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我国钨工业发展现状分析.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051345 上传时间:2025-02-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钨工业发展现状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我国钨工业发展现状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钨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最近从中国钨业协会了解到,由于国内外经济发展带动需求的快速增长、政府宏观调控的加强和行业协调自律工作的开展,2005年是继2003、2004年后,我国钨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第三个年份:我国钨工业的产品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企业集团化、规模化进一步发展;在钨的生产能力进一步扩大、生产总量有所增加的同时,钨产品的国内售价和出口价格结束了多年在低价位徘徊的局面,创历史新高;全行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出口创汇总额大幅度提高,是我国钨业历史上经济效益最好的一年。    但同时,我国钨工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资源消耗过大、重复建设进一步扩大以及市场竞争能力与国外企业差距仍然很大等突出问题,对此我国钨工业要逐步减少钨初级冶炼加工产品的出口量;尽快实施钨行业的准入制度,制止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建立国家的钨资源储备制度,在加大钨资源找矿勘探的同时,对新发现的钨矿区进行有效的保护。 正文: 1. 2005年我国钨工业发展现状 1.1 经济运行情况综述 1.1.1 钨的生产能力进一步扩大     2005年我国钨生产的能力进一步扩大,48家钨冶炼企业的APT生产能力为13.1万吨,较2004年的11.56万吨,增加15400吨,增加13.3%;69户钨粉生产企业的钨粉生产能力5.36万吨,较2004年的5.01万吨增加3500吨,增加7%;197户硬质合金生产企业的硬质合金生产能力2.84万吨,较2004年的2.56万吨增加2800吨,增加10.9%;33户钨丝生产企业的钨丝生产能力295.6亿米,较2004年的247.1亿米增加48.5亿米,增加19.6%。见图1、2:      图1:我国钨品生产能力增长变化 图2:我国钨丝生产能力增长变化     1.1.2 生产总量有增有减     2005年钨精矿实际供应量达到9.1万吨,比2004年产量8.54万吨增长6.6%;APT产量5.18万吨,比2004年的4.78增长7.7%;氧化钨3.81万吨,比2004年3.67增长13.9%;随着一些劣势     图3:2005年我国钨精矿、APT、钨粉和硬质合金产量     企业退出市场及优势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硬质合金产量预测为1.51万吨,较2004年减少10%,2005年钨粉2.06万吨,较2004年的2.12减少2.8%;钨铁产量11100吨,与2004年基本持平;但钨材行业仍呈增长势头:钨条杆2482吨,较上年增长7.1%、钨丝1093吨,同比增长16.9%。(见图3)     1.1.3 销售收入和利润增加     2005年全国钨行业销售收入261.3亿元,较2004年的138.9亿元增长88.1%;销售利润59.6亿元,是2004年的13.3亿元的4.48倍。中国钨工业的五大集团: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江西稀有稀土金属钨业集团公司、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钨企业部分)、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的销售收入121.7亿元,占全行业销售收入的46.6%,比2004年的76亿元增长60.1%;利润12.1亿元,是2004年的5.33倍。     1.2 产业结构     1.2.1 产品结构    2005年产品结构进一步向优化调整,重点企业如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的产品进一步向高精尖方向发展,产品品种由建厂初期的6个牌号502个品种发展到160个牌号5万多个品种;钨钼板材轧制、钽铌一期技改、型材技改、混合料技改、模具技改已投入生产,球齿技改、高性能精密硬质合金可转位刀片及配套刀具生产线、精密陶瓷生产线、深圳金洲异地改造(金洲科技园将成为全国最大的PCB微型钻头研发加工基地)等即将完成;金鹭特种合金一边为世界知名精密切削刀具企业提供原材料,一边研发掌握了高难度的金刚石涂层工艺,自己也开始涉足精密刀具的生产。虹鹭钨钼则是全球最大的钨丝生产企业,全球70%以上的节能灯都装上了虹鹭的“中国芯”(钨丝)。     钨资源主产地如江西赣南的钨产品已从钨精矿转化为APT、氧化钨和钨粉为主。