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骑马上天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状物。2.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伴随精美课件展示走入文本,读文悟情;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阅读中感悟,交流中分享,品文中升情。3.引导学生感受天山美景,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二、教学重难点1.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状物。2.品悟语言,积累佳句。3.体会作者对七月天山神奇景色的热爱,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三、教具准备课件、课外搜集天山的相关资料。四、课型新课。五、教学
2、流程(一)创境导入。1.出示一组文中的词语,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想画面。2.师生共同交流关于新疆天山的有关资料,实现资源共享。述:我国著名作家碧野先生,解放后曾两度来到新疆天山体验生活,写下了一部很有名的游记散文天山景物记,热情讴歌了天山南北这片神奇的土地和英雄的人们。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选自这篇游记散文。(板书课题)(二)初读入文。1.进入读书境界。既然骑马上天山最理想,那么,咱们赶紧上马吧!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思考:七月的天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课件出示:一级目标初读感知)2.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板书:雪峰、雪水、溪流;原始森林;野花)小结:作者骑马上天山,记下了一路的所见、所闻
3、、所感,描绘了天山夏天奇异瑰丽的异域风光。每一道风景都在我们心头留下了独特的印象。(三)细读入境。读文生情1.风景哪边独好呢?咱们什么也别说,还是进入天山再说!读课文第2自然段,圈一圈、画一画、想一想,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课件出示:二级目标细读入境)2.组织学习自由交流,了解作者初进天山看到的雪峰美景。3.出示课件,展示雪山美景。(伴随柔美音乐,先后展示终年积雪的雪峰,冰雪融化的“天池”,飞泻的雪水,冲激的溪流)4.展开多种形式练读,抓住文中重点字词、句,引导学生赏析文字,品读文本。例如:(1)蓝天衬着高高矗立的巨大的雪峰,在太阳下,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的暗花。(
4、体会比喻的作用及雪峰的高大静美。)(2)那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似千百条闪耀的银链。(从“泻”字体会雪水的壮美。)(3)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从“抛、盛开的白莲”体会浪花的清亮、美丽。)5.作者此时会干什么?有什么新的发现呢?(板书:饮马溪边。)小结:作者按照从远到近,从高到低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表达了对天山的景物的无比喜爱之情。请同学们再次齐读这部分课文,用心体验语言文字美。合作学文1.天山之夏如诗如画,既然大老远来,当然要一饱眼福,下面请同学们运用前面的学习方法,分组合作学习后面的内容。(课件
5、出示学法小结)。2.引导学生集体交流:策马前行,还有哪些天山美景吸引了你呢?(1)课件出示原始森林,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天山的森林。(2)出示文字:“在白皑皑的群峰的雪线以下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引导学生体会原始森林的寂静、茂密、富饶等特点。)(3)此时作者在干什么?原始森林还有什么特点呢?(板书:骑马穿林。)3.进入天山深处,作者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漫山遍野的野花。)那好,下面咱们一道去春游赏花。(课件展示天山深处的遍地野花美景图。)问:谁能用一个最美的词来形容这些最美的花呢?4.问:作者笔下的花溪美景又是怎样的?谁能带领大家赏花?(让学生抓重点词句体会野花的多、艳、高、大等特点。板书:走马观花。)(四)品读悟情。1.同学们,美丽的风景需要发现美的眼睛。碧野先生用他独具的慧眼发现美、追寻美、描绘美。是啊,这就是七月的天山,不是春天却胜似春天,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三级目标品读悟情,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天山呢?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练读,体会反问的作用,感悟作者炽热的天山情怀。)2.小结:作者按参观游览的顺序,抓住每一处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华丽的语言写景状物,表达了自己对天山,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