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发湿地本土课程资源 促进小学科学生态教学(修改)所谓湿地是在多水和过湿的土地上所形成的生态系统,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双重特点,具有极其特殊的生态功能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据资料统计,全世界共有自然湿地855.8万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6.4%。湿地被称之为是“自然之肾”。 湿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还能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湿地还是众多植物、动物特别是水禽生
2、长的乐园,同时又向人类提供食物、能源、原材料和旅游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继发展的重要基础。由此可见,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之一。也是小学科学课程生态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这是小学科学课程生态教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所谓的“湿地校本课程资源”就是指将自然界的湿地资源变为科学课程教学资源,让学生了解湿地,走进湿地、保护湿地。一、开发湿地课程资源的意义张掖地处西北干旱地区,可是悠悠的黑河是张掖人民的母亲河,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张掖儿女。在上半个世纪曾有“半城芦苇半城塔”之说,但是七十年代以后慢慢地下水位下降,人们围湖造田造房,好多的河水断流了,好多的湖泊不见了,大片的芦苇失踪了,塞上江南的
3、美称成了虚名,我们的学生想象不到我们儿时所见到的情景。好在现在政府已意识到这个问题,从新开发和恢复了甘州区西北角的大片湿地,建立了国家湿地公园。在东北角也建立了润泉湖湿地公园,逐渐恢复往日的绿地和水域,旨在“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城更美”。在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下,近几年张掖的绿色覆盖面积在扩大,气候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尤其是每年春季的沙尘暴,也比过去减少和减弱了许多,许多不曾见过的黑鹳、大雁等各种水鸟成群结队到张掖这片湿地上安家,广袤的芦苇春天的时候摇曳成一片绿色的海洋,秋天的时候你又可以领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诗意与浪漫。张掖人民有了自己的精神的高地,当然,柔软而诗意的湿地也吸着着更
4、多的眼球。但是保护家乡、建设家乡也要从孩子抓起,所幸小学科学课程中有几章就是关于生态系统的知识,而湿地生态系统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由于为许多动植物提供了重要的栖息环境并对气候及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影响,许多国家都对湿地研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我市也是如此,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为恢复原有的生态系统做着努力,有些人对此的认识不够,对花费如此巨大来做的事不能理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听到这样的议论,更加坚定了我们在学校中利用课堂来宣讲湿地的重要性,对子孙后代的造福之功,故而萌生了开发湿地本土课程资源,促进小学科学生态教学的念头,将政府的政策与学校的教育结合起来,从
5、小培养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对湿地的认识和感情,以此作为良好的公民素质之一,支持政府正确的行为,为改善张掖的生存环境做出一定的努力。二、过程与方法研究的过程包括四个阶段,准备阶段、试验阶段、修改阶段、落实阶段,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的方法。1.准备阶段,2010年4月到2010年9月。首先对实验组教师的理念进行培训,学习了关于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对开发本土课程资源的要求做了充分的准备。实地考察参观,了解我市湿地的具体状况;张掖湿地公园位于张掖市北郊,面积高达六万多亩,是包含了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人工湿地的综合体,这里随处可见野生飞禽
6、。张掖湿地有湿地植物17科、51属、61种,有野生鱼类、鸟类、兽类、两栖类动物4类、22科、26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黑鹳和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大天鹅、疣鼻天鹅等野生水鸟。得天独厚的条件为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优厚的保证。2.试验阶段,2010年9月到2011年6月。我们曾要求学生和家长在不同的季节到湿地去观察和亲历,让家长讲湿地的故事,并写出自己的感受,老师在课堂上讲授关于湿地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还介绍同学们上网查找关于张掖湿地的有关知识。但是经过一年的实验,我们觉得把任务分配下去的办法有些同学没能落实,说明把教学任务交给家长是不合适的,于是,在修改阶段,我们注重了这个问题的修改,与学校德育处
