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第2节《液体压强》教学设计1 (新版)鲁教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118134 上传时间:2025-02-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第2节《液体压强》教学设计1 (新版)鲁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第2节《液体压强》教学设计1 (新版)鲁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第2节《液体压强》教学设计1 (新版)鲁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第2节《液体压强》教学设计1 (新版)鲁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第2节《液体压强》教学设计1 (新版)鲁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节 液体压强一、教学指导思想: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本节课按照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教学理念设计,综合运用创设情境、问题引导、直观演示、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辅助,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重视教师在探究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预设问题,力争让学生能够自主发现、合理探究,使其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从“学会”到“会学”。二、教学内容分析:液体压强选自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这节内容由、组成。是继压力压强之后,大气,流体压强之前的内容。研究液体的压强,

2、既是压强知识的延伸扩展,又是学习大气压强和浮力知识的基础与铺垫,对前后知识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液体的压强在课标中隶属运动和相互作用这一部分的机械运动和力的范畴,此内容比较抽象,在教学设计中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本节课我安排了“实验演示,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自主设计简单实验,定性验证猜想”、“科学实验探究,分析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在学生通过实验对液体压强的特点有了进一步认识后,另辟溪径从理论的角度推导(理想状况下)液体压强公式,理性认识液体压强特点。由浅入深,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分析、验证、理论归纳。这样不但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

3、认知规律,而且可以让学生体验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同时本节课也是典型的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课例,因此要把控制变量的方法贯穿始终,内化为学生的一种思想,应用于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三、学生情况分析: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具有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思维方式正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他们对直观内容感兴趣,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思维过程。通过半年多的物理学习,已具备了初步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具体操作时,严谨性不高,需要教师适当的引导。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建立了压强概念,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的方法,并能用压强公式解决有关问题。可对“深度”的理解个别学生还不准

4、确,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深度”是指由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一位置的距离。即要区别于高度,又要理解自由液面的含义。由液体压强特点产生的现象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但液体压强毕竟是规律,比较抽象,为了便于理解,激发兴趣,采用“观察思考动手尝试科学探究理论验证”的教学设计以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四、教学目标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到液体内部存在压强,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都有压强。(2)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知道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深度和密度有关。会利用液体压强特点解释相关现象。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过程,提高观察、分析、归纳等

5、方面的探究能力。(2)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在微小压强计的使用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观察演示实验和参与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定性和定量实验过程中,树立合作意识,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2)密切联系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将所学液体压强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教学难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探究过程。五、教学资源:(一)学生分组实验资源:微小压强计、水槽、塑料袋、锥子、可乐瓶、玻璃试管、一次性水杯、气球、橡皮圈、细线、刻度尺、水、盐水,大烧杯(二)多媒体播放设备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

6、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二)多角度实验,启发思维1、多媒体展示“奇怪”现象帕斯卡裂桶实验吃不到活的深海鱼深海潜水服比浅海的厚重很多所有大坝截面设计成梯形(板书:液体的压强)2、问题情境,导入课题3、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演示,问题引导。(播放液体对容器底和壁有压强视频材料)提出问题:在两个实验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液体压强与固体压强有何不同?为什么?猜猜看?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明确: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受重力作用和 液体具有流动性4、交流评价,鼓励肯定,完成预设猜想5、动脑动手,趣味尝试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选择实验器材进行验教师活动1、观看新奇实验动

7、画、生活图片产生好奇心;生活问题思考,引发求知欲望。2、联系生活认知,初步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3、认真观察两个实验,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思考问题,踊跃发言,对比学习,引起认知冲突。明确:液体对器壁、器底都有压强,运用已学知识,分析原因。回顾实验,大胆猜想4、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归纳猜想根据视频可能出现的猜想:(1)与质量有关;(2)与体积有关;(3)与深度有关;(4)与密度有关;(5)与方向有关;5、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自主设计验证试验。每组在可乐瓶、试管、学生活动1、动画、图片直观感受,学生乐于接受。贴近生活引思设疑,积极进入学习状态2、从生活到物理自然过渡3、多媒体视频演示,规范直观、利于学

