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一个疯子的演讲稿.docx

上传人:asd****19 文档编号:8079072 上传时间:2025-02-03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个疯子的演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一个疯子的演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一个疯子的演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一个疯子的演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一个疯子的演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个疯子的演讲 个“疯子”的演讲 谈希特勒演讲 摘要。众所周知,希特勒是战争狂人,是二战的元凶,他曾给全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然而我们更知道,他不过也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特定人物。抛开他的罪恶不说,就其演讲来看,应该说他有着魔鬼般的才华,那疯狂的语言表达艺术足以煽动全德国上下为他为战争付出生命,那种激情甚至让人无法想象,真是堪称疯子般的演讲。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位在世界历史长河中饱受争议的“战争魔头”的演讲。 关键词:疯子 演讲艺术 热血沸腾 煽动性 一、演讲与生命 “我的一切成就都是用演讲取得的。” 希特勒 1926年,希特勒发表了他毕生唯一的作品我的奋斗。其中,他说了这句话。 希特勒的口

2、才与精力极其惊人,他曾创下在一年内竞选五个不同的职位,7天内拜访20座城市,一天内公开演讲10次的记录。他几乎每次演讲都是脱稿进行,而且针对各地选民关心的问题不同其演讲的内容也各不相同。一个多世纪以来,就欺骗德国群众这点来说,他曾在答复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演说被公认为其最光辉的杰作。从后面的事实来看,这也是希特勒本人一生中在和平时期所作的最后一篇重大的公开演说。在此之前,这个前奥地利流浪汉是尽可能的以他的口才来建功立业;从那之后,他就企图在历史上给自己留下征战者的名声了。 二、演讲与艺术 希特勒的演讲有很多不同于其他人的特点。首先,从形式上看,他在演讲前一定要沉默很长时间,直到群众由闹到静、由静到

3、叽叽喳喳时才开始发言;其次,从语言动作上看,他的演讲开始时语调极其平缓,但很快就激昂澎湃起来,并且伴随着手舞足蹈,甚至还经常踮起脚尖,不用几分钟就可以达到歇斯底里的境界;再次,从时间上看,他的演讲从来不超过半小时,往往只有十分钟左右,在此期间,他不会给听众任何打瞌睡或织毛衣的机会;最后,从内容上看,他演讲的内容相当简洁,提到最多的就是“德意志”、“国家”、“民族”、“振兴”、“正义”、“斗争”、“成就”之类的词,从不引据经典,只谈论现代的事情。总的来说,希特勒的每次演讲语言都顿挫有力,逻辑思维十分清晰,内容更是具有强烈的鼓舞性和煽动性,让所有听到他演讲的人都心甘情愿地为其做事,甚至包括侵占、屠

4、杀。 三、演讲与评价 纵观希特勒演讲,山呼海啸般的掌声与叫好声永远贯穿着整个讲演过程。他骨子里那极度排外、唯我独尊的右倾民族主义思想,与一战后德国人极度的失落感截然相反但又紧密相连,它们形成了一把利剑的两道锋刃,杀人不见血。当时甚至有报刊曾经这样评论希特勒:“此人正在用演讲杀人。”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这句话的高瞻远瞩。希特勒的演讲才华不是与生俱来的,他向群众们灌输的理论并不多,它们与其说是政治演说,不如说是一位军官的战地动员令,那样的具有煽动性和鼓舞性,引起了全德国人民的高呼与共鸣。 第二篇。我是一个疯子杂文随笔(大全)我是一个疯子。我真的是一个疯子。重症病房。 我站在重症病房外。我望着里面的人

5、。我听着外面的哭声。我竟然不为所动。 有什么好哭的,我想。死难道不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吗。无趣。 但我又突然觉得里面的人很可怜,靠着呼吸器勉强为此生命,你真的想活下来吗。 我曾经听过别人说一个最重要的人的亡灵能带着另一个将死之人。也许有人也能带你走。 我也好想像你一样有人为我哭,有人带走我。我真是自私。 算了,你也够可怜的。 我走了。 墓地。 我躺在墓地上。 这里可不是阴森森的。至少我这么认为。 “hey”我说 没人回答我。我却觉得有人在告诉我。 “这里不适合你。” “为什么” “你还活着。” “没有人在意我。” “你不是人。” “我是疯子。“ 好吧,我错了。这是我跟自己的对话。 我只觉得旁边的墓

6、地才是我该来的地方。 哦,算了吧。就算死了,也没人送我来的。 我又回到世界当一个沉默的怪人了。 是的,我的确是一个疯子。 没人在意的疯子。 但我还有生命。再多渴求就是贪婪。 第三篇:励志演讲稿:一个公益“疯子”如何读过幸福的16年。励志演讲稿:一个公益“疯子”如何读过幸福的16年。 励志演讲稿。一个公益“疯子”如何读过幸福的16年。 大家好,我叫张xx。非常高兴能够来到一刻演讲,和大家来分享一段,可能是有那么一点点特别的个人公益经历。 其实说句实话,每次当我知道有人来听我演讲的时候,我都非常感动,因为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些人,为了一个莫不相干的人,听他来讲他和另一些更加莫不相干人的故事。所以我特

