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4∕T 4097-2022 农村公路桥梁设计与施工实施指南(安徽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80925 上传时间:2022-06-11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38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4∕T 4097-2022 农村公路桥梁设计与施工实施指南(安徽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DB34∕T 4097-2022 农村公路桥梁设计与施工实施指南(安徽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DB34∕T 4097-2022 农村公路桥梁设计与施工实施指南(安徽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DB34∕T 4097-2022 农村公路桥梁设计与施工实施指南(安徽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DB34∕T 4097-2022 农村公路桥梁设计与施工实施指南(安徽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93.040 CCS P 28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40972022 农村公路桥梁设计与施工实施指南 Implementation guide f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rural road bridges BDB 34/T 40972022 目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设计 . 1 总体要求 . 1 设计标准 . 2 方案设计 . 2 施工图设计 . 3 5 施工 . 7 总体要求 . 7 水泥混凝土质量控制 . 7 普通钢筋及预应力筋存放、加工及安装 . 8

2、上部结构 . 9 4.14.24.34.45.15.25.35.45.55.65.75.8DB 34/T 40972022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徽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宏泰交通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合肥市公路管理服务中心、安徽开源路桥有限责任公司、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戴向阳、方平、周银宝、汪学明、席张群、余宜林、丁祖跃、袁斌、吴言安、周伟明、谈亭、金礼赞、叶代青、叶东

3、祥、葛道远、张新民、沈光彩、丁伟。 DB 34/T 40972022 1 农村公路桥梁设计与施工实施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农村公路桥梁设计与施工的总体要求以及设计标准、设计内容、主要施工工艺、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新建及改扩建农村公路桥梁(单孔跨径不大于 40 m)的设计与施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4370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JGJ 18 钢筋焊接及验收

4、规程 JGJ 107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JGJ 33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TG 2111 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2112 城镇化地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3362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T 365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 C20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G C30 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 JTG D60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 JTG F90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 公路水运工程淘汰危及生产安全施工工艺、设备和材料目录 3

5、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设计 总体要求 4.1.1 农村公路桥梁宜采用方案设计与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具体设计内容可参考附录 A 进行编制。 4.1.2 桥梁设计应综合考虑近远期规划的要求。 4.1.3 应加强对桥位区域地质勘察和基础资料的收集,包括地质、地形、水文、河床断面、交叉管线等资料。 4.1.4 中小桥线形设计应符合路线设计的总体要求,大桥线形设计应考虑路线总体走向且宜采用较高DB 34/T 40972022 的平曲线指标,纵断面不宜设计成凹曲线。 4.1.5 对于既有桥梁, 应对其技术状况、 承载能力等进行检测评定, 根据评定结果确定改造利用方案。 设计标准

6、 4.2.1 农村公路桥梁设计荷载等级按 JTG D60 的规定执行。 4.2.2 确定桥面净宽时,应考虑相连公路路段的路基宽度,保持桥面净宽与路面宽度一致,不应小于4.5 m 且应满足 JTG 2111 的要求。 4.2.3 桥梁宜采用标准化跨径,标准化跨径规定如下:8 m、10 m、13 m、16 m、20 m、25 m、30 m、35 m、40 m。 4.2.4 设计水位应根据水文调查与勘测并经水文计算确定。对于管控河流,应征求河道管理部门的意见。 4.2.5 桥梁设计洪水频率应符合表 1 的规定,位于城镇化地区的桥梁可参照 JTG 2112 的规定执行。 表1 公路桥梁设计洪水频率 构

7、造物名称 公路等级 二级 三级、四级 大中桥 1/100 1/50 小桥 1/50 1/25 4.2.6 安徽省农村公路桥梁环境类别可按 I 类取用,如受到侵蚀性物质等影响的特殊情况时,应根据4.24.3DB 34/T 40972022 3 4.3.3.1 桥梁及其引道的平、纵、横技术指标应与路线总体布设相协调。 4.3.3.2 位于集镇附近非机动车及行人较多的路段,桥上及桥头引道的纵坡均不宜大于 2.5。 4.3.3.3 桥面横坡宜为 1.52.0,并与路面横坡相适应。 4.3.4 桥跨布置 4.3.4.1 桥跨布置应综合考虑通航、防洪、地质、地形条件及经济性等因素,且不应影响现有河流的排洪

8、要求。 4.3.4.2 在原桥位拆除重建时,应考虑老桥基础对新建桥梁基础的影响。 4.3.4.3 跨越一般河流的斜桥, 宜取 5作为斜交角变化等级。 当斜交角不大于 15且无通航要求时,可斜桥正做。 4.3.5 设计高程 4.3.5.1 桥面设计高程应根据通航净空、设计水位、壅水高度、结构建筑高度等因素计算确定。 4.3.5.2 承台顶面高程应满足通航安全及防洪冲刷要求。 4.3.5.3 桩顶系梁无景观要求时可置于河床地面线以上。 4.3.6 上部结构形式 4.3.6.1 上部结构常用形式有钢筋混凝土现浇实心板、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密肋 T 梁、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 T 梁、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

