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1
1.1施工组织编制依据和原则 1
1.2工程概况 2
1.3施工队伍的分布与管理 3
二、施工总体计划 3
2.1、K12+583.520中桥 3
2.2、K13+333.5中桥 3
2.3、廖家岭大桥 4
三、施工方案 4
3.1、施工前防护方案 4
3.2、施工过程中防护方案 4
四、安全防护方案 5
4.1、组织机构 5
4.2、劳动力计划 6
4.3、材料计划 6
4.4、安全施工操作要点 6
4.5.实施工序和责任管理程制 6
五、下穿既有线路铁路应急预案 11
5.1总则 11
5.2应急机构及其职责 12
5.3事故抢险指挥要求 13
5.4应急抢险救援组织及职责 13
5.5应急准备 14
5.6应急响应程序 14
1
公路下穿襄渝铁路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1施工组织编制依据和原则
1.1.1编制依据
①我单位对当地环境及现场踏勘资料。
②现行施工规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试验规程、安全规则等。
③我单位类似工程施工的经验、拥有的类似工程施工成套机械设备和施工能力。
④达陕高速D4合同段施工图纸。
1.1.2编制原则
①安全第一的原则
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中始终按照技术可靠、措施得力、确保安全的原则确定施工方案,贯彻、执行《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401.1-2003、TB10401.2-2003)、《公路营业线施工及安全管理规定》和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施工控制重点是既有线施工安全。
②优质高效的原则
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优质高效。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的质量目标,贯彻执行有关质量标准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技术,确保创优规划和质量目标的实现。
③突出环保的原则
贯彻、执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保护自然生态、施工环境。施工中按“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交”的原则,处理施工生产与环境保护间的关系,把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提高到一定政治高度来对待。确保施工区域所处生态环境及沿线水域不受污染和破坏。
④科学组织,合理配置的原则
按项目法组织施工,科学组织,选择经验丰富的施工管理人员和专业化施工队伍,投入高效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组织机械化、专业化施工,实施设备配套,并尽量采用大功率高效机械配套。配足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确保流动资金的周转使用。
⑤确保工期及快速施工的原则
根据施工现场情况,编制科学、合理、周密的施工方案,合理安排进度,搞好工序衔接,实施进度控制,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
1.2工程概况
达陕高速公路D4合同段起讫桩号为K7+480~K16+000,合同段全长8.52Km,本合同段线路先后三次以桥梁型式与襄渝铁路、襄渝铁路Ⅱ线相交叉,均为公路桥梁下穿铁路桥梁。
1、K12+583.520中桥下穿襄渝Ⅱ线后河3号特大桥
K12+583.520中桥为左、右线分离式中桥,左线起讫桩号为:LK12+569.80- LK12+601.80.80,全长32m,桥宽12.25m,桥型布置为:1-25m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右线起讫桩号为:RK12+567.50- RK12+599.50,全长32m,桥宽12.25m,桥型布置为:1-25m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
公路桥梁左、右线分别从襄渝Ⅱ线后河3号特大桥(YDK436+772)第8、9孔桥下通过,公路与铁路轴线夹角45°;公路路面至铁路桥梁梁底净高大于10m;公路边缘至铁路7、9号桥墩净距分别为7.5m、7.8m,公路边缘至铁路8号桥墩净距分别为3.2m、2.2m。
2、K13+333.5中桥下穿襄渝线后河4号桥
