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避免“展示”的误区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避免“展示” 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为追求多媒体技术的快节奏、丰富多彩的视听和动画效果,忽 略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课件过多展示的是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像、音乐、动画,使学生的注 意力都集中到精彩的画面、悦耳的音乐,忽视这些画面、音乐所蕴含的数学知识;快节奏的 教学频率,使学生的学习节奏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课堂得益的是少数学生,荒废的却是 绝大部分。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是以其特有的人格魅力和富有 情趣的讲解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教学实 际,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2、,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 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的视频、图画、声音等,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这种方法的 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直观形象,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法则等的理解和掌握。如在教 学“长方形的周长”时,教师通过课件出示一组平面图形,有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六 边形及不规则的图形,分别用红线显示出它们的周长,然后在课件上出示并讲解“围成每个 图形边长的总和叫周长” ,使学生正确理解“周长”的概念。 根据学科特点灵活使用多媒体技术,避免“形象”的误区 根据学科特点灵活使用多媒体技术,避免“形象” 在部分公开课、观摩课中发现:教师的课堂教学所有环节都是由多媒体技术来展现,通
3、过动画、实验演示等手段,使数学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数学知识简单化,降低教学难 度,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那么,小学数学这门特别需要抽象思维能力的学科,抽象思维能 力的培养又从何谈起?教师应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 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富 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 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 和发展。及时处理各教学因素间的关系,避免“低效”的误区 及时处理各教学因素间的关系,避免“低效”的误区 现在的“多媒体风” ,使教师在教学中过重的追求使用多媒体技术,甚至形成“无多媒 体不成
4、课”的局面。而其所用的多媒体,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是用投影片、小黑板完全 能够实现的。这种“杀鸡用牛刀”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正如美国大众传媒学家施兰姆所说: 如果两件媒体在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时,功能是一样的,我一定选择价格较低的那种媒体(即 著名的施兰姆公式)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必须遵循“低成本、高效 能”的原则,及时处理各教学因素间的关系,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提高多 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效益。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将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 作为现代教学手段的代表 多媒体技术有着较多优点,但传统教学手段也有着自身的特色,而且至今仍被广泛地使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将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当能用“一支粉笔” 、 “一幅挂图”“一次简单实验”就能解决的问题,不要为追求时髦而使用多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