9、连续 T 梁、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等。 4.3.6.2 应根据桥梁跨径选择上部结构形式: 跨径为 8 m、10 m 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实心板; 跨径为 13 m、16 m 时,宜采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密肋 T 梁; 跨径为 20 m 时,宜采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 T 梁; 25 m 和 30 m 跨径宜采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 35 m 和 40 m 跨径宜采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 T 梁。 4.3.6.3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梁宜采用工厂化制造、机械化施工。 4.3.7 下部结构形式 4.3.7.1 对于岩层裸露或持力层埋置深度小于 3 m 时宜采用扩大基础,其他情况

10、宜采用桩基础;也可根据经济技术等因素比较确定基础类型。 4.3.7.2 桥墩宜采用柱式墩。 4.3.7.3 桥台推荐采用埋置式,桩基础桥台盖梁下填土高度不大于 1 m 时可采用桩柱式桥台,大于 1 m 时宜采用肋板式。扩大基础桥台宜采用重力式。 施工图设计 4.4.1 一般规定 4.4.1.1 钢筋混凝土现浇实心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 C40。 4.4.1.2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密肋 T 梁、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 T 梁、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 T梁、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 C50。 4.4.1.3 受力主筋宜采用 HRB400 钢筋。 4.4.1.4 预应力钢束宜采

11、用抗拉强度标准值为 1860 MPa 的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 4.4.1.5 墩台立柱、盖梁等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 C30,桩基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 C30 水下混凝土。 DB 34/T 40972022 4 4.4.1.6 箍筋直径宜采用 816 mm,间距一般不大于 200 mm,承担抗剪或抗扭的箍筋直径及间距应根据结构斜截面抗剪及截面抗扭计算确定。 4.4.1.7 墩台立柱与盖梁、承台、桩基等连接处的箍筋应加密,间距一般不大于 100 mm。 4.4.1.8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的箍筋布置应考虑预应力管道走向,并应与顶、底板横向钢筋有效连接,形成封闭环。 4.4.1.9 箍筋应采用

12、闭合式,末端应做成 135弯钩。 4.4.1.10 钢筋混凝土梁的斜筋宜按与水平面成 45布置。 4.4.1.11 斜筋的布置位置及数量应根据结构的斜截面抗剪计算确定,靠近支点的第一排斜筋顶部宜靠近或超过支座中心截面处,各排斜筋的水平面投影应有重叠,且不少于二分之一斜筋水平面投影长度。 4.4.1.12 斜筋不得采用浮筋,两端应与水平主筋焊接。 4.4.1.13 当采用受拉区钢筋弯起代替部分斜筋时,钢筋弯起点位置应根据结构的弯矩包络图及受拉钢筋的抗弯承载力确定。 4.4.1.14 预制梁横隔板的连接钢筋可采用搭接焊、帮条焊两种形式,宜采用帮条焊。 4.4.1.15 钢绞线预应力束的张拉程序宜按

13、照 JTG/T 3650 的规定执行,也可采用二次张拉法以减少预应力损失。 4.4.1.16 预应力钢束锚下钢筋网设计应根据局部承压计算确定。 4.4.1.17 墩顶负弯矩区不宜采用扁锚预应力体系。 4.4.2 上部结构设计 4.4.2.1 钢筋混凝土现浇实心板 4.4.2.1.1 钢筋混凝土现浇实心板设计荷载不低于公路-级。 4.4.2.1.2 当整体式斜板垂直于桥纵轴线的板宽小于 13 m 时,主钢筋可平行于桥纵轴线方向布置;当整体式斜板垂直于桥纵轴线的板宽不小于 13 m 且斜交角大于 15时,主钢筋宜垂直于板的支承轴线方向布置,此时,在板的自由边上下应各设一条不少于三根主钢筋的平行于自

14、由边的钢筋带,并用箍筋箍牢。8 m、10 m 跨径的钢筋混凝土现浇实心板结构尺寸及配筋原则可参考附录 B 选用。 4.4.2.1.3 桥梁宽度不大于 8.5 m 时桥面横坡宜通过桥面铺装变厚度形成;大于 8.5 m 时横坡宜通过现浇实心板整体弯折形成,且应在板端设置三角垫层以保证支座水平。 4.4.2.1.4 板边应预埋防撞护栏锚固钢筋,预留钢筋应与翼缘底部主筋焊接。 4.4.2.2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密肋 T 梁 4.4.2.2.1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密肋 T 梁桥横断面布置参数可参考附录 C 选用。 4.4.2.2.2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密肋 T 梁桥湿接缝宽度宜采用 0.40.6 m。

