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构路径 .docx

上传人:鱼** 文档编号:811249 上传时间:2024-03-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构路径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构路径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构路径 .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积极心理学视域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建构路径作者:王崇宝来源:中国德育 2020 年第 24 期摘要 积极心理学以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为研究核心,提倡用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心理现 象、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以激发个体自身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构建具有积极的引领作用。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构,要确定 积极导向的课程目标,选择积极品质的课程内容,坚持积极原则的课程实施,探索积极取向的 课程评价路径。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积极品质作者简介 王崇宝,山东省烟台市教育局开发区分局积极心理学是一种以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为研究核心,致力于使个体和

2、社会走向繁荣的科 学研究。其以研究人的幸福为一个中心,以积极的情绪、人格特质和社会组织系统为三个基本 点。自积极心理学引入我国以来,在专家学者的带领、推动下,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 结合非常紧密,青少年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蓬勃发展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一个重要的专 门途径就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它承担着在校园内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是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和最主要的工作内容。它以课程的形式,向学生 传授心理健康的知识,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陶冶学生的心理品质,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心理 健康水平的目的。随着积极心理学理论进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3、发生了一些变化。 比如,有的学校应用积极导向引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现课程理念上的积极化;有的学校将 原来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重组,筛选与积极心理品质有关的资源,实现课程资源整合的积 极化;有的学校引入带有积极色彩的心理活动,实现班级心理健康活动课的积极化。但整体来 说,这些尚处于课程化的探索初期,尚未形成明确、完整的课程体系。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学 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必须要从课程论的角度,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计、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等方面融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采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这才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 有的积极化取向,片面、单一地谈理念引领、活动设计、课程内容选择都不符合积极心理

4、学所 提倡的积极态度。一、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涵塞利格曼等人发掘了 6 个核心美德:智慧、勇气、仁爱、公正、节制、卓越,并进一步划 分出了 24 种积极品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按照课程论的思维框 架,指导教师运用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理论与方法,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以 推动学生追求人生幸福为中心,对学生心理素养通过课程施加积极影响,引导学生获得积极心 理体验、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其心理健康、心灵成长。(一)学科课程这一类课程既是在课程表中明确标识的,也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根据学校章程而履职尽责 的课程安排。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通过这一节课,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和

5、辅导,引导学生正确认 识个人心理,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的知识、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陶冶学生的心理品质。这是 专门的课程,虽然具有课程化的特点,但这种课程化是在课程规律下的动态化,是以“认知”为 主题词的课程,但不是机械地讲心理学、心理卫生等知识的灌输式课程。(二)活动课程这一类课程是以活动为轴心进行的,但追求的并非活动本身,而是借助活动来丰富学生的 积极心理体验,是以“训练”或“体验”为主题词的课程。比如,烟台开发区实验小学开发了一系 列观察力训练活动的课程,如“火眼金睛”“独具慧眼”等,引导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掌握观察 的方法,逐步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和习惯。(三)环境课程这一类课程是以“陶冶”

6、为主题词的课程,属于隐性课程的范畴。比如,烟台开发区第六初 级中学、第九小学等学校围绕心理健康教育,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规范,专门设置了温馨的心 理成长小屋,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环境支撑。(四)融合型课程这一类课程是在兼顾自身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下, 拓展课程视野。在学科课程实施中同步实现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和提升,是以“渗透”为主题词 的课程。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学科课程的建构者、实施者必须对学科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 源进行积极建构,否则融合型课程无法达到预期目标。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践路径(一)确定积极导向的课程目标明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是实施心理健康

7、教育的第一环节,教师要据此选择心理健康 教育的课程内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年修订)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 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无 论是培养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还是开发心理潜能,这些与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理 念、研究的内容无二,可以视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总目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总目标是由 具体目标来实现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是要推动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过去、现在的心理情 况;活动课程是要引导学生在参与积极心理主题活动中体验、感悟

