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本页为作品封面,下载后可以自由编辑删除,欢迎下载!!!
精
品
文
档
1
【精品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既有铁路人工挖孔桩防护接长框架涵施工方案
一、施工目的
1编制依据、原则及目的
1.1编制依据
1)国家和铁道部及相关部委颁布的现行法律法规、铁路客运专线施工技术指南(规范)和《验标》、有关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等
2)铁道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建设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通知(XX函【2009】1170号)
3)XX局加强临近供电设备施工安全管理办法[机供函[2009]155号]
4)关于进一步规范施工安全管理的通知(XX函【2009】409号)
5)XX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施工方案审查步骤和流程的通知(2009【1774】号)
6)XX铁路局关于公布《XX铁路局临近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XX发【2009】451号)
7)XX铁路局关于印发《XX铁路局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通知(XX办发【2009】455号)
8)铁道部、XX铁路局有关营业线施工的相关文件
9)《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方法》(铁办[2008]190号)
10)《XX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XX发[2008]316号)
11)《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TB10424-2003,J283-2004)
12)《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3-2008)
13)《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J286-2004)
14)《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401-2003,J259-2003)
15)XX铁路局“2009年第一号局长令”
16)《XX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工务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XX工发【2010】117号)
17)XX函[2009]260号《大型机械临近营业线施工管理规定》
18)XX建发(2009)83号《关于公布〈XX铁路局建设工程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19)XX函[2009]603号《关于对〈XX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有关内容进行修订的通知》
20)铁道部第32号《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规则》等有关文件及规定
21)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道部部令第29号)
22)《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
23)《铁路工务安全规则》
24)《营业线铁路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条例》
25)《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26)《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27)施工现场调查资料
1.2 编制原则
1、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持证上岗”的原则,参建人员须经安全教育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
2、当施工与铁路行车安全发生矛盾时,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服从铁路行车的需要;行车不施工,施工不行车。