15、4.4.2.2.3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密肋 T 梁顶面横坡宜与桥面横坡相同,梁肋底面应水平。 4.4.2.2.4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密肋 T 梁预制的主要结构尺寸可参考附录 C 选用。 4.4.2.2.5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密肋 T 梁应按照预应力混凝土 A 类构件设计。 4.4.2.2.6 13 m、16 m、20 m 跨径的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密肋 T 梁预应力钢束布置可参考附录 C 选用。 4.4.2.2.7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密肋 T 梁箍筋间距在梁端至 1/4 跨范围内应加密。 4.4.2.3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 4.4.2.3.1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一联联长不宜超过

16、150 m。 4.4.2.3.2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的湿接缝宽度宜采用 0.51 m。 4.4.2.3.3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的顶面横坡宜与桥面横坡相同,底面应水平。 DB 34/T 40972022 5 4.4.2.3.4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正、负弯矩区预应力钢束张拉控制应力为 0.75 fpk。 4.4.2.3.5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尺寸、钢筋布置参考相关通用图设计,并根据现行规范进行验算调整。 4.4.2.4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 T 梁、连续 T 梁 4.4.2.4.1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 T 梁一联联长不宜超过 150 m。 4.4.2.4.

17、2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 T 梁、连续 T 梁湿接缝宽度可在 0.40.7 m 之间变化。 4.4.2.4.3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 T 梁、连续 T 梁顶面横坡宜与桥面横坡相同,底面应水平。 4.4.2.4.4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 T 梁、连续 T 梁结构尺寸、钢筋布置参考相关通用图设计,并根据现行规范进行验算调整。 4.4.3 下部结构设计 4.4.3.1 桩基础 4.4.3.1.1 桩基础直径宜选用 1.2 m、1.3 m、1.5 m、1.6 m、1.8 m、2.0 m 等。桩长小于 30 m 及桩径小于 1.5 m 时,可采用小应变检测桩基质量,其余应采用预埋声测管检测。 4.

18、4.3.1.2 端承桩应通长配筋,摩擦桩应根据计算及桩长采用分段配筋。 4.4.3.1.3 桩基础间距应按规范要求设计,条件受限不满足间距要求时,应对桩基承载能力进行折减计算。 4.4.3.1.4 桥台桩基配筋率不宜小于 1、桥墩桩基配筋率不宜小于 0.8。 4.4.3.2 扩大基础 4.4.3.2.1 应经计算提出扩大基础基底承载力要求,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应提出处理措施。 4.4.3.2.2 桥墩基础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桥台基础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4.4.3.3 桩柱式桥墩 4.4.3.3.1 柱顶钢筋外倾角宜小于 10,且不得弯出盖梁以外。柱顶钢筋进入盖梁部分应采用单环箍筋。 4

19、.4.3.3.2 墩柱直径宜比桩基直径小 0.10.2 m。 4.4.3.3.3 桥墩盖梁宽度应根据抗震要求、支座垫石尺寸以及墩柱尺寸等综合确定,盖梁高度应根据计算分析确定。柱式桥墩的主要结构尺寸可参考附录 D 选用。 4.4.3.3.4 双柱及四柱式墩盖梁宜采用平坡,利用支座垫石高度调整横坡;三柱式墩盖梁宜采用双向弯折形成横坡。 4.4.3.3.5 过渡桥墩盖梁的高墩帽及桥台盖梁的背墙在最大负弯矩处应留断缝。 4.4.3.4 埋置式桥台 4.4.3.4.1 柱式桥台桩身露出较多时,设计应提出处理措施,可先对桩基周围进行分层回填压实再进行钻孔施工。柱式桥台相关要求可参考桩柱式桥墩。 4.4.3

20、.4.2 肋板式桥台肋板厚度根据桥台高度可在 0.81.2 m 之间选取,肋板顶部钢筋外倾角在横桥向宜小于 10,在顺桥向不设倾角。主要结构尺寸及配筋应根据计算确定。 4.4.3.4.3 重力式桥台宜采用 U 形台身、扩大基础。U 形桥台侧墙尾端应有不小于 0.75 m 的长度伸入路堤内,侧墙顶宽应不小于 0.5 m,台身的宽度应与桥梁全宽相同。台身采用普通混凝土结构时宜设置表面防裂钢筋网,保护层厚度宜按30 mm 控制。 DB 34/T 40972022 6 4.4.4 附属设施设计 4.4.4.1 防撞护栏 4.4.4.1.1 防撞护栏的等级应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设置,桥梁护栏长度应不小于桥梁