7、别希望讲完之后,能够带给大家一些东西,让大家增加一点点幸福感。 中国有全世界最多的人口,自然而然就有两类最大的弱势群体。一个是残疾群体,一个就是临终关怀的群体。 在残疾群体这个领域,我大概用了16年的时间,指导了将近40位生命勇士,写出了40部励志自传,现在已经出版了25本。有人说,张xx,你做着一件可能全世界都没有人做过的事情,因为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一个人,来指导这么一帮人,写出了这么一套书。当然这是在事后,别人对我的夸奖。但当时我做这件事的时候,别人给我的评价是:有一个疯子领了40个傻子。 为什么这么说呢。给大家举个例子,有一次一个出版社要出版我们的书,那个出版社的领导非常想促成这次公益

8、行动,于是直接跟我们签约了。 之后这套书的责任编辑找到我,说。“张老师,我们已经签合同了,签了5本书。请问一下,你的这些同学们之前出过书吗。” 我说。“没出过书。” 他说:“没事,他们是大学毕业,还是什么样的学历。”我说:“他们都是小学毕业。” 当然这个编剧听后汗都流下来了,他说。“老师你不要开玩笑,你说他们是什么毕业。”“小学,还有的小学三年级没毕业就辍学了。” “那他们自学成才吧,发表过什么作品吗。” “他们从来没发表过任何作品。” 这个时候编辑非常郑重地跟我讲:“老师,虽然我们领导促成这一项公益行动,但我也有自己的编辑尊严,你得保证书的质量。”我说:“没问题,你看吧”。 我给他发了第一篇

9、书稿,看完之后他非常激动,他说。“其他书都是这个质量吗。” 我说。“其他书的质量应该比这本更好。” 事实也确实如此。当我把其他4部书稿都发给他后,他非常激动,以至于现在他已经到另外一家出版社当编辑了,却还在想着帮我们出版剩下没出版的书。 我再来给大家讲述一个故事:奇迹是怎么锻造出来的。这源于一个人,他叫张云成,是肌无力患者。1996年,我在黑龙江电视报做编辑,无意间从一大堆信件中,发现了张云龙的来信。在信里,他表达了一个非常纠结的念头:一方面想当作家,一方面想轻生。 那时他的手已经连一个枕头都无法举起,他觉得这么活着没意思。当时我拿着这封信,印象非常深刻,我走到窗台旁,想象一个18岁的年轻人,

10、天天在炕上躺着,连蚊子叮到他身上,都没有办法拿手把它打掉。而且很多人认为他是个傻子,觉得他没法跟别人交流,而他只能天天坐在那个地方。 我当时没想太多,唯一真实的念头就是让他多活一天,我给他回了一封信。我在信中写到:“我来指导你写作吧,我是中文系毕业的。” 他在第二封信中说道。“说实话,我从来没有上过学,汉语拼音是哥哥教的。” 我说。“没事,我既然收你为徒,肯定会教你。” 到了这一步,他非常恐惧。为什么非常恐惧。他说。“这个老师有问题,一个这样的人收我为学生,肯定有目的。他是要做传销,还是看上我的什么东西了。这个骗子。” 过了一个月,我才收到他的第三封信,他说。“我们开展了全家讨论,大家让我做决

11、定,我说我们家已经穷到这个份上了,如果他是个骗子的话,可能最后也是我们把他给骗了。所以,我同意做你的学生。” 在之后的六年时间里,因为家里很穷没有电话,所以我通过信件来对他进行指导。特别着急的时候,我给他拍电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仍然想的是给他制造一个为梦想奋斗的信念。 我最大的目标,就是如果他真的有一天离开这个世界,便是倒在为梦想奋斗的路上。 结果慢慢地我发现他写的东西非常感动我,比如有一次,他为了把跑进屋子里的鸡赶走,自己蹭蹭蹭,蹭了到地上。这时候他已经没有力气爬上炕了,就借助一个凳子,不行;踩着一个塑料盆,也不行;又找了一个钢塑料盆,终于垫着脚蹭了上去。这个过程花了两个小时,当他坐在炕

12、上时,他喊了一句:“我征服了整个世界。”那篇文章让我有了一个全新的感受,我觉得他能写出一部非常伟大的作品。 然后我开始以写书的方式指导他。大概六年之后,2003年的时候,他出版了假如我能行走三天,这本书出版的时候,他已经不能动了。当时他躺在炕上,记者把书横在他的面前,一页一页翻给他看,他才看到了这本书的每一页。 这是中国第一本肌无力人出版的书,这本书的出版使中国十万肌无力人群一下子浮出水面,这些人一下子有了精神支柱。很多肌无力患者,因为这本书完全放弃了轻生念头。有一个山东的小孩给我打电话,说:“我想轻生。” 我说。“我帮不了你,我给你邮一本书,你一定要等到这本书到的那一天,看完后再给我打电话。