K13+357.00中桥为左右线分离式中桥,左线起讫桩号为:LK13+296.00- LK13+371.00,全长75m,桥宽12.25m,采用单箱双室,梁高140cm,桥型布置为:3-25m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其中,第一跨及第二跨箱梁下穿襄渝铁路Ⅰ期工程;右线起讫桩号为:K13+319.50.00- K13+394.50 ,全长75m,桥宽12.25m,采用单箱三室,梁高140cm,桥型布置为:3-25m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其中,第二跨箱梁下穿襄渝铁路Ⅰ期工程。
公路桥梁左、右线分别从既有襄渝Ⅱ线巴山—官渡间后河4号特大桥(YDK453+455)第13、14孔桥下通过,公路与铁路轴线夹角75°;公路路面至铁路桥梁梁底净高29m;公路边缘至铁路12、14号桥墩净距分别为22.5m、7.7m,公路边缘至铁路13号桥墩净距分别为1.6m、3.4m。
既有12、13号及13、14号桥墩间分别预留增设桥墩(直径按8m计)条件,公路边缘至预留增设桥墩净距分别为3.1m、1.5m。
3、廖家岭大桥下穿襄渝铁路Ⅱ线后河5号大桥
廖家岭大桥为左右线分离式大桥,左线廖家岭大桥起讫桩号为:LK14+675.00- LK15+041.00 ,全长366m,桥宽12.25m,桥型布置为:6×20+6×20+6×20m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第十七跨箱梁下穿襄渝铁路Ⅱ线工程;右线廖家岭大桥起讫桩号为:K14+699.50- K15+085.50 ,全长386m,桥宽12.25m,桥型布置为:6×20+7×20+6×20m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第十八跨箱梁下穿襄渝铁路Ⅱ线工程。
公路桥梁(20m+20m+20m)左、右线分别从既有襄渝Ⅱ线后河5号特大桥(YDK439+214)第2、3孔桥下通过,公路与铁路轴线夹角35°;公路路面至铁路桥梁梁底净高大于10m;公路边缘至铁路1、3号桥墩净距分别为2.7m、4.1m,公路边缘至铁路2号桥墩净距分别为2.3m、1.6m。
1.3施工队伍的分布与管理
根据工程特点和现场的具体情况,桥梁四队(40人)完成K12+583.520中桥的施工任务;桥梁五队(50人)完成K13+357.00中桥的施工任务;桥梁六队(80人)完成廖家岭大桥的施工任务。项目部具体组织施工,严密监控施工安全,督促施工进度,对施工质量全程监控,并为施工队提供技术服务,做好协调工作,工区管理机构人员配置见表1-1。
表1-1 三工区管理机构人员表
序号
姓名
职务
分工
备注
1
戴东利
工区长
全面管理工作
15984761000
2
黎思金
副工区长
现场技术及施工安全工作
13281711526
3
崔永续
工区总工
全面技术指导工作
15881892211
4
李明博
测量队长
主抓测量工作
15082863933
5
李良东
试验主任
主抓试验工作
15881443666
6
王永雷
技术部长
防护技术工作
15082868000
7
周成
办公室主任
协调外部关系
15882918567
8
张宗胜
安检部部长
现场施工安全工作
13281706119
9
宁明涛
计统部部长
统计工程进度,制定施工计划
15082863919
二、施工总体计划
2.1、K12+583.520中桥
基础及下部构造:2009年5月27日至2010年1月30日
梁板安装(T梁5片/1孔):2010年3月2日至2010年7月30日
桥面及附属:2010年4月1日至2010年8月31日
2.2、K13+333.5中桥
基础及下部构造:2009年7月16日至2010年3月30日
梁板安装(3*25现浇):2010年4月10日至2010年9月20日
桥面及附属:2010年5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
2.3、廖家岭大桥
基础及下部构造:2009年5月1日至2010年1月30日
梁板安装(箱梁76片/20孔):2010年1月20日至2010年3月20日
桥面及附属:2010年3月25日至2010年10月15日
三、施工方案
按照西安铁路局2008年10月19日下发的《关于达陕高速公路跨越襄渝铁路有关问题的复函》(西铁总鉴函[2008]74号)通知要求,特制定公路桥梁下穿铁路桥 梁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方案。
因公路边缘至铁路桥墩近距较小,因此,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桩基、墩柱、盖梁等下部构造,以及梁板铺设、桥面铺装等上部构造施工时,对铁路桥墩影响较大,针对上、下部构造的施工顺序、施工工艺,制定有针对性施工方案。
3.1、施工前防护方案
桩基施工前,将公路桥梁两侧铁路桥墩墩体用竹排贴面,并用铁丝圈好固定牢固;墩柱周围用设置防护圈,防护圈采用φ100㎜钢管、Φ25㎜螺纹钢筋及竹排相结合的刚柔防护体系,见图1;在防护圈外侧设置沙袋,防止施工车辆直接冲撞防护圈。后附公路下穿铁路平面图
3.2、施工过程中防护方案
①、施工车辆严格按照行车路线行走,不得乱行乱驶。
②、桩基施工的钻孔设备,尽量在远离桥墩一侧安装定位,并加固牢固,严防钻机在钻孔过程中倾覆砸到铁路桥墩。