3、营业线施工严格执行一人一机专职防护、“五个一”齐全原则;
4、施工前对有关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掌握技术要点及注意的安全事项,确保施工万无一失,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
5、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铁路运营干扰的原则。
1.3 编制目的
明确接长框架涵营业线施工作业项目的施工方法、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工艺标准和安全防护方案。
2工程简况
本方案涉及四个框架涵,分别为K22+091.77(1-4.5m)、K56+510.63(1-5.0m)、K67+443.3(1-4m)、K82+411.24(1-6m)。本方案以K56+510.63(1-5.0m)为例,另外三个只介绍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1)K56+510.63(1-5.0m)
K56+510.63接长框架涵位于XXXX市境内,线路法线与涵洞轴线之夹角θ=0°;本涵为交通涵,采用高边墙,入口不提高,基础为刚性联合基础,采用正交出入口形式,本涵板顶最大填土高H=1.0m,为接长涵洞,既有涵端墙保留,翼墙凿除,新建涵长9.06m。
2)K22+091.77(1-4.5m)
本涵洞既有XX铁路里程为K22+091.77对应复线里程为DK22+091.77,线路法线方向与涵洞轴线成0°角,孔径1-4.5m,净高4.8m,既有中线距既有涵洞帽石9m,为交通涵洞。新建涵洞中心距既有XX铁路中线5m。既有XX线涵洞为正交框架箱涵,涵长28.26m,接长涵洞为框架箱涵,涵长3m,涵顶填土厚度0.3m。涵洞接长需拆除既有涵洞翼墙、洞口锥砌。
3) K67+443.3(1-4m)
本涵洞既有XX铁路里程为K67+443.3对应复线里程为D K67+443.3,线路法线方向与涵洞轴线成0°角,孔径1-4m,净高4.7m,既有中线距既有涵洞帽石长4.53m,为排灌涵洞。新建涵洞中心距既有XX铁路中心8.5m。既有XX线涵洞为斜交框架箱涵,涵长9.06m,接长涵洞为框架箱涵,涵长7.04m,涵顶填土厚度0m。涵洞接长需拆除既有涵洞翼墙。
4) K82+411.24(1-6m)
本涵洞既有XX铁路里程为K82+411.24对应复线里程为DK82+411.24,线路法线方向与涵洞轴线成13°角,孔径1-6m,净高4.5m,既有中线距既有涵洞帽石长5.54m,为交通涵洞。新建涵洞中心距既有XX铁路中心4.4m。既有XX线涵洞为正交框架箱涵,涵长11.08m,接长涵洞为框架箱涵,涵长11.06m,涵顶填土厚度0m。涵洞接长需拆除既有涵洞翼墙。
2.1.2 地质条件
长江二级阶地,地形平缓开阔,地面高程10.0~23.0m,局部为岗地,岗地和坳谷交错分布,地形起伏较大,地面高程一般在15.0~59.0m之间。地层自上往下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的粉质黏土,褐黄夹灰白色,硬塑,层厚一般大于10m,Ⅱ级普通土,σ。=180~250kPa,该土层具弱膨胀潜势;粉土,灰黄色,稍密,饱和,呈透镜体状夹于粉质黏土中,厚0~6m,Ⅱ级普通土,σ。=120~160kPa;粉砂,灰黄色,稍密~中密,饱和,局部分布,厚度大于13m,Ⅰ级松土,σ。=150~200kPa;第三系上新统细圆砾土,灰黄色,饱和,密实,层厚1.2~12.0m,Ⅲ级硬土,σ。=300~500kPa;白垩系上统泥质砂岩,紫红色,全风化层厚0~4m,呈土状、砂土状,Ⅲ级硬土σ。=200~300kPa;强风化层厚1~4m,块状,Ⅳ级软石,σ。=300~400kPa,其下为弱风化,厚度大于10m,岩体完整,Ⅳ级软石,σ。=400~500kPa。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和弱承压水,砂砾层含水量大,稳定水位埋深2.0~3.9m,地表水和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均无侵蚀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抗震设防烈度7度。建议挖方边坡坡率:粉质黏土1:1~1:1.5,细圆砾土1:1.25~1:1.5。
2.1.3 接长涵与营业线关系
1)K56+510.63(1-5.0m)
本涵为接长涵洞,既有端墙保留,翼墙凿除,开挖线距营业线中心5.0m,边坡开挖深度2.0m,基坑开挖深度1.5m。
2)K22+091.77(1-4.5m)
3)K67+443.3(1-4m)
4)K82+411.24(1-6m)
