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什刹海历史文化展解说词 打印 订阅 刷新.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046997 上传时间:2025-02-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什刹海历史文化展解说词 打印 订阅 刷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什刹海历史文化展解说词 打印 订阅 刷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什刹海历史文化展解说词 打印 订阅 刷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什刹海历史文化展解说词 打印 订阅 刷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前言:2008年奥运会之际,什刹海历史文化展在位于什刹海畔的广福观隆重开幕。作为筹备处成员及主撰人感到荣幸,因为她蕴涵着我近一年的心血。我感谢在撰写过程中什刹海研究会的专家学者的支持。为了便于宣传什刹海的历史文化,本文摘选了部分章节供学友公享。 第一部分 历史沿革 什刹海水域的名称最早见于金史河渠志,称之为“白莲潭”,包括今日什刹海三海和今北海、中海水域。金世宗时,在金中都东北郊野的白莲潭修筑离宫太宁宫(也称万宁宫)和北苑。金世宗帝每年来此设朝达四个月之久。自此,白莲潭一截为二:南半部即今北海、中海水域成御园,北半部即今什刹三海仍属郊外,有散布的村落。南北两部分水域开始朝不同方向发展。进人们对

2、什刹海的了解、热爱、保护与传承。 元大都城与金中都比,城中心北移,将白莲潭全部圈入城中,南半部水域成为皇家内苑,北半部水域改称积水潭,也叫海子。并以中心台为大都城中心,以积水潭东西长度半径为大都城范围。元至元三十年(1293),由郭守敬设计并主持施工,成功修筑了通惠河。通惠河导引昌平白浮泉等诸泉水,经瓮山泊(今昆明湖前身),自和义门北水关入大都城,汇于积水潭,再东南流出文明山水关,东流至通州李二寺注入北运河,全长164里104步。通惠河的开通,宣告了京杭运河的全线通航,积水潭成为京杭运河北端的大码头。 通惠河上共11处建闸24座,其中万宁桥(后又称后门桥)西侧的澄清上闸最为重要,它是积水潭港的

3、咽喉之地,是进出港口的闸门。盛时,每天从此进港的漕船多达二、三百艘,每年运进漕粮达三、四百万石。古人常用“舳舻蔽水”来形容积水潭港元代时的盛景。漕运文化的发展,为什刹海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元代什刹海地区属凤池坊、析津坊、发祥坊、永锡坊、丰储坊等坊。“从大都城的整体规划来分析,控制其平面布局的决定因素是太宁宫以北那一段高梁河上的积水潭。整个大都城在平面设计上的中轴线,正是紧傍积水潭的东岸才确定下来的。中轴线的起点,即在积水潭的东北岸上,也就是全城设计的几何中心,就地筑有中心台作为标志。” 明代明洪武元年(1368)八月,大将徐达攻取元大都城。同年,改大都为北平,将元大都的北城墙向南迁移了约

4、五公里。新筑成的德胜门至安定门一线的北城墙将积水潭西北部分的水域隔于城外,另起名为“泓渟”。原积水潭的面积大为缩减。 宣德七年(1432),诏令皇城东墙东移,将原流经东墙外的一段通惠河河道圈入皇城之内,漕船不得驶入皇城,积水潭失去了港口的功能,京杭运河北端的码头改在城外大通桥畔。 积水潭失去港口地位后,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优美的水资源环境,吸引了众多官宦权贵环湖修园建第,不同宗教也建造寺庙庵观,文人墨客、商贾庶民,纷至沓来,纵游其间,或修禊、或雅集、或闲赏,成为京城著名民俗风情荟萃之地。积水潭的名称也发生了众多变化,除原有的积水潭、海子等名称外,又出现了许多新名,如:西湖、北海子、西涯、

5、北湖、莲花池、净业寺湖、后湖、十刹海等。明中期,由于上游水源减少,为保证下游皇城内三海(北海、中海、南海)稳定的水量供应,从西海的西南部开辟了一条直通下游前海的岔河(月河),使河水从岔河经“西压闸”入皇城。有富裕水量时才放水经前海,过银锭桥下入后海(此时西海和后海已不直接连通,水流须经前海才能到达后海),形成“银锭观山水倒流”的景观。 明代什刹海地区属日忠坊、发祥坊、积庆坊(北半部)等坊。 清代什刹海水域及其泊岸没有大的变化,名称逐渐定型。乾隆十五年(1750),仍沿用明代旧名,德胜桥以西水域称“积水潭”,以东称“什刹海”。清末,德胜桥以西仍称“积水潭”,以东称“什刹海后海”,银锭桥以东称“什

6、刹海前海”。 什刹海地区因临近皇城、环境优美而成为修建王府的首选之地。清入关后所封的四个世袭罔替亲王府中就有恭亲王府、醇亲王府、庆亲王府三座建在这里。除此之外,还有阿拉善王府、涛贝勒府、棍贝子府、兆惠府等。这些王府官邸演绎了几乎全部中国近代史和半部清代史,具有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物价值。乾隆后期和珅得势,遂选定在什刹前海西岸大建宅第。并在什刹前海中修筑了一条南北方向、略呈S形的大堤,后人俗称“和堤”,将前海分成两部分,堤坝东侧水域称为“前海”,西侧水域称为“西小海”。至清末,堤西水面大多干涸,有的地方变成稻田,甚至盖起房子,只剩下一块不大的水面。什刹海水域便以德胜桥、银锭桥、“和堤”为界,分成四部

