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稻秧脱险记教后反思小稻秧脱险记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课文。这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很适合儿童阅读和欣赏。整篇课文充满童趣,将科学常识寓于童话故事中,生动的语言、有个性的对话、有趣的情节都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我在教学时主要把课文分成了两大部分,即历险和脱险。 一、积极质疑,自由感悟,表达独特感受。在教学时,我将本课的阅读分为三个层次:1、整体感知;2、读通;3、读好。首先,我让小朋友们自身带着问题读书,目的是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再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划出自身不理解的地方,通过读书、扮演等方式来解决问题、理解词语,这些都是读通课文的基础。“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
2、分说、一拥而上”等等这些词语都是学生画出的不明白的地方,使自身在阅读中发现的难点,也的确是本课需要理解的重点,这些词语与理解课文密切相关。在教学时,我没有单方面的向学生灌输词语的意思,也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字典上的解释,而是让学生扮演出自身对词语的理解,借助情境去启发学生,让学生自身去感悟。他们都通过生动扮演,轻松的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和这些词语,又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将自身独特的阅读感受表达了出来。二、读演结合以读为主,读演结合,让评价发挥指导作用。在教学本科第二局部时,我采用了“读读、演演、评评、再读读”这样读演结合的方法,仍以读为主,在充沛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自编自演,为角色的动作、神态、
3、语气进行设计。学生扮演的生动有趣,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相互评价,尽情说出扮演的感受,从中体会、感悟,在这样“读读、演演、评评、再读读”的过程中交流了自身的阅读感受。三、采用多种形式,将练习与生活紧密联系。在教学“收拾”一词时,让学生读读下文,从而读懂它的意思,这就是联系上下文理解法。又给学生重新创设语境辨析词意,得出不同的意思,从而让学生明白同一个词放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词意也会有它的差异。更好地为学生能正确运用这一方法奠定基础。 文中的“纷纷、激烈”两个词是需要造句练习的,我将造句练习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学生都从生活中找到了合适用这些词语的场景,轻松的完成了造句练习。特别是“纷纷”一词,我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给学生做好充分的铺垫,造句练习也就水到渠成了。设想都是美好的,在这节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缺乏之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重视对学生的评价,让评价语言更加丰富,使评价能够更好的发挥它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