2.1.4 施工工期
涵洞施工工期见下表。
施工工期表
序号
计 划 开 工
计划完成时间
施 工 内 容
1
2010年4月20日
2010年4月30日
施工准备、施工调查、方案报审、道路改移
2
2010年4月30日
2010年5月10日
既有边坡及基坑防护
3
2010年5月10日
2010年5月31日
接长涵主体工程施工
二、施工指挥组织体系
1、指挥组织体系
本施工项目成立施工及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项目经理 电话号码 )
副组长: (项目部副经理 电话号码 ) (安全总监 电话号码 ) (总工程师 电话号码 )
2、施工组织机构
本标共安排9个架子队负责组织施工。 各架子队采取平行施工方式,单个架子队采用流水作业方式,加快作业速度,以保证总体工期的兑现。详见下图组织机构框图。
施工组织机构框图
三、运输条件
既有线路为XX(XX-启东)单线铁路。线路为客货共运,列车运行密度较小(客车13对、货车6对),夜间行车间隔时间较长,部分施工可以利用夜间天窗点进行施工。因本次施工的接长涵需要拆除涵洞八字翼墙结构,需采取挖孔桩防护措施对既有线进行加固,施工时需要慢行。
挖孔桩防护方案:客车限速80km/h,货车限速60km/h, 挖孔桩防护施工共限速6天,第7天至21天限速施工接长涵。
四、施工准备
1、 现场调查
1)施工前已与通信、信号、供电等相关设备管理部门联系,详细调查工点地下埋设的电力,通信光缆等地下管线情况。
2)地下管、线、电缆等隐蔽设施无法提供准确位置时采取人工开挖探槽,探沟深度不小于1.2m,探清管线数量及线路走向。
3)现场用白灰标出既有地下管线位置,在管线两侧设警示标示杆、牌。积极与设备管理单位取得联系改移,在地下管线改移、保护完成后再进行框架接长基坑开挖施工。
2、 技术准备
1)组织人员核实现场地形地貌、水文条件等是否与设计相符合,编制施工方案、材料计划。
2)涵洞接长施工前,根据设计院交桩点、设计图纸准确放出中线位置,进行涵洞精确的定位及高程控制。
五、劳力组织情况
1、 施工前对全体管理、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既有线安全施工常识、安全作业常识培训等培训工作,对特殊工种还需要进行特殊培训,比如钢筋工,架子工等,必须培训合格拿到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2、 每个架子队安排经过安全培训,并取得XX局营业线施工上岗证的施工人员,根据涵洞接长实际工作量,合理安排技术人员、安全员、质检员、防护人员、测量工的数量。
六、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布设围栏及观测桩→挖孔桩施工→拆除端翼墙→基坑开挖→涵身→端翼墙→防水层、涵背回填→线路养护→交验线路。
七、施工工艺
1、营业线防护方案(以K 56+510.63为例)
根据接长涵与既有涵关系,既有边坡开挖深度2m,基坑开挖深度1.5m,开挖线距既有线路中心5.0m,既有路基防护采用每侧3根∅125cm人工挖孔灌注桩防护,挖孔桩长根据开挖深度H采用1:1长度,配筋满足桩抗弯强度要求。由于挖孔桩要避开涵洞基础施工,导致既有涵与挖孔桩间存在空隙,经研究,在空隙间采用钢管及插板防护。施工时若局部土流失,防护采用砂袋回填密实。
在营业线施工范围内,不允许人员上道。先采用铁丝栅栏临时防护,围栏高度1.8m,位置位于营业线路肩外侧2.8m,并保证行车界限。
线路间排水沟需提前设置,以确保新老线之间水路畅通。在涵洞基坑开挖前在涵洞上游设置一集水井,定期对基坑内积水进行抽拍,雨季施工时增加排水设施,确保线路两侧及基坑内不积水。雨水较大时停止涵洞施工并恢复涵洞排水。两涵连接处防水层施工必须符合设计和施工标准。
2、框架涵施工工艺
1) 测量放线
以导线控制网为依据,先进行涵洞轴线测量并将基础轴线控制桩延长至基坑外加以固定,检验涵洞与线路的交角是否满足顺沟顺路要求。进而根据基础布置情况计算基坑开挖边桩控制点坐标,经复核后进行现场放样,认真填写测量记录表。
在水准基点复测合格的前提下,利用往返测量将水准点引至涵洞施工地点附近一稳固处,经复核符合精度要求后,作为涵洞施工标高控制点。复核既有涵洞流水面标高及涵长。
2)涵翼墙凿除
翼墙采用人工和风镐进行部分凿除,采取先防护后开挖的原则,在满足现场施工条件情况下尽量减少对既有铁路路基的影响。
八、施工防护及监测
1、施工封锁及慢行期间,按规定设置驻站联络员、现场防护员,驻站联络员和现场防护员人员名单附后表4、5。铁路防护人员是责任心强、具有安全生产知识、熟知业务知识、身体健康、经过培训考试合格正式员工。施工前按已审核的方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及细化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铁路营业线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上岗。所有作业人员进行详细《安全技术交底》。