7、分,即“积水潭”(西海)、“后海”、“前海”和“西小海”。清代什刹海地区属正黄旗驻地。 民国期间什刹海水域仍延续清末,并开始把积水潭称为“西海”。民国三十六年(1947)在袖珍北平市分区详图上,德胜桥以西的水域标注为“西海(积水潭)”,以东水域为“后海”,银绽桥以东为“前海(什刹海)”。1913年什刹海地区属北京内右三区,1929年属北平内四区、内五区。 第二部分 建筑文化 什刹海地区的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有着诗一般的灵魂。自元大都建城以来,作为城市核心区的什刹海,秀丽的湖光水色,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环湖而建的人文景观创造了优越的条件。经过千百年的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已经深深地扎根于

8、府邸、桥梁、名园之中。什刹海的建筑不仅给您留下遐想的空间,同时会带您穿越时间的隧道,去探寻什刹海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体味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 什刹海东北岸的鼓楼、钟楼不仅是北京城中轴线上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也是明、清两代及民国初期全城报时的中心。德胜门箭楼是“老北京城”仅存的两个箭楼之一。地安门是皇城城门之一。什刹海及其周边地区的标志性建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京城垣发展与变迁的历史。 什刹海地区是北京古城庙宇分布密度最大的区域,历代或敕封、或募建、或私立,先后建有各类宗教活动场所百余座。除众多的佛寺、道观外,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天主教等宗教场所也落户于此,另有规模大小不一的祠堂、家庙置于街巷之中。其

9、中较为著名的有关岳庙、护国寺、广化寺、兴华寺、弘善寺、拈花寺、净业寺、北药王庙、火神庙、广福观、白马关帝庙、龙华寺、贤良祠等。除宗教建筑外,当时举行的“佛诞节”、“盂兰盆会”、“火神庙拜官仪式”等活动也反映出宗教文化的独特性。 什刹海地区水域狭长,大小桥梁点缀其中。无论是久已远去的三座桥、西步粮桥、还是至今仍然承载着南北交通的万宁桥、银锭桥、德胜桥,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记,记载着什刹海水系的历史变迁。 什刹海是明清时期皇亲国戚、名门望族的集中居住地,目前保存基本完好的有恭亲王府、醇亲王府(北府)、庆王府、涛贝勒府、棍贝子府、德贝子府等,这些王公府邸突显了北京府邸文化的特色,为什刹海历史文化的重要

10、组成部分。 一泓碧水、岸柳轻盈。什刹海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引得众多权臣、望族在此修建苑囿。这些园林既保留了皇城的宏伟凝重,也吸收了江南水乡的清秀灵气。这些私家园林别墅、楼馆亭阁与什刹海优美的景观交相辉映。园以水取胜,水因园秀美。 什刹海地区诸多的名人故居就像历史遗落的珍宝,为优雅而及富诗境的什刹海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气息。在这里,你可以停下步履匆匆的脚步,静静寻觅,用心体会。在了解他们的生活,缅怀他们的业绩的同时,感悟人生,纯净心灵。 北京街巷格局始自元代。什刹海地区街巷历经了几百年风风雨雨,整体格局基本保存完好。传统民居建筑错落有致,与周边景致浑然天成。祥和而宁静的街巷承载着淳朴浓郁的民俗民风。

11、 第三部分 自然风光 什刹海地区素有“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之美,并有“西涯八景”之说。“银锭观山”是“城中水际看西山第一绝胜处”。随着城市的发展,什刹海地区又出现了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景观。 什刹海秀丽的风光,为历代文人墨客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他们或吟咏唱和,或挥毫泼墨,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动人诗篇以及酣畅淋漓的笔墨丹青。 第四部分民俗文化说明:北京民俗文化深广博大、丰富多彩。什刹海地区水域优美,文化底蕴深厚,五彩缤纷的民俗文化生动地再现了老北京什刹海的历史文化风貌。第五部分商业文化 城市的繁荣与兴盛,离不开商业文化的发展。根据皇城“前朝后市”的建筑布局,从元代开始,鼓楼周遍地区始终是京

12、城传统的商业区之一。店铺众多、商贾云集。商业的繁荣带动了什刹海地区经济的发展。除此以外,什刹海地区还出现了诸如护国寺庙会、果子市、荷花市场等多种结构的商业形式,构成了什刹海地区富有特色的商业文化。第六部分传承文明 什刹海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古都建设发展的历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而且,在保护古都风貌、保护文化传统与生态环境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对什刹海的保护、建设与发展,曾多次投巨资对什刹海地区进行综合整治与修复。在什刹海地区军民的共同努力下,这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整治与修复,保护与发展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如今的什刹海,不仅拥有众多王府、苑囿、古刹、名居;还有青砖灰瓦的民居,曲径通幽的街巷;以及小桥流水、舟行荷塘的江南美景。什刹海不仅是商业繁荣,环境优美,游人如织的旅游胜地,更以其原汁原味的京味文化吸引着广大中外游客。 什刹海,北京的古都之源,文化之园,休闲胜地,它是北京古老文明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的瑰宝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