13、” 大概十多天之后,他再来一次打来电话,说。“大诺叔叔,我准备好好活着,我准备像书中的主人公张云成那样好好活着。” 在那一瞬间我意识到,只有一个残疾人克服了所有的困难,完成一本书,他所做的事情才能够鼓励那个临终人,这是健康人鼓励不了的。为什么不能够让中国残疾领域,都有这么一本书出现。后来发现确实很难,为什么。就像刚才那个编辑提到的,他们没有上过学,很多都是辍学生。 而且他们从来没有发表过作品,根本不会写东西。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内,我开始寻找这样的一些人,我也不管他们学历水平了。反正最差的情况,就是一天学没上过,我也指导出来了,我有一套方法。在几年时间里我找到了30多个人,他们跟我学东西。等到真

14、的去教才发现“太奇葩了”。 公益旗手张xx一刻演讲稿:一个公益“疯子”的幸福16年 有一个学生,他给我第一天写稿的时候这样写的。“我。看到。你很高兴。”,中间用了五个叹号,我说这是什么意思。他说我没学过标点,我查字典,叹号表示很激动。 他不是说有错误的概念,他是有一套自己的语法。那套语法我们根本无法理解,因为他是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来写。包括省略号、分号,他根本就不懂。我告诉他,他是小东,我们想这么一个办法,我不管你写多少字,你只允许用四个标点,逗号,句号,冒号,引号,其他的一律不许用。 他说:“那显得我多没有文采”,我告诉他:“不要文采,你让我们看懂就行。”于是他写了两部书,30万部字,全

15、是四个标点,没有其他任何一个标点。但是这本书仍然打动了很多人。 还有一个困难是什么呢。这些孩子特别穷,这是唯一能改变他人生命运的机会。穷到什么程度上呢。就是打开电脑都怕浪费,他的钱有时候掏不齐。音频、电脑、qq都没办法用。只有一个办法,我给他们打长途电话。后来经常有记者问我:“你说句实话,你到底花了多少长途电话费。” 我说。“我跟你说句实话,我从来都不敢算我到底花了多少钱。” 如果真的计算起来,我自己心里都会疼。后来学生多了之后,你就得看着他写东西,他们有惰性,他们从来没真正做过一个事情。然后我有三个电话,一个座机,两个小灵通,都一直开机来监督他们。 他那边做什么事我都能听见,他喝口水我都能听

16、见,那就是一个真正的课堂了,直播的课堂。用这种方法,他们老老实实地按照我的方式写作。最多的时候,我有40个学生,出版社要出书的时候,我的三个电话同时通话长达8个小时,我也无法不计算那是多么大一笔数额的钱。 还有更困难的事情,有的人住的太偏远,电话一分钟大概能断十次。后来我用一个办法就是在电话之前先想好指导意思,大概十到二十个字。打通电话省直接告诉对方,然后再发短信。这样的日子大概持续两三年,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才一点一点把他们教会。 我特意在我的书架上留了一个空格,我想能有一天把它排满。终于现在20多本书排满了。而且已经正式出版签约的已经达到25本,其中有10本是中国最大的出版社人民出版社,这

17、是让我非常骄傲的一件事情。 当这到书出版之后,那一瞬间我有一点感觉。我觉得我好像做了一件之前想过又不敢想,却真正做到的事情,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受。如同一个人突然真的来到期盼中年的珠穆朗玛峰脚下,他却怎么也不相信自己,可能就那种感觉。 当然这只是其中之一,大约在2003年我开始做临终关怀项目。临终关怀的操作在中国可能更加困难,它跟世界的临终关怀不太一样。因为国外的临终关怀有宗教背景。中国人没有这样的宗教信仰,那么他所有的痛苦都非常极致。 比如说一个癌症病人,当你跟临终病人接触的时候,他是不接纳你的。而其他人做志愿服务,他们却是很热情。有一次我被病人家属提着衣领拽到护士站,三个家属把我围在那个地方

18、等着护士来,认为我是卖药骗人的,所谓的心理咨询就是为了挣钱。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偷摸的跟作贼一样。 有这样一件事,一个患有骨癌的老奶奶,我看她非常的落寞,在她床边放着一本破旧的知音杂志。下次去医院的时候,我主动给她带了一本新的知音,尽管她什么也没有说,但是看得出来她很感动。在下一次,我带了一本知音的下一刊,然后我又带了知音的海外版,我就不信打动不了你。当我带到第四本知音的时候,她说了一句话:“小伙子,坐,别老站着”。那一瞬间我就坐下,我的旁边放着五本知音。 临终关怀的病人是这样,一旦他对你有了信任,就会全都敞开。之前完全拒你千里之外,之后就像洪水一样,向你敞开全部的内心痛苦。 那大家可能说了,中

