的军事、外交和科技方面的人才。洋务派著名代表人物、清朝重臣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新式学校。清政府迫于当时的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让学生看教材有关小字)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和高等三个学程的教育体制,并于1905年宣布废除了沿用1300年之久的科举制度。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五四运动,在文学艺术领域
8、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使中华文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讴歌文明、鞭挞黑暗,成为进步文学艺术家的神圣使命。鲁迅的文学成就鲁迅是中国近代的文学巨匠,是中国进步文学艺术家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有小说、杂文等。其代表作有狂人日记孔乙己等著名小说。(教师可朗读小说中鲁迅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抨击片段,说明鲁迅对于封建旧礼教的深恶痛绝。至于孔乙己,可让学生简要谈谈该小说的情节,教师简要说明)小说孔乙己塑造的是一位被封建文化毒害而迂腐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作品激烈地批判了封建制度对人们的摧残。鲁迅的文学成就还表现在杂文方面,如华盖集而已集和南腔北调集等。鲁迅的杂文,文笔犀利,战斗性极强
9、,辛辣而带诙谐,善于击中敌人的要害,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著名的美术、音乐作品徐悲鸿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美术绘画大师。他擅长油画和国画的创作,对素描尤为精通。他所画的马堪称一绝。(电脑演示马的绘画图片,并对该作品做简要说明)他还创作了愚公移山和田横五百士等富有进步意义的历史绘画。愚公移山是其代表作之一,该画为巨幅国画(电脑演示愚公移山国画图片,教师简要说明)该作品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40年,它取材于中国古代愚公移山的故事。画中的人物体魄健壮,挥锄掘石,表现了坚忍不拔的卓越精神,对于坚定人民的抗敌意志和必胜信念起了重要作用。教学过程(播放国歌片段)。然后提问学生:我国的国歌原名是什么?其词
10、、曲分别是谁创作的?(学生思考、回答)我国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其词作者是田汉,曲作者是聂耳。歌曲诞生于中华民族处于危难时刻的1935年。歌曲富有极强的动力感,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激励着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志。建国时即被定为代国歌。此外,作曲家冼星海创作了著名的黄河大合唱(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片段)这首歌曲以黄河两岸人民抗日救国的英勇斗争为题材,歌颂了祖国和人民,音乐气势磅礴,强烈反映出时代的精神,民族风格鲜明,是我国音乐艺术的不朽杰作。郭沫若的历史剧40年代初,抗日战争已进入到艰苦的相持阶段。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在国统区,它实施法西斯专制独裁统治。为适应抗战的需要,郭沫
11、若创作了屈原等历史剧(教师可组织学生分角色,演出本剧的片段并简要说明)屈原以楚怀王下令囚禁主张联齐抗秦的屈原为题材,借古喻今,揭露国民党顽固派对外丧权辱国,对内迫害抗日志士的罪恶行径。同时也表达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望和追求。解放区的文艺成就在人民当家作主的解放区,文艺工作者深入到人民中间,接触现实生活,创作出一批以优秀小说为代表的许多文艺作品。主要的优秀小说有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可让学生讲解几部小说的故事梗概,也可由教师做简单介绍)。课后小结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旧的教育制度和人才选拔制度越来越不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19世纪后半期,一批新式学堂先后在中
12、国诞生。京师大学堂的创办更是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1905年,清朝废除了科举制度,这是迫于形势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然而,该措施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进程。革命的文学艺术是在革命斗争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反过来又服务于当时的革命斗争。在中国近代如火如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诞生的革命文艺事业,激励了人民的革命斗争,推动了革命事业的发展。“活动与探究”建议阅表分析首先,教师将教材中的表格打到投影屏幕上。之后,引导学生同桌和前后桌进行讨论。最后,让四名同学分别填出表格内容。为鼓励学生认真思考、踊跃发言,教师可事先制作好若干枚红纸制作的五角星,以奖励发言积极且回答正确的同学。期末时,得到五角星多的同学,可被授予“历史小博士”的称号。读书会按教材设计的活动与探究要求,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教师可将要求明确和具体化。如要求学生书面写出体会文章,在小组内和全班发言。也可以此为专题,办一期板报或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