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二五规划学习体会3篇 十二五规划学习体会 (一) 十二五时期,全球经济在经历了百年难遇的金融危机之后,逐步走入一个调整和转型阶段。十二五规划充分考虑了全球经济进入后危机时代的基本世情,力求在规划制定中,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作为即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而言,十二五规划将不仅仅影响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路径,而且将对全球经济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十二五时期的全球经济 十二五时期世界将进入后危机时代,这是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其表现为世界经济在结构变动过程中的逐步复苏。在这个阶段,由于金融危机带来了全
2、球经济格局的调整,世界经济的重心和主题也随之发生改变。具体而言,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发展重心及其主题的变化表现为以下五个层面。 第一,全球经济发展重心将回归实体经济领域。相关研究表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虚拟经济的发展超出了实体经济承受范围,是产生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虚拟经济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是金融深化的必然结果。虚拟经济具有高度流动性、不稳定性、高风险性和高投机性的基本特征,它以服务于实体经济为最终目的。随着社会信用的扩张,虚拟经济的规模迅速扩大,甚至超过了实体经济。以美国为例,2007年其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30倍。这种情况下,虚拟经济发展严重脱离了实体经济,虚拟经济泡
3、沫化极为严重,成为导致本次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之一。由此,后危机时代,通过金融体系去杠杆化挤压经济中的虚拟泡沫,使整体经济发展重心回归实体经济,将成为全球经济一大特征。 第二,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将重塑经济平衡状态。全球经济失衡被认为是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失衡的经济增长模式在危机后必将难以为继,世界经济结构将出现一次大的调整。而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支点在于各国经济结构的转变,体现为各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由此,各国经济结构转变带来的世界经济重新平衡将成为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 第三,全球经济格局变动将催生新一轮产业革命。从世界经济发展历程看,人类应对经济危机并最终摆脱危机后遗症的方式有两种
4、:一是对外战争和国内革命,另一种是新技术革命。其中,实施新技术革命的社会交易成本较低,是最为积极和有效的去危机手段。1857年,以生产过剩危机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美、英及欧洲大陆许多国家的企业在此次危机中纷纷破产。但是,之后十年内,以电气化为核心的产业革命给资本主义国家注入了增长动力,使这些国家迅速摆脱危机,走上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而19291933年的大萧条之后,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广泛应用为特征的产业革命的发生,为美国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提供了新的源泉。由此,经济危机往往伴随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而本轮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格局变动必将催生新
5、一轮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 第四,全球经济发展亮点将凸显低碳经济和绿色增长。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迹象趋于明显,以发展低碳经济为核心的绿色增长模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标准模式,各国只有在这个基本模式框架中寻找符合本国的发展路径,才能融入新的世界经济体系,促使本国经济良性发展。低碳技术可能成为后危机时代新技术革命的主要方向。在低碳技术推动下,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创造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新增长动力,寻求经济的绿色增长,将是后危机时代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遵从的主题。 第五,全球经济合作主题将锁定区域经济一体化。金融危机发生后,由于各国经济迅速下滑,导致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势力重新抬头。由此,各国开始强调地区
6、合作的地域开放性和领域协调性,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有加快的迹象。例如,欧盟通过地中海联盟扩大了区域合作的边界,东非共同体、东南非共同市场和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南共体)决定加强合作,西半球国家决定成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共同体等。与此同时,中国东盟(10+1)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也是此次危机中区域一体化的亮点。由此,后危机时代,全球范围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可能迎来新的高潮。 十二五规划的全球战略 从本质上来说,十二五规划是我国的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方案。然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针对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发生的新变化和新调整,十二五规划中比较系统的蕴含了中国政府的全球战略。 第一,扩大
7、居民消费需求,加快内外结构调整。十二五规划将通过推进城镇化进程、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强政府民生投入,以及加快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等多重措施,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同时,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最终,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并以此促使中国从外供型经济转向内供型经济。 第二,加快出口商品结构升级,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十二五规划将通过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和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等措施,延长加工贸易国内增值链,促进出口结构的转型,加快在全球价值链上的攀升和升级,力争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办公室和世界总部。 十二五规划
8、学习体会 (二)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胜利召开,大会集中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全面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研究和提出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对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对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议要求在十二五期间,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障公
9、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支持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发展,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质量评价、考试招生制度。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加快
10、缩小教育差距。健全国家资助制度,扶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鼓励优秀人才终身从教。增加教育投入,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以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为重点,实施重大教育改革和发展项目。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要求,顺应党心民意,符合时代潮流。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在转变中谋发展,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断前进。学好全会精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实际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落实好全会精神,加深理解,要学以致用,在实
11、际工作中,转变工作作风,增强责任意识,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圆满完成各项工作。 十二五规划学习体会 (三) 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将文化发展从社会发展中分离出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党的建设同等提出,是文化发展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大幅提升、作用明显增强、特点更加突出的表现。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表现形式,建议中提出的要有重点地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适应和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对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保证人民群众过上幸福
12、美满生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化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才能推动文化创新,才能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才能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才能创作生产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才能提高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供给能力。文化产业(文化经济)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或增长极、增长带)。发展文化产业不仅能够创造显著的社会效益,而且能够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所以,要在十二五时期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是一个重要的产业政策和产业导向。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
13、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2004年以来,全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长速度达22%,比同期gdp增速高3.6个百分点,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文化产业的快速增长,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北京、上海、等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丝绸古道、大漠雄风、敦煌壁画、红色旅游、文物考古等等方面都给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但在兄弟省市文化产业方面大踏步的前进中,现在的窘迫情形很是尴尬。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具有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
14、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良好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构建、良好社会心态的培育、良好社会氛围和风气的形成等)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文化对外作用,表现在推动中 华文化走出去,引导和带动世界和谐文化建设,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通过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让世界充分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在文化资源的开发、整合等方面都处于一个初级状态,应该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必须以创新的精神,从实际出发,确定文化产业发展重点,采取一切措施,增加对文化产业的投入,进而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加快市场培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服务体系,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加大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也要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条件。在文化建设方面要树立品牌意识,精心技术先进富有特色的文化产品,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来提升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从而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将会对拉动经济持续增长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文化事业被提升至如此重要地位,文化产业发展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省文化产业也日益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文化产业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不可缺少的重要推动力。第9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