21、全长,且不宜小于河床宽度。 4.4.4.1.2 混凝土防撞护栏应在墩台顶处断开,在桥跨部分应设置切缝,切缝间距不宜大于 5 m。 4.4.4.1.3 防撞护栏预埋钢筋应与梁板的下翼缘或桥台内钢筋连接牢靠。 4.4.4.1.4 与桥头路基护栏连接时应加强过渡段设计;路桥不同宽时应加强渐变段安全防护设计。 4.4.4.1.5 护栏内侧应设置附着式轮廓标。 4.4.4.2 桥面防水与排水 4.4.4.2.1 桥面为钢筋混凝土铺装时,应采用防水混凝土;为沥青铺装时,应设置防水粘结层。 4.4.4.2.2 桥梁宜采用直排式排水,跨路线、水源保护区、风景区及易冲刷路段的桥梁应采用集中式排水。 4.4.4.

22、2.3 泄水管应采用铸铁或型钢材料,水平向排水管宜采用矩形断面形式。 4.4.4.2.4 泄水孔间距应根据桥面宽度、纵坡、横坡及降雨强度综合考虑,可取 45m。 4.4.4.3 支座及垫石 4.4.4.3.1 桥梁支座下应设置支座垫石,支座垫石平面尺寸宜大于支座尺寸 100 mm 以上,高度宜为80 mm 以上。 4.4.4.3.2 支座垫石布置的水平钢筋网不宜过多,并需用竖向钢筋与墩、台帽内钢筋相连接;垫石厚度大于 80 mm 可设置两层及以上水平钢筋网,水平钢筋网的竖向间距宜采用 100 mm。支座垫石应按局部承压构件进行验算。 4.4.4.3.3 30 m 及以上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梁宜选用

23、盆式支座或球型支座。 4.4.4.3.4 在有离心力作用下的斜桥、弯桥上应采取防止支座横移的措施,如在墩台上设置横向挡块或梁底上设置横向挡板等。 4.4.4.4 桥面铺装及桥面连续 4.4.4.4.1 桥面铺装钢筋横桥向均应伸入护栏内, 架立钢筋每平方米应不少于 4 根, 采用梅花状布置。 4.4.4.4.2 斜、弯桥桥面铺装应采用绑扎钢筋网。 4.4.4.4.3 如桥面铺装厚度满足伸缩缝安装的尺寸要求,梁端加厚块处可不设预留槽口。 4.4.4.4.4 桥面连续的钢筋横向间距宜采用 200 mm。 4.4.4.5 伸缩装置 4.4.4.5.1 跨径 10 m 及以下单跨桥梁可在两桥台处均设置桥

24、面连续;跨径 1320 m 的单跨桥梁可设置一道 80 型伸缩缝,另一端桥台处设置桥面连续;两跨桥可在中间墩设置一道 80 型伸缩缝,两桥台处均设置桥面连续;三跨及以上应根据计算确定伸缩缝数量及规格。 4.4.4.5.2 宜选用模数式伸缩装置,应在桥梁全宽范围内通长布置,在护栏处留槽。 4.4.4.6 桥头搭板 4.4.4.6.1 搭板宽度宜与桥台耳墙或侧墙内侧相齐,并采用柔性材料隔离阻水。 4.4.4.6.2 搭板应与路基、路面做好过渡衔接设计,过渡应均匀,不应出现刚度突变。 4.4.4.6.3 桥头搭板在横桥向宜整体式布置。当搭板宽度超过 12 m 时,可采用两块板,板间应设置拉DB 34

25、/T 40972022 杆。 4.4.4.7 锥坡 4.4.4.7.1 桥头锥坡处应设置检修踏步。 4.4.4.7.2 锥坡护面宜采用混凝土预制块满铺。 4.4.4.7.3 锥坡填土须分层夯实,控制压实度在 90以上。 4.4.4.7.4 锥坡侵占河道时,应采用挡墙收坡。 4.4.4.8 老桥利用 4.4.4.8.1 对既有桥梁维修加固利用或加宽利用时,应对老桥进行检测与评定。 4.4.4.8.2 桥梁加宽利用应先对老桥进行维修加固。桥梁新加宽的部分应采用新的技术标准,老桥有条件时应提高到与新加宽部分相同的技术标准。 4.4.4.8.3 结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新老桥结构基础的沉

26、降差、结构间的变形差等影响因素。均不得对旧桥结构受力产生不利影响。 5 施工 总体要求 5.1.1 桥梁工程施工前应熟悉设计文件,核查结构设计尺寸和关键施工参数;对导线点、水准点进行复测,并对工程进行施工调查及现场核对,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5.1DB 34/T 40972022 5.2.2.1 混凝土工程所用的各种原材料,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规定,并应在进场时对其性能和质量进行检验。 5.2.2.2 施工前应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报批工作。 5.2.2.3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同一构件、相接或相邻构件,混凝土坍落度相差不宜超过 30 mm。 5.2.2.4

