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山小学集体备课教案(四数)集体备课教案内容 第五单元 找规律 主备人: 唐腊复备栏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材简析本单元内容分两段安排:先让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在获得对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解决相关的简单那、实际问题,经历规律的再认识,感受规律的应用。本单元教材编排有如下特点:1、突出学生探索活动。本单元内容的重点在于“找”规律,通过“找”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学习数学的能力。教材里的例题,都是提供现实的情境,提出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逐步积累感性认识,感悟其中的规律,再用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思考、综合和归纳,发现规律进行交流。对于规律的表达,教材没
2、有直接给出,而是让学生自己归纳和表达。可见,教材把探索规律的活动安排得十分具体,突出探索活动的过程,由此增强学生探索、研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2、密切联系现实生活。数学与生活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只要哟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就可以在生活情境与现象中感受和抽象出许多数学知识和规律;同时,运用数学知识或规律,又可以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教材从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小学生的实际出发,提供丰富的现实生活场景,例如让学生从手帕和夹子、小兔与蘑菇等具体情景的观察、分析中,探索并发现其中隐含的数学规律,体验生活是数学的源泉。同时又注意数学知识在现实问题里的应用,例如,通过林荫道的等距离植树、小兔的等距
3、离排队等情境,引导学生用体验到的饿规律进行分析、计算,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与价值。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刻的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许多实际问题又可以借助数学知识或方法来解决,或者借助于数学语言来描述和交流。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 “找”到规律,通过找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学习数学的能力。教学难点是应用“找”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学会应用这种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体会用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寻找和发展规律
4、的过程,发展分析、比较、综合和归纳等思维能力。3、使学生在联系实际发现和应用规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现象的饿初步意识及能力;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好奇心。教学措施:1、突出学生的探索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索研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2、密切联系生活,帮助学生体验生活的数学化、数学的生活化,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安排找规律 2课时集体备课教案内容 找规律(一) 主备人:唐腊 复备栏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教材第48页例题、“试一试”、“想一想”、第49页“想想做做
5、”。教学目标:1、让让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规律。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发生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3、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通过自主研究、与人合作感受数学与生活之密切联系。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投影仪、挂图教学过程:一、引入1、找规律(1)ABABABABABA(2)说说每组的排列方法,引导学生初步认识“间隔排列”。比一比每组中两种物体个数,计算个数差异,让学生体会间隔排列的特点。2、导入:这节课我们来继续探讨有关找规律的问题。二、教学
6、新课1、引导观察、了解图意。(1)出示课本第48页教学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指名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2)找出图中间隔排列的物体,说出每列中什么物体在两端,什么物体在中间。2、提出问题提出以下三个问题,让学生再观察图中相关内容,并根据自己的观察思考问题。兔子晒了多少块手帕?用了多少个夹子?有几个蘑菇?有几只兔子?有多少块篱笆?有多少根木桩?3、全班交流,发现规律指名汇报结果。师将问题排列:小兔子晒了9块手帕,用了10个夹子。有7个蘑菇,有8只小兔子。有12块篱笆,13根木桩。提出:你了现了什么规律,先让学生能过比较,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组织全班交流。4、教学试一试:引导学生完
7、成书本试一试。先让学生理解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让学生操作,并思考问题中提问题的问题。组织全班交流。点拨: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在两端的物体比在中间的物体多一个。5、想一想。你还能找出哪些有这样规律的事情。三、想想做做学生独立发现,小组交流,最后组织全班交流。四、布置作业49页“想想做做”3、4两题。 附:板书设计:找规律 小兔子晒了9块手帕,用了10个夹子。有7个蘑菇,有8只小兔子。有12块篱笆,13根木桩。集体备课教案内容: 找规律 (二) 主备人: 唐腊 复备栏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与距离,教科书第50页例题,试一试,第51页“想想做做”第1、2题。教学目标:1
8、、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2、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初步发现的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执情,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提高能力。教学难点: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提高能力。教具准备:投影仪、挂图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上节课,我们发现了什么规律?指名口答后,教师指出,这节课我拉将学习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相关的问题。2、准备A、B、要求:(1)数一数每组中与的个数,比一比它们的数量关系。(2)说一说两组中隐含了什么规律。(两端都有物体,物体数比间隔数多1;两端没有物体,物体数
9、比间隔数少1。)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题出示例题,创设情境出示例题图:一条林阴道从一端到另一端共栽了7棵树,相邻的两根树相隔3米,林阴道前有5只兔子排队做操,相邻的两只兔子相隔2米。问题:林阴道一共多少长? 兔子的队伍共多长?自主探究让学生观察实际情景,联系情境图中提供的信息,经过自己的分析、思考运用有关规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全班交流 交流时重点引导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兔子做操的队伍可以看作多少2米? 木阴道可以看作多少个3米? 交流时鼓励学生发现相关规律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方法的合理性和学习数学的价值。2、教学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引导交流讨论。三、想想做做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再交流讨论。第1题重点讨论:两端放花和不放花一样吗?第2题重点提示:长80米的跑道一边,是一个开放的长度,两端不重复;边长20米的正方形草坪的四周,是一个封闭的长度,两端重合为一点。四、全课总结: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四、布置作业1、51页“想想做做”第2题。2、做补充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