2、防护员作业标准:
1)必须持证上岗,不得擅自离岗及做与防护工作无关的事。
2)防护员值岗时必须身穿黄色反光防护服,左上臂佩带《防护员》臂章。
3)慢性施工防护时,防护员在列车到达施工地点前,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站在了望条件好的位置,面向列车,平伸手臂,昼间展开黄色信号旗,夜间显示黄色信号灯接车;机车通过施工地点后收起展开的黄色信号旗或信号灯,同时,应密切注视线路设备和列车运行情况。
4)在防护日志上应填写值岗防护员姓名、值岗防护安全情况、上级检查意见和交接班时间。
5)在值岗期间如发现异常,必须立即报告邻近车站。如确认对行车安全构成威胁,必须果断采取措施,确保行车安全
6)驻站联络员每隔3~5分钟就要与现场防护员通一次话,及时掌握工程进展和安全情况。
3、工地防护员必须在减速始点处,向列车司机显示黄色信号旗或黄色信号灯。
4、线路慢行施工时,除应配备和使用移动通讯、对讲机等通讯防护设备外,还应根据目前既有线路行车速度等级使用移动停车信号或移动减速信号防护,具体如下:
1)单线区间施工使用移动减速信号的防护办法
2)单线区间施工使用移动停车信号的防护办法
3)线路发生故障时的紧急情况防护办法:
路出现紧线急故障,如路基坍塌等危及行车安全的情况。现场防护人员遵循“先防护,后处理,宁停勿撞”的原则,拦停一切驶向施工现场的列车。具体办法如下:
5、加强既有线路基、线路位移观测
(1)观测桩设置
在桥涵接长侧既有线路肩前后各设两个观测点(过渡段位置)用于观测施工过程中既有线路基水平、高程变化情况。观测桩采用φ20螺纹钢制作,外侧用C15混凝土包裹加固,观测桩埋深2m以上。
(2)观测频次
施工期间观测频次一般情况下2小时观测一次,施工完成后观测频次一般情况下一天不少于2次,观测时间不少于3天。施工完成3天后,前15天内每3天观测一次,第15~30天每星期观测一次。
(3)观测控制标准
观测值:水平或高程位移不超过2mm/d或累计位移或沉降不超过10mm,若超出规定时必须停止施工,与监理和设备管理单位(工务段)共同分析原因,制定补强措施。
九、技术标准
1、 施工中采用的规范及标准均没有对既有线路行车安全的隐患
2、 施工中采用的标准均符合设计要求,并上报监理确认。
3、 施工中采用的非标准或试验项目均通过设计要求并上报监理及有关部门批准。
4、 施工时间采用的行车办法符合《技规》、《行规》等XX铁路局规定的要求。
十、施工安全措施
1、临近营业线施工安全措施
1)施工前,工区必须针对每个涵洞专门编制施工方案和作业指导书,组织施工交底,向配合施工单位、架子队、有关人员交待清楚施工方案、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的有关事项。同时,针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所有参建人员做好各自的应急准备工作,准备好必备的机具、材料。
2)每日上班前,施工负责人召集技术、安全、及领工员等相关人员,进行施工交底,落实施工安全责任。
3)驻站联络员和工地防护员必须经过营业线施工安全培训,明确职责,持证上岗。施工期间,驻站联络员和工地防护员要通过电台和对讲机进行联系,掌握营业线列车运行和现场施工状况,保证联系畅通。
4)挖掘机、吊机等自行式施工机械每台机械设置一名工地防护员,固定式施工机械在可控范围内设置一名工地防护员。施工机械所在工地设置应急处理明示牌,清晰注明机械类别、危险源、安全责任人、应急处理措施、简明应急程序和应急电话等信息。
5)工地防护员除按规定配备相关安全防护备品外,现场配备对讲机、信号旗。工地防护员必须熟练掌握应急处理措施,出现险情时要严格按照“先防护,后处理”的原则进行处置。当发生影响营业线行车时,要按⑴电话通知两端车站行车室扣车⑵设置响墩等停车信号的顺序来处置,保证能够及时拦停列车,确保行车安全。
2、 防止挖断光电缆措施
1)施工前与通信、信号、电力等设备管理部门联系,详细调查工点地下埋设的电力,通信光缆等地下管线情况。查明准确位置并双方会签。
2)地下管、线、电缆等隐蔽设施无法提供准确位置时必须采用“人工挖探”的方法,找出有光缆并按规定防护后,方可大面积开挖。
3、防设备及车辆侵限安全措施
1) 各种机械操作人员,必须取得操作合格证,不准操作与上岗证不相符的机械,不准将机械设备交给无本机操作证的人员操作。
2) 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本机说明规定,严格执行工作前的检查制度和工作中注意观察及工作后的检查保养制度。
3) 起重作业严格按照《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和《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规定的要求执行。