③、墩柱、盖梁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模板吊装方向及顺序,防止因吊装偏离,模板砸到铁路桥墩。
图1防护圈示意图
④、桥梁梁板架设过程中,架梁设备要安装牢固,运、架梁过程中,运输、架设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施工,防止架梁设备因侧重而倾覆,砸到铁路桥墩。
⑤、按照设计文件要求,施工最高等级防撞护栏,防止公路运营时车辆冲出公路撞击桥墩。
⑥、桥梁施工完成后,按照设计文件要求,在公路桥梁上方设置防护网,防止铁路石碴等物坠入高速公路,引发安全事故。
四、安全防护方案
针对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种安全事故隐患,特制定公路桥梁下穿铁路的安全防护方案。
4.1、组织机构
组长:周庆国(项目经理)
副组长:张汝建、于浩利、戴东利、冯义涛
组员:张宗胜、冯义涛、王永雷、崔永续、万安友、汪柏寿、牛瑞锁、魏明星。
各级人员职责:
①、组长职责:对公路下穿铁路段的施工安全负总责,对人员、机械、材料的配置起总协调,组织制定施工安全方案,并严格按照要求实施。
②、副组长职责:负现场组织、指挥责任。
③、组员职责:对分管的技术、机械、材料、工艺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2、劳动力计划
序号
工种
数 量
备 注
1
架子工
12
2
搬运工
25
3
杂工
15
4
交通运输指挥
3
4.3、材料计划
序号
名 称
单 位
数 量
备 注
1
¢100钢管
Kg
650
做防护圈
2
¢25钢筋
Kg
432
做防护圈
3
宽30cm竹排
m
450
做防护圈
4
砂袋
个
300
防护圈外侧
5
防护网
平方米
500
防铁路石渣坠落
4.4、安全施工操作要点
①、施工中所有人员要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人员要拴好安全绳。
②、施工中专职安全员要全程跟班作业,及时对施工人员提醒存在的安全隐患。
③、在施工区域外围采取拦网,设置隔离区域,严禁非施工人员入内。
④、派专人对机械车辆的运输、行驶进行指挥、协调。
⑤、作业现场用电要规范施工,设置配电盘并加锁,用电线路要按照规范架设。
4.5.实施工序和责任管理程制
4.5.1安全保证措施
4.5.1.1组织保证措施
指挥部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总工、安监室主任和各业务部门主管组成。施工队专职安全检查员,是安全生产的组织者和执行者。施工班组安质员,是保证安全生产的直接人员。
4.5.1.2管理保证措施
制度保证措施
施工前根据国家、铁道部有关部门颁发的法律、法规、暂行条例及文件等建立各种适合于本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制度。
⑴ 安全生产责任制
建立健全各级各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各项经济承包有明确的安全指标和包括奖惩办法在内的保证措施。建立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指挥部将预留一定额度的安全风险抵押金。对安全事故责任者除按有关规定处罚外,还将扣除安全风险抵押金。
⑵ 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工人在上岗前,进行安全教育,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养安全生产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计划的对重点岗位的生产知识、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制度、施工纪律进行培训和考核。
⑶ 特殊工种持证上岗作业制度
对专职安全员、班组长、从事特种作业的架子工、爆破工、钢筋工、起重工、电气焊工、电工、场内机动车辆驾驶员等,必须严格按照《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306—85)进行安全教育、考核、复验,经过培训考试合格,获取操作证者才能持证上岗。对已取得上岗证者,要进行登记存档,操作证必须按期复审,不得超期使用,名册应齐全。
⑷ 安全施工方案审批制度
项目开工前,由指挥部根据现有的安全施工政策、法令和规章制度,结合工程项目特点编制实施性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对技术复杂、施工危险性大的施工项目,编制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施工方案经项目总工审核后,由驻地监理工程师审批执行。
(5) 安全检查和奖罚制度
项目部建立定期安全检查制度,规定定期检查日期和参加检查的人员。项目部每月检查一次,作业班组每天检查一次,非定期检查视工程情况而定。