一些大型钨企业在产品结构上也在作重大调整,如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稀有稀土金属钨业集团,也不再仅仅是资源性的企业,产品正在不断升级;一些较大的民营企业,如崇义章源钨制品有限公司、江西省耀升工贸发展有限公司等,产品已经从初级的APT发展到钨粉、混合料、硬质合金、钨材。     1.2.2 产业分布     钨产业向资源产地倾斜,江西的APT生产能力达到5.57万吨,较2004年的4.36万吨增长27.8%,占全国APT生产能力的42.5%,比2004年时的37.6%增加4.9个百分点;钨粉生产能力1.7万吨,较2004年的1.55万吨增长9.7%,占全国生产能力的31.7%;2005年湘赣两省的钨铁产量达到6000吨,占全国产量的54.1%。    大型骨干企业的产业比重进一步加大,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稀有稀土金属钨业集团公司、五矿有色股份有限公司、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五家目前国内最大的钨企业,拥有的钨精矿产量达到3万多吨,占全国钨产量的1/3以上。APT生产能力为5.2万吨,是全国APT生产能力的39.7%,钨粉生产能力达到2.08万吨,占全国钨粉生产能力的38.8%。     1.2.3 产业经济成分          国有企业资产多元化,使原是钨工业中的主力军的国有企业增加了活力。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与其他企业间的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使企业的实力大大增加,经济效益明显增长。2005年,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成都虹波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合资的联虹钼业有限公司、与宁化县合作的宁化行洛坑钨矿有限公司先后开工;江西稀有稀土金属钨业集团与民营企业合作成立了江西铜鼓有色冶金化工有限公司、江西鑫盛钨业有限公司、赣州远驰新材料有限公司等。     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经济总量已经占全行业的1/3,2005年江西崇义县耀升工贸发展有限公司销售收入近10个亿,崇义章源钨制品有限公司、潮州翔鹭钨业有限公司、伟良企业集团、山东临朐县卧龙硬质合金有限公司、河北六隆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衡阳市南东有色金属有限公司等企业的销售收入都比2004年成倍增长。2005年,民营资本继续进入钨矿山:内蒙古、新疆、云南等省区的钨矿山纷纷由民营企业主购得。在钨的冶加领域新建的生产规模中,民营资本投入的生产线占了相当大的比例:2005年江西崇义县耀升工贸发展有限公司将APT生产线扩大到5000吨,3000吨钨粉、1500吨碳化钨的生产线建成投产;赣州市信达钨钼有限公司、南康众鑫矿业有限公司、莆田市天宇钨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建成的APT生产线,江苏和田科技材料有限公司、潮州翔鹭钨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建成的钨粉生产线都在2005年正式投产。     1.3 市场及价格     1.3.1 市场需求     2005年我国国内经济仍然是高速增长,GDP增长9.8%。2005年中国汽车产量达到570.7万辆,较2004年增长12.5%,钢铁产量达到3.49亿吨,较2004年增长27.8%!     国内外的经济发展继续带动了对钨需求的增长,2005年我国国内需求钨金属量为2.23万吨,比2004年的2万吨增长11.5%。同时,国外对中国钨的采购量仍保持在高位。2005年我国工具行业工业总产值和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达25%,10年来,中国模具工业的一直以每年15%左右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2005年1-11月特钢产量达到4300.7万吨,较2004年同期增长16.1%。其中高速工具钢增长7.6%、模具钢增长11.2%、合金钢增长26%。由于工具行业对钨的消费占了一半,所以2005年国内外对钨的需求仍然是处于较高的水平。 图4:我国钨消费量变化     1.3.2 钨的供应     一方面不断增长的国内外经济带动着对钨的需求的增长,一方面由于原有的国有钨矿山大都进入晚期,正在生产的地方中小钨矿的资源也已近枯竭,而近几年来,中国国内的钨精矿产量一直在8万吨以上,已经达到生产的极限,因此钨精矿的供应从2003年年初开始就出现了紧缺,2005年更是难以满足逐年增长的国内外市场对钨的需求。2005年钨精矿的供应量虽然达到前所未有的9.1万吨,但仍不能满足钨冶炼加工企业的生产需求,因此,2005年进口的钨矿砂及其精矿达到6086.7吨,较上年增长115.5%,相当于国内三个中型钨矿山的产量。2005年废钨利用总量达到8018.8吨(金属量),相当于1.56万吨钨精矿。使我国钨工业的废钨利用率从2004年的10%提高到2005年的16.4%。     