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一、教学目标:1、知道物体的沉浮条件,会根据沉浮条件判断物体的沉浮;2、通过观察实验,能应用沉浮条件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3、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沉浮条件在技术上应用的实例,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索、观察、分析、归纳,使学生了解物体的沉浮条件。难点:利用物体的沉浮条件分析解释有关问题。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观察法。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1、什么叫浮力?浸在任何液体的物体都会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2、物体受到浮力F浮=V排液g (二)导入新课:铁鸡蛋通过对木块、铁块放入水中、鸡蛋放入盐水中分别上浮、下沉、悬浮
2、受力分析,得出物体的沉浮条件:木块木块1、如甲图,当F浮G时,合力方向竖直向上,物体就上浮。2、如乙图,当F浮G时,合力方向竖直向上,物体就上浮。 当F浮物时,必有F浮G物,物体在液体中就上浮。当液物时,必有F浮G物,物体在液体中就下沉。当液=物时,必有F浮=G物,物体可悬浮在液体中。巩固新知:分组讨论1、甲、乙两实心物体质量相同,放在水中,甲悬浮在水中,乙漂浮在水面上,由此可以判断( )。A、甲受到的浮力大; B、乙受到的浮力大;C、两物体受到的浮力相等; D、无法判断。2、把铁块沉没在水中时,铁块会 ,浸没在水银中会 。实验探究:怎样使密度大于水的物体能够漂浮在水面上?学生做实验:用过牙膏袋、橡皮泥、铁皮等。通过实验后发现:两次牙膏袋所受到的重力G甲和G乙的关系是:G甲=G乙。 2、两次排开水的体积V甲和V乙的关系是:V甲V乙。3、两次所受到的浮力F浮甲和F浮乙的大小关系是:F浮甲F浮乙。)板书结论:要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可以把它做成 空心 的,使它排开更多水,从而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轮船、汽球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二、物体沉浮条件应用:1、潜水艇(先做一个圆球放入水中上浮和下沉的演示实验)。2、升入天空热气球。3、运用多媒体播放潜水艇密度计工作原理。五、小结:本节课学习:1、物体的沉浮条件;2、物体的沉浮条件的应用。六、作业。书上1-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