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激趣手段 在兴趣中获取知识 白花中学 欧阳丽珠【摘要】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环境。” 【关键词】激发兴趣、自主学习、拓宽视野、增长知识语文是生活中的一种必要工具,作文语文老师,我们应该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兴趣,发自内心,来自天性,不同的孩子,表现各异,天性的东西无法改变,但却可以去发现,去引导,去培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环境。”故激
2、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但学生云:学语文,头昏浑。可见,学生对学习语文兴趣缺缺。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呢?在十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不断地摸索与请教,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并藉此一谈,虽浅薄,但还是希望与诸位同仁共勉。一、 明确目的,激发兴趣要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先决条件要从学习目的进行引导启发,当然这也是最基本的。初中学生正处于叛逆期,是情绪最波动的年龄阶段,对于自己以后想要什么,常常是茫然不知。日子过得得过且过。为此,作为教者,我们经常输送给学生这样的信息,学好文化知识,为自己,为家人,为社会,为国家。这样,讲多了,学生脑里硬性接受了这样的信息。自然而
3、然地,他们就会懂得自己该做什么。当然,目的激趣是一件长久的任务,我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位学生,脑子非常聪明灵活,但就是不知自己该要什么。语文课上经常发呆,于是,我多次找他谈话,告诉他学语文的重要性,并给他讲了几个有关不会语文而导致闹笑话的笑话,终于让他明白了学语文的重要性,并从此喜欢上了语文。成绩也提高了。所以说,有时“经常有目的性地灌输”也会给学生带来非同凡常的效果。二、 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我们阅读许多著名的章回小说,当读到最精彩,最引人入胜时,往往会出现这几个字“且听下回分解”,造成悬念,从而更加引起我们阅读的兴趣。读小说如此,我们课堂上也可以仿而效之。比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一文时,开头就可以
4、给学生们一个悬念:“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为何停下脚步?脚疼吗?走累了吗?还是前面发生何事?走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去看看。这样设悬念提问,立刻吸引了学生对文章的关注,而且往往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还有一种悬念是针对全文而设的,如在教学在山的那边一文,在开始教学时就设这样的悬念:山那边有什么?花、草?妖怪?学生听了会笑,并睁大眼睛看课文,去寻找“妖怪”。这时,课文中的所有“妖怪”都逃不开学生的金睛火眼。三、 渲染情感,激发兴趣叶圣陶说:“凡是出色的文艺作品,语言文字必须是作者情感的最贴合的符号。”任何一篇文艺作品,都包含着作者的深情,而此情只能,也只能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学生在学习任何一篇文章时,若能
5、把“己情与作者之情”相融汇,就是最大的收获。不过对学生来说,这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帮他们化难为易,入文入情。比如在教学感情非常丰富的文章爸爸的花儿谢了时,其中有一件插叙之事:懒床不起被打。让学生认真品味,特别是这几句话:“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我走出教室,站在爸面前。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了两个铜板来给我。”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父亲话语间的爱。在文字中体味到父爱的同时,写一些自己与父亲互动过的事,喜事、悲事也可。并给一点时间让学生无声品味。由此体现父爱,体味亲情。这样学生自己的情与文中体
6、现的亲情融会贯通。这就是所谓的情趣相通。四、 抛出疑问,激发兴趣语文课堂教学中,最怕的是“平静”。学生一脸无语得盯着老师看,老师一如既往地投入到自己的演讲中。这样的画面使人惊悚。而要打破学生头脑中的“平静”,教者就应该及时投一颗石子,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波澜”。也就是激发学生的疑问,引发他们在生疑置疑释疑的循环往复中探求新知,发展智能。设疑有着非一般的作用,它能在无形中推动学生的求知欲,并身心地投入学习中而不自觉。也就是说:疑问吸引了他的身心。身心在了,还愁学不到知识。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在授课前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预习。思考:本文的题目写藤野先生,但文中却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请同
7、学们去认真读课文,想一想:1、这些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的语段都写了什么内容?2、这些内容与写藤野先生有没有联系?3、这些内容对鲁迅有没有什么影响?学生带着这些疑问边看书边思考。很快,学生就被这些问题吸引了。这比上课不作任何预习,一上课就讲,效果更佳。因此,要激发课堂这一池水,不仅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引进“活水”,还要善于投上几颗石头。这样,要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就不在话下了。五、 巧借媒体,激发兴趣当今社会,发展速度最快,应用最广的可谓是计算机。计算机的作用是无可估量的。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大力推行,这一高科技也以多媒体教学形式走进校园,走上了各门学科的讲台。语文教学中也不例外。实践证明,在语文课
8、上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既可将图、文、音、像融为一体,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又可寓于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于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同时又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如在教学狼时,用多媒体展示“一屠回家,两狼紧跟”的画面,并配上音乐。听读课文,大大地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并能根据画面讲述文章的大致内容。又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文时,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四幅景物画:1、阳光朗照下的山;2、薄雪覆盖下的山;3、城外的远山;4、水色图。让学生合上书本,只根据每幅景物图谈谈你眼中看到的美。再让学生闭目搜索,头脑中类似的美景。并写成写景小片段。这样
9、学生既学会了课文内容,又开发了学生的想象思维。总之,运用多媒体教学还用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画面、音乐激发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图文并茂吸引学生的眼球,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六、 和谐关系,激发兴趣和谐,是古往今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愿望。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和谐的课堂也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而我一直也是这么做的,多给学生微笑,多与学生语言沟通,眼神沟通。让学生觉得与老师是在同一线上。学生自然会喜欢上你这样一个平易近人的老师。同样也会喜欢上你的课的。简单来说,就是用你个人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你所教的科目的兴趣。语文教学是非常深广的,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还有许多。像对比激趣、幽默激趣、竞争激趣等。语文课中经常多种手段并用,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各语文同仁:请相信,只要用心,语文课堂定会越来越精彩,学生定会兴趣盎然,收获良多。【参考文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