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安全隐患,要建立登记、整改、消项制度。要定人、定措施、定经费、定完成日期,在隐患没有消除前,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如果有危及人身安全的险情应立刻停止施工,处理合格后方可施工。
(6)安全评比制度
班组在班前要进行上岗交底、上岗检查、上岗记录的“三上岗”和每周一次的“一讲评”安全活动,对班组的安全活动,要有考核措施。
(7)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岗前培训、定期考核制度:提高机械作业人员的技术素质和操作维修技能。
定人、定机、定岗制度:保证机械作业人员的相对稳定,使各个环节责任明确,责任到人。
岗位责任制度:使用机械必须坚持“两定三包”即定人、定机、包使用、包保管、包保养;操作人员作到“三懂四会”即懂构造、懂原理、懂性能,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
交接班制度:交接内容有机械运转记录、完成任务和生产情况、设备技术状况、维修保养情况、备件、附件、工具情况等。
4.5.2专项安全管理措施
4.5.2.1确保人身安全的管理措施
⑴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
⑵严格按照有关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和铁道部有关劳动保护条例、规定及业主发布的有关安全生产的要求执行,确保安全生产、生产必须安全。
⑶所有员工上岗前做到按规定进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遵章守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规则作业,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⑷特殊工种重点培训,未经培训合格的非专业人员不从事本岗位工作。复杂工序的作业做好组织工作,密切配合,统一指挥、协调。
⑸对各施工队签定安全协议,实行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实现安全管理时时警惕,安全责任人人承担。
⑹施工现场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可靠的防护设施,必要时设专人防护,完工后未经专职安检员检查许可,任何人不准擅自撤掉安全防护标志、设施和人员。
⑺所有作业人员岗前不许饮酒,酒后不准上岗。
⑻加强对员工的劳动保护,配齐配足个人劳保用品,并定期进行全员体检。
⑼经常性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不安排上岗,违章者严肃处理,并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操作。
4.5.2.2 施工用电安全管理措施
⑴临时用电必须符合部颁标准和当地供电局的有关安全运行规程,施工用电设施设专人管理,并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⑵低压架空线必须采用绝缘铜线或铝线,架空线必须设在专用电杆上,严禁架设在树杆、脚手架上。
⑶电缆线沿地面敷设时,不得采用老化脱皮的电缆线,中间接头牢固可靠保持绝缘强度;过路处穿管保护,电源端设漏电保护装置。
⑷移动的电气设备的供电线,使用橡胶套电缆。
⑸电缆线路采用“三相五线”接线方式,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必须绝缘良好。
[6]维修、组装和拆卸电动设备时,断电挂牌,防止其他人私接电动开关发生伤亡事故。实行“一机一闸一漏”制,严禁“一闸多用”。
[7]现场的配电箱坚固、完整、严密,有门、有锁、有防雨装置,同一配电箱超过3个开关时,设总开关,熔丝及热元件,按技术规定严格选用,禁止用铁丝、铝丝、铜丝等非专用熔丝代替。
[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要定期进行检查,防雷保护、接地保护、变压器及绝缘强度,每季测定一次,固定用电场所每月检查一次,移动式电动设备、潮湿环境和水下电气设备每天检查一次。对检查不合格的线路、设备及时予以维修或更换,严禁带故障运行。
4.5.2.3 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⑴消除一切可能造成火灾、爆炸事故的根源,严格火源、易燃易爆物及助燃物的管理。
