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创建书香校园萧县师范附属小学 孙剑峰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通过广泛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使学生获得知识底子、智力基础,乃至情感、审美基础。”因此,我们学校把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创建书香校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叶圣陶曾说过:“要养成一种阅读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程,必须在课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这段话明示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是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单单靠课堂上的45分钟还是不行的,必须加强课外阅读。新颁布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九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注: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在“课程
2、目标”的“总目标”中规定:“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要我们要加强小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课外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终生的宝贵财富,也是他终身学习的坚实基础。如果我们要实现我们心中的教育理想,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学到真正的知识,而且学得比我们强,我们需要并且能够做到的,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他们从热爱读书和主动读书开始。 我们学校的做法是:一、领导重视学生课外阅读,计划切实可行。我们学校多年来致力于文化立校与特色
3、兴校的完美统一,以文化创特色,以特色强文化。学校努力营造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氛围,以创立书香班级、书香教师、书香学生为抓手,让学生以书为伴,以书为友,开展丰富而扎实的读书活动,以期打造学校特色。为此,学校成立以武鹤校长为组长,孙剑峰主任为副组长,语文教研组长及年级负责人等具体负责的书香校园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书香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保证有组织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学校每学年度开学初制定一年的课外阅读计划及学生本学年度阅读书目。各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符合本班实际的读书计划,一二年级阅读量为5万字,相当于3本书,三、四年级不少于40万字,相当于4本书,高年级不少于100万字,相当于5本书。二
4、、建立三级图书网,让学生有书可读。为了让学生有书可读,有地方读书,学校斥巨资改建扩建图书室、阅览室,购进大量适合少儿阅读书籍,为学生课外阅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完善图书借阅制度,不断满足学生的借阅需求提供了方便。每个班级都建有图书柜,师生共同捐书充实班级图书柜,让孩子们不出教室就可以看课外书。各班开学初对班内学生捐赠的图书进行统计,让每位学生在自己的课外书上写上名字、学号并把它登记在班级捐书统计表上,张贴在班级墙壁上,方便每位孩子借阅。各班的图书管理员对图书进行管理。班级图书角的建立,使班内学生的读书热情更高了。学校还号召学生在家里建立属于自己的图书室,让学生在家里也可以尽情阅读,让他们沐浴
5、在书香里,浸润在文化中。三、广泛宣传,让课外阅读在学生心中扎下根。学校利用橱窗、广播站、电子大屏幕对创建“积极开展课外阅读,人人参与创建书香校园”工作进行广泛地宣传,使“书香文化”的精神、意义深入到每位师生的心田。各个班级墙上张贴着读书小明星、读书记录表、专栏里有名言警句、读书心得等。各班还都精心创设班牌,精心设计班名、班风、班训,形成各具特色的班级书香文化。学校走廊、橱窗、宣传栏及显眼处分别是读书名言、名人读书故事等,大力营造书香氛围,让书香浸润校园的每一处。 四、确保读书时间,加强课外阅读检查。有家长反映孩子一天在校要搞学习,回家写完作业,运动一下都没有时间哪来时间读课外书了。其实不然,只
6、要合理安排好时间,是能够在紧张的学习中抽出阅读课外书的时间的。让学生经常置身于阅读环境中,耳闻目睹阅读的情景,会大大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因此,我校规定每周中午午间时间及每周一下午第三节课为看课外书的时间。每天语文课抽5分钟时间安排一个同学讲述自己阅读的收获,其余同学评议。此举一举两得,不但能矫正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不足之处,还能借同学的口,开拓其余学生的视野。为确保读书的实效性,语文老师在读书时间要加强指导,课外阅读课老师要认真备课,各年级组加强集体教研。学校组织专门人员对课外阅读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张榜公布。除了规定学生在校的读书时间外,学校还规定语文老师布置家庭作业要以阅读为主,阅读完后要把自
7、己学到的好词佳句及体会写在读书笔记本里。每学期,学校要对学生的读书笔记进行评比,作为创建“书香班级”的条件之一。学校每学期的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中课外阅读的知识占整个试卷的五分之一,学校每学期还专门举办课外阅读知识,这一切确保了读书活动的实效。五、采用形式各样的激励措施,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的阅读兴趣需要不断激发,老师的激励、同学的赞许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各班老师为了呵护孩子对课外书的渴求,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班级利用教室黑板设立“书海拾贝”栏目,让学生把读书过程中积累的好词佳句等摘录下来,与其他同学共享。有的班级用红红的五角星贴画做奖励,每读完一本书,就让阅读统计员检查,过关后奖励
8、一颗五角星贴在摘抄本皮背面,把读的书名写在五星的后面,一个月统计汇报一次,谁得星最多谁就是“阅读小博士”的候选人。所有这些形式各样的激励措施,让学生乐此不疲地读书,学生的读书兴趣空前高涨。六、开展读书活动,加强阅读交流促进习惯养成。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点燃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进行感性体验和理性分析。为了推进课外阅读的扎实开展,我校组织了“诵读千古诗文,传承中华文明”古诗文诵读活动,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根据不同年龄、学段,我们有不同的活动形式。如低年级开展的我与祖国共成长、祖国妈妈我知道故事会,背诵三字经、论语等,举行“千字文朗诵比赛”、“古诗朗诵”等