1.3.3 钨的价格    我国国内钨原料价格从2003年开始就逐月上升,从当年年初的2.003万元/吨上升到年末的2.45万元/吨;2004年更是一路飚升,到2004年末已经达到4.3万元/吨,2005年,钨精矿的价格更是出现历史上从未有的高位,5月份涨到最高时,达到了13.8万元/吨!直到2005年底,钨精矿价格还保持在11.2万元/吨。(见图5)   由于钨原料价格的上升,推动了各种钨制品价格的同步上升,2005年APT的最高价达到23万元/吨、钨粉32万元/吨。 图5:2005年国内钨精矿价格变化     1.4 对外贸易     1.4.1 钨的进出口     2005年我国钨品出口31150.2吨(钨含量,不含硬质合金),较上年的27677.7 吨增加3472.5吨,增幅为12.5%;出口额为80246.8万美元,较上年的32791.9万美元增加47454.9万美元,增幅为144.7%。进口量4600.4吨,较上年的2355.3吨增加2245.1吨,增幅为95.3%;进口额为9712.9万美元,较上年的5431万美元增加4281.9万美元,增幅为78.8%。净出口量为26549.8吨,较上年的25322.4吨增加1227.4吨,增长4.8%;净出口额为70533.9万美元,较上年的27360.9万美元增加43173万美元,增长157.8%。(见图6)     图6:我国出口量、出口额变化 表1    近五年我国钨品出口量比较   单位:吨(钨含量) 项目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出口量   26416.4   23049.5   29673.8  30292.0   33806.2 其中:配额钨品   16987.2   14954.8   19240.6  18681.2   21225.0    钨铁    4577.6    3823.4    4851.1   5070.8    4568.4    钨材    1387.7    1261.1    1951.5    1966.8    2048.1   未烧结金属碳化物    1737.2    1299.0    1852.6    2966.2    3281.0 硬质合金    1401.4    1701.0    1777.9    2614.3    2656.0 不含硬质合金出口量   25015.0   21348.5   27895.9   27677.7   31150.2 注:2005年硬质合金有关数据的统计结果尚未出来,现数据为预计数,以今后硬质合金分会统计数字为准。 表2  近五年我国钨品出口额比较     单位万美元 项目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出口额 26366.7 18742.5 24219.0 32791.9 80246.8 表3   近五年我国钨品进口比较 项目 单位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进口量 t钨    882.7   1635.0   1544.1   2355.3   4600.4 其中钨粉及钨材 t钨    196.9    362.5    358.5    798.5    750.1   占进口量比例 %     22.3     22.2     23.2     33.9     16.3 进口额 万美元   1989.5   2457.7   3440.6   5431.0   9712.9 吨钨平均价 美元/t钨 22538.8 15031.8 22282.2 23058.6 21113.2 从以上表中可看出,2005年中国钨的进出口量都是增长,由于国内原料价格的上升,推动钨品出口价格的同步上升,使2005年出口额高速增长。     1.4.2 钨品出口价格     从表4看,所有钨品的出口价格均好于上年,除钨丝外,所有的钨品出口价格均为近五年最好的,而且是我国钨品出口历史     图7:我国钨品出口价格变化上最好的。与上年相比,出口钨品的年平均价格分别提高:钨酸161.4%、三氧化钨145.4%、未列名钨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169.6%、APT159.5%、钨酸钠188.8%、偏钨酸铵121.2%、钨铁167.3%、钨粉90.5%、碳化钨115.8%、混合料46.1%、钨条杆118.6%、钨丝18.6%。(见图7) 表4     近五年主要钨品出口年平均价格比较   美元/t 出口钨品名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钨酸   7719.7   5031.5   5273.4   7397.4 19335.2 三氧化钨   8180.3   5764.0   5613.9   7878.1 19334.2 末列名钨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8326.3   5638.8   5683.8   7635.5 20588.6 APT   7525.9   5016.3   4882.0   6520.5 16919.8 钨酸钠   3918.4   4396.6   4322.0   5505.5 15902.2 偏钨酸铵   7950.4   5982.8   6028.6   7961.0 17611.4 钨铁   4465.0   4258.2   4577.3   7036.0 18803.8 钨粉 11935.1 10830.1 10075.1 11860.3 22589.4 碳化钨 11603.0 11232.3 10587.0 12466.2 26897.5 未烧结金属碳化物   9858.1 10024.2 10804.5 13581.2 19845.0 钨条、杆、型材及异型材板等 12088.5   9849.6 10300.0 12626.6 27601.2 钨丝 48722.7 44797.6 28285.0 37557.4 44547.9     1.4.3 国际市场    从表5看,与上年相比,从出口量看,日本的出口量增加了3个百分点、韩国增加了0.5个百分点、亚洲其他地区增加了0.3个百分点,美国增加了0.5个百分点;而西欧减少了0.9个百分点。