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全市农业工作会议的的讲话稿.docx

上传人:asd****19 文档编号:8071208 上传时间:2025-02-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市农业工作会议的的讲话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全市农业工作会议的的讲话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全市农业工作会议的的讲话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全市农业工作会议的的讲话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全市农业工作会议的的讲话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全市农业工作会议讲话稿 加快转型发展实现农民收入倍增 XX县区人民政府 (2012年3月31日) 实现“十二五”农民收入倍增,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XX县区高度重视,认真谋划,制定目标,出台措施,真抓实干,农民人均收入实现了“十二五”开门红。今年初,又连续出台了农民收入倍增、新农村建设、苗木花卉发展、蔬菜产业提升、鼓励土地流转、生态县创建等一系列“有含金量”的农业政策文件,全力促进农民增收。根据会议安排,就我县农民收入倍增工作向大会作一汇报。 一、2011年农民增收开局良好 去年,经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我县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升,

2、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通过积极实施粮棉油高产提升行动,以整建制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实施,带动推广超级稻10万亩,粮食总产稳中有增;以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为引领,大力推进畜牧业升级计划和水产跨越工程,肉类总产达1.76万吨、水产品总产达2.7万吨,实现总量双提升目标;加快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新增规模商品蔬菜基地3865亩,其中新增大棚1100余亩,3个市级千亩蔬菜标准园已通过验收,全市新增两个农业部蔬菜标准园均落户我县,并新增一个省级蔬菜标准园;农业-1- 产业化经营水平有效提升,各级龙头企业达61家,新培育合作社22个,累计达90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实现销售收入34亿

3、元;累计认证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名牌农产品81个,“陶辛青虾”已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1万亩,累计达11万亩,耕地流转率达36%,是全省平均水平的两倍,500亩以上集中流转大户48个;启动“大绿化建设年”活动,积极创建省级绿化模XX县区和省级生态示XX县区;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发放各类补贴资金6400余万元;农业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实施政府性投资重点项目7个,项目总投资3080万元;民生工程建设任务圆满完成。2011年,我县还获得全省绿色食品十强县、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XX县区称号,六郎现代农业示范区被列为省级示范区。与此同时,县域工业经济和

4、三产快速发展,充分吸纳和转移农民工就业;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城镇化率明显提高。2011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693元,比上年增长17.6%,位居全省第3位。 二、“十二五”发展目标及主要措施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2012年初,我县以县委2号文件出台了关于促进“十二五”农民收入倍增的实施意见,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城乡统筹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以工业化反哺农业、以城镇化带动农村、以农业现代化致富农民,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构建农民增收多元化支撑体系,实 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发展。到十二五”末,粮食总产稳定在22万吨;畜牧业规模养殖比例达75%

5、以上,生态养殖模式推广率在60%以上,肉类总产达2万吨;水产业积极推进标准化健康养殖,重点推广青虾、虾蟹和蟹鳜等特色养殖模式,水产品总量达3万吨;蔬菜种植面积达10万亩以上;苗木花卉面积达6万亩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从2010年8239元增加到2015年 1、6500元,年均增幅15以上,农民收入水平在全省始终保持前列。 (二)主要措施 1、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努力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科技为先导,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主题,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按照“分区布局、集中投入、连片推进、规模经营”的要

6、求,着力打造一批优质粮油、精品蔬菜、苗木水果、高效养殖和生态休闲农业基地。构建三条农业走廊,即以六郎镇优质粮油、果蔬、苗木花卉为代表的芜屯快速通道现代农业走廊,以陶辛水韵、陶辛青虾、陶辛农业科技园为代表的湾石路生态农业走廊,以红杨生态公园、怡龙山庄为代表的湾西路休闲农业走廊。加快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重点培育“三三三”高效农业经济板块,即三大优质商品蔬菜基地、三条畜牧产业带、三大特色水产养殖区。强力打造湾址、红杨、花桥镇三大苗木经济板块。从2012年开始,我县将农业产业化、农业基地建设等农业项目纳入全县重 点招商目标考核。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建设以六郎省级农业示范区为核心的各类农业示范园,培

7、育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初步形成一产接二产连三产的发展模式。 二是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按照“生态优先,产业升级”的思路,重点发展优质苗木花卉、特色经济林,通过推进苗木标准化生产和科技创新,逐步实现苗木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以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XX县区为平台,积极发展城郊型农业,围绕餐饮、住宿、采摘、观光等做活休闲农业文章,形成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同时,积极发展皖南特色烟叶、优质中药材、西瓜、葡萄、草莓等高效农业。 2、加快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努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辐射示范建设为契机,着力引进一批知名品牌的“龙头型”大企业、大项目,加快新芜经济开发区建设,促进园区转型升级,

8、加快工业化进程;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加快专业市场建设,着力发展商贸服务、物流服务、公共服务等三产服务业,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实施农民工创业富民工程,推进农民工创业园建设,以创业带就业,以创业促就业,充分吸纳农民工就地转移就业。到“十二五”末,全县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每万人拥有企业数550个以上,实现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一万元以上,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5%以上。 3、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稳步推进新一轮新农村建设,依托土地整治、村庄整治和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项目的实施,在县城、开发区和集镇区着力打造一批环境整洁、设施完善的新农村居民点,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开通居民点到开

9、发区公交班车。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积极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推动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提供中老年农民就业岗位。通过阳光工程等各类就业培训,引导农村中青年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积极探索农村房屋产权发证工作,提升农民房屋的市场价值,提高农民房屋出让、出租收入。 4、完善保障、救助体系,努力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 认真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增加农民补贴收入。建立城乡一体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救助和困难补助等社会救助保障体系,确保农村困难对象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低收入农户比例不断降低。加大县财政投入力度,确保用于“

10、三农”的资金总量、增量均有提高。从2012年开始,县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专项支农资金3200万元用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其中农业产业化200万元,新农村建设500万元,“菜篮子”工程500万元,土地流转500万元,大绿化建设500万元,苗木花卉1000万元。同时进一步整合涉农资金,加大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投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3月中旬,我县召开了县四大班子全体成员、各镇党政负责人、村两委负责人全部参加的农村工作会议,围绕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全面部署“三农”工作。明确了今年农业工作重点是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积极开展大绿化建设年活动,加快苗木花卉发

11、展,振兴苗木产业,重塑苗木品牌,全力争创省级生态县,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012年目标任务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15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21万吨以上,完成超级稻种植10万亩以上;新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2万亩,其中500亩以上土地集中流转片15个,建成5-10个农业示范园;新增规模商品蔬菜基地2000亩以上,其中钢架大棚蔬菜1000亩,新建500-1000亩市级蔬菜标准园3-5个,提升3个千亩蔬菜标准园建设规模、档次和生产能力;新增苗木花卉面积1.5万亩;完成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面积500-1000亩,完成33个新农村居民点基础设施和公建配套建设任务;生态县创建通过省级验收,万亩大绿化建设高质量完成任务。 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农民收入倍增目标一定能实现。第7页 共7页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演讲/致辞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