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长征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8063710 上传时间:2025-02-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征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长征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长征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长征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长征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 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镇江市蒋乔小学 徐进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并会写“逶、迤、岷”。能正确读写“逶迤、磅礴、泥丸、岷山”等词语。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启发学生理解诗意,想象意境,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4、知道律诗的对仗、押韵、起承转合的特点。教学重点:启发学生理解诗意,想象意境,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教学难点:理解颔联、颈联的意思并体会“暖”“寒”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图片、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并简介:长征1.板书课题七律 长征2.出示课件红军长征示意图。师

2、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边激战边挺进。血战湘江,越过五岭山脉,占领遵义城;翻越乌蒙,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行程两万五千里。过渡:毛泽东主席在长征胜利在望时,满怀豪情写下七律 长征,并在排以上干部会议上进行朗诵,二、教师范读课文,生正确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过渡:红军战士从这首诗中,更加坚信革命一定能取得成功。下面请大家打开书,朗读这首诗。 2.学生自由朗读。提醒按照自己的速度和节奏读。3.指名4人朗读课文,每人读两句。教师评价读的情况。4生听长征歌曲。教师描述:听着这首雄壮有力的长征,我仿佛看

3、到了红军队伍跋山涉水,翻越高山峻岭的身影,看到了泸定桥铁链上的斑斑血迹;听到了金沙江水、大渡河流的咆哮轰鸣,看到岷山峰顶红旗映照下的张张笑脸。5.生齐读课文。过渡:红军长征历时一年,行程二万五千里。一路缺衣少食,腹中饥饿,身上寒。天上有敌机轰炸,地下还有国民党几十万军队围追堵截。可见,红军长征是多么的(难)但红军战士的回答是(不怕)。三、再读课文,感知诗意, 1 齐读第一二句诗。“不怕”直接表明红军的气概,这两句中还有一个词形象具体地写出红军的不怕。是哪一个词? 指导:“等闲”这个词你明白吗?(举例:等闲之辈 )“只等闲”就是仅仅是平平常常。这里什么只是平平常常的?(万水千山),是谁把万水千山

4、看着平平常常的红军战士。你能把红军的这种英雄气概读出来吗?2指导感情朗读。3.引读:万水千山,千山万水,红军无所畏惧。诗中都写到了哪些山呢?指名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诗中都写到了哪些水呢?指名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红军翻过最后一座雪山岷山,长征胜利在望。指名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4.小结:由此看来,全诗紧紧围绕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来写。四、想象意境,体会感情。 过渡:现在,我们来感受、想象红军翻越的大山。1.指名读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发现了山没有?(五岭、乌蒙)2.感悟想象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出示简笔画五岭山脉(红军首先必须越过

5、的是山区。这里指连接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各省交界处的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城越岭。) 乌蒙(乌蒙山。横跨云南贵州省,地形横断,山势险峻,由于河流侵蚀。多有深谷,凸凹不平,谚语中有“地无三里平”之说。) 哪一座是五岭山脉,哪一座是乌蒙山。(教师在简笔画下板书五岭、乌蒙)相机理解“逶迤”(形容道路、河流、山脉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和“磅礴”(气势盛大)。想象。说说这两座山脉给自己的感受,用上一个词语或成语。指导朗读:五岭逶迤和乌蒙磅礴(师:五岭山脉连绵起伏,崇山峻岭,高大雄伟,山高林密。乌蒙山巍峨高耸,层峦叠嶂,悬崖陡壁。这样的山脉,使人望而却步,胆战心寒,犹豫不前,望山兴叹