除了日本,增减都不大。从出口额看,日本增加了5.2个百分点、韩国增加了0.9个百分点、美国增加0.1个百分点;欧洲市场减少了2.9个百分点、亚洲其他地区减少了2.1个百分点。 表5     近五年钨品出口各地区所占比例变化   % 地区 出口量 出口额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日本 24.6 25.3 22.0 24.1 27.1 26.4 25.8 22.7 24.1 29.3 韩国   5.4 12.3   9.4   8.7   9.2   6.7 11.5   9.5   8.2   9.1 亚洲其他地区   7.9   8.9   9.9   7.9   8.2   8.8 13.3 13.7 10.3   8.2 亚洲合计 37.9 46.4 41.3 40.8 44.6 41.9 50.6 45.9 42.6 46.6 西欧 43.8 30.7 41.8 39.6 38.7 39.9 28.8 37.1 40.1 37.2 美国 14.9 15.1 11.2 12.6 13.1 15.5 15.7 11.6 12.4 12.5     但从出口量数额来看,各地区均增加,依次为:日本增加了26.3%、美国增加了20.4%,韩国增加了19%、亚洲其他地区增加了15.8%、西欧增加了9.7%;而出口额各地区也均为增长,依次为:日本增幅197.6%、韩国169.6%、美国146.4%、西欧127.4%、亚洲其他地区增幅为94.2%。     1.5 投融资     由于近几年钨精矿价格的上升,矿山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积累了大量资金,为这些企业的扩张打下了基础。如江西崇义县耀升工贸发展有限公司、南康众鑫矿业有限公司、郴州市庆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珠江矿业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用积累的资金或购买矿山、或新上钨冶炼生产线。2005年,民营资本已经投向钨的地质勘查,购买探矿权,从而获得企业的长远经营的钨储量保证。     通过合作,实行股份制,是企业吸纳资金的另一种办法。如:江西稀有稀土金属钨业集团公司与江西修水赣宁实业有限公司、伟良企业集团共同投资建成的生产钨化工产品的铜鼓有色冶金化工有限公司;珠江矿业有限公司与江西修水赣宁实业有限公司合作投资成立江西分宜珠江矿业有限公司,开发大岗山钨矿等。     当然银行贷款还是投融资的一种主要办法。继厦门钨业上市成功后,钨行业还有一些企业正在准备通过这种办法融资。     2. 2005年钨工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     2.1  2005年钨工业政策环境分析     2005年,国家仍然对钨、锡、锑和稀土实行保护性开采、实行生产总量控制,对钨、锑等实行出口配额许可证制度。国土资源部重申近年内不再颁发新的钨矿采矿许可证,商务部对配额钨品出口总量仍然控制在1.63万吨金属量(不含外资企业部分),发展改革委在委托中国钨业协会对中国钨行业现状进行调查后,起草了关于钨工业的治理整顿文件,上报国务院审核。2005年7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05]38号文转发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商务部、环保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海关总署等七部委《关于加强钨锡锑行业管理的意见》,《意见》提出:发挥规划调控作用,加强法规政策引导;加强行业准入和产品出口管理,提高行业自律水平;依法开展治理整顿,规范生产经营秩序。    由于某些地方政府出于对地方利益的考虑,对国家宏观政策执行不力,使有关政策实际得不到很好的贯彻。如钨精矿生产总量控制,2005年国土资源部下达的全国钨精矿生产控制总量为52000吨,实际上高达73403吨(据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统计)!超出控制总量的41.2%。如按供应量90995吨计算,则超出控制总量的75%。尽管初级冶加产能过剩达50%以上,虽国家命令禁止,但重复建设仍屡禁不止。     2.2 产业结构分析    2005年,钨产业结构继续在调整中,钨的大企业集团进一步壮大,在全国钨工业中的比重进一步增大,但整个产业仍然处于企业多、规模小、产品单一状态。我国硬质合金企业有四百多家,已统计的197家企业中,产能超过1000吨的只有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厦门春保精密钨钢制品公司、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株洲长江硬质合金工具有限公司和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五家,其余192家硬质合金企业的平均产能仅为83.4吨。    