4)定期组织机电设备、车辆安全大检查,对检查中查出的安全隐患,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调查处理,制定防范措施,防止机械事故的发生。
5) 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机具放置在距线路钢轨5米外,确保材料机具不侵入限界。
6)施工机械放置牢稳,对高空作业机械、大型模板支架设地锚四角拉缆绳,缆绳采用不低于12毫米钢缆加工,防止施工机械设备倾覆。
4、大型设备防倾覆预防措施
1)挖掘机、吊车、混凝土泵车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 挖掘机停放时须停放在平坡道上;吊车、混凝土泵车停放时须将起重臂、泵管收回原位。
3)挖掘机、吊车、混凝土泵车操作期间各监控人员必须到位。
4)加强作业人员岗前培训工作,增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5)严格执行各个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6)加强起重设备的检查维护,坚决杜绝带病作业。
5、 吊装安全措施
1)起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操作,严禁多人或无人指挥,严禁在臂杆、吊物下方站立和行走。
2)钢丝绳表面的磨损或腐蚀,超过断面的10% 应予报废,严禁使用。
3)作缆索拖拉钢丝绳的一端必须系在地锚上,严禁栓在电杆、树木或其他脚手架上,防止触及电线。
4)所有安全装置必须事先测试,未经测试不得使用,对允许载重量要挂牌标识,严禁超载或带病作业。长、大、重器材吊运时必须先确定它的重心并试吊,调整偏差再正式起吊,严格执行“十不吊”制度。
6、 线路施工行车安全措施
1) 施工前对参战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增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技能。严格落实现场作业“七控”办法和行车线施工安全规定。特别对劳务工要加强管理,严格控制,全面监护。决不允许上道休息、坐卧。
2)严格施工防护,健全行车防护体系,认真执行安全防护规定。防护人员要熟练掌握防护知识和技能,提前上岗到位,施工的各种行车防护用品及信号标志必须齐全、有效、醒目并安设正确。
3)重视同行车部门的联系,在行车室设联络员,及时通报列车运行情况。通讯工具要保持良好状态,随时通报行车情况,人员、料具及时撤离,务必做到人员不挡道,料具不侵限。
4) 施工前认真进行现场调查,明确施工影响区域和防护范围,并有针对性的制定专项措施,涉及行车设备的作业必须同车站和工、电务部门联系,搞好配合,严禁擅动和损坏电缆和其它行车设备及设施。
5) 凡妨碍行车的施工必须设置防护,防护由施工负责人、驻站联络员、防护员组成。施工防护员、联络员由经考试合格的正式职工担任。
7、各种用电设备的安全措施
1)使用自备电源或与外电线路共用同一供电系统时,电气设备应根据当地要求作保护接零或作保护接地;
2)移动式发电机供电的用电设备,其金属外壳或底座,应与发电机电源的接地装置有可靠的电气连接;
3)手持电动工具和单机回路的照明开关箱内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器,照明灯具的金属壳必须做零保护;
4)各种型号的电动设备必须按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接地或接零,传动部位按设计要求安装防护装置;
8、 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措施
1) 各种机械操作人员和车辆驾驶员,必须取得操作合格证,不准操作与证不相符的机械,不准将机械设备交给无本机操作证的人员操作,对机械操作人员要建立档案,专人管理;
2) 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本机说明规定,严格执行工作前的检查制度和工作中注意观察及工作后的检查保养制度;
3)驾驶室或操作室要保持整洁,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严禁酒后操作机械,严禁机械带病运转或超负荷运转;机械设备在施工现场存放时,应选择安全的停放地点;使用钢丝绳的机械,在运转中严禁用手套或其他物件接触钢丝绳,用钢丝绳拖、拉机械或重物时,人员要远离钢丝绳;定期组织机电设备、车辆安全大检查,对检查中查出的安全问题,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调查处理,制定防范措施,防止机械事故的发生。
