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节 髋区和盆区区和盆区骨骨1关关节2肌肌3功能功能41-骨骨盆由骶骨、尾骨和左右髋骨组成。骨盆的连接有7个关节:腰骶关节、骶髂关节(2个)、骶尾关节、耻骨联合和髋关节(2个)。2-可触及的骨性可触及的骨性标志志髂嵴大转子耻骨支3-不可触及不可触及结构构 髋骨外面中部有:髋臼(髋关节的关节窝,容纳股骨头);在髂骨翼外面有后、前、下三条臀线,这些线分隔了三块臀肌的附着区;股骨头和颈;股骨小转子。4-颈干角股骨颈的长轴与股骨干纵轴之间形成的角度称为颈干角,又称内倾角(如图1)。正常值在110140之间,男性平均为132,女性平均为127。颈干角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小,儿童的颈干角大于成年人,儿童平均
2、为151。颈干角大于正常值为髋外翻,小于正常值为髋内翻。5-前倾角人体股骨颈的中轴线与股骨内外髁中点间的连线形成的夹角即为前倾角,又称扭转角。正常范围在12-15之间。角增大称前倾,并认为是引起内收足或鸽趾原因之一。这个角减小称后倾,这可能导致在站立和行走时的外展足(外旋)。6-关关节骶骶髂关关节骶髂关节的平均运动为4,其范围为28度。7-骶骶髂关关节的的韧带 骶髂骨间韧带填充了骶粗隆和髂粗隆之间的间隙。这些韧带有多种方向的纤维并覆盖了关节全长的一半。多层骶髂后韧带覆盖骨间韧带和骶骨的后面。这些韧带附于髂骨粗隆(到臀后线),向内下方连于骶骨。在骶髂关节的腹侧为骶髂前韧带,前、后骶髂韧带将骶骨悬
3、在髂骨上限制逆倾斜运动。强厚的前纵韧带覆盖在腰椎的前方,向下附于骶骨和髂腰韧带。骶结节韧带和骶棘韧带为宽而长的韧带,连接在骶骨和坐骨结节以及坐骨棘之间。防止由于重力的作用使骶岬向前下方倾斜。限制向前下倾斜运动的量。8-9-耻骨耻骨联合合 关节面均复有透明软骨,它们之间有纤维软骨盘将其分隔。其周边有强厚的韧带保护。腹直肌、锥状肌和腹内斜肌的附着加强了纤维软骨。耻骨联合以及骶髂关节使骶骨和髋骨围成完整的骨环。10-骨盆的平衡骨盆的平衡 骨盆的骨盆的倾斜度斜度髂后下棘和耻骨联合上缘的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称骨盆的倾斜角。人直立,成年男性正常为5060度,女性稍大一些。髂前上棘位于耻骨结节的前方,而正常时
4、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在同一个垂直面上或稍后方。屈髋而身体的上部仍保持直立姿势时骨盆的倾斜度增加,称骨盆前倾。当骨盆作相反方向的运动(伸的方向)时,称为骨盆后倾。11-髋关关节球窝关节。髋关节具有三个自由度的运动:屈-伸、展-收和内-外旋。髋臼关节面:前、上和后三面。髋臼底无关节面称为髋臼窝,股骨头韧带:可移动的脂肪垫和滑膜。主要的作用是通过营养股骨头的血管。12-髋关关节韧带 髂股韧带:在站立位时能防止骨盆在股骨上向后运动(髋的过伸)。髂股韧带的上部或髂转子部的张力限制内收。13-耻股韧带:限制外旋运动;坐股韧带限制内旋。耻股韧带和坐股韧带:张力限制髋关节的外展。14-髋关关节运运动轴和运和运动
5、总髋轴:左右股骨头中心点的连线。在站立伸膝时,腘绳肌的长度限止髋屈在7090。髂股韧带限止髋过伸在010。2)在站立时,髋关节的外展为45左右,内收为两条腿接触或0,但腿可能交叉到3040的内收位。3)站立时,内旋和外旋的轴是垂直的,这轴和股骨的机械轴是一致的。内旋是大转子向前移动接近骨盆的前部。外旋是与内旋相反方向的运动。15-附加运动髋关节的附加运动为向远侧牵开和外、前、后的滑动。正常情况下,关节腔的负压防止关节的牵开和脱位。16-肌后群肌后群肌 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三者合称腘绳肌),大收肌的后部。深层的6块小肌,为所有的髋关节外旋肌。17-臀大肌起自髂嵴、胸腰筋膜、骶骨和尾
