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4∕T 4709-2024 城市阅读空间服务规范(安徽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797899 上传时间:2024-03-20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9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4∕T 4709-2024 城市阅读空间服务规范(安徽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DB34∕T 4709-2024 城市阅读空间服务规范(安徽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DB34∕T 4709-2024 城市阅读空间服务规范(安徽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DB34∕T 4709-2024 城市阅读空间服务规范(安徽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DB34∕T 4709-2024 城市阅读空间服务规范(安徽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03.080.01 CCS A 19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 47092024 城市阅读空间服务规范 Specification of urban reading space service 2024-01-11 发布 2024-02-11 实施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DB34/T 47092024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珵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安徽省图

2、书馆、滁州五量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合肥斯坦德尔德标准化管理有限公司、广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斯丹德迩德(上海)咨询管理有限公司、安徽知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敏、李祝启、阮云、杨君祎、孔诺思、裴珑、耿宁、李明、陈梦羽、倪君、顾彬、王蕾蕾、贺冉冉。DB34/T 47092024 1 城市阅读空间服务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城市阅读空间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内容、人力资源、运营及保障、监督与评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政府投资的城市阅读空间,其他主体设立的城市阅读空间可参考。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

3、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8220-2023 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 GB/Z 28828 信息安全技术 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 DB34/T 3876 城市阅读空间建设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城市阅读空间 urban reading space 由政府或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在社区独办或合办,主要通过文献资源为公众提供知识和休闲服务的新式公益性公共文化场所。来源:DB34/T 3876-2021,3.1 图书馆总分馆 main-branch librar

4、y 为实现区域内文献信息资源和服务的统一调配、协调提供和共建共享,由所在行政区域内各级公共图书馆及其他提供公共阅读服务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共同构成的服务网络。来源:WH/T 70.1-2020,3.6 4 基本要求 应按照平等、开放、共享地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 60 小时,鼓励错时开放和夜间服务。在公休日应当开放,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应当有开放时间,特殊情况下适时调整开放时间。应向读者公示服务范围、服务内容、开放时间、办证方法、借阅规则等信息。宜向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和流动人口等群体提供均等化的服务。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提升服务品质,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场所内经营

5、性服务应取得相应资质。DB34/T 47092024 2 5 服务内容 基本服务 5.1.1 办证服务 5.1.1.1 办理或指导自助办理借书证。5.1.1.2 应根据有关规定,为读者办理挂失、补办及退证等相关手续。5.1.1.3 对读者个人身份信息、借阅信息及其他可能涉及读者隐私的信息进行妥善保护,应符合 GB/Z 28828 的要求。5.1.2 借阅服务 为读者提供阅览、借书、还书等流通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宜提供计算机查询系统(OPAC)服务;阅览室书架上应有相应的标识,方便读者查阅文献;根据读者需求,提供导读服务,引导读者选择合适的阅读文献;指导读者使用自助借还、检索等电子信息设备;宜为

6、读者提供书刊电话续借、预约(预借)等服务;应及时接收并整理配送的图书,图书上架、下架、整架。5.1.3 空间服务 为读者提供学习、文化交流的空间场所,应符合 DB34/T 3876 的规定。5.1.4 咨询服务 应提供现场咨询、电话咨询等服务。5.1.5 馆藏揭示 应通过网站、微博、微信等渠道向公众推介、揭示城市阅读空间最近入藏的文献和特色馆藏。5.1.6 特殊群体服务 5.1.6.1 应设立未成年人图书专架。有条件的宜设立未成年人服务区域,开展阅读辅导服务。5.1.6.2 宜考虑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和流动人口等群体的特点,积极创造条件,提供适合其需要的文献信息、无障碍设施设备和服务等。5

7、.1.7 总分馆服务 应加入所在区域中心馆,融入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拓宽服务领域,增加服务功能。拓展服务 5.2.1 数字化服务 5.2.1.1 宜结合阅读空间服务内容,通过移动终端服务、微信服务、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平台提供信息、资源服务。5.2.1.2 数字化服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数字阅读、线上预约等。5.2.2 展览服务 DB34/T 47092024 3 5.2.2.1 宜具备展览功能,并提供相应展览区域及设施设备等。5.2.2.2 展览说明应真实准确、文字清晰、通俗易懂。5.2.3 讲座和培训服务 5.2.3.1 围绕重要节假日、重大活动、社会热点,开展讲座和培训活动,并确保意识形态

