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卷第3期2009年7月北京大学教育评论PeknigUn vi ertsyiEduc oantRi e ve iwVo1 7,No3July2009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而教基于“学的课程”的教学设计探析 (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上海200062)摘 要 本文通过对“合法的边缘性参与”(LPP)为代表的“情境学习”论的考察,阐述“学的课程”的意蕴及其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基于“学的课程”的教学设计的基 本诉求是打破长期以来“以教定学”的定势,走向“以学定教”。其宗旨在于“为每一个 学生的成长而教”,而不是单纯地“为考试而教”。这正是区分新旧教学的分水岭。关键词情境学习;学的课程;教学
2、设计;以学定教;学生成长中图分类号:G4230 文7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4 68(2 o0 309O) l1 112“学的课程”的缘起及其分析框架一、(一)“学的课程”概念的缘起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课程的研究中,对“课程”的概念重新作出了界 定,即从“教学内容的计划”改为“学习经验的经历”。所谓“学习经验的经历”是指存在于每一个学习者个人生活之中学习经验的总体。莱芙(JLave)和温 格(EWenger)把这种意义上的“课程”称为“学的课程”(ic urlmrfo rel anring)。倘若这样,教师有意识地组织的“以教学内容的编制为中心”的取向,则可以称为“教的课程”(
3、curirc u lm of retacnhg i) 。这样一来,在教学设计中,不 仅是作为“公定框架”和学校的“教育计划”的课程,而且作为“教师构想”的课程和作为“教师实践之产物”的课程也包括在内了。这种概念界定或许会遭到 一 些人的指责,不过,这种提法确实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传统的课程研究中, 学校里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处置的是预设好的“课程”,这是不言而喻的前提。但 是,学生在有意识的影响之下的学习经验,并不仅仅限于学校。那么,学生置身 于各种不同的学习场域究竟获得了哪些知识,教师又是怎样构想并实践其教育收稿日期:2009 0213作者简介:钟启泉,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