27、当配合比中各项原材料的规格、产地、用量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5.2.3 混凝土施工 5.2.3.1 混凝土搅拌站应计量准确、 搅拌均匀、 和易性满足设计要求, 且产量宜与施工工程量相匹配。混凝土搅拌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和,不得采用滚筒搅拌机。 5.2.3.2 混凝土应采用搅拌运输车运输。 5.2.3.3 混凝土应按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并振捣密实;预制梁应采用插入式与附着式振动器组合方式振捣。 5.2.3.4 养生宜采用喷淋、土工布或塑料薄膜覆盖等保湿养生,养生期一般不少于 7 天。冬季低温施工时应采取覆盖、蒸汽加热等保温措施。 5.2.3.5 大体积

28、混凝土浇筑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小水化热影响。 普通钢筋及预应力筋存放、加工及安装 5.3.1 普通钢筋存放、加工及安装 5.3DB 34/T 40972022 9 5.3.2.1 预应力筋应保持清洁,存放和搬运时应避免机械损伤和有害物质的锈蚀。 5.3.2.2 下料前应对设计长度进行核算,钢绞线应采用切割机或砂轮锯进行切割,严禁采用电弧切割。 5.3.2.3 管道应按设计规定的坐标位置安装牢固,接头密合,并应采取定位钢筋固定,直线段定位钢筋间距宜不大于 0.8 m,曲线段应加密。定位后的管道应平顺,其端部的中心线应与锚垫板垂直。 5.3.2.4 锚下波纹管与喇叭管之间应连接可靠、过渡顺畅,不得采用

29、将波纹管直接伸入到喇叭管内的连接方式。 5.3.2.5 预应力筋由多根钢绞线组成且采取整束穿入孔道内时应预先编束,逐根理顺,防止缠绕,并应每隔 11.5 m 捆绑一次,使其牢固、顺直。 5.3.2.6 张拉设备应配套标定和使用,标定应在经国家授权的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定期进行,当处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重新进行标定: 使用时间超过 6 个月; 张拉次数超过 300 次; 使用过程中千斤顶或压力表出现异常情况; 千斤顶检修或更换配件后。 5.3.2.7 锚具、夹具应按设计规定采用,其性能和质量应符合现行 GB/T 14370 的规定。 5.3.2.8 预应力筋张拉时混凝土强度和弹性模量(或龄期) 应符

30、合设计及 JTG/T 3650 的规定。 5.3.2.9 预应力筋张拉宜采用数控预应力张拉设备。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和张拉控制应力应符合设计及 JTG/T 3650 的规定。当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以伸长值进行校核(一般允许误差在6)。 5.3.2.10 预应力张拉作业宜采用分批、 分阶段的方式对称张拉。 当采用两端张拉时, 两端宜同时张拉。 5.3.2.11 工具锚和工作锚应对正,预应力筋不得错位、交叉,千斤顶、预应力筋、锚具的中心线应位于同一轴线上。 5.3.2.12 钢绞线束每个断面的断丝之和不得超过该断面钢丝总数的 1, 每束钢绞线断丝或滑丝不得超过 1 丝。 5.3.2.13 预应

31、力筋张拉锚固后,应在 48 h 内完成压浆。 5.3.2.14 应采用专用压浆料或专用压浆剂配制的浆液进行压浆。 5.3.2.15 宜采用数控压浆设备进行管道压浆施工,不得采用风压式压浆泵。 5.3.2.16 浆液自拌制完成至压入孔道的延续时间宜不超过 40 min。压浆压力宜为 0.50.7 MPa,压浆应缓慢、均匀进行,不得中断。压浆应达到孔道另一端饱满,且排出与规定流动度相同的水泥浆为止。关闭出浆口后,宜保持一段不小于 0.5 MPa 的稳压期,稳压期保持时间宜为 35 min。 上部结构 5.4.1 钢筋混凝土现浇实心板 5.4.1.1 支架、模板安装及拆除等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5.

32、4.1.2 支架应采取承插型盘扣式满布支架或贝雷梁钢管梁式支架等。 5.4.1.3 应对支架基础处的地基承载能力进行检测,不满足要求时应采取硬化或换填处理等措施。 5.4.1.4 应对地基和支架进行预压,并应按要求对支架进行监测。当最大变形及抗倾覆稳定性等指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时,方可进行下阶段施工。对水中支架基础,应加强监测频率。 5.4.1.5 混凝土施工前,应仔细检查各类预埋件、支座等设施是否安装准确。 5.4.1.6 模板、支架安装应适应梁体几何线形的变化;拆除时不得损伤混凝土结构。 5.4.2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梁 5.4.2.1 预制场的布置应满足预制、移运、存放及架设安装的施工作

