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执教者:夹江一小 王海琴课 题习作教学:父母的爱 课 时第 一 课时备课时间月 日教学目标 1、交流感受父母的爱,能用具体事例表达真情实感。 2、懂得如何回报父母。 3、写父母对自己的爱,完成部分片段练笔,注意要表达真情实感。 4、生生互评习作,修改习作,提高写作兴趣与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交流并写下父母对自己的爱。教学准备及手段 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多媒体课件教 学 流 程课题组点评 一、谈话导入: 1、有一个字,代表着世间最美好的情感。那就是爱。其中,有一种最无私、最伟大的爱,它犹如春日的阳光,那么温暖,那么灿烂,照耀着每一个人。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让我们共同来打开记忆的闸门。(出示课件)
2、2、图片中这样的情景你们熟悉吗?他们是谁呀?看过之后,我们感受到什么呢?(板书:父母的) 二、指导写作: 1、抽生回答:在你的心目中,你的父母是怎样的人? 2、同学们,父母给我们的爱,就在那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中。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就一定能够感受到。 (板书:感受真爱) 想不想把爸爸妈妈最爱你的事讲出来。让别人也分享分享呀!好,那可得好好准备准备! 3、播放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闭目想象:闭上眼睛,伴着音乐,把感受最深的爸爸妈妈疼爱你的事选一两件再回忆一遍。 4、能说会道:请用一两句话简单说说你最能感受到父母的爱的一件事。(分类举例:生活上的、学习上的、批评教育)然后大家用一个词语提炼出主
3、要意思。 5、(出示课件)看样子,同学们都是最幸福的孩子!王老师都羡慕你们呢!那么,你能把这件事详细的写下来吗?怎么写呢?请同学们看要求,学生齐读。找重点词语。6、 修改例文: 这儿有 一个小朋友,他的爸爸妈妈对他特别严格,特别注重对他的品德教育,为了感谢爸爸妈妈,他写下了这样一件事。很快的读两遍。 这段话读起来通顺吗?写得有条理吗?有错字漏字吗?有语病吗?标点符号正确吗?那么,这段话写得好吗?给评评分。老师给分。60分。说说有40分扣在什么地方。 首先,从文章的结构来说,这篇文章写事的文章要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你们找找,文章的起因是什么?经过呢?结果呢?我认识错误了吗?我认可父母的教
4、育吗?这个结果多重要啊,不知道,所以扣10分。开头介绍事情的起因扣10分,知道为什么吗?读一读,找一找。中间,事情的经过扣20分,找找原因。 指导学生找出例文中的不足,并加以修改。 对比着读一读,学会把一件事写详细,写具体,注重生活细节。(板书:生活细节) 出示:好词超市。学生读记。鼓励学生在写习作时大胆选用。 7、让我们把刚才回忆的爸爸妈妈疼爱你的事中你认为最受感动的情节赶快写出来吧,做到说真话,吐真情。开始! 8、现在拿好自己写的作文好好读一读,改一改。 9、赏析学生的习作,师生共同评议,圈点划出好词好句,指出需要修改的地方。 三、小结:同学们,这节课给我们带来了温馨的回忆,老师相信我们的
5、每一篇习作都表达了我们与父母之间最真挚的爱,就让我们把这篇充满真情实感的作品献给爸爸妈妈,回家后,请读给父母听。和爸爸妈妈共同回忆一些细节,把文章修改得更具体。 感恩教育:我国古代著名诗人孟郊为了感谢母亲为他操劳,写下了著名的诗篇游子吟!父母爱我们,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板书:感恩报答)总有一天,我们会慢慢长大,我们的父母会慢慢变老,用图片引起学生的深思。 学生观看课件那一幕幕似曾相似的画面,勾起了学生对自己亲人的爱。要求学生用一个词语提炼这件事的主要意思,就是要学生找到这件事中最让他感动的地方,并能详细的讲出来。 学生由概括的说到具体的说,在说中重温了父母关爱自己的那一件件往事。范文引路,通过
6、阅读修改别人的文章,学生借鉴了他人习作的优点和不足,积累了写作技能,好词超市,为学生提供了语言积累,从而指导学生正确写出自己的文章。 学生吟诵游子吟升华了主题。板书设计: 感受爱 父母的爱 回报爱教学后记: 本次习作比较贴近学生生活,他们每天都能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疼爱,问题在于指导他们如何选取最令人感动的事例,并写出真情实感。因此,要求学生先说后写,要说得详细具体,体现细节,这样才能打动读者。本堂课,层层推进,先用一句话说说这件事,在想想这件事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详细地讲出来,还原事件原貌,讲清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突出人物特点,让大家都能感受到父母对你的爱。说的过程成功了,那么,学生写起来
7、就轻松多了。 “父母的爱”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习作,本单元习作意在让学生理解并感悟父母的爱,明白父母的爱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本课设计力求体现课程标准精神,新课程标准强调淡化文体意识,倡导自由表达,强调习作“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主要表现在:1.减少束缚,引导自由表达。打破框框,淡化文体意识,把习作指导渗透在作前谈话、作后点评之中,学生在自然而然的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无拘无束、敢说敢写、自由奔放地进入习作状态。2.诱发兴趣,引导真情表达。习作也是一种情感的体验、流露、交流的需要。注重在教学之中通过“录像引发闭目回忆互谈感受(说与写)品读交流”等形
8、式,引发学生情感兴奋,开启学生心扉,引吐内心真情,确实把课堂当作一种情感体验与交流的场所,当作情感倾诉与交流的需要,真正做到“为情而造文”,使“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习作行文宗旨得以实现。但学生普遍不会观察生活,缺乏一双发现的眼睛,不会用心感受生活,所以使学生每每写作文时有“无米下炊”之感,写什么成了作文的头号难题,因此,在选材时,总以为大而空的就是好的,不会从身边小事中进行选材,把自己亲身经历的小事的真切感受写出来。而且学生普遍只知道叙述,而描写意识淡薄,或者有些同学知道要描写,但如何进行描写,没有具体的方法,造成所写文章语言,情感都显得平淡无味,既打动不了自己,更不能感动读者。使文章内
9、容空洞,主题不突出,情感不深刻。因此课前我反复思考如何调动学生情感,从而使其仔细观察生活,体会生活。 首先我 利用较感人的一段视频来感染学生,使其进入到教师需要的情感状态,然后教师再指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几个简单的事例,进一步促进学生情绪的高涨,从而积极回忆成长经历中父母对自己关爱的情景。然后 运用启发性的导语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如父母的爱是一碗香喷喷的饭菜,是你生病时整夜的守候,是你取得成绩时的一句句鼓励等等,从而打开学生的眼界,逐渐意识到父母的爱其实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平凡的,琐碎的,虽不惊天动地,但真切而伟大,使学生的写作素材库丰富了,其作文也就有了真实具体的内容了。在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时,注重引导学生回忆事情发生时的细节,包括爸爸妈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等,加上自己的所思所感,作文就很轻松了。不足的是时间上前松后紧,对学生展评太过匆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