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塔河二中导学案 年级 高一 学科语文 课题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塔河二中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学习小组:第 小组备课人:马青凤 审批人: 备课日期:5.24 授课日期:【学习目标】1. 初步了解弗罗姆关于健康而成熟的灵魂的观点,激发培养健康而成熟的心灵的激情。2.引导学生把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并且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灵。3、享受爱的同时,试着学会付出和努力,更好地热爱生活。【学习重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对文章进行结构分析,品味关键语句,并进而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父爱与母爱的本质及部分关键语句。【知识链接】词语积累节外生枝:本不应该生枝的地方
2、生枝。比喻在原有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问题。多指故意设置障碍,使问题不能顺利解决。归根结蒂:蒂,花或瓜果连接枝茎的部分。归结到根本上。咄咄逼人:咄咄:使人惊奇的声音。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休息相关:彼此之间的忧乐和福祸互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益完全一致。孤立无援:处于孤立的境地,得不到外力的援助。惶恐不安:形容惊慌害怕,心神不宁。【学法指导】1.认真读课文 扫除字词障碍 弄清课文的段落层次。2.运用工具书解释词语,完成积累。3.熟读课文,从课文中筛选有效信息,回答导学案中的问题。【学习过程】信息筛选 1、 快速阅读课文,标明段落序号,理清文章的思路? 第一
3、部分(1-3),论述人从婴儿到童年时期感受和体验母爱的能力。第二部分(4-7),阐述父爱的性质,以及父爱与母爱的根本区别。第三部分(8-10),指出一个成熟的人最终会脱离对母亲的依赖和父爱的权威,他成为自己的父母。2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情感变化是怎么样的呢?迅速阅读全文,找出相关信息补充下列表格。年龄段特征刚出生阶段 无被爱的意识 8岁以下有被爱的意识 810岁用努力去唤起爱 少年时期 感受到爱唤起爱的力量 成熟时期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3. “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这两种感情有何本质的区别?明确:前一种是不成熟的爱,只懂得接受,并且因此使自己看起来弱小、孤立无
4、援,处于被动的状态。比如哭闹。 后一种则是通过努力去赢得爱、创造爱,变得有力量而且成熟,处于主动地位。由此可知,爱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无爱被爱有爱创造爱。4.在作者看来,父母的爱是否真的就没有缺点了呢?他们有何有优点又有何缺点? 优点:世界上最伟大的,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渴求的。母爱缺点:不能用努力去换取,而且根本无法用努力赢得。优点:可以通过努力获得,可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父爱 缺点: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其期望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5文中弗罗姆认为怎样的状态才算拥有成熟的健康 的灵魂?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要能达到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母亲的良知,又
5、发展了父亲的良知,在内心建立两个形象,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上,达到一种综合的状态,这才算拥有成熟而健康的灵魂。6.总结这篇文章借谈一个人爱的能力、爱的对象的发展、父母之爱的本质区别和优缺点,来谈人理想人格构建的问题。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最后一段水到渠成、高度概括。结构上,文章纵横交织;表达方式上夹叙夹议,既有详细阐发,又有高度概括;语言上精警凝练,又不乏形象生动。(文章有很精彩的比喻句,例如: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文章既分析了生理现象,又透视了心理问题。采用辩证的方法(父母之爱各有优缺点),站到了哲学的高度。【 达标训练】
6、1. 下列加点字的字形与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诞dn生 刹sh那 撕s碎 缺陷xin B.凝nng聚 依赖li 典型xng 履l行 C.求援yun 专横hng 辜g负 罪蘖ni D.仁慈c 嬴yng得 渊yun源 秩zh序 1. B(A“刹”的音应为“ch”;C“蘖”应为“孽”;D“嬴”应为“赢”。) 2、下列句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该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机床制造业一些有实力的集团为向国外市场渗透,采取了更加咄咄逼人的收购策略。 B发展学生的智力,还必须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因为两者是休戚相关,紧密相联的。 C小李在学习上很有一股钻劲,不管遇到
7、什么疑难都要归根结蒂,弄个明白。 D欧洲人何以对千分之零点五的转基因稻米惶恐不安,这让美国人实在无法理解。 选C,应改为“寻根究底”。归根结蒂,是归结到根本上的意思;而寻根究底,是寻求根由,追求底细。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母亲热爱新生儿,并不是因为孩子满足了她的什么特殊的愿望,符合她的想象,而且是因为这是她生的孩子。 B.他不再依赖于接受爱以及为了赢得爱必须使自己弱小、生病或者听话、孤立无援。 C.父爱应该使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最后能使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从而能够脱离父亲的权威。 D.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 C(
8、A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把“而且是”改为“而是”,与前面“不是”呼应;B语序不当,应把“孤立无援”调至“自己弱小”后,以使句式整齐,合乎逻辑;D成分残缺,应在“父亲”后加“的高度”,使之充当前面“达到”的宾语。)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同父亲的关系则完全不同 。 。 。 。 : 。 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而父亲不体现任何一种自然渊源 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 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在最初几年内孩子同父亲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在这个阶段父亲的作用几乎无法同母亲相比 A. B. C. D. C(整段文字都在谈父亲教育的职责,先用母亲的比喻加以区分,然后依次写父亲教育的内涵,冒号连缀,是对的解说。) 【课后反思】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