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7938080 上传时间:2025-01-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

2、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话说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也称“端阳节”,五月五日的月、日都是“五”,所以民间又有“重五节”之说。端午节来历曾有多种说法。 吴越民族祭龙说。坚持此说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人文学家闻一多先生。他在其撰写的端五考、端午节的历史教育两篇文章中详细论述了吴越民族由祭龙、祭神而产生端午节龙舟竞渡、娱神娱己的江南民间习俗。 追念爱国诗人屈原说。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生于

3、湖北秭归。因其“博闻强记,明于治乱,闲于辞令”而受到楚怀王重视,官居“左徒”之职(仅次于宰相)。屈原革新政治,推行强国之策,但楚怀王却听信谗言,疏远屈原,后太子兰当政,屈原又遭流放之刑,因倍感朝廷腐败,救国理想破灭,乃写绝笔诗篇怀沙后,于公元前278年五月五日,投汨罗江以身殉国。传说屈原投江后,楚人哀亟,恐被鱼食之,乃集众划舟寻觅尸体,并投米粽于江中以祭之,久之,形成端午节追念屈原的习俗。 夏至懋日说。此说源于夏商周三代。古人视夏历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认为“中夏之月瘟疫、瘴气漫延,毒虫滋生,宜禊祓、禳解。”于是,古人创造出许多驱毒、祛瘟的方法。如插艾蒿、悬葛蒲、制香袋、饮雄黄、浴兰汤、剪

4、雄鸡、画符图其中许多习俗延传至今。 纪念伍子胥说。伍子胥,春秋时期吴国大夫。吴、越之战,越国战败,越王勾践向吴王夫差求和。伍子胥竭力反对,吴王大怒,赐剑令伍子胥自杀,伍不惧死,只求吴王在其死后把他的双眼挂在城门上,他要亲眼目睹日后越王勾践如何战败吴国。之后,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但也另有一说,伍子胥是被吴王抛入江中淹死的。伍死后化作“波神”,于是吴越民间便产生“端午迎波神”的遗俗,并自成一说。 总之,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升华,特别是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相融合,形成以追念爱国诗人屈原作为节日文化的灵魂,自春秋战国至今,延续两千多年从未间断,可以用“源远流长”四个字来定论了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