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西省新余九中八年级物理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 粤教沪版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过程和方法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乐于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等科学试验。重、难点:试验的过程。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器材:透镜、光屏、蜡烛、刻度尺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凸透镜、凹透镜对光各有什么作用?什么是焦点?什么叫焦距?光心有什么特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照相机:可以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凸透镜 投影仪:可以成倒立
2、、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思考:是什么原因影响了凸透镜所成的像?学生猜想(引导“可能与距离有关)1、演示试验:如图示 F F 有关概念: 2倍焦距:用2f表示注意事项:蜡烛、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调节光屏找出最清晰的像。结果:距离不同成的像不同像与距离有什么关系?2、学生试验:试验过程如课本示要找出放大、缩小的区域要找出倒立、正立的区域要找出不成像的区域。试验结果填入课本表格,并进行总结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对照电脑模拟)物距 像距 倒、正 大、小 虚、实 u2fu=2ffu2f uf4、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F F F F (作图法) 实像:真实光线汇聚而成的像,可以出现在光屏上。 虚像: 讨论: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写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后记:注意几个概念的讲解物距、焦距、2倍焦距等如何确定像的位置最清晰的位置?如何确定虚像、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