8、安全。5.2.3.2 讲座应做到内容丰富、主题涵盖面广;培训应做到内容有针对性、形式多样、社会效益良好。5.2.4 阅读推广服务 5.2.4.1 应定期为读者举办各类阅读推广活动。5.2.4.2 阅读推广服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阅读指导、读书交流、演讲诵读、图书互换共享等。特色服务 5.3.1 轻食餐饮服务 宜提供咖啡、茶饮、简餐等轻食餐饮服务。5.3.2 文创产品零售服务 宜提供与阅读空间服务情境相符的文创产品零售服务。5.3.3 社区文化服务 宜提供社区文化教育服务的信息交流,将社区生活场景融入阅读空间服务。5.3.4 休闲娱乐服务 宜设置休闲娱乐区域,并配备相关设备。5.3.5 课外活动服

9、务 宜面向少年儿童开展阅读指导和社会教育活动,为学校开展有关课外活动提供支持。5.3.6 个性化服务 宜为个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提供多样化、灵活、针对性强的服务。6 人力资源 人员要求 6.1.1 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业务素养。6.1.2 应尊重和维护读者隐私。6.1.3 应佩戴工作证件上岗,仪表端庄,文明用语,热情服务读者。6.1.4 应掌握图书管理的基础知识,熟练使用阅览设备,具备服务人员基础技能,宜符合 GB/T 28220-2023 中第 5.2 条对人员的相关要求。人员配备 6.2.1 阅读空间应以服务时间、规模、资源数量、年度读者服务量等因素为依据,配备数量适宜的专兼

10、职工作人员。DB34/T 47092024 4 6.2.2 应保证同时在岗人数不少于 1 人。教育培训 6.3.1 应定期对服务人员开展教育培训,包括图书管理、设备管理、服务技能、消防和安全知识等内容。6.3.2 服务人员每年应接受相关培训至少 1 次,不少于 30 学时。志愿者 6.4.1 鼓励文化志愿者参与图书管理、借阅咨询、阅读辅导和阅读推广等具体服务工作。6.4.2 定期开展培训,吸引社会公众参与志愿服务。7 运营及保障 制度保障 7.1.1 应建立健全行政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人事管理、志愿者管理与服务、档案管理等制度,提高行政管理效率。7.1.2 应建立健全阅读空间服务制度,包括但

11、不限于场地开放、服务流程、读者投诉与反馈等制度,确保服务有序开展。7.1.3 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公共卫生管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制度,保障阅读空间安全运营。品牌建设 7.2.1 宜根据城市阅读空间的定位与服务内容树立必要的品牌形象。7.2.2 宜以某种名称、术语、标识、符号或图案展示品牌形象。7.2.3 宜通过别具特色的资源、管理、服务、环境或活动等方式丰富品牌内涵。7.2.4 宜建立统一品牌的标识,提升品牌认知度。特色化运营 7.3.1 宜重点分析城市阅读空间所在社区居民群体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资源配备和活动策划。7.3.2 宜面向不同年龄群体开展特色服务

12、,重点关注老年群体和少年儿童群体。有条件的城市阅读空间可以协助社区开展家政联络、证件办理、健康诊断、快件收取、老人餐桌、儿童托管等服务。7.3.3 宜发挥城市阅读空间宣传作用,协助社区开展法律普及、政策宣讲等工作。7.3.4 宜加强与所在社区其他公共服务单位合作,联动开展惠民活动。宣传推广 7.4.1 宜加强城市阅读空间品牌的推广和宣传,提高社会知名度。7.4.2 宜围绕特色服务,构建新媒体、传统媒体、纸质宣传品立体式的宣传矩阵,加强宣传报道。7.4.3 宜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分析用户行为习惯,制定宣传推广策略和内容。业务统计 城市阅读空间应定期做好服务数据的统计和记录工作,包括文献借阅

13、、读者活动、志愿者服务等,并建立业务档案。DB34/T 47092024 5 8 监督与评价 城市阅读空间应在显著位置设置读者意见箱(簿)、公开监督电话,宜开设网上投诉通道,收集读者意见与建议、图书需求等信息。并对读者意见或投诉在 5 个工作日内回复处理结果并整改落实。城市阅读空间应定期开展读者满意度调查,每次调查表发放数量应不少于 100 份,回收率应不低于 80,满意度不低于 85。并对回收的公众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分析,对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意见。调查数据应系统整理,建档保存。宜邀请第三方评价机构从年办证量、图书外借量、流通人次、公益性活动场次、阅读推广活动场次和特色服务品牌数量等指标对城市阅读空间服务进行评价。DB34/T 47092024 6 参考文献 1 WH/T 70.1-2020 公共图书馆评估指标 第1部分:区域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