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 学 工 作 计 划 表(一) 2013 至 2014 学年度 第 二 学期 四 年级 品德与社会科学生知识现状的分析本年级有学生129人,大多数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很感兴趣,学生对社会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社会常识和社会生活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1、本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将品德、行为规则、法则、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有机融合,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
2、会性发展,2、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对别人宽容。3、学会与人交流,和作,分享快乐。4体会农民的辛勤。懂得要珍惜粮食,爱惜他人的劳动成果。5、了解我国的自然概括,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注重儿童的品德形成和社会发展的不断拓展和提升。难点:懂得尊重别人和体谅别人。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以趣激情,导入新课。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善于发现和利用教材中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知中生情,学文明理。学文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这个阶段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认识,而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辨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尽量多地呈现直观性的材料。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