19、国式临终关怀,如果他没有宗教信仰,也不能用所谓的来世规劝他,中国式临终关怀怎么劝呢。比如有一个大姐,她患有骨癌。我第一次看到骨癌的病人,她的胳膊是一般人的胳膊两倍粗,特别瘦,凹陷进去,让人都不太敢看。 一到要打吗啡的时候,她都要撞墙,像疯了一样,喊“受不了”,哪怕一分钟都受不了。到了这个份上,她跟我说:“我这一辈子走错一条道路”。 我说。“走错什么道路了。” 她说。“我不应该做好人。” 我说。“你这什么意思。” 她说。“我是个财务,清清白白做了一辈子。快退休时候,遇到一个老板,让我做假账我都不做。最后老板都感动了,竟然送了我一部手机做礼物。” 她说着掏出一部手机。“你看,就是这个手机。我这一辈

20、子就得到两样东西,一个是让人痛不欲生的骨癌,一个就是这部手机。那我干嘛这辈子要做好人。” 这就可能是很典型的一个中国式临终关怀困境,她会有对自己生命价值极度的怀疑和否定。一般来讲,我们不会直接跟她沟通,因为当你解决不了她的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先让一让。过了几天之后,我突然看一个电影,很有感触,然后我就去找她。 我说。“大姐,你知不知道,中国有两个特别好的官,一个是焦裕禄。” 她说。“我知道”。 我说:“他就是肝癌。那你能说他这一辈子一点价值都没有吗。你能说他这辈子除了肝癌之外,什么都没有得到吗。另外周总理,周恩来总理,全世界都认为他是人格高尚的总理,他也是癌症去世的。你能认为他这辈子就得了一个癌

21、,什么都没得到吗。”就在那一瞬间,我看见她一直看着天花板,也不说话,真的是在思考,或者真的在感受什么东西,然后掉眼泪了。她躺在那,眼泪一滴滴往下掉。当时我也没说什么,我没有替她擦眼泪。大概沉默了五分钟,然后她笑了,她说:“那行,你继续给我读报纸。”那一天过后,她整个人变得非常平静,非常快乐。 在她病危的时候,让我非常惊讶的是,病房外面,站了十多个中年男性,屋子里面有十多位中年女性,我问他们都是什么人,他们说都是她的朋友,大家从全国各地赶来要送她一程。 我说。“你们为什么从那么远集体赶过来。你们要举办同学会吗。” 他们说。“不是,因为大姐为人特别好,是我们圈内公认的好大姐,我们一定要来送她。”

22、我说。“但是看大姐的情形,可能不知道会需要多长时间。” “没关系,我们都已经请假了。” 那个时候我才知道,她有个秘密,什么秘密呢。她的床比别人的床要高很多,床垫特别厚。我才知道,这个床垫是一个XX省的好朋友,在XX省给她定做的,特意托运过来的。 当她度过了那次病危后,我给她讲我遇到的这些事情,看到的这些人,她很高兴地笑了。她跟护工说:“我给小张那个东西,你拿出来吧。” 我说。“什么东西。” 护工拿出来一个信封,很大的信封。我打开后看到一张照片,是她四五十岁时候的照片,坐在她们家的床上,微笑着。 她说。“这个照片就留给你了,等我走了之后,你留个纪念,你不会感到忌讳吧。”“不会不会”,我很高兴。拿

23、着照片,我离开了,那一瞬间,我回头“狠狠”地看了她一眼,确实是习惯性地回头,因为一般来讲,这可能就是生命最后的告别。 几天之后,她去世了。但我仍然记得她临终时的笑脸,临终病人的笑脸是非常非常动人的。虽然他们都已经脱相了,但就是这么一张脱相的脸,还是很由衷地跟你微笑着,那种场景,可能没经历过的人无法体会。我个人觉得那确实是人生最美丽的一个风景。 最后跟大家分享的是,临终关怀也好,指导残疾人写作也好,指导残疾人写作我大概做了18年,临终关怀大概做了12年。别人会问我:“你是怎么坚持的。”我说:“这东西它不可能是坚持,对吧。这里面肯定你们想不到的幸福感。就像一个人,如果他天天去银行取钱,每次都能取5