7、联合,举办了徒步穿越湿地的活动,全校六年级的同学和老师一起步行走上栈道,穿越整个湿地,包括西北郊的国家湿地公园和东北郊的润泉湖公园,让同学们一起迈着青春的步伐,和同龄人一起,唱着歌、诵着诗,互相交流着自己所知道的湿地知识,还辅助以各种活动,引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热情,我们实验组的老师们在一旁指引,达到深入其中,学有所得的目的,效果很好。通过学习了解了关于湿地的知识后,我们趁热打铁,在考试题中引入了有关湿地的考题,看看学生们的掌握情况,我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3.修改阶段,2011年7月到2011年10月。我们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失误进行修改和更正,对由家长组织的活动一起的活动所引起的不便,也作
8、了修改,因为部分家长的不配合,或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和孩子一起到湿地体验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我们对此作了修改,向学校提出集体穿越的想法,获得了校领导的大力赞扬,并且取得了支持,结合学校的德育、体育、智育综合方面考虑。学校决定六年级的学生在学校组织下,利用周末时间,进行大穿越,实验组老师分配到个班,对学生进行指导,来完成这一次综合大活动,事实证明,我们的创新是成功的,取得的效果是显著的。4.落实阶段,2011年秋到2012年春季,我们对实验内容进行了落实,总结实验过程,我们准备结题,已形成活动计划一份,生态教学教案一份,还收集了学生的作品,短文若干,以及手抄报、电脑报等等,并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
9、查,比以前提高了不少对湿地的认识,而且还能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看来我们开展的研究对学生有一定的帮助,能达到我们实验的目的,提高认识,提高公民的素质,保护湿地、保护环境、建设家乡、发展张掖,切切实实让学生意思到保护湿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三、 成果与分析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虽然关于湿地各种媒体也在做宣传工作,但是效果并不显著,每个学生的身后就是一个或是多个家庭,关注他们的人们会随着他们的活动也来关注湿地。比如我们布置的请家长讲关于湿地的故事,就会勾起成年人对童年时张掖状况的回忆,从而对比不保护环境带来的恶果,或多或少引起心灵的震撼;还有家校联合穿湿地,家长带着孩子去看湿地,是带了任务的,他们也会关
10、注湿地的植物、动物,留意湿地的功效,对他们已忘却的知识起到复习的作用,提醒他们关注环境的变化,从而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尤其是从学生角度来说,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对他们的一生都是受益的。当他们身处湿地,芦苇摇曳、微风送波、蓝天碧空、白云飘浮、鸟翔长空、鱼逐草间,美好的环境孕育美好的心情,美好的心情有助于美好的生活,美好的心灵,就是所谓的环境育人。从调查问卷看来他们也知道了要保护环境的基本方法,比如不乱扔垃圾、乱砍伐树木、节约用水等,还希望政府制订相关的政策法规,看来教育的目的已达到了一些。学生是我们的未来,要是每一批学生都能意识到这些,我们的未来就是有希望的,美好的。四、问题与思考把学生带出去的安
11、全问题是我们研究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因为湿地离市区较远,组织大批的学生出行,国道上车辆多,我们是乘车到湿地西入口,然后沿栈道穿越整个湿地,其中很多的地方有水,对学生的组织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学校把所有的老师都调动起来,制定了完整而严密的计划,每一个环节都考虑的很清楚,所以进行这样一次活动是费时费力的,但是身临其境的效果是没法用其他的方法能够取代的,这是我们以后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如果分配给家长来完成,有些家长不够重视,自己不去,让孩子自己去或是纯粹不去,就达不到我们想要的结果,如果每年一次达不到的话,最起码每两年进行一次,这样五、六年级的学生就都轮到了,小学时代的深刻印象形成了,对他的一身都有影响
12、。 五、今后的研究设想张掖位于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接壤之处,南有祁连山水源涵养区、中有人工绿洲和黑河天然湿地、北有荒漠戈壁,三大生态系统在张掖境内交错衔接,雪山冰川、森林草原、荒漠戈壁、沙丘沙漠、七彩丹霞、绿洲沃土、湿地芦苇等极端地貌交相辉映,金色十足,形成了张掖生态的独特性,素有“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认江南”的美誉。我们要把这张名片做亮,就好从孩子抓起。让孩子了解自己生存的环境,让孩子懂得学以致用。把科学课程中的其他内容联系起来,比如结合湿地的地理位置,对张掖气候的影响、了解湿地对水质的改善等。与德育教育联系起来,环境育人,人造环境,充分整合,成为一个整体,就能将一次大型的活动完成的更
13、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将湿地的变化用图片、文字记录下来,做一对比,更加直观的比较出湿地生态系统对地球的重要作用。继续举办师生共同参与穿越湿地的体验活动;家校联合,学生和家长共同观赏湿地、享受湿地的活动;畅想湿地,运用各种方式宣传和介绍湿地,如小论文、手抄报、电脑报等等。形成走出校园去认识、回到校园来学习的风格,将学习的环境扩大到实际中去。还把动脑与动体相结合,文娱与学科相结合,给学生们一个全新的体验。让教师寓教于乐,让学生明白了解自己的生存环境就是最有意义的学习,懂得爱护湿地保护地球家园就是终身学生。让学生、家长、老师三位一体,共同配合创造出更美好的生存环境!让我们的张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本课题实验的结果以教案、活动设计、图片、课堂实录、学生的小论文、调查报告、手抄报、电脑报等形式展示通过对湿地的有关知识的学习,养成关注家乡的湿地、关注生活的环境、支持政府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湿地为民造福的各项政策,做家乡的小主人,为家乡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