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扮演沙田镇中心小学 曾彩玲内容摘要新的课程给予我们教师在教师的角色扮演中有更多的思考,扮演好我们教师自己的角色对我们的教育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小学教育)的发展有,共同致力于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的实现。关键词角色扮演 教师 合作 沟通 引导一 、教师角色的概念所谓角色扮演(Role Play),是一种主要用以测评被试者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的情.模拟活动。在这种活动中,主考官设立一系列尖锐的人际矛盾与人际冲突,要求被试者扮演某一角色并进入角色情景,去处理各种问题和矛盾,讨论各种相关的问厄。被试者扮演的角色往往是工作中经常碰到的人.如上司、下属、客户、其他职能部门经理、同事等;处理的
2、也常常是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具体问题。主考官根据对被试者在不同的情景中的行为表现,来测评其相关素质。我们知道,教师角色是在学校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角色,这个角色的特殊身份以及与其相适应的行为规范,要求教师在其角色行为上表现出与其他职业不同的特点。作为人才的培养者,教师不仅要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影响学生,还要通过自己的人格和道德力量影响和感染学生。综合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新课程的发展要求,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也应产生较大的转换。二 、教师新角色的扮演根据上述要求我们要用新的思维来思考我们的角色扮演,大概来说,我们不但要做我们的教书的工作,而且要学会与四方面的角色扮演。(一)在与学生关系中,
3、我们要学会合作。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还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二)在与其他教师关系,我们知道,教师之间的合作可以满足新课程提出的重大要求课程的综合化,只有不同学科的教师相互合作,才有可能完成课程的综合和学习方式的综合。新的课程要求共建文化,
4、赋予教师一种崭新的职业角色合作者。加强与其他教师的合作,建立教育的共同愿望,相互交流经验、建议和教学资源,有意识地学会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智慧、分享彼此的信息和资料,分担彼此的困惑和困难,共同推动学校走向一个学习型组织。(三)在与家长和社会关系中,由于新旧教育观念之间存在着矛盾,或者由于缺乏足够的信息,家长可能对新课程不理解。这时,教师应注意与家长密切合作,同时争取各种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合作。教师有责任向他们解释新的教育教学观念以及教育改革的意图,以便学生在新的氛围中学习时,家长不至于感到困惑或生疏。教师也有义务向社区的成年人说明将要进行的课程改革,以便他们能同情、理解和教育社区的年轻人。教师必须与
5、学生的家长或代理人建立密切的关系,和他们共商教育问题。(四)在与管理者关系中,我们小学教育的发展,尤其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学校教育管理者将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常常会处于两难的境地。但是他们坚决推行新课程的态度至关重要,他们应该走在改革的前面,对新课程中产生的问题不是武断地下结论,而是要协商。为了使管理者支持改革,教师要勇于向管理者阐明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工作计划,与对方协商改革方案。与此同时,教师要善于和管理人员合作,以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在这些关系中,与学生的沟通,老师在这方面的角色的扮演给我们有更多思考,我们可以与他们的合作,沟通中发现学生的心理,可以有针对性的指导,通过角色扮演,学习资源
6、与信息共亨,学生从角色行为中,也深刻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增强这一问题的敏锐观察力,学会活动中进行体验与创造。借助角色扮演,既表达了教师的教育思想,摆脱了令人厌烦的单纯说教,令学生心服口服,又增强了刘一事件的重视度,有助于学生换位思考,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行为和价值观念,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不失为一种明智的教育方法。三、教师新角色的实践具体来说,我们教师要明确自己在教书育人中的扮演重要角色,这是因为“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所以我们做好自己的角色,对我们的学生,尤其是我们的小学教
7、育的学生的发展给予更大的活力。1、当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我们要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心理安全、精神鼓舞;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创设学习方式多元化的教学环境,让每位学生自由发展。2、当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当好组织者,更要当好引导者。首先,引导学生质疑。科学探究从问题开始。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地学习。这样就可以发散思维式解决问题,给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最后,引导学生将学习与社会实际和自身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总之,新的课程共建文化,赋予教师一种崭新的职业角色,改变了过去“孤独的实践者”的形象,给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强调教育实践中的语文教师注重语文课程“大文化”“广课业”的学科特性和优势,树立合作意识,发展合作能力,实现多元化、多层面的教育合作,集结小学生发展的各种积极因素,共同致力于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的实现。参考资料董倍菲.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226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A.“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 225-23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