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学案19 第三章 防灾与减灾 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编制人:邵雷第一节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学习目标定位1.了解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概念及主要作用。2.理解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3.掌握防御自然灾害的主要措施。一、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应用(一)自然灾害监测系统1.概念:由国家、区域及地方等各级组织通过不同平台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网络系统。2.作用: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以及提出减灾决策方案等。3.发展情况:世界各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灾害监测系统。我国已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各种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二)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1.基本特点
2、: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动态性强等。2.时空特点:从空间尺度上看,遥感具有全球观测能力;从时间尺度上看,在遥感平台上能够对地球进行同步观测。3.作用:除每天看到的常规大气云图外,还可以看到沙尘、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形成过程;利用遥感影像还可以迅速地发现一些初发时人眼难以察觉的突发性灾害,如森林火灾、赤潮等;在交通不便、人迹罕至的地区更能展现遥感作为灾害监测“千里眼”的优越性;在灾害发展过程中和消除后,可以利用遥感对灾害发生的规模、速度以及是否复发进行监测。 (三)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1.主要功能:对各种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具
3、有空间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功能。2.作用: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等,还可以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3.遥感技术在信息获取方面的优势与地理信息系统在空间分析方面的优势结合。(1)灾害发生前:事先圈定危险区,并对危险程度做出评价,指导防灾活动。(2)灾害发生过程中:对灾情实况监测,指导抗灾活动。(3)成灾后:对灾害损失做出快速评价,指导救灾活动,从而对减灾作出贡献。1.天气预报节目中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哪些地理信息技术?答案卫星云图的制作过程:先利用卫星在高空获取大气中云层的分布状况图,然后将其作为信息源输入地理信息系统,利用地
4、理信息系统对未来的24小时或48小时云系的移动和发展作出预测,最后根据其影响的地区作出天气预报,因此其中运用了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西藏幅员广阔、地形复杂,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开展气象预报、作物草场森林长势监测和主要粮食作物遥感估产以及自然环境、生态系统、水环境和各类灾害监测等具有及时、准确、高效的优势。(1)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主要应用于哪些领域?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主要应用于旱情、水灾、沙尘暴、台风、暴雨、滑坡、泥石流、地震、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方面的监测。(2)利用遥感技术监测自然灾害有何优点?从空间尺度看,遥感具有全球观测能力,可从多波段、多时相和全天候角度
5、获得全球自然灾害的观测数据;从时间尺度看,遥感能够对地球进行同步观测,可获得地球表层及其瞬间变化的灾害信息。(3)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评估中有何作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以及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4)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两者结合在灾前、灾中、灾后有何作用?遥感技术在信息获取方面的优势与地理信息系统在空间分析方面的优势结合,可以灾前圈定危险区,对危险程度做出评价,指导防灾活动,灾中实况监测并作出评价,指导抗灾活动,灾后评价损失,指导救灾活动。【迁移应用1】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
6、发生7.0级地震。在震后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发挥了重要作用。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据此回答(1)(2)题。(1)BDS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提供灾区的影像 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 提供短文联络A. B. C. D.(2)芦山地震与2008年汶川8.0级地震震中位置同处龙门山断裂带,但芦山地震造成的损失较小,主要原因有()震级较低 提前预报 防震意识强 救援及时A. B. C. D.二、自然灾害的防御1.概念:防御就是在自然灾害发生之前采
7、取工程性或非工程性防御措施,以防止或延迟灾害的发生,减轻灾害发生时造成的危害和损失。2. 措施(1)非工程性防御a.概念:通过国际组织和各个国家的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各级行政部门的减灾管理以及公众减灾教育等途径,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b.我国的行动: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来规范全社会的减灾行动,还将减灾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整体之中;利用多种媒体通过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防灾减灾的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2)工程性防御措施一是改变地表环境,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的强度;二是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三是改变财物等的特性,提高抗灾性能,减少灾害损失。2.工程性防御和非工程性防御有
8、什么联系与区别?答案联系:两者对于防灾、减灾同等重要,只有相辅相成才能起到较好的防灾效果。区别:凡是通过规划、法律、管理及教育等途径,达到防灾减灾目的的防御,即非工程性防御。其中最著名的就是20世纪末的“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决议案”。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关键是修建防灾工程。故二者的区别就是“工程”,在于“硬件”和“软件”的差别。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华北地区十年九旱,春旱严重,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旱灾频次居全国之首。(1)我国的华北地区,春季经常发生旱灾,为什么?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此时雨季还未到来,降水量少,而农作物需水量大,所以容易形成旱灾。(2)防御自然灾害的措施可以分为哪
9、两类?防御自然灾害的措施有非工程性防御措施和工程性防御措施两类。(3)防御旱灾应采取哪些措施? 防御干旱灾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旱灾多发区,种植耐旱作物和品种,大力推广喷灌、滴灌技术;节约用水;进行跨流域调水;适时进行人工增雨;购买农业灾害保险;加强植树造林等。【迁移应用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据新华社记者10日从在武汉召开的2015年长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指挥长会议上了解到,据预测,今年汛期,长江流域降水总体偏多,汛情较重,中下游可能发生较重洪涝灾害,西南地区强降水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偏重,防汛形势不容乐观。材料二中国气象报记者申敏夏潘继鹏报道:2015年4月15日
10、至17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疆各地,包括天山山区都出现明显降水(山区多为雪)。4月20日,记者从自治区气象台了解到,这次降水并不会直接导致融雪型洪水出现;然而,受区域性偏东风影响,23日至26日,北疆大部地区气温回升,日最高气温升至20以上,迅速升温会导致近期融雪型洪水发生风险加剧。(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所述洪涝灾害产生的自然原因的主要差异。材料一:夏季暴雨引起洪涝灾害 材料二:前期积雪量大,春季气温高,积雪融化引起洪涝灾害(2)简述防御洪涝灾害的措施。利用水库调蓄洪水,削减洪峰;修建防护堤;修建分洪工程;修建排水工程;整治河道;加强洪水预警预报;加强公众减灾教育;制订应急预案等。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导学案 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