6、,望而生畏。)过渡: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在红军战士的眼中是怎样的呢?3.指导理解“腾细浪”和“走泥丸”简笔画示意“腾细浪”和“走泥丸”那五岭山脉虽然连绵弯曲,高低起伏,但在红军的眼中,只不过是腾起的细小的波浪。那巍峨高耸,气势磅礴的乌蒙山,不过是在脚下滚过的泥丸。从这里你体会到红军战士面对困难的态度了吗?(乐观、无所畏惧、英勇不屈)4.有感情朗读这两句诗。(指着黑板上的简笔画)师述:红军长征翻越了十几座高山峻岭,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就有五座,诗中选取了蜿蜒起伏的五岭山脉和高耸巍峨的乌蒙山来写。作者比喻新颖,想象奇特,一高一小,一重一轻对比鲜明,这样的写法突出了红军战士的无所畏惧,乐观顽

7、强。把这种体会读出来5. 引读首联: 五岭山脉连绵起伏,在红军眼中只不过是腾起的细小的波浪,所以说(课件出示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乌蒙尽管磅礴,巍峨高大,但在战士心中只是滚动的小泥丸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过渡: 无数的高山峻岭,红军战士不放在眼里,表现出乐观、无畏的精神。万水千山,千山万水。哪一句写的是水呢?7.指名读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A这两句诗知道意思吗?金沙就是金沙江,红军渡过的河面有300多米宽。“云崖”就是江边的陡峭的山崖,高耸入云。B听巧渡金沙江的故事,说说心中的感受。理解“暖”所暗含的一“喜悦”之情。有感情地朗读。C讲解大渡桥横:

8、大渡河上,泸定桥横跨河面。桥面上是9根铁链,铺上了木板,桥身两侧各有两根铁链。桥面离水面有100多米。大渡河,水流湍急,咆哮而下,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此刻的泸定桥,桥面木板已被敌人拆除,对面还有重兵把守。红军战士攀着铁链,冒着枪林弹雨,勇往直前。D欣赏影视片断:飞夺泸定桥。 体会“寒”字的意蕴。表述:桥上桥下桥对面大渡河真是讲述:同学们,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激战,一场恶战。刚才看录像,已经看到了铁索寒光闪,杀声震天响。当毛主席率领大部队走过泸定桥的时候,弥漫的硝烟还没有散去,火药味弥漫空中,铁索上还滴着战士们的鲜血。毛主席凝视着根根铁索,回忆着战士们夺桥时悲壮的场面,摘下军帽,向牺牲的战士低头默

9、哀。此时的毛主席,心情多么沉重,强渡大渡河的胜利,万里长征的胜利,正是红军战士用一条条生命铺就的道路!你们再次吟诵这句诗时,你们的感受一定很深很深。 “大渡桥横铁索寒”现在让我们回忆起来,都有点心惊胆寒。更有我们展示的血流在哪里呀!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E小结:如果说“巧渡金沙江”表现的是红军的智慧,那么“飞夺泸定桥”表现红军战士的什么呢?那就是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齐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F学到这,你对“万水千山”是怎么理解的?(不仅有恶逆的自然环境,还有国名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更有我党内部的斗争。)但这一切对于红军战士来说又算得了什么。齐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过渡:红军

10、历经千难万险,翻过岷山,长征即将取得胜利。所以诗人毛泽东最好满怀豪情写道8.(引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A讲述:岷山海拔4000多米,终年结雪。在四川、甘肃交界的地方。三军整个红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尽开颜全都露出笑容。这是什么样的笑容?喜悦、胜利、激动无比,战胜重重困难的笑容。B想象红军战士站在岷山上的喜悦情景。C有感情朗读诗句。四、总结全文,了解表达方法。全诗围绕“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来写,选取长征途中最为困难的决定红军生死存亡的重大事件来写,表现了红军战士的乐观、无畏的战斗精神。齐读全诗。 小结:长征是人类史上的奇迹。长征的精神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勇往直前,百折不挠。五、作业:1.看一看有关长征题材的影视剧,与同学交流看后的感受。2背诵课文。 六、板书设计:七律 长征五岭逶迤 大不怕 乌蒙磅礴 高 金沙水拍 暖大渡桥横 寒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