33、业要求。 DB 34/T 40972022 5.4.2.2 预制台座的地基应进行承载能力检验,不满足要求时应进行换填等处理。对台座两端及适当范围内进行特殊加固处理。 5.4.2.3 台座强度及稳定性应满足要求,台座顶面宜使用整块钢板铺设。台座应根据设计要求设置预拱度。 5.4.2.4 钢筋加工前应核查预制梁预应力管道与普通钢筋、支座螺栓等设置,确保安装时无冲突。 5.4.2.5 预制梁混凝土浇筑时,锚下位置应加强振捣。顶板应在振捣密实抹平后拉毛处理。 5.4.2.6 存放台座应坚固稳定,预制梁按顺序编号存放,存放期不宜超过 90 天。 5.4.2.7 构件运输及安装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宜采用架

34、桥机或起重机等进行吊装。 5.4.2.8 预制梁安装就位后,应及时设置锁定装置或支撑构件临时固定,防止倾倒。 5.4.2.9 先简支后连续的梁,应按要求设置临时支座,并按设计要求完成体系转换。 5.4.2.10 对弯、斜桥的预制梁,应重点检查其安装的平面位置、高程及几何线形。 下部结构 5.5.1 钻孔灌注桩 5.5.1.1 钻孔灌注桩应根据地质情况宜采用冲击钻、回旋钻、旋挖钻等机械成孔工艺。钻孔前应核查桩位坐标及桩间距并准确放样,钻机平台应牢固、稳定,钢护筒不宜兼作工作平台。 5.5.1.2 施工时应实测地质状况,并根据地质变化调整钻进速度及泥浆指标,与地质勘察报告差异较大时经勘察、设计单位

35、确认后调整桩长。 5.5.1.3 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孔深、孔径、倾斜度等检查,并及时调整。 5.5.1.4 桩头钢筋笼宜采用桩头钢筋加 PVC 套管等措施预先处理,便于桩头切割破碎。 5.5DB 34/T 40972022 5.5.3.4 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墩台柱预埋钢筋设置。 5.5.3.5 混凝土浇筑时,下落高度不得大于 2 m,大于 2 m 时应采用串筒、溜槽、滑槽等确保混凝土不离析。 5.5.3.6 模板宜采用钢模板,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满足要求,采用木模时应加强支撑。 5.5.3.7 中系梁施工应参照盖梁施工工艺。 5.5.4 墩柱及盖梁 5.5.4.1 墩柱模板应采用钢模,桥墩高度

36、10 m 时宜一次性连续浇筑施工;高度10 m 时,可分节段施工。 5.5.4.2 模板加固宜采用止水式拉杆或三段式对拉螺栓,混凝土浇筑时可直接埋入混凝土不再回收;当采用对拉钢筋时应加装衬套,保证顺利脱出,拆模后衬套采用同等强度混凝土及时封堵。 5.5.4.3 盖梁施工时,不得利用立柱开槽作为支撑点,可采用支架或抱箍支撑。所采用的支架或抱箍等临时结构,应进行受力分析计算与验算。 5.5.4.4 盖梁底模卸落应采用砂筒、自锁式液压千斤顶等工艺。 5.5.5 桥台 5.5.5.1 重力式桥台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对地基承载能力进行检验,不满足要求时应进行换填或加固处理。 5.5.5.2 桥台混凝土强

37、度达到设计要求且做好防水处理后方可回填,回填时应台前台后对称施工,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 5.65.7DB 34/T 40972022 5.7.3 防撞护栏 5.7.3.1 护栏模板宜采用钢模,支模时宜在其顶部和底部各设一道对拉螺杆。 5.7.3.2 防撞护栏钢筋与梁板预埋钢筋连接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 5.7.3.3 钢护栏应做好防腐,护栏预埋件定位要准确。 5.7.4 支座、垫石及挡块 5.7.4.1 支座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按要求进行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5.7.4.2 墩台帽、盖梁施工时应预埋垫石、挡块钢筋,预留螺栓孔。 5.7.4.3 安放支座前,应对支座垫石的混凝土强度、平面位

38、置、顶面高程、预留地脚螺栓孔和预埋钢垫板等进行复核检查。 5.7.4.4 支座安装完成后,支座应保持水平,不得有偏斜、不均匀受力和脱空等现象。 5.7.4.5 垫石、挡块宜与墩台帽、盖梁一同浇筑,混凝土标号与墩、台帽相同。当垫石厚度大于 0.15 m时可与墩、台帽分开浇筑,其标号应不低于墩、台帽混凝土等级。 5.7.5 台背回填 5.7.5.1 台背回填采用大型压路机碾压困难时,可采用小型手扶振动夯或手扶振动压路机压实。 5.7.5.2 台背回填应逐层填筑、逐层碾压检测,分层厚度一般不大于 0.2 m。 5.7.5.3 条件许可时台背回填应采取绕台环形压实法。 5.7.6 桥头搭板 5.8DB