与钨冶炼加工规模进一步扩大相比,钨产品的高、尖、深、细水平改变不大,以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少数企业,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拉近了与国外先进技术的距离,但绝大多数企业仍然在搞低水平的钨冶炼加工生产线的重复建设。     2.3 钨市场分析     据国际钨协秘书长2005年提供的资料,2004年世界钨需求为5.7万吨,预测2005年世界需求增加到6万吨;2005年国内消费增加到2.23万吨,加上净出口量为2.92吨万吨,中国共计向国内外市场供应了5.15万吨金属量的钨品,占了世界消费的85.8%。     由于钨供应的困难,满足不了高速增长的需求,所以从2003年开始,钨品的价格是逐月上升,到2005年,我国钨品价格达到历史上最高的水平(见表4)。     2005年国内需求进一步增加,是2003年以后国内钨原料市场供不应求的形势的继续;国外对中国钨的采购仍保持近年来的高位。由于出口钨品量占2005年钨品总供应量的56.7%,虽然比2004年的60.9%下降了4.2个百分点,但国外仍然是中国钨品的主要市场。     2.4 我国钨工业的竞争能力     从表6的我国钨材进出口价格的比较中看出,2005年进口钨材比出口钨材的价格差距在明显缩小。近几年我国钨工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技术进步、设备更新、规模扩大、产品多样化、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上升,这些都促使我国出口钨品价格的上升。但进出口价格的差距仍然很大,说明和国外钨工业相比,我国钨工业仍然落后。 , 表6  近五年主要钨材进出口平均价格比较 钨品名 项目 单位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钨条、杆、型材等 进口价 美元/t钨 87880.1 40437.4 56446.0 68010.3 57271.8 出口价 美元/t钨 12088.5   9849.6 10300.0 12626.2 27601.2 进口/出口 倍      7.3      4.1      5.5      5.4      2.1 钨丝 进口价 美元/t钨 159140.2 87222.8 199245.6 250682.5 183042.0 出口价 美元/t钨 48722.7 44797.6 28285.0 37557.4 44547.9 进口/出口 倍      3.3      2.0      7.0      6.7      4.1    我国钨工业几个最大的集团2005年销售收入在国内占了很大的比例,但与国外一些著名的钨企业相比,差距非常大:在中国钨行业中销售收入排名第一、技术装备最好、生产经营管理优秀的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也只有美国肯纳金属2000年销售收入(18.5亿美元)的22%。主要是中国钨工业企业的产业规模、技术装备、生产工艺、经营管理等与国外先进钨企业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中国钨工业还没能改变为国外钨深加工工业、钨制品工业担当提供钨初级产品的角色的现状。     3.  当前钨工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3.1 突出问题     3.1.1 资源消费过大     每年8万-9万吨钨精矿的消费,至少要消耗约10万吨三氧化钨储量,从我国钨资源分析看出,在全国578.6万吨资源储量中,现在较好地利用的基础储量为139万吨,按目前年消耗储量10万吨计算,规模开采只能维持14年!即使按资源储量计算,目前正在生产的钨矿区按目前生产量静态规模生产最多维持22年。    我国钨储量形势并不是很乐观的,早已为钨业界所担心:如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使中国的钨工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钨资源的利用率,延长钨资源的利用年限是应该进一步引起中国政府和钨业界高度重视的迫切问题。     3.1.2 重复建设进一步扩大    2005年我国APT生产能力已经达到13.1万吨,但在建的或筹建的APT生产线还有1.6万吨!钨粉生产能力达到5.36万吨,在建或筹建的钨粉生产线还有1.4万吨。     3.1.3 市场竞争能力与国外企业差距仍然很大    国外先进钨企业如瑞典山德维克、美国肯纳金属、以色列依斯卡、日本东芝、奥地利普兰西等都在中国设立子公司或办事处,抢占中国庞大的机械加工、矿山等用钨的市场。外国公司刀具产品在中国市场销售份额已占到25% 。中国硬质合金大多为中低档产品,出口量虽占国际市场流通量的20%,而销售收入仅占1.5%。     3.2 对策和措施     (1)政府要加大对已经公布的一系列产业政策的落实力度。     (2)逐步减少钨初级冶炼加工产品的出口量。     (3)尽快实施钨行业的准入制度,制止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4)建立国家的钨资源储备制度,在加大钨资源找矿勘探的同时,对新发现的钨矿区进行有效的保护;         (5)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大力提倡资源二次利用和循环使用。     (6)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强企业和科研院所、高校的协作,集中人力、物力攻克科技难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缩短与国外先进钨企业的差距,提高中国钨工业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     (7)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 , 表6  近五年主要钨材进出口平均价格比较 钨品名 项目 单位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钨条、杆、型材等 进口价 美元/t钨 87880.1 40437.4 56446.0 68010.3 57271.8 出口价 美元/t钨 12088.5   9849.6 10300.0 12626.2 27601.2 进口/出口 倍      7.3      4.1      5.5      5.4      2.1 钨丝 进口价 美元/t钨 159140.2 87222.8 199245.6 250682.5 183042.0 出口价 美元/t钨 48722.7 44797.6 28285.0 37557.4 44547.9 进口/出口 倍      3.3      2.0      7.0      6.7      4.1    我国钨工业几个最大的集团2005年销售收入在国内占了很大的比例,但与国外一些著名的钨企业相比,差距非常大:在中国钨行业中销售收入排名第一、技术装备最好、生产经营管理优秀的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也只有美国肯纳金属2000年销售收入(18.5亿美元)的22%。主要是中国钨工业企业的产业规模、技术装备、生产工艺、经营管理等与国外先进钨企业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中国钨工业还没能改变为国外钨深加工工业、钨制品工业担当提供钨初级产品的角色的现状。     3.  当前钨工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3.1 突出问题     3.1.1 资源消费过大     每年8万-9万吨钨精矿的消费,至少要消耗约10万吨三氧化钨储量,从我国钨资源分析看出,在全国578.6万吨资源储量中,现在较好地利用的基础储量为139万吨,按目前年消耗储量10万吨计算,规模开采只能维持14年!即使按资源储量计算,目前正在生产的钨矿区按目前生产量静态规模生产最多维持22年。    我国钨储量形势并不是很乐观的,早已为钨业界所担心:如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使中国的钨工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钨资源的利用率,延长钨资源的利用年限是应该进一步引起中国政府和钨业界高度重视的迫切问题。     3.1.2 重复建设进一步扩大    2005年我国APT生产能力已经达到13.1万吨,但在建的或筹建的APT生产线还有1.6万吨!钨粉生产能力达到5.36万吨,在建或筹建的钨粉生产线还有1.4万吨。     3.1.3 市场竞争能力与国外企业差距仍然很大    国外先进钨企业如瑞典山德维克、美国肯纳金属、以色列依斯卡、日本东芝、奥地利普兰西等都在中国设立子公司或办事处,抢占中国庞大的机械加工、矿山等用钨的市场。外国公司刀具产品在中国市场销售份额已占到25% 。中国硬质合金大多为中低档产品,出口量虽占国际市场流通量的20%,而销售收入仅占1.5%。     3.2 对策和措施    (1)政府要加大对已经公布的一系列产业政策的落实力度。    (2)逐步减少钨初级冶炼加工产品的出口量。    (3)尽快实施钨行业的准入制度,制止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4)建立国家的钨资源储备制度,在加大钨资源找矿勘探的同时,对新发现的钨矿区进行有效的保护;        (5)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大力提倡资源二次利用和循环使用。    (6)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强企业和科研院所、高校的协作,集中人力、物力攻克科技难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缩短与国外先进钨企业的差距,提高中国钨工业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    (7)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 8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