8、生进行对比分析。问题引导,启发思维,两个实验和新旧知识的对比学习,利于学生进行合理猜想。4、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空前的锻炼,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空前的发挥5、利用身边随处可见东西,甚至废旧物品设计实验,贴近生活,学生乐于设计意图教学环节(三)科学实验深入探究(四)理论验证,导出公式(五)学以致用(六)课堂小结,强调重点提供适当帮助(对有困难的组提供“小锦囊”)明确实验要求:巡视指导,6、组织讨论交流,明确针对有的猜想用上述器材验证不出来,引出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器材微小压强计7、介绍液压计的构造,工作原理,视频演示:液压计的基本操作师生交流,运用变量控制法共同制定方案,拟定表格,巡视指导,帮助

9、鼓励8、归纳学生所得,总结液体压强特点,板书强调。9、理论验证,推导压强公式(模型法)液柱体积:V=sh液柱质量:m=v=sh液柱对平面的压力等于重力 F=G=mg=gsh平面所受压强p=gh(板书公式)10、运用所学,解决疑问帕斯卡裂桶实验吃不到活的深海鱼深海潜水服比浅海的厚重很多所有大坝截面设计成梯形11、归纳小结,强调重点布置作业(见学习效果评价)气球、塑料袋、锥子、水槽、一次性水杯、橡皮圈、细线、橡皮膜,刻度尺中任选几种。自主设计,简单验证自己猜想。要验证什么?怎么做?结果如何?得到什么结论?6、小组之间展示交流(允许失败,分析原因)7、学生明确任务,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填写实验表格。8

10、、结果分析,验证猜想9、联系所学,了解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明确公式内容:液体密度g:重力常数h:液体深度(由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一位置的距离)10、应用所学,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学以致用。11、回顾所学,归纳收获参与,积极性高。问题引导,条理清晰,避免学生实验的盲目性。学生在动手尝试中加深对液体压强的认识,为后续探究实验做好思路铺垫,分散难点。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可以准备“小锦囊”适当提供帮助,开阔学生思路。6、课件演示介绍液压计的基本操作和工作原理,为学生探究实验扫清操作障碍,再次分散难点。7、学生在探究实践中进一步认识液体压强规律,印象深刻。探究活动中运用控制变量法,科学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1、。体验完整的探究过程,逐步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9、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液体压强规律后,推导液体压强公式,利于学生前后知识的连接,同时完成直观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的转变。首尾呼应, 通过对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解答,让学生感受到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体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愉悦七、板书设计课题:7.2液体压强一、特点:投影1、同一液体,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压强都相等。2、同一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深度:点到自由液面的距离)3、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三、公式:Pgh八、学习效果评价设计1压强计是研究_的仪器。当把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液体内部的某一深度

12、时,观察到的现象是U形管两边液面_,这个现象说明_2甲、乙两个容器中盛有质量相同的同种液体,则 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大。 甲 乙3某同学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若保持压强计金属盒所在水中的深度不变,使橡皮膜朝上、朝下、朝任何侧面时,观察压强计的液面高度差如图2所示。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在同一深度,水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图2154.如图19所示,把同一支压强计的探头先后放入A、B两种液体中的不同位置,压强计两管中的液面高度差相等,比较两种液体的密度可知A_B。5.如图22甲所示,小明同学用微小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图22甲 乙 丙(1)实验时将压强计的探头缓慢放入液体中,并逐渐向下移动,在此过程中观察到压强计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2)现有两个没有标签的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小明想利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分开,他将压强计的探头先后浸没到两杯液体中,如图22乙和丙,结果图22丙中压强计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小明认为丙图杯子中盛的是盐水。小明的结论是不可靠的,应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在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