9、 雨季施工防洪安全措施
1)成立抗洪防汛领导小组,建立雨季值班制度。在雨季来临之前,建立雨季施工领导小组,责任到人,分片包保。在雨季施工期间定期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2)成立防洪抢险突击队,平时施工作业,雨时防汛抢险。每个施工现场均要备足防汛器材、物资,包括雨衣,雨鞋,铁锹,草袋,水泵等,做到人员设备齐整、措施有力、落实到位,防洪抢险专用物资任何人不得随意调用。
十一、应急预案
1、项目部应急组织机构
应急防护组:
1)人员设置:设驻站联络员计2人
2)施工现场两头各设防护员3人,作业人员100人。
3)应急物资设备
2、应急处理工作流程
3、应急处理措施
1)路基桥台变形应急措施
施工过程中每天沉降观测不少于2次,在雨季或其他不利情况时加密观测频次,同时加强对线几何状态的监测。
如有超限立即停止施工,整修线路。如观测沉降、水平位移超过规范时,则首先停止当前作业,按照“先防护、后处理、宁停勿撞”的原则及时由防护员拦停列车并通知车站值班员,根据线路几何状态放行列车,并根据情况采取加固措施,请设计和有关专家重新会审施工方案后再施工。
2)路基塌方应急措施
施工前从物资堆放场地到线路位置,预留抢险通道,并要保持畅通。若由于施工、地质或天气原因,发生塌方情况,危及线路安全,联络员立即先进行停车防护,通报车站、路局工务和运输部门,采取措施防止列车发生事故。组长组织制定抢险方案,并立即组织抢险人员、设备(挖机等)、物资(枕木、草袋、道碴等)到位,及时抢修,安排监测人员对事故位置的线路进行连续不断的观测。
3)挖断、破损电缆应急措施
施工前,请设备管理单位(供电、电务)进行现场交底,书面确认地上、地下有无光电缆,按照路局316号文及相关规定,由设备管理单位负责光电缆的迁移或挖出保护,我单位配合,在光电缆挖出后由设备管理单位负责安排专人监护,我单位在设备管理单位的监护下进行各项作业,不得挖伤、挖断光电缆。
若在挖土过程中,不慎挖断电缆或破损了管线设备,立即停止施工,现场施工员通知项目负责人,确认电缆性质,然后通报设备归属单位,由设备单位组织抢修,不隐瞒,也不擅自处理。
4)机械倒地侵入既有线应急措施
工地防护员必须熟练掌握应急处理措施,出现险情时要严格按照“先防护,后处理”的原则进行处置。当机械倒地影响营业线行车时,要按①设置响墩等停车信号②电话通知两端车站行车室扣车的顺序来处置,保证能够及时拦停列车,确保行车安全。
5)防洪防台应急措施
4、项目救援预案
1)救援机构
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副经理和专职安全员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组员的安全事故处理小组。一旦发生事故,该小组立即投入现场,立即展开处理和救援工作。同时负责日常安全教育,对突发安全事故处理方案进行宣讲,突发事故处理程序作到人人知晓。
2)物资准备
人员准备:综合工班120人,机运班30人。
物资准备:干粉灭火器6支,氧气、乙炔及配套工具2套;铁锹40把,铁镐20把,抬筐50个,扳手20把,撬棍20根,起拨道机10台,道砟100方。
机械设备: 装载机1辆,25T吊车1辆,挖机1台,救援汽车1辆。
3)应急救援程序
若发生影响危及铁路行车的重大安全事故,除按照施工预案的措施进行线路保护以外,以施工负责人为抢险突击组长,施工员和各工种组成抢险突击组,按铁路抢险方案进行抢修;以安全员为负责人立即抢救伤员、防止发生重大伤亡事故。伤员医疗救护医院为XX区XX人民医院、XX市人民医院。
0万U豆体验卡
卡号:50D890668267e3349e33
密码:686d03401eefba96faba
奖品名称:500万U豆体验卡
卡号:50De7a00c543af387fc0
密码:b26488ce65abc1787202
奖品名称:500万U豆体验卡
卡号:50Dbac63885c802fd52e
密码:3d1c344384327b85efff
奖品名称:500万U豆体验卡
卡号:50Dd97f0765bdf6998a3
密码:48db1c14e42a2b321fac
奖品名称:500万U豆体验卡
卡号:50D61215eb41ae3cc919
密码:25bffae5346e7b7d2548
奖品名称:100万U豆体验卡
卡号:10D1cab621456ab278ab
密码:709f65f32865af2559c2
奖品名称:100万U豆体验卡
卡号:10D8f1d6a4b953f3474e
密码:6e2e4017cce30dc7e055
奖品名称:100万U豆体验卡
卡号:10Dd1fc6d6dd529b6892
密码:a5dbdd8338f91d2c0701
奖品名称:100万U豆体验卡
卡号:10D08377b71d4374262b
密码:1d7a7c21ebd99b798a54
1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