24、万块钱,取15年,你说他会腻味吗。他会痛苦吗。“ 他肯定不腻味,他高兴死了,他会天天去,每次都取5万块钱回来花,是不是。我说,我做这个事情基本就这感觉。每天早上起来,想着今天要去看望这些爷爷奶奶,不自觉的心情就很好。路上虽然有点辛苦,但仍然很高兴。 从医院出来后,你觉得有一种很厚重的成就感和快乐压在心里,这种感觉足够抵消你之后三四天生活的烦乱。这种快乐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像圆周, 3.1415926,绵绵不断地往外延伸,一直往前走。 我经常跟他们讲,我说。“这种幸福感你们从来没体会过,当你做公益的时候,当你做志愿服务的时候,你会在某一时刻,突然间觉得自己在这个领域中,成了很专业的人士。” 然

25、后你再踏一小步,你就会想,我做这个事如果再大一点的话,很有可能跟很多人的人生相融合,能对更多的人有益。比如说,当我指导张云成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在想,我能不能指导出每个领域的残疾人写一本书,让这些书去关怀中国八千多万残疾人,或者让所有中国残疾青少年,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痛苦,都能在我这套书里边,找到关怀的真实的故事。于是当这本书出现在八千多万人面前的时候,他们的生活也因此变得跟我相关的时候,那种激动,让人抖颤。 临终关怀也是,我是在一个定点关怀医院,关怀两三百个老人的,有一天我突然看到一个报道说,中国80岁以上的老人有一两千万。 我就在想,如果我把这两百多人-各种各样的80岁以上的老人,都关怀好了

26、,岂不是说我掌握了关怀中国一两千万80岁以上家庭的一些方法吗。当你走在路上的时候,你的左边,跟这个八千多万的残疾群体可能会发生关系,而且会对他们有用;你的右边会跟两千多万的家庭,会发生关系,并对他们有用,你会突然觉得自己有一种能量胀膨的感觉。 媒体说马云上市的时候非常激动,我当时就在想,我这种感觉跟他的感觉很相像。 从善良的愿望到伟大的公益工程,这个创造的过程就的那种激情,像上市一样,甚至是我可以把它比喻成公益界的纳斯达克,我将它上市了,当时那种激动是一模一样的。 于是我就对很多朋友讲,我说。当你做公益的时候,你这一辈子都会很幸福,不幸福都不可能,你想不幸福你都没有办法。你会天天生活在激情之中

27、,那种人生是让人很难抗拒的人生。 于是乎就形成了我经常跟很多高校同学们分享的一句话。不管是中国还是世界,现在有两类人非常值得关注,第一类人就是率先起来的那批人,第二类人就是率先幸福起来的那批人,我们现在至少可以先做率先幸福起来的那批人。 好,最后,非常感谢大家能够听一个跟大家没有什么关系的人,讲述他跟另外一些没有关系的人的故事。大家如果听到我的故事后,产生一个情绪,我就没有白讲。什么情绪呢。哪天当我破产了,媳妇离去了,女朋友不要我了,工作也没了,一无所有的时候,那我就怎么样。踏上人生最稳固的,永远在驰骋的一辆幸福的列车,那就是公益号。说不定在上面也能够遇到另外一波张xx。欢迎大家乘坐公益号列车

28、,谢谢。 第四篇:一个人要成就,必须有疯子精神一个人要成就,必须有疯子精神 师:新出家的几个小沙弥会敲木鱼了,真是了不得啊。在我的想象中还早得很呢,没想到现在就能派上用场了。一看到你们能干啊,我就特别高兴,就什么都想干了;看到你们什么都不会干,我也就什么都不想干了。其实,领导在某些阶段很重要,在某些阶段又不重要。比如在东华寺的创建期,万行似乎显得很重要,而现在东华寺建起来了,你们管理得很好,万行就显得不重要了。寺庙建好后,面对的就是管理的问题。而在建设的过程中,就是资金的问题,只要资金不断,很快就能建好。但是管理和人才的建设却是千难万难。在建设寺院这一块,我只用了一二分精力,而在管理和人才建设

29、方面,我投入了七八分精力。那么,在建寺的过程中,还有八九分精力万行都用来干什么了。你们猜一猜。答:讲经说法。答:著书立说。答:筹集资金。师:其实讲经说法、著说立说我也只用了一分精力。讲经说法本身就是在广结善缘,在这同时我就已经把资金筹集回来了。资金不需要刻意去筹集,刻意去筹集资金是筹集不到的。钱不是你去筹来的,你要想办法让人家自动捐出来。人往往是帮富不帮穷,你越喊穷,越没人帮助你,你说你什么都有,大家反而愿意帮你。人性就跟银行一样,银行是嫌贫爱富,帮富不帮穷,人也是如此。你说你建寺庙没有钱,谁都不会帮你;你说你建寺庙什么都不缺,什么都有,结果钱就来了,各种助缘都来了。谁愿意扶持一个没有理想、没