9、比赛;中高年级学生开展的三国演义、水浒英雄、“名人故事交流会”、“赛诗会”、“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等活动,大大激发了孩子们读书的热情。除了学校的阅读交流,各班每月也要举行班级课外阅读交流,如有的老师组织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后便召开三国演义读书交流会,学生积累了三国歇后语、三国诗歌。有的老师在班内开展中华上下五千年读书交流会、名人故事交流会,有的班级还成立了“红学会”等。还有的班级举行了“我是小小故事家”“赛诗会”“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在班级中定期展评学生的读书笔记、剪贴报、手抄报等。学生在展评过程中,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进一步得到巩固。
10、特别是学校每学年举办的以“书香润泽,经典照亮人生”为主题的经典诵读比赛,更是将读书活动推向了高潮。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以圣贤为友、以经典同行,潜移默化地培育开朗豁达的性格、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强感悟,感受文章精华,奠定语文基础。 创立了“艺苑文学社”,创办了艺苑文学报,鼓励学生笔耕不辍。不少学生的文章在作文大王、快乐作文、小学生作文选刊、故事会、作文报等报刊上发表。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别的读书征文比赛,我校学生捷报频传。 七、教授读书方法,保持读书兴趣。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后,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参与阅读。 如果学生仅仅有了阅读的兴趣,不懂得如何去读
11、,如何学会技巧,学以致用,阅读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所以,我们利用课堂,把名人阅读方法的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如“毛泽东的读书法”。毛泽东的读书法泽东毕生珍惜时间,博览群书。其中“三复四温”式阅读和“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他主要的读书方法。他在青年时期就熟读了史记汉书等古籍,并且不断地重温;就是到了晚年,对他喜爱的同一本史书,也是反复研读,并有读过一遍书在封面划上一个圈作记号的习惯,所以,在他读过的许多书籍中,均留下了他读过二遍、三遍的圈记。毛泽东在青年时代读书时即有“读得多,想得多,写得多,问得多”的习惯。他的写作多表现在作内容
12、摘录,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符号,作批注以及写读书日记、在原书上改错纠正。“苏步青的读书法”。著名数学家苏步青主张读书要多读、精读、他读书时,第一遍一般先读个大概,第二遍、第三遍逐步加深理解。他就是这样来读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的。他最喜欢聊斋,不知反复读了多少遍。起初,有些地方不懂,又无处查,他就读下去再说,以后再读就逐步加深理解。苏步青读数学书也是这样的,他总是边读边想,边做习题,到读最后一遍,题目全部做完。他认为,读书不必太多,要读的精,要读到你知道这本书的优点、缺点和错误了,这才算读好、读精了。“爱因斯坦的总、分、合三步读书法”。所谓总,就是先对全书形成总体印象。在浏览前言、后记、
13、编后等总述性东西的基础上,认真地阅读目录,概括了解全书的结构、体系、线索内容和要点等。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基础上,逐页却不是逐字地略读全文。在略读中,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所谓合,就是在略读全书后,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经过认真思考、综合,弄清全书的内在联系,以达到总结、深化、提高的目的。“鲁迅的跳读法“:鲁迅先生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这种方法是对陶渊明的“不求甚解”读书方法的进一步发挥。它的好处是可以由此节省时间,提高阅读速度,把精
14、力放在原著的整体理解和最重要的内容上。“著名数学家苏步青主张读书要多读、精读。”他读书时,第一遍一般先读个大概,第二遍、第三遍逐步加深理解。他就是这样来读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的。他最喜欢聊斋,不知反复读了多少遍。起初,有些地方不懂,又无处查,他就读下去再说,以后再读就逐步加深理解。苏步青读数学书也是这样的,他总是边读边想,边做习题,到读最后一遍,题目全部做完。他认为,读书不必太多,要读的精,要读到你知道这本书的优点、缺点和错误了,这才算读好、读精了。汲取古人读书经验。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人才如林,学者如云。他们积累了大量的学习经验。如:“二分群书”。清末名家梁启超很会读书。他
15、把每天所要读的书分为二类,一类是一般的、粗读; 一类是有价值的,细读;格言还要精读。这种主次分明的读书方法,使他获益不浅。“贵在五用”。现代伟大作家鲁迅先生把上面的“四到”,再加上一个“脑到”,归结为“五用”。特别强调,不仅要用“心”记,更要用“脑”思索,善于发现规律,提出问题,勇于创造。这种“眼、口、手、心、脑”五到的提法更全面,收益更为显著,成为读书要诀。“十目一行”。一目十行的浏览可以博学长识,而十目一行的专注,使人精深。清代学者陆世仪就是用了“十目一行”读书法取得成功的。“七焚七录”。明代末年有个大学问家叫张溥,他的读书法奇特,读书时先抄一遍,再读一遍,然后把书稿烧掉。再抄再读再焚再抄
16、,反复七次,直到烂熟于心,融会贯通。他苦读成名,给自己书斋取名为“七焚斋”,也叫“七录斋”。作家肖复兴说:“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一本书就是一艘船,能带人到远方,我们老师和家长带学生到达不了的地方,书可以带他们到达。阅读兴趣的培养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第一步,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就逐渐成为自觉行为。近几年,我校以读书活动为契机,以文化立校为指引,读书活动开展的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由于学生的大量课外阅读,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了提升,口语表达和作文能力得到了提高。我校每学期都有十多个班级被评为书香班级,近百位学生作品发表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百十余位学生参加省、市、县爱国主义读书征文活动并获奖,十余名同学参加市、县演讲比赛并获奖。学校先后荣获“心系祖国,健康成长”读书活动优秀组织奖,“崇尚科学,传播文化”爱国主义读书活动组织特别奖,“红色之旅”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活动组织优秀奖,建国六十周年爱国主义读书活动一等奖,宿州市“经典诵读比赛”集体三等奖。学校被授予“宿州市爱国主义读书活动示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