39、 34/T 40972022 13 5.8.1.5 桥梁施工应遵守工程所在地相应的安全施工和环境保护方面法律、法规的规定。 5.8.2 桩基施工 5.8.2.1 桩基施工作业应设置警戒区,停钻或施工完成的孔口应加盖防护,桩孔及泥浆池四周应设置临边安全护栏及警示标志。 5.8.2.2 钻机安放应平稳、牢固,钻机等高耸设备应按规定设置避雷装置。 5.8.3 基坑开挖 5.8.3.1 基坑开挖宜在枯水及少雨季节进行,应采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 5.8.3.2 基坑四周 1 m 范围内不得堆载、停放设备,且应设立硬质安全防护栏杆,靠近道路或河道侧另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夜间警示带。 5.8.3.3 基坑开

40、挖及基础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基坑监控测量,并在基坑中设置供施工人员上下的安全爬梯。 5.8.4 支架施工 5.8.4.1 进场使用前应对支架周转材料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5.8.4.2 支架基础的场地应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 5.8.4.3 支架搭设、拆除时应设置安全警戒线和警戒标志,并应对交通、航道临时通行等易碰撞部位采取可靠的防撞措施。 5.8.4.4 支架在承重期间,不得随意拆除任何受力杆件,当达到拆除条件时,应按照专项施工方案要求卸载拆除。 5.8.4.5 脚手板应铺平绑牢,不应出现探头板。 5.8.5 机具、机械及预应力张拉、压浆 5.8.5.1 施工机具、机械应有出厂合格证和

41、操作说明书,并根据 JGJ 33 相关要求建立制度、台账,定期维护保养。 5.8.5.2 张拉作业现场应设置警戒区,千斤顶应设置张拉吊架,梁端设置围护和挡板,张拉作业时,千斤顶后方严禁站人和穿越。 5.8.5.3 压浆作业人员应佩戴护目镜。 5.8.6 高处作业 5.8.6.1 高处作业前,应逐级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严格落实安全技术措施;作业时施工人员应佩戴安全帽、系安全带。 5.8.6.2 高处施工作业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并根据检查情况及时处置防护设施缺陷或隐患。 5.8.6.3 高处作业时设置的走梯、通道等应随时清扫干净,并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冻措施。对高处作业区所有可能坠落的物件,应先行撤

42、除或加以固定,拆下的物件和余料应及时清理,严禁抛掷。 5.8.6.4 在高处拆除模板或其他设施时,应设置警戒区,并设专人指挥控制;拆除工作应自上而下进行,严禁上下同时拆除。 5.8.6.5 在 6 级以上强风、浓雾、暴雨和暴风雪等恶劣气候条件下,不应进行高处施工作业。台风、暴雨及暴风雪过后,应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及修复。 5.8.7 水上作业 5.8.7.1 在通航的河流上施工时,应符合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 DB 34/T 40972022 14 5.8.7.2 水上施工的船舶应经船检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作业前应随时掌握当地的气象和水文、地质等情况,抛锚、定

43、位时应保持船体稳定,并设置警示标志。 5.8.7.3 用于水上施工作业的船舶均须配备救生和消防设施。水上作业的施工人员应穿救生衣。 5.8.8 构件运输及安装 5.8.8.1 运输、吊装作业前应详细勘察现场,根据工程特点及作业环境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方案应经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 5.8.8.2 预制梁的运输应按高度方向竖立放置,并应有防止倾倒的固定措施;装卸梁时,应在支撑稳妥后,方可卸除吊钩。 5.8.8.3 采用平板拖车或超长拖车运输预制梁构件时,车长应能满足支点间的距离要求,支点处应设活动转盘防止损伤构件混凝土;运输前应考察运输路线,运输道路应平整,沿线构造物应满足运输荷载要求。 5.8.8

44、.4 水上运输预制梁构件时,应有相应的封舱加固措施,并应根据天气状况安排装卸和运输作业时间,同时满足水上作业的相关安全规定。 5.8.8.5 起重使用的机械设备进入现场后应经检查验收,按规定进行试运转和试吊,并在施工前应对起重机运行的道路和作业区域进行检查。 5.8.8.6 起重吊装作业前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起重吊装的施工人员应持证上岗。 5.8.8.7 当进行高处吊装作业或司机不能清楚地看到作业地点或信号时,应设置信息传递人员。 5.8.8.8 采用龙门吊、缆索吊、架桥机、悬臂吊机等进行起重吊装作业时,除应符合上述各款的规定外,尚应根据不同吊机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5.