30、有抱负、懦弱无能、扶持不起来的人呢。谁都愿意扶持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有金钱的人,因为谁都不愿意自己的金钱打水漂,谁都不愿意自己的精力打水漂,谁都不愿意自己的思想、智慧打水漂。建寺庙很容易,广结善缘、筹集资金也容易,而自身的建设是非常不容易的。你建设公司是先建设自己,建设团队也是先建设自己。如果我把寺庙建设起来了,但我自身没有建设起来,那有什么用呢。无论你是公司的老总,还是寺庙的住持,还是一家之长,建设、发展你的企业、寺庙、家庭的前提,都是先建设、发展自己。你自身都没有建设好,思路都不清晰,方向都不明确,你怎么建设你的团队,带领你的团队呢。我们每年打禅七,35天之中,男众全部在禅堂里封闭

31、式地打坐,整个寺庙都交给女众管理。事实证明,女众比男众修得好。为何这么说呢。何以证明。女众会管理,会为人会处事,就说明她们的内心比男众修得好。一个人能干体现在哪里。不是体现在说上,而是体现在交给你的事情,你能圆满地完成,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一个修行人修得好也是体现在他的为人处事上。并不是你会打坐就证明你修得好,只能说明你会打坐,而打坐并不是目的,最终是要体现在用上:首先自受用,然后再让他受用。所以这几天我在想,以后我们男众提前一个月打禅七,打完之后,让你们女众也打,也体验体验。到时候也让男众替你们做饭、敲钟、打鼓,监管你们的观音禅院,看看男众能不能进入状态。在社会上,在家庭里,有女人是半边天

32、之说,佛门里也一样。表面上看,佛门里的女众显得特别不重要,似乎没有用。但事实上每一个大和尚的背后,都有一帮杰出的女弟子、女护法、女信徒在护持他。就像一个家族一样,面子上的事情都是男的在做,好像是男的在支撑着这个家族,什么头衔啊、风光啊、光彩啊,都给了男的,而女的只是在背后默默地做一些具体的事情。佛门里何尝不是如此。佛教、基督教、伊斯兰、道教,几大宗教的教主都是男的,而女的只是当宗教里的菩萨和神。第一都被男的抢去了,女的只抢了个第二。其实也不是抢的,而是男的给的。为什么给呢。需要女众干活啊。女众听话,愿意干活儿。你们看,佛教里面都是菩萨在度众生,佛干什么呢。高高地坐着让大家朝拜。是不是这样啊。(

33、答:是)事实上各个宗教的发展确实如此。几百年前、几千年前的我看不到,但是看当代近代成就的大师,的确如此。尤其在台湾,这种情况更明显,护法都是女信徒居多。因为女性慈悲心重,很感性,容易受感染,又比较虔诚、比较热心,她们既愿意出钱也愿意出力。而男信徒捐钱可以,出力相对会难一些,但能出钱也说明境界很高了。近几年,我的确对男众用心多一点。因为东华寺的定位是男众道场,所以以培养、扶持男众为主。现在女众道场建好了,也要拿出一部分精力培养女众了。事实证明,培养女众我用的精力少,效果反而很好、很明显。而我在男众弟子身上投入的精力多,用的心思多,收到的效果却不明显,还比不上女众。似乎每个宗教都说女众成就不容易,

34、不如男众容易成就。对此我也有疑问,也在观察、思考,有时候是从世间的显态去观察,有时候是打坐冥想进入状态,从隐态去观察。我发现祖师们说的是对的,男众的确容易成就一些。女众尽管很虔诚,她们信某个神或者某个人,就百分之百地信,但如果不信,就百分之百地不能接受。而男众不同,他们信某个神或者某个人,不会百分之百地信,总会有所保留。男众比较理智,看问题会一分为二。在世间上做事、看问题,能理智、一分为二是有帮助的,但对于信教修道就难以受益了,因为信教不存在50%或者80%、90%,要么就100%地信,要么就不信。据我观察,男众很难做到100%,总是徘徊在中间。而女众是走两个极端,不是0就是100,信就全信,

35、不信就完全不信。信一个人就完全接受他,否则就完全不接受,连看一眼都会觉得难受。她们是爱憎分明的,所以女众信教容易进入状态。而男众对于他不信的部分,可以不在意、不理睬,把它放在一边。女众对于自己不接受的人或事很难包容,所以很难做到佛门中所说的中道既不偏左也不偏右,而男众可以做到,这可能是性别差异导致的结果。为什么女众会表现得爱憎分明呢。还是因为心量不够、境界不够。你不能接受的部分并不代表它就不好,所谓的不好只是对你而言,但对别人可能就是好的。你不喜欢的东西,不一定别人就不喜欢;你不用的东西,不一定别人就不用。你不喜欢、不用的东西,只要把它放在一边就好了,自然会有人喜欢,有人需要。无论你是世间人,

