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让主体在语文课上活跃起来.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968497 上传时间:2025-01-2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主体在语文课上活跃起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让主体在语文课上活跃起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让主体在语文课上活跃起来 市50中学 武玉莲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模式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那样机械了。启发调动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成为教学的新方法。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也有利于进一步思考,把握教学内容。学生的活跃,表现为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进行分析,思考和实践。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主体的活跃产生于“三动”语文课堂教学最忌平淡无味、死板教条、毫无生机。语文教学过程有“动”,才能让主体活跃起来,要想在短短的45分钟内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三动”: 1教师的“情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 语文教学的主要对象课文,大都是充满感情,内容丰富、思想深

2、刻、艺术性强的古今中外名作。教师只有深刻理解,充满激情地去投人才能感染学生,使学生“心动”。要使学生随教师的感情去体会文章中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的深刻内涵,教师必须激情投入。教师的情动必须联系具体的课文,运用教师独特的教学语言和教学风格。或幽默风趣,或慷慨激昂,或纵横驰骋,或语重心长,或含蓄委婉。强调真情,切忌造作,不一定拘于一格。 2学生的“心动”主体活跃起来的关键 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文时往往提前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无疑有利于课堂教学,但另一方面,也会给课堂教学和组织增加了难度。要使学生读而不厌,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延续下去,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灵活的手段、丰富的学识、语言及激情投入

3、,去激发学生,使之怦然心动,有感于心,才会不厌重“炒”。学生“心动”,才可能出现教学中的“动态”,一个个学生“动”起来,课堂才有生气,学生才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3师生的“互动”主体活跃起来的保证 教师的“情动”是使学生进一步“心动”的契机。但教师的“情动”又有赖于学生的“心动”,教师的“情动”要有一个良好的、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的感情真正投入,才能真正起到感染学生的作用,让学生想学、愿学。教师“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动”起来。学生“动”,又能激励、促使教师“动”。只有双方“动”起来,才能互相推进教学过程,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二、如何让主体在语文课上活跃起来 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实际运

4、用语言。而要达到准确、熟练、自如地运用,就必须不断地让学生实践,让学生锻炼,让学生不但“心动”,而且“脑动”“手动”。教学中抓住关键,让学生“动”得得法,“动”得主动,“动”得积极,才会活跃起来。在教学中我尝试了一下这些做法。1朗读法 语文教学中,对于语言精美、感情强烈、内容丰富的课文或文段,可通过朗读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感染学生,使学生得到共鸣。通过教师范读、听录音、学生跟读。强调重点词语,体会情感,让学生在听和读时注意轻重音、语速、停顿等。并在朗读时充分运用朗读技巧,使学生能准确体味课文中所表露、包含的深刻思想、情感。让学生在变无声语言为有声语言时,心灵受到震撼、感染,得到一种强烈的情感体验

5、。如在背影一文中,鲁迅先生四次写到自己的眼泪,而每次流泪都有不同的感情蕴涵在里面。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把握这些词语,体会鲁迅先生的思想感情,可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这样整个课堂就会“动”起来。2质疑讨论法 对于容易产生模糊认识或容易混淆的问题,可运用此法,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质疑,互相讨论,师生共同解决,让学生多提出不同的看法,促进其思维,锻炼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是学生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形成热烈的课堂气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之法。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雪中“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这句话的含义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质疑,活跃了课堂气氛。 3练习法

6、 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或写作方法上。运用这种方法要善于捕捉最佳时机,或者在学生尽情欣赏文章、文段妙处之时,或者在学生充分了解了文章的结构巧妙之处之时,或是学习了某个知识点后,及时让学生加以模仿或训练。如春的拟人、比喻修辞,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人物描写 ,“讨论”“辩论”等口语、写作训练,文言文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的练习。通过运用这种方法,趁热打铁,既有效地反馈了教学效果,又调动了学生动脑动手动的积极性,可谓一箭双雕。 4自讲法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自读课文。在教读课的基础上,自读课文先由学生根据教学目的、要求,通过自读,再分小组讨论,设计问题点,并初定出相

7、对合理的答案,然后在课堂上由各小组推荐一位代表上台为同学讲析本课的问题点,台下学生畅所欲言,向台上的同学提出质疑,师生共同解决。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解决重点、难点,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运用这种方法,教师要善于做好引导、指导、帮助。运用这种方法,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让每位学生都有主动权,充当主角。这样可促进学生思考,活跃思维,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书面、口头表达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效果甚佳。 5.总结拓展法即对所学的内容或总结、或引申、或联想、或拓展,让学生在总结中有收获感,喜悦感,从而感到振奋,引起思索,联想以前的知识,探索新的知识。这种方法,往往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的感情再一次得到激发,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总之,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就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去培养学生,不能单纯为教而故弄玄虚。在教学中要真正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找准基点,有的放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才能使课堂效果显著,才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