6、骨的后面和骶结节韧带,止于髂胫束和股骨干后面的臀肌粗隆。由臀上神经(L5S2)支配。解剖学作用:为伸和外旋髋关节。18-外旋肌臀大肌所覆盖。起自骨盆的内面或外面,肌纤维或多或少呈水平方向止于股骨的大转子。最上方的是梨状肌;最下方的是股方肌。别外四块为上孖肌、下孖肌、闭孔内肌和闭孔外肌位于梨状肌和股方肌之间。外旋髋关节的功能。19-前群肌前群肌 股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髂腰肌和耻骨肌。阔筋膜张肌位于前外侧,耻骨肌在前内侧。20-缝匠肌起自髂前上棘内下方,止于靠近胫骨前缘上部的胫骨内侧面,在股薄肌和半腱肌止点的前方。由股神经(L2L3)支配。解剖学作用:屈、外旋和外展髋关节以及屈和内旋膝关节。
7、21-阔筋膜张肌起自缝匠肌外侧的髂嵴及其邻近结构,约在大腿外侧的上1/3处经髂胫束止于胫骨外侧髁。由臀上神经的分支(L4S2)支配。解剖学作用:屈、外展和内旋髋关节。22-髂腰肌:髂肌和腰大肌髂肌:起自髂窝和髂前上、下棘的内侧面,止于股骨的小转子。由股神经的分支(L1-L4)支配。23-腰大肌:起自T12-L5的椎体、椎间盘和横突,止于股骨的小转子。由腰丛直接发支(L1-L4)支配。髂腰肌的解剖学作用:屈和外旋髋关节。24-耻骨肌起自耻骨上支及其邻近骨面,止于股骨的耻骨肌线,此线在股骨的后上内份,小转子的下方。由股神经(L2-L4)支配。解剖学作用:内收和屈髋关节。25-外外侧肌群肌群 臀中肌
8、臀小肌、阔筋膜张肌和梨状肌臀中肌起自髂嵴和髂骨外侧面止于大转子的尖端及其邻近骨面。由臀上神经(L4S1)支配。解剖学作用为外展髋关节。前部能屈和内旋髋关节,而后部为伸和外旋髋关节。26-梨状肌起于骶骨前面2、3、4骶前孔的外侧,向外下穿过坐骨大孔达臀部,以肌腱止于股骨大转子。主要协同其它肌肉完成大腿的外展、外旋动作。27-与坐骨神与坐骨神经的位置关系的位置关系正常型正常型坐骨神坐骨神经干从梨状干从梨状肌下孔穿出,至肌下孔穿出,至过腘窝处分分为二二终支;内支;内侧为胫神神经,外外侧为腓腓总神神经。变异型异型坐骨神坐骨神经高位分高位分支:坐骨神支:坐骨神经在梨状肌以上在梨状肌以上分支,腓分支,腓
9、总神神经由梨状肌肌由梨状肌肌腹中穿出,腹中穿出,胫神神经由梨状肌由梨状肌下下缘穿出。穿出。坐骨神坐骨神经干由梨状肌腹穿干由梨状肌腹穿出或上出或上缘穿出。穿出。28-压痛:腰部无压痛与畸形,活动不受限。在梨状肌体表投影区梨状肌体表投影区的深层有明显压痛,有时沿坐骨神经区域放射痛、麻。2、肌痉挛:在梨状肌体表投影区,可触及条索样或弥漫性肌束隆起。病久者,伤侧臀部肌肉松软、无力,重者可出现萎缩。3、直腿抬高在60以前疼痛明显,超过60以后,疼痛反而减轻。29-梨状肌体表投影区髂髂后上棘与尾骨尖后上棘与尾骨尖连线连线的中的中点向股骨大点向股骨大转转子尖端划一子尖端划一连连线线,为为梨状肌下梨状肌下缘缘
10、髂髂后上后上棘与股骨大棘与股骨大转转子尖端划一子尖端划一连连线线,为为梨状肌上梨状肌上缘缘;上下;上下缘缘区域内即区域内即为为梨状肌体表投影。梨状肌体表投影。30-梨状肌紧张试验病人俯卧位。术者立于患侧,一手固定股部下段,另手握拿踝部,将膝关节屈曲90度,使小腿外展。此时,股骨大转子外旋,拉紧梨状肌,若臀部与下肢出现疼痛,再将小腿内收,使梨状肌放松,症状减轻或消失。患者仰卧,患肢屈髋屈膝,术者一手按压膝关节外侧,使患肢极度内收,顶向腹部,另一手握住踝部,使小腿外旋,梨状肌部位出现疼痛即为阳性。31-臀小肌起自髂骨在臀前线和臀下线之间的骨面和在臀小肌与臀中肌之间的肌间隔,止于股骨大转子前缘。臀
11、上神经支配(L4S1)解剖学作用:外展、内旋和屈髋。32-内内侧肌群肌群 大收肌、长收肌、股薄肌、短收肌和耻骨肌。起点为耻骨支和坐骨支,止于股骨后面的粗线。内收肌群主要闭孔神经支配,大收肌还有一支来自坐骨神经分支支配,耻骨肌还受股神经的支配;作用:收髋关节(在一定的位置,不同的内收肌还可能有屈、伸和旋转髋关节的作用)33-髋肌作用的功能肌作用的功能肌的不同部分可能具有不同的作用肌的不同部分可能具有不同的作用 臀大肌的主要作用为伸,而臀中肌为展。根据其位置,臀大肌上部的肌纤维可展而下部的肌纤维可收,臀中肌前部的肌纤维可内旋而后部则为外旋。34-关关节角度改角度改变肌的作用肌的作用 髋关节有较大的