36、还是出家修行人,你心里存什么就与什么相应,心里装什么就与什么相应。大家可以问一问自己内心装什么最多如果你是一个学佛的人、信佛的人,你心里装得最多的不是佛,你是不可能与佛相应的;如果你是做生意的,你脑袋里装的不是钱,你肯定也赚不到钱;如果你是当官的,你心里装的不是官,你也当不了好官。做什么,心里就要装什么,心里装什么,就与什么相应。这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是,真是这样吗。你可能会说:做生意,脑袋里不应该只装着钱,当官,心里也不应该只装着官。那他们应该装什么呢。当官的心里应该装着老百姓,只有装着老百姓才能当好官、当大官,这就是一种境界。如果当官的心里整天装着官,想着升官,反而升不了官。但是,如果你

37、把境界改变了、提升了,心里只装着老百姓,所思所想都是百姓的疾苦、百姓的利益,你反而能当上大官。经商的也是如此,要想发财,心里也要装着客户。只有当你把客户装进心里,时时处处为客户着想,客户才会让你发财。如果你直接装财,反而发不了财。所以刚才所说心中装财、装官,实际上应该是装客户、装百姓。因为装客户就是装财,装百姓就是装官。而学佛的人、出家人应该装什么呢。也是要装众生。你心里装着众生,你就与佛相应了,最后你也成佛了。佛不是在天上成的,而是在人间、在人群里修成的。当官也是在人群里当的,发财也是在人群里发的。离开众生,修行的成不了佛,经商的发不了财,当官的当不了大官。所以众生是成就一切的根本,这就是华

38、严经上所说的:离开众生就没有三藐三菩提。什么意思呢。就是离开众生就达不到最高境界,成不了佛。佛菩萨之所以是佛菩萨,就是因为他们心里装着众生。在座的有从事各行各业的,试问大家是否把自己的职业对象装进心里了。是否装对了对象。比如刚才讲的,当官的心里整天装着官,你以为你装对了,实际上装错了,当官的心里应该整天装着老百姓才对。而出家人心里每天装着佛,表面上看是对的,实际上也错了,不应该装着佛,而应该装着众生,装着众生就是装着佛。因为真正的功德、真正的福报是在人间,是在众生身上修圆满的。谁的功德最大。谁的福报最大。你们说一说。答: 为人民服务的人。师:也对。为什么为人民服务的人功德最大、福报最大呢。因为

39、人民的功德最大,人民的福报最大,为他们服务,在他们身上修功德、修福报,才会获得最大的功德和福报。所以你想修福报、修功德,就不能脱离众生,福报就在众生身上,功德也在众生身上。大家都说佛祖的功德福报最大,但是佛祖的功德再大,也大不过芸芸众生的功德,佛祖的福报再大,也大不过芸芸众生的福报,因为佛祖的功德福报也是从众生的身上修来的。可能在座的有很多人是第一次听到我这个观点,是不是又要说我是歪理邪说啊。如果不同意我的观点,可以跟我辩论呀。答:儒家有一句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师:没错,的确是这样。其实今天我讲的这个道理,也不是我第一次讲,我只是用白话的方式讲古人所讲的道理。修行要想成就,必须具备大

40、功德、大福报。只有具备了大功德、大福报,你才能遇到大贵人、大善知识与明师。为什么有的人修行,碰到的都是邪师呢。因为无量劫以前,他种的都不是正知正见的因,而是邪知邪见的因,所以当有一天他发了菩提心想修道时,碰到的都是邪师。而另一种人无量劫以前在因地上种的就是正知正见的因,无量劫以后,当他的菩提心萌发了,想学佛修道了,他碰到的都是正知正见的明师。所以我们在因地上的发心非常重要。你不要总想着:我要开悟,我要成佛,我要了生死。佛教讲种什么因就结什么果种善因就得善果,种恶因就得恶果。佛教特别注重缘起。缘起好,最终的结果就好;缘起不好,结果肯定不好。比如今天你要出门谈一笔生意,可是一出门就摔了个跟头,或者

41、一上车就把脚给卡住了,一波三折,当你终于见到你的合作伙伴,与他达成了协议,彼此合作了,最终你们肯定不会有一个圆满的结果,因为起因就已经不好了。还有一种相反的现象,比如今天你同样要谈一笔生意,刚出门,还没有招手叫出租车,出租车已经停在你身边了,司机对着你微笑,说:“先生,需不需要我带您一程呀。”你一高兴就钻进车去了,跟司机说你要到什么地方。司机说:“哎呀,那个地方我很熟悉。”他没有绕半点弯路,很快就把你带到了目的地。本来你预计要半个小时才到的,结果十分钟就到了。你跟合作伙伴一见面,一见如故,彼此都感觉很熟悉,于是彼此都敞开心扉,互不防备,互相信任,很快就达成了协议。结果合作之后很顺利,成功率很高