⑵现场的生产区均设足够的消防水源和消防设施网点,消防器材配专人管理,组成15~20人的义务消防队,所有施工人员熟悉并掌握消防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⑶消防工作必须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指挥部、项目部及施工队的各级领导实行消防工作责任制,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本单位管理范围,做到同计划、同布置、同检查、同总结、同评比。施工现场建立健全消防组织,落实施工现场的消防设备。组织防火检查,督促火险隐患的整改。组织指挥火灾扑救、负责火灾的处理。保证各类房屋、库棚、料场等的消防安全距离符合国家或公安部门的规定,室内不堆放易燃品;严禁在木工加工场、料库、油库等处吸烟;现场的易燃杂物,随时清除,严禁在有火种的场所或其近旁堆放。做好施工现场的生活生产设施布置,合理安排场内临时设施,做好场地排水,并符合三防要求,建立防洪、防火组织,配齐消防设施,制订三防措施和管理制度,使防火落到实处。
4.5.2.4 机械设备和车辆的安全管理措施
⑴各种机械操作人员和车辆驾驶员,必须取得操作合格证,不准操作与证件不相符的机械,不准将机械设备交给无本机操作证的人员操作,对机械操作人员要建立档案,专人管理。
⑵操作人员按照本机说明规定,严格执行工作前的检查制度和工作中注意观察及工作后的检查保养制度。
⑶驾驶室或操作室保持整洁,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严禁酒后操作机械,严禁机械带病运转或超负荷运转。
⑷机械设备在施工现场存放时,选择安全的停放地点,并明确规定指挥联络信号。
⑸使用钢丝绳的机械,在运转中严禁用手套或其他物件接触钢丝绳,用钢丝绳拖、拉机械或重物时,人员远离钢丝绳。
⑹定期组织机电设备、车辆安全大检查,对检查中查出的安全问题,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调查处理,制定防范措施,防止机械事故的发生。
4.5.2.5防洪防汛安全管理措施
⑴派专人负责每天当地气象、水文有关资料的收集,获取有关气象、汛情等情报资料,作出科学的预测分析,为防洪、防汛工作的决策、实施提供充分依据。
⑵合理安排工序,防止汛期洪水影响施工安全。
⑶对营区、库房、电线路架设、变配电位置,物料机具摆放、现场道路等设施进行周密的安排布置,要符合防洪、防坍塌滑坡、防雷击的要求。
⑷成立防汛领导小组,组成抗洪抢险队,配置必需的抢险器材和物资,警钟常鸣,常抓不懈,随时应急处理突发事件。
⑸保证施工现场与指挥部、外界之间的联络畅通,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
⑹在雨季、汛期来临前,对施工现场的设备、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并做好应急预案。
4.5.3 经济保证措施
项目经理部与各专业队签订安全包保责任状,每月检查一次安全生产管理情况,季度综合考核评定。
奖励:实现安全生产目标,即考核期内未发生行车险情以上、人身重伤以上、机械大事故等安全责任事故的施工队将进行奖励。
处罚:发生行车险情以上、人身重伤以上、机械大事故等安全责任事故的,将进行处罚。对因玩忽职守、失职等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的,加倍处罚;触犯法律的,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五、下穿既有线路铁路应急预案
5.1总则
1、编制目的
为保证桥梁施工对既有线行车安全和运输畅通,提高事故发生后的反应能力,正确、及时做好事故发生后抢险救援工作,有效减轻对铁路运输的影响和对运输设备造成的损失,特制定本应急抢预案。
2、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铁路行车安全事故救援规则》等法规、规章编制本预案。
3、工作原则
(1)施工队领导在事故抢险中,必须高度重视并突出抓好“现场指挥统一”,及时向指挥部通报事故或灾害情况,迅速组织人员、机具等,快速修复开通线路。
(2)指挥部各部室、施工队领导和有关人员在事故抢险中,要严格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即:及时通报的原则;快速出动的原则;快速抢修开通的原则;统一指挥的原则。确保事故抢险修复工作有序进行。
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达陕高速D4合同段下穿既有线铁路施工。
5.2应急机构及其职责
1、成立应急预案小组
组 长:周庆国
副组长:于浩利 张汝建 王军 戴东利
组 员:张宗胜 牛瑞锁 王永雷 汪伯寿 周成
万安友 崔永续 黎思金
值班电话:0818-5371555
应急预案领导小组通讯录
序号
职务或部门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备 注
1
项目经理
周庆国
13911872819
2
总工程师
于浩利
13698101115
3
项目副经理
张汝建
13281724666
4
调度长
宁明涛
15082863919
5
副书记
王军
15908481888
6
安全总监
张宗胜
13281706119
7
工程技术部
王永雷
15082868000
8
安全监察室
牛瑞锁
15082863928
9
公安处
尤广安
15082863918
10
办公室
周成
15882918567
11
物资部