12、运动范围和较长的肌力臂(运动臂或肌拉力线到关节运动轴的垂直距离)。臀中肌和阔筋膜张肌都认为是伸髋位时的内旋肌,但当髋关节屈90时内旋的杠杆作用就增加了。在髋关节的某些位置,肌的拉力线改变非常明显(如从运动轴的前方变到运动轴的后方)而使这块肌就能产生拮抗作用,如梨状肌当髋伸展时为外旋肌,髋屈时变为内旋肌。35-在在髋区的双关区的双关节肌的作用肌的作用 髋肌包括仅作髋关节的单关节肌和跨过两个关节作用或潜在作用于这两个关节的双关节肌。如股直肌在屈膝时屈髋,其屈髋作用大为增强,腘绳肌在伸膝的同时伸髋能发挥更大的效能,同样在屈髋的同时屈膝,腘绳肌则为有效的屈膝肌。36-屈屈髋肌的作用肌的作用在直立位屈在
13、直立位屈髋:当人直立一个腿屈髋(即膝部向胸壁靠拢),用触诊可探到髂腰肌、股直肌、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发生收缩,阔筋膜张肌的内旋作用被缝匠肌的外旋作用补偿。37-在坐位屈在坐位屈髋:因为在坐位髋关节已经屈曲90,因此屈髋肌要在缩短的情况再作用来产生附加的屈曲动作。当髋关节屈成锐角时,虽然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强力收缩,但在这位置,这两块肌已经丧失了许多增加张力的能力,因此没有髂腰肌的协助不能产生进一步的屈髋。38-坐起和直腿抬高:坐起和直腿抬高:腹肌协同屈髋肌完成所需要固定骨盆和脊柱的作用。在起坐过程中,颈屈肌和腹肌为向心收缩直止躯干出现屈曲(即肩胛骨离床),随后它们保持等长收缩,而髂腰肌是产生从固定
14、的股骨上抬高躯干和骨盆(即进一步坐起)的主要肌。由头颈躯干重力产生的力矩很大,因而须要髂腰肌产生较大的力。假如腹肌没有足够的强度来保持腰的屈曲位,腰大肌的力就会拉腰椎形成过伸位(脊柱前凸)。反复这种动作就可能发生微创伤和背部疾病。所以应该教会背部损伤的病人从仰卧起坐时应侧身用手推起来。39-伸伸髋的肌作用的肌作用 臀大肌,股二头肌长头,半膜肌,半腱肌和内收肌(在屈髋位)。俯卧屈膝俯卧屈膝时,伸一,伸一侧髋关关节:当屈膝伸髋摸腘绳肌时,它们明显缩短和变厚。在这种结合屈膝伸髋的运动中,长度一张力关系是最不理想(接近或到达功能不全位)。保持屈膝在锐角位做完全伸髋动作时,大腿后区就会有不舒服的压缩感觉
15、老年人应注意避免(当腘绳肌在它们的缩短范围内收缩产生的张力极小,所以屈膝伸髋时就必须臀大肌的强力收缩。)。40-7)展展髋肌肌 臀中肌、臀小肌、阔筋膜张肌和臀大肌上部纤维能外展髋关节。在某些位置时,其他肌也有外展髋关节功能如缝匠肌(在外展时)、梨状肌和闭孔肌(在屈髋位)和髂腰肌(在外展位时)。41-在内收在内收髋时的肌作用的肌作用腿在伸、屈或旋转位时作抗阻的内收髋关节动作时,五块内收肌(耻骨肌、长收肌、股薄肌、短收肌和大收肌)同时收缩。臀大肌在髋伸直时,有外旋髋关节的功能,但屈髋时其上部肌纤维就有内旋作用。6块小的外旋肌在屈髋这些肌的外旋功能减弱;到屈髋90时,它们拥有相当的外展功能,梨状肌
16、可从伸髋时的外旋肌转变为屈髋时的内旋肌。在屈髋时,臀中肌、臀小肌的前部和阔筋膜张肌能增加内旋的杠杆作用。42-临床运用床运用展髋肌麻痹,单腿站立保持骨盆平衡已是不可能,但这些人常能瞬时保持骨盆平衡,足以允许其跛行。臀中肌跛行(gluteusmediuslimp),也称为鸭步。最有效的代偿外展肌的功能不全和预防跛行的方法是健侧手用手杖或前臂拐(forearmcrutch)来添加肌力(手杖和患侧腿同时支撑体重)。43-截瘫(双下肢肌麻痹)的病人在膝和足用夹板或矫形器固定的情况下得到站立时的平衡。需使用平行杆或双拐来运动下肢或抬高躯干。有效代偿肌是背阔肌,它受胸背神经支配(C6C8)。在闭链运动中背阔肌的止点(肱骨)和起点(下位胸椎棘突、胸腰筋膜和髂嵴)距离缩短,产生髋部的提高,这样同时可使一条腿向前移动,两侧收缩则可使整个身体抬高摆向前方,即“摆过步”态。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