8、和建构积极心理体验;环境课 程是要培育积极心理品质的环境文化;融合型課程是要结合其他学科课程、活动对学生进行积 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训练。(二)选择积极品质的课程内容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首先是作为一个个体存在的,结合学生心理成长 特点、实际需要,根据积极心理学的三大支柱,即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的个人特质、积极的 社会关系,与学生一起寻觅、制订和描述美好生活、幸福人生的计划。比如,围绕积极的主观 体验,对小学生开展学会快乐、悦纳自我、责任感培养等方面的课程等;围绕积极的个人特 质,对初中生开展小升初适应性训练,让他们正确认识青春期的身体变化、习得与异性交往的 正确方法,对各学段学生

9、开展自信心、意志力的培养等;围绕积极的社会关系,开展学会倾 听、学会沟通、学会合作、学会合理拒绝等方面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注意的是,积极心 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是动态的存在,虽然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阶段性特点,但其独特 性、个体性的特点更不容忽视,在课程内容选择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把其作为静态的存在或 者静止的成品。同时,教师应该主动和学生及其家长建立联系,在心理品质养成、良好习惯形 成的过程中形成合力,把教师和学生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智慧融入课程设计中,让维护学生心 理健康素养成为自觉行动、共同行动。(三)坚持积极原则的课程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是把设计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面

10、向学生付诸实施的过 程。它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一样,也是连续的动态的过程。在课程实施前,教师应 该积极介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注意学生的原生家庭,即掌握学情。在课 程实施过程中,不能局限于从上至下的策略、从下至上的策略、从中间向两边的策略等任何一 种固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应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生制宜,强调各方参与者交互的作 用,即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真诚的“对话”。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秉承 “不做旁观者”的积极心理学观,做心理成长的陪伴者或者好队友。课程实施没有结束的符号, 即使某一个主题的课程结束后,仍然需要课程设计者、实施者进行总结深化、自我反

11、思。比 如,笔者课题组成员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候,设置了四个环节:创设情境,引入话题; 展开讨论,深化认识;树立榜样,自我对照;反馈调节,总结提升。这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有时候情境创设也不一定非得在第一环节不可,第三个环节也可能需要第二个环节的介入。必须要注意的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的过程,但积极心理健 康课程的实施并不仅仅是课堂教学。(四)实施积极取向的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是检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达成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手段。积极心理学关注 学生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心理成长,作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在评价过程中要实现质量 监控、行为诊断、价值判定等功能,

12、这就要关注学生现实的心理表现,判断学生心理健康的未 来发展,以期在已有水平上得到有效提升。同时秉承积极心理学思维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 注重促进学生发挥自己的心理优势、释放潜能、表现出最佳的水平,实现积极心理品质的个性 化发展。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是评价的常用工具,是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提升的一种客 观评价。当然也可以在课堂上、活动中进行及时化或者个别化的评价,毕竟学生各有不同,心 理表现也各有差异。除了对学生的评价外,也要对教师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情况进行 评价,这个过程完全可以体现在评价主体上,采取学生评价、教师自评、学校评定相结合的综 合性评价,也可以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

13、法与结构、活动过程、课程实施效果等进行 具体指标的评价,采取的方式虽然是灵活的,但不变的是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提升。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着眼于提升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课程。尝 试建构这一课程,并不意味着要推翻过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而是把积极心理学观融入心 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构中;不意味着只关注积极心理品质,因为积极心理学不排斥挫折、失 落、抱怨等心理健康的负面因素,是要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学生的各类心理现象作出新的解读, 是一门力求激发学生内在积极力量、积极品质、积极心理,并努力让其成为学生成长习惯的课 程。教师“学”积极心理学对学生积极心理的培养具有资源性作用,要想这一课程能够建构完善 并达到理想效果,教師的积极心理学素养仅靠其自觉学习积极心理学理论远远不够,必须进行 专门的积极心理学训练。另外,对校园积极心理文化、学生行为习惯等隐性课程的关注还不 够,这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责任编辑 孙格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