45、8.8.9 不得采用将预制梁吊挂在架桥机后部配重的方式进行过孔作业。 5.8.8.10 当采用一台起重机起吊构件时, 应在吊点位置的上方设置吊架或起吊扁担; 当采用两台起重机抬吊时,应统一指挥,协调一致,使构件的两端同时起吊、同时就位。 5.8.8.11 预制梁安装施工期间及架桥机移动过孔时,严禁行人、车辆和船舶在作业区域的桥下通行。 5.8.8.12 预制梁就位后,应及时设置锁定装置或支撑将构件临时固定,并进行可靠的横向连接,防止倾倒。 5.8.8.13 预制梁之间的横向湿接缝施工应在一孔梁全部安装完成后进行。 5.8.9 桥梁拼宽与拆除 5.8.9.1 桥梁拼宽或拆除前,应对桥梁所处环境进

46、行全面的危险源辨识,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5.8.9.2 拼宽前应收集既有桥梁的设计图纸、竣工文件及相关资料,或进行勘测和调研,了解既有桥梁的结构形式和现状,并制订专项施工方案,并提出交通导流和安全防护方案。 5.8.9.3 桥梁拆除过程中应封闭施工现场并在老桥两端设置禁止通行的路障及标志,夜间应悬挂安全警示灯。 5.8.9.4 桥梁拆除施工宜采用低噪声的工艺、设备,并加强桥梁拆除过程中的环境监测,控制施工中的粉尘、固体废弃物、噪声;拆除材料应及时清理、分类处置利用。 5.8.10 防火、防雷 5.8.10.1 木模、塑料制品等易燃周转材料应堆码整齐,远离火源。 5.8.10.2 预制梁场龙

47、门吊、架桥机、起重机械设备、支架搭设超过一定高度等应设置防雷装置。 5.8.10.3 氧气、乙炔等压力容器应按规范要求储存、搬运和使用。 5.8.10.4 位于草木、林区的桥梁,施工期间应遵守护林防火规定。 DB 34/T 40972022 15 5.8.11 管线 5.8.11.1 配电线路应架空架设,电缆线采取埋地或架空方式敷设。 5.8.11.2 桥位附近有高压线等管线时,施工应保持安全距离。 5.8.11.3 桥位附近有军用电缆、通讯线路、燃油气等管道时,施工前应先制定保护方案,获批后方可施工。 5.8.12 自然灾害预防 5.8.12.1 施工单位应针对工程项目实际情况编制自然灾害应

48、急预案,并做好应急演练。 5.8.12.2 施工期间,应与气象、应急管理等部门建立动态的预报和预警系统,形成联动响应机制。 5.8.13 环境保护 5.8.13.1 针对桥梁施工中可能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应制订具体的预防方案, 减少对原生态环境的改变,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5.8.13.2 施工现场主要临时道路宜采用永临结合,并洒水降尘。 5.8.13.3 在居民区施工时,应采取措施降低由机械设备或工艺操作产生的噪声。 5.8.13.4 桩基施工泥浆宜循环使用,废弃的泥浆池应采取集中处理措施,泥浆严禁随意排放,宜进行脱水处理二次利用。 5.8.13.5 在水源保护区附近施工时,应采取有效措施

49、避免污染水体。 5.8.13.6 施工过程中需加强水土、植被保护,完工后及时复垦复绿。 DB 34/T 40972022 16 附录A (资料性) 方案设计及施工图设计内容参考 A.1 方案设计主要内容 如下: a) 设计说明 1) 设计原则。 2) 技术标准及建设规模。 3) 桥位的比选情况说明。 4) 桥梁方案论证或比选,提出推荐方案。 5) 加固或加宽利用的既有桥梁,应对其技术状况、承载能力等进行检测评定,根据评定结果确定改造利用方案。 6) 桥位处地质、水文、航道、地震等基础资料。 7) 主要结构设计(含养护维修设计)。 8) 主要施工方案及工期安排。 b) 工程数量表 应分别列出上、

50、下部结构、附属设施、桥头接线及便道、便桥等主要工程数量。 c) 设计图纸 1) 桥位平面图应采用 1:2000 或更大的比例,包含地形、桥梁布置、墩台、引道、被交叉道路、护坡、护岸、调治构筑物及防护工程,桥位控制点坐标、水流方向、桥梁斜交角度及老桥位置等内容。 2) 桥型布置图应包含桥梁设计方案的立面(或纵断面)、平面及横断面布置。图中应标示出工程范围内的河床断面、地质分界线、特征水位、水流方向、冲刷深度、桥下道路或通航净空、墩台基础、桩号、高程、主要调治构筑物和防护工程、桥面及接线纵坡等。当为弯桥或斜桥时,应示出桥轴线半径、斜交角度等。地质柱状图一般宜绘于桥型布置图的立面图上。 3) 主要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公路桥梁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