42、,彼此都获利。这就是缘起好,结果就圆满。如果缘起不好,即便彼此勉强达成了合作协议,最终肯定也不是一个很好的结果。所以缘起是一种预兆,无论你信不信。佛教讲的因缘法并非佛教的专利,它适用于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个民族,乃至世间的万事万物。因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由因缘和合而产生的,都是因果的产物,不存在一件事有了结果没有因,或者有了因没有结果,有开始就有结束。有的人说有些事情是有开始没有结果的,怎么可能没有结果呢。所谓的没有结果只是事情没有成功,中途夭折了,而这本身就是一种结果。万事万物都离不开因果。如果我们用世俗的方式来理解因果,所谓的因缘和合就是外因与内因都具足了,结果自然就产生了,也就是因果自然

43、就构成了。如果只具备了内因或者只具备了外因,因缘就不具足,只具备了一半的力量,因果也就无法构成。所以要做事,就要让内因和外因都具足,当二者都具足了,因就成熟了,果自然现前。而最关键之处是初因,也就是我们最初的那一念,那一念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东华寺从2008年落成庆典的那年开始打禅七,到今年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男众已经打了五次禅七。每次打禅七都是女众护七。记得第一次让女众护七的时候,有几个女众很羡慕地说:“哎呀,还是做男的好,如果我们是男众,就可以去打禅七了。可是我们女众还要给他们护七。”但是,一年两年、三到五年这样下来,我再也没有听到女众这样说了,不知道你们心里有没有这样想啊。是真的没有,还是

44、假的没有呢。答:我们也想打禅七啊。师:有想就正常了,没有想就不正常。如果你没有想,说明你的境界很高。境界很高就不是人的境界,而是菩萨的境界了,所以我才说不正常。我相信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多,希望也能像男众一样打禅七。但是以我听到和看到的,我更相信有一多半的女众不需要打禅七,只要护七就好了,护七也是一种修行。而且你有护七的心态,能欢喜奉行地护七,你的境界更高。修行最终修的就是境界。我始终持有一个观点,知识容易学,能力容易培养,但境界不容易提升。人生就是三步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升境界。但是境界高的人太少了。很多人有知识、有能力,但我们不愿意跟他打交道,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境界。知识分子很多,能干

45、的人也很多,但是有境界的人并不多。而有一种人既没有知识也没有能力,我们却很喜欢与他交往、做朋友,为什么呢。因为他脱俗,他有境界。所以做人的最后一堂功课,就是境界的修炼。境界可以分为思想的境界和心灵的境界。所谓思想的境界是一个人在思想上的认识和领悟,但它只是停留在思想或者说头脑的层面。而心灵的境界是一个人不仅有了思想上的认识和领悟,而且心态也随之转变,与所领悟的道理融为一体,在心灵上达到了所认识的高度,形成了一种修为和素养。也就是说他不仅认识到了,而且还本能地做到了。而有的人只是在思想上认识到,但心态上转变不过来,这有什么用呢。当你说“我知道了”,这只能说明你意识到了、认识到了,但并不代表你做到

46、了。而境界是你做到了、达到了。比如现在女众能心平气和、满心欢喜地护七,不再想:我们也要打禅七,让男众为我们护七。如果不让我们打禅七,我们就自己找个地方去打禅七。其实,修行无处不在,做哪一件事不是在修行呢。做哪一件事不是在修心呢。哪一件事能离开我们的心呢。在封建时代似乎没有女明师、女大师,但是随着新社会的发展,我相信二十一世纪肯定会有很多女明师、女大师。(众热烈鼓掌)我这也是预测呀。男人都比较固执、比较强权、比较霸道,都想做老大,不愿意听别人的,不愿意臣服于别人,哪怕是自己的师父。而女弟子就是把她混账一顿,多批评几句,她最多也就是转过身掉个泪,委屈一天两天,过后就什么事都没有了。而男众不一样,你

47、批评了他,他可能当面什么都不说,装得很有修为、很有修养,但是他把这股气憋在心里存起来,变成了反抗的动力:你万行有什么了不起的,你能做大师,将来我也能做大师。他嘴巴上不说,但心里说呀。我就是这种人。当年在佛学院读书的时候,我跟一个一起出家的小伙伴是同桌。有一天,一位法师给我们讲大乘起信论,那个法师已经出家十二年了。当时他讲解一段论文我认为不够圆满,就碰了一下那个同学说:“这个法师已经当了十几年的和尚了,怎么这句话还讲成这样,这么不圆满。”他回答我说:“你这辈子能赶上他就不错了。”当时我受到了好大的打击,心想:难道我在他心目中就这么差。但是我很快平静了下来,什么都没有说,我把那股气变成了动力,一憋就憋了一二十年。去年我又见到了这位同出家、同班又同桌的同学,他对我说:“哎呀,万行大师,了不起呀。没想到我们同学之中还出了个大师。”我说:“现在还说不准,哪一天我变成了邪师都有可能。”他说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演讲/致辞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