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22 常见的动物课时安排第2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 说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的分类标准及相关的代表动物名称。2、 培养逐级分类的思维能力。3、 体验分类的思想。重点和难点重点: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的分类特征和生物多样性。难点:逐级分类思想的落实。教具准备投影片 鱼骨师生活动过程设计意图一、 引入新课根据动物有无脊椎,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其中,脊椎的动物中又可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接下来我们就分别学习这几类动物的特征。二、 讲授新课(一)鱼类展示不同种类鱼的图片,让学生在认真观察并根据生活实际说出鱼类的特征。提问:1、鱼用什么呼吸?2、鱼的运动器官是什么?3
2、、鱼有哪些鳍,鱼的尾鳍有什么作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小节: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身体表面有鳞片。鱼鳍中尾鳍最重要,有稳定身体、推动身体前进、控制游动的方向的作用。(二)两栖类观察教材P38页图212,描述青蛙的一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问:1、 青蛙生活在哪里?2、 说出青蛙和蝌蚪的区别?3、 青蛙有哪些特征?教师小结:青蛙生活在水中,有尾无四肢,用鳃呼吸。它的成体生活在陆地上或水中,无尾有四肢,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4、 还有哪些两栖类动物?主要由学生列举。(三)爬行类展示爬行类中蛇、变色龙、龟、鳄鱼等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共同特征。教师小结:爬行类一般贴地爬行,体
3、表覆盖着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列举其他两栖类动物。讨论:有些爬行类动物如鳄鱼也能够到陆地上生活,为什么它们不属于两栖类呢?(爬行类的幼体已经彻底摆脱了水中生活,而两栖类幼体还不能脱离水中生活。)阅读材料:毒蛇和无毒蛇。三、作业布置:作业本中相关部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了解鱼类的主要特征。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了解两栖类的主要特征。了解爬行类和两栖类的区别。板书设计一、 鱼类特征:生活在水中,身体覆盖鳞片,用鳃呼吸。尾鳍的作用:稳定身体,推动身体前进,控制游动的方向。二、 两栖类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以在水中也可以在陆上生活,用肺呼吸。三、 爬行类特征:体表覆盖鳞片或甲,身体内有肺,贴地爬行。教后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