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长钢六号高炉开炉生产实践 一、概述 2008年12月份停炉大修,2009年7月29日才正式点火开炉,而此次开炉仅两天多的时间,在7月31日利用系数达到3.681,入炉焦比359kg/t,煤比167kg/t,燃料比543kg/t,创造了长钢炼铁史上的一次最顺、最快、最佳的开炉过程,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次安全、科学、有序,高效的开炉实践。二、 烘炉工作 1.6#高炉于2009年7月12日8:10开始烘炉,实际烘炉中在300恒温只有3个班(8小时/班)在500持续到7月21日02:00,从02:00开始以50/h的降幅凉炉,至06:50降到250左右。06:55分开始全程试压,重新启动风机后逐加风压
2、至0.05Mpa,维持约半小时后无异常情况又逐步加风至0.1Mpa,再次维持至08:56分,至此试压完毕休风。 2.试压过程中风量及风压情况:三、 开炉料及各参数情况 1.7月28日下午15:12开始装炉料工作,大修后现六高炉Vu=402.42m3,Hu=18m,Hu/D=2.936,符合高炉趋于矮胖型发展的要求。 2.参数设定。全炉焦比3570kg/t,正常料焦比1000kg/t,全炉碱度0.71,正常料碱度0.83。正常料压缩率为:13%,净焦、空焦为14%。 3.开炉料配比与成分。矿批8T,炉料结构为45%烧结矿+55%球团矿。原燃料采用长钢新区烧结和焦炭。四、点火开炉操作 1.7月29
3、日06:00高炉点火送风,指定风压100KPa,堵2#,7#,11#风口。风量704m3/min,风温748。06:10左右全部风口燃烧见亮。11:25铁口来渣后堵铁口,11:50引煤气,12:40加风至130KPa。12:51料线由原来的2.0m改为1.6m,15:35分出第一炉铁。17:05加风至155KPa。17:55喷煤。相继在18:30、19:40捅开2#、11#风口。后逐步加风至180Kpa,风量达到1214m3/min.30日00:35分加风至185KPa。01:00富氧15:20因顶温高减风至175Kpa控制15:55捅开7#风口17:15加风至全风188KPa。至此风口全部捅
4、开,达到全风冶炼,此过程无悬、塌料及休风等情况发生,为下一步冶炼打下基础。 2.对装料制度的调整。 A.机球比例的调整:45%:55%-60%:40%-65%:35%-70%:30%-68%:32%-66%:34%,期间由于实际碱度偏高下酸料共计8批。 B.矿批:8T-9.8T-11.2T-12.5T。 C.布料角度:O:25C:25-O:26C:26-O:27C:27-O:29C:29-C:3026O:2929-C:2926O:3030-C:3027O:3131。 在31日11:57左右用焦丁200kg/批,17:08配加5%的块矿,配比为:65%:30%:5%。 3.合理的送风装置配置。
5、风口统一为长度240mm的斜风口,配置较为合理,6#、7#、8#在热风围管的三叉口风压相对低的部位选用105,1#、14#则相反选用110。这样的配置使风口前焦炭燃烧回旋区的大小更趋均匀使上升煤气横截面的煤气量更加平稳,更有利于煤气流的分布,加之装料制度的适度调整,确保了煤气通路顺畅。再者开炉料全部选用新区烧结及焦炭,其粒度组成及冶金性能都比较好,为煤气流分布创造良好的条件。 4.在合理的送风装置配置以及适度的装料制度的调整下,开炉以来煤气利用率高且稳定:(如表2) 5、铁水质量合格速度快。 自29日15:35出第一炉铁,铁水质量迅速达到合格水平,硅硫趋势 开炉过程无悬、塌料及休风等情况发生,
6、铁水质量合格速度又快。一是前期的酸渣及低碱度渣为渣铁的顺利排放创造了条件,二是装料时下了两个循环的空焦,萤石量高达8T,正常料每批也带250kg的萤石。更好的提高了炉渣的活跃程度及流动性。三是平均1500的铁水物理热加与之对应的1.2左右的高碱度渣为冶炼低硅低硫铁创造了条件。 6.各项指标恢复速度快创开炉历史先河。(如表5)五、结语 长钢6号高炉大修后新炉点火开炉如此之顺且各项指标恢复迅速,给300级高炉的开炉工作提供的很好的实践经验。主要有: 1.准备工作要扎实,确保各种设备完好。在整个烘炉过程、试压、试漏、联动试车、导风管及铁口煤气导出管的制作与安装,以及各项设备的检点都责任到人,谁负责谁
7、保质。 2.开炉料以及参数计算准确,原燃料全部采用长钢新区料,质量好,更促使了炉况的快速恢复。 3.把好捅风口的时机,根据风速、鼓风动能以及炉况顺行程度逐步打开风口。 4.萤石量均匀稳定。这次开炉改变了以往人工下萤石的惯例把萤石放入焦丁仓与球团一起走,不仅保证了萤石的量也保证了萤石的均匀性。 5.随着风量、焦炭负荷增加,及时恢复喷煤及富氧,确保炉缸温度。 6.合理的设计炉型、送风装置配置以及适当的布料结构的调整,是保证炉况顺行的基础。 7.点火前对高炉进行了预送风,风温严格控制(250以下),不仅进一步预热了焦炭使其更容易在点火温度后燃烧使风口见亮时间短,而且预先打开煤气出路,使气流更加顺畅。 吸取的教训有: 1.受煤气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开炉时整体风温水平偏低。 2.为保证萤石量以及均匀性。有条件时可安排独立的仓专门下萤石。 3.后续对炉温趋势及炉渣碱度的控制把握不到位,虽然连续性下了酸料但仍没有避免超高碱度的出现。 4.装料时由于对炉顶料位仪的放射源没有确认到位,致使装料开始时,下料罐不去满点影响下料。经调整下调设定值后才正常下料。 开炉过程如此之顺,精质的原燃料条件是重要因素之一,长钢五座高炉产能全部释放后,如何在原燃料条件紧张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煤比降低燃料比,提高经济效益,保证高炉高产、优质、高效是我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