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美琪学校八年级物理上册 4.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1课时) 苏科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2)会使用相关的实验器材,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有关数据和资料。【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了解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方法;(2)培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从中得到规律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探究创造的品质;(2)培养学生交流使用,评价探究结果的能力【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难点】会使用相关的实验器材,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凸透镜成像规律
2、的有关数据和资料。二、教学过程情景引入活动一:通过放大镜看物体时,若适当增加放大镜与物体间的距离,看到的像是增大呢,还是缩小?若继续不断地增大放大镜与物体间的距离,看到的像将怎样变化呢?做一做,看一看。活动二:点燃蜡烛,通过凸透镜的作用,看在光屏上的像在改变距离时的变化情况。【讨论交流】师:我们发现了凸透镜有时成放大的,有时成缩小的像,有时像是倒立的,有时像是正立的,那么你觉得凸透镜所成的像的特点由哪些因素决定的?【猜想】物到凸透镜的距离 凸透镜的焦距 屏到凸透镜的距离那我们今天一起来探究其中的关系。新授过程:1、探究前的准备(1)师:首先大家阅读信息快递,了解物距、像距的意义。物体到透镜光心
3、的距离-物距u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像距v实像:是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它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2)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让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3)怎样测量或知道凸透镜的焦距?请说出你的方法。2、探究活动(!)选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所需的器材。并指导学生组装器材,强调注意点。(2)、测定所选凸透镜的焦距f= cm.(3)、使烛焰从距凸透镜较远处逐次靠近透镜,每次都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注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是如何随物距的减小而变化的?(4)、调整物距做两次实验,当烛焰在屏上成清晰、倒立、缩小的像时,测量并记录这时的物距和像距。(5)、调整物距做两次实验,当烛
4、焰在屏上成清晰、倒立、放大的像时,测量并记录这时的物距和像距。(6)、分析第(4)、(5)的数据,猜想当烛焰在屏上成清晰、倒立、等大的像时,物距和像距就满足什么条件,并动手实验,测量并记录这时的物距和像距。像的性质实验次数物距u/cm像距v/cm倒立、缩小的像12倒立、放大的像12倒立、等大的像12*(7)如果用一张厚纸将凸透镜上部分挡住或左部分挡住(不让光通过),观察一下像有什么变化,并记下它的变化?*(8)试一下,在成清晰的像时,将蜡烛向上移动一下,看光屏上的像如何移动?若将凸透镜向上移动一下,观察光屏上的像如何移动?将你观察到的现象记下来。(9)、把物距调到小于焦距时,观察能否在光屏看到
5、清晰的像?若没有,用眼睛通过透镜能观察到烛焰,观察像的特点,测量并记录这时的物距。实验次数物距u/cm像的性质12【练习】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间,首先要调整_和_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实验时先固定_的位置,然后调整_的位置,最后移动_,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2、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像能用光屏收集到,虚像不能B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实像则相反C实像一定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一定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D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而虚像都是放大的3、一个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另一侧光屏上成像,若将透镜下半部分用纸遮住,物体的像将( )A、在屏上只被接到物体上半部分的像; B、能得到物体不清晰的完整的像;C、能得到物体完整的像,但亮度却减弱了;D、能得到物体大部分的实像。、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形成烛焰的像,其原因可能是 A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B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2倍焦距处C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焦距以外D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焦距以内。课堂小结(1)物距与像距(2)凸透镜成像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