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找规律和科学计数法撰 稿:王正 审 稿:梁威 责 编:邵剑英一、找规律专题在做题之前,应明白这类题的用意:这类题往往是给出一串有某种隐藏规律的数字,要求找出其规律,并进一步用字母抽象出一个一般的表达式,即用一个含n的代数式表示出第n个数字,要求我们不但能敏锐地发现规律,更能够找到数字与其对应序号之间的代数关系。此类题目考察了对数字的敏感程度,以及抽象表达能力,是近年来中考的必考题型,现将基本知识点和典型例题总结如下。1、交错数列:特征捕捉:正负交替出现。1写出第项的表达式:(1)-1,1,-1,1,-1,1,-1(2)1,-1,1,-1,1,-1,1分析:= ,所以与(1)题一致;那么自然(2
2、)题的第n项与(1)错着一个,应为,为避免0次幂的出现,不提倡使用。熟记于心:先考虑其绝对值的规律,再用或来调节符号。按“正负正负”顺序交错的数列,绝对值部分乘以;反之,按“负正负正” 顺序交错的数列,绝对值部分乘以。练习:写出第项的表达式:(1)1,-2,3,-4,5,-6(2)-2,3,-4,5,-6,7分析:(1)中数字绝对值与对应序号相同,即为n,符号为“正负”顺序,所以第n 项为n;(2)中数字绝对值比对应序号大1,即为n+1,符号为“负正”顺序,所以第n 项为(n+1)。2、等比数列:特征捕捉:相邻两项中,后一项比前一项的商为常数。数值(绝对值)跳跃幅度较大,有倍数关系。熟记于心:
3、初中阶段,这类题所给数字往往与2或3的幂有关,需要对2或3的幂敏感,在此帮大家列出几个常见2的幂:2,4,8,16,32,64,128,256,512,1024;3的幂见下面例题。2写出第项的表达式:(1)-3,9,-27,81,-243,729(2)-5,7,-29,79,-245,727 (3)-1,3,-9,27,-81,243分析(1):先观察绝对值部分3,9,27,81,显然后一项是前一项的3倍,进一步观察发现每个数都是3的幂,不难得出绝对值部分为,最后用调节符号,结果为;对负数的幂熟悉的同学一定还能发现这列数字其实就是,无需拆成符号和绝对值两部分考虑,这两种看法结果自然是相同的。分
4、析(2):有了(1)的基础不难发现(2)中每个数字比(1)中对应位置少2,易得第n项表达式为-2。但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做出了这道题,试想一下,假如没有(1)题的铺垫,直接面对(2)题,我们又该如何下手呢?首先看绝对值部分,数值跳跃很大,猜测与乘方有关;其次基于我们对3的幂的敏感,不难看出各项都加上2之后可得3的幂,即得。分析(3):这列数字跟(1)的关系也很明显每一项是对应(1)中数字的,于是可得第n项的表达式为。如果没有(1)的基础,这道题也并不困难,先观察绝对值部分容易发现后一项都是前一项的3倍,借助补充知识,可得第n项的绝对值为,由于符号是“负正”交错的,最终答案自然是,请同学自己考虑一
5、下这两个形式的结果是否一致。练习:写出第n项(1)1,(2),3、等差数列:特征捕捉:相邻两项中,后一项减前一项的差为常数。熟记于心:设上述常数为d,即后一项比前一项大d(包括d为负数的情况),那么第2项等于第1项加d;第3项等于第2项加d,就等于第1项加2个d;第4项等于第3项加d,就等于第1项加3个d;那么第n项就等于第1项加上 (n-1)d,所以第n项的表达式为a+(n-1)d,其中a表示第1项。3写出第项的表达式:(1)1,3,5,7,(2)2,4,6,8,分析:显然这是连续奇数列和连续偶数列,不再赘述推导过程,(1)为2n-1,(2)为2n。4写出第项的表达式:(1)5,2,-1,-
6、4,-7,(2)-10,-6,-2,2,6,分析:(1)中后一项比前一项小3,第n项比第1项少n-1个3,所以第n项等于5-3(n-1)=8-3n;(2)中后一项比前一项大4,第n项比第1项多n-1个4,所以第n项等于-10+4(n-1)=4n-14。练习:写出第项的表达式:1,-4,7,-10,13,-16,194、与连续自然数和有关的:特征捕捉:此类题目不再是单纯一列数字,而是分行出现的“一堆”数字,在每行的结尾往往会出现1,3,6,10,15,21,即1,1+2,1+2+3,1+2+3+4,1+2+3+4+5熟记于心:对上述从1开始连续自然数和要敏感;另外需要知道。5写出第200行,第1