汪伯寿
15883705123
12
设备部
万安友
15082863329
13
工区长
戴东利
15984761000
14
工区总工
崔永续
15881892211
2、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1)抓好日常施工安全监督检查,制定各施工标段的施工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抢险预案,并落实到施工现场。
(2)接到现场事故报告后10分钟内项目经理立即组织有关人员率队赶到现场指挥抢险救援工作,并按分部应急抢险职能机构开展工作。
(3)到现场后立即调查事故发生原因、发生地点、设备损失等情况,并报告西安铁路局,并及时组织人员、机具、材料进行抢险修复工作。
(4)事故发生后工区的人员、机具、材料等统一由项目部应急抢险指挥调遣,接到项目部通知后应在最短时间内组织人员料具运送到抢险现场。
5.3事故抢险指挥要求
事故抢险设立现场抢险领导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及分专业逐级负责制。项目部应急抢险两导领导小组成员到事故现场前,由工区应急抢险领导小组负责现场抢险救援指挥,指挥部应急抢险领导小组成员到达事故现场后统一组织指挥抢险救援工作。现场抢险领导小组一旦成立,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应急抢险职能机构要求,迅速开展工作。首先建立通讯通道,并指定专人负责联络和通报情况。各参加抢险部门到达现场时,其负责人应立即向现场指挥部报到,并在现场登记,接受现场领导小组的指挥。
5.4应急抢险救援组织及职责
1、应急抢险组:负责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故和紧急情况的应急抢险工作,包括查明事故现场基本情况,制定现场应急抢险救援方案,明确分工,迅速组织抢险行动,抢救受伤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报警警戒组:负责报警设备的配备,根据领导指示及现场情况,及时向有关地方消防医疗、电力、电信、交通管制、抢险救援等各公共救援部门报警联络,确定警戒范围,设置警戒区域、维护现场秩序、疏通道路,劝说围观群众离开事发现场等警戒工作,引导外部救援进入现场,并负责事故现场的保护工作。
3、通讯联络组:负责通知各有关人员迅速赶到现场。
4、疏散引导组:负费现场疏散逃生路线的确定和标志的的设置,在发生事故和紧急情况时,组织引导现场危险区域人员正确及时撤离、疏散、逃生。
5、医疗救护组:准备现场医疗器械,负责伤亡人员的现场救护、送往医院救治工作。
6、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抢险救援物资设备的配备、租赁、购置和维护保养,在发生事故和紧急情况时,及时提供相应物资设备。
7、善后处理组:负责伤亡人员的家属接待,处理善后事宜。
8、施工指挥组: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整改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尽快恢复施工生产。
5.5应急准备
1、按国家规定结合施工现场实际,配置应急救援设施和工具器材,配各机械设各车辆、防护用具等,并定期组织检查维修,确保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
2、保障现场及危险品专用仓库内外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设置安全标志和疏散标志及报警、通讯设施。
3、确定和公布内外部联系方式及电话号码。
4、进行应急培训和演练,确保应急小组成员熟知各种危险品及机械设备的性质及应急处理方法;熟练掌握各种应急救援器材的使用方法,保持各小组成员之间的通讯联络畅通,一旦事故发生后,能立即通知应急小组前往处理,危险区域人员能够及时撤离;并对预案进行评价和修改完善。
5.6应急响应程序
发生亡人事故或发现重大险情后,必须立即上报指挥部应急领导小组,由项目部报告当地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和上级安全管理部门(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
事故(险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事故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工程名称、伤亡人数、事故简要经过,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事故抢救处理的进展情况和采取的措施。第一时间内先用电话报告,然后再书面报告。精品word文档可以编辑(本页是封面)
【最新资料 Word版 可自由编辑!!】
1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