7、0个数: 分析:首先最容易确定分子一定是1;其次看符号,正负相间,即分母为奇数时取正,分母为偶数时取负;最后再从整体上看分母,第一行有1个数,第二行有两个数,以1+2=3结尾,第三行有3个数,以1+2+3=6结尾,那么第199行结尾处的分母为1+2+3+199=19900,于是第200行第10个数的分母一定是19900+10=19910(偶),所以该数为。6写出第n个式子: 分析:先看等号左边,都是从1开始连续自然数的立方和,不难发现第一行有1个数,第二行有两个数,第n行自然是1到n的立方和;再看等号右边,是一个数字的平方,而这个数正是我们需要非常熟悉的连续自然数和,同时恰是等号左边的底数之和
8、。所以第n个式子为= 5、图形题:特征捕捉:一般与等差等比数列有关,不会出现负数。7一张足够大的正方形纸片,剪成四个一样的小正方形,再将其中一个按同样方法剪成四个更小的正方形,如此循环,设原正方形边长为1,填下表:剪的次数n1234n正方形总个数S新正方形边长a分析:画图后不难数出S分别为4,7,10,13,发现每剪一次多3个,道理很简单,每剪一次都是把1个变成了4个,自然是多了3个,于是规律为等差数列,第n个为4+3(n-1)=3n+1;而每剪一次边长变为之前的一半,a分别等于,规律为等比数列,第n个为。6、日历题:熟记于心:只需掌握每周7天的常识,即上下相邻的两个数字相差7。8(1)在某一
9、月的日历中任意圈出4个相邻的日子(即圈成正方形),用a表示左上角的数字,则这4个数字的和为_(2)任意竖着圈出3天,那么这3个数的和不可能是( )A 24 B 42 C 38 D 54如果这样的3个数和为42,那么它们分别是_、_、_分析(1):左上角为a,那么下一天即右上角为a+1,a竖直下面那天为a+7,右下角为a+7+1=a+8,所以4个数字的和为a+(a+1)+(a+7)+(a+8)=4a+16。分析(2):设这样竖着的3个数中间一个为a,则最上面为a-7,最下面为a+7,于是三个数之和为3a,即三个数之和必是3的倍数,所以C项是不可能的。最后一问即3a=42,解得a=14,所以三天分
10、别为7、14、21。7、斐波那契数列:该数列是指1,1,2,3,5,8,13,21,34,即从1,1开始,后面每个数字是它前面两个数字的和,目前不要求用n表示第n项,有兴趣的同学不妨参考下面例题自己研究。9意大利著名数学家斐波那契在研究兔子繁殖问题时,发现有这样一组数:1,1,2,3,5,8,13, 其中从第三个数起,每一个数都等于它前面两个数的和。现以这组数中的各个数作为正方形的边长构造如下正方形:再分别依次从左到右取2个、3个、4个、5个,正方形拼成如下矩形并记为、.相应矩形的周长如下表所示:序号周长6101626若按此规律继续作矩形,则序号为的矩形周长是_。(答案:466)二、科学记数法
11、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我国人口大约为1300000000人。我国陆地面积约为9597000千米。我国石油储量为240亿桶这些数据都比较大,书写和读时都比较麻烦。那么有没有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来表示这些比较大的数呢?可以用数字与记数单位百.千.万.亿等合写的方法来表示,这样比较简单。例如:1300000000可以写作13亿。由101=10,102=100,103=1000,我们可以知道,要把一个数写成科学记数法,10的指数比原数的整数位数小1。如原数有4位整数,指数就是3。例如把32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由于它有6位整数,10的指数就是5,320000=3.2105。21.23=2.12310
12、,因为21.23有两位整数,10的指数就是1。有的数可以用一个数乘以10的几次方的形式来表示。例如:1300000000可以写作1.3109。比较一下,哪一种方法更适合于我们数学的记法,对于无论多大的数读写都更方便?归纳: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科学记数法。近似数和有效数字关于数的位数小学已经学过,如 2 1 1 7 2 6 8 对2.1这个近似数小学的提法有“精确到十分位”或“精确到0.1”或“保留小数点后一位”。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如25万精确到万位,0.025精确到千分位。一个数从左边第一个非零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如3.00318有6个有效数字,0.00318有3个有效数字,0.003180有4个有效数字。对有效数字的概念,一定要注意“前面的0”不计,“中间的0”和“后面的0”要计算在内。如上面提到的0.003180有4个有效数字而不是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