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乐山数学中考题研究与后期复习策略沐川实验中学 熊德平四对中考试题的说明统计与概率:从08年开始,每年都是两个题,共13分,每年都要考概率的计算,都要涉及到统计图表,计算频数、频率和数据总数的时候相当多,这部分试题难度不大,力争中等及以上的学生尽量不丢分。实数:比较侧重对数轴这个工具考查,这是初中的重点,又是高中学习的基础。出现科学计数法的时候也比较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每年都有。整式:2012年化简题给分时有争议,多数是去两个括号全部正确才得分。整式和实数部分都属于整个试卷的送分题。分式:在2010年及以前,每年都有一个9分的分式混合运算题,2011的年分式混合运算与根与系数的关系合
2、为一题,2012年没有单独成一个题。我认为这并不能说明是对分式混合运算的削弱,是重点内容,要让更多的学生能做并且能做对,如分式混合运算时相当一部分学生要去分母,要把这些错误纠正过来。一次方程(组)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在2010年考的是解一元一次方程(没写过程扣2分),2011年是二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的综合(据说得分率不高),07、08、09、2012年全部考的是不等式组的解法,这部分是基础,尽量让学生熟练掌握,要注意解题步骤的规范,避免过失性失分。分式方程:2011年是一个填空题,很简单,2008年出现过用换元法解,得分率很低。分式方程在课标中要求不高,课标上的要求是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3、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没作要求。一元二次方程:从2009年起,每年都有一个10分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与根与系数的关系的题。前三年放在选做题中,2012年是必做题,从中考阅卷情况来看,选做这个代数题的考生比选做几何题的考生多。可能是学生觉得几何比代数难学。这部分内容在新的课标中已经有了,对这部分内容要加强,要讲透、要讲活。在这个考点中,前三年出现的方程是一般形式,很多资料的题都是一般形式,去年不是一般形式,阅卷情况反映出很多考生没有化成一般形式,直接做起走导致出错的相当多。一次函数:每年在选择题中都有一个与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有关的考题,反比例函数
4、:每年都有一个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运用,并且综合程度有越来越高的趋势。二次函数:每年两个题,一个选择,一个压轴,共16分,压轴题的(1)小题基本上是求抛物线的解析式,起步简单,做起了至少2分,有些时候是3分。(2)小题容易起笔,要提醒中等的学生大胆做这些题,做起了后面丢分已不多,否则高分高不上去。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形式最好要让学生掌握。空间图形:三视图的考题每年都有一个,去年增加了一个求表面积的。轴对称、平移与旋转:2012年的作图题,很多学生没用工具作图,部分学生把点找错,导致后面计算出错,可教学生对折进行验证等。全等与相似:前几年,每年都有一个证明三角形全等或通过证明全等来证明边
5、、角相等的一个题,还有相似三角形的一个中等题。去年开始,这种简单运用的题在减少,更注重这些知识的综合应用。解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在中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在2007年以来的6年中出现过4次。尽量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类型的解法,要让学生拿到考题后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三角形与四边形:2010年第一个填空题反映出转化思想不够,第二个题的图来源于教材扫描,第三个题是教材上的题变式而成的。从09年开始的第一个压轴题,都是以三角形和四边形为载体,以动点、旋转,以从特殊到一般等方式构造而成。动态几何是热点和难点。对于空间与图形部分,变式教学应作为核心内容来抓。要注重通法,把方法要充分挖掘出来,好的课堂要
6、有三度:横向的广度,纵向的深度,立体的厚度,其中厚度就包括了思想方法。圆:近三年来,圆在中考中的地位明显加强。每年均有2-3个题,其中有一个10分解答题。垂径定理、切线的性质与判定等是考查的重点。五.对后期复习的四点建议1、重视变式与拓展。课标是保底不封顶。2010年中考的倒数第二个题,如果在上梯形的中位线时,拓展到了位,学生晓得经过梯形一腰中点与底平行就是中位线,做起来很简单多了;如果讲了切割线定理、弦切角定量,圆中的一些计算和证明就简单多了。所以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实际尽量拓展,尽量拓展到老教材的层次。如果初一开始,每节课拓展一点,对待数学问题争取向前走一步,时间长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就强了。在
7、解题教学中,要重视变式训练。要做好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的训练,通过变条件、变结论、变图形,达到举一反三,达到做一题、会一片。要克服以题讲题,不拓展的现象,提升学生思维的坡度。中考的很多题是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处形成的试题,中考题对数学的思想方法、对学生的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这要靠课堂的积累,不断的积累。在复习过程中做到既保量、又保质。2对体现考点的基本题型要反复训练。如分式的混合运算、不等式组的解法、实数的运算、概率的计算等,做到知识过手。使其掌握常规方法、基本步骤,不仅要求学生会,而且要求做对,并达到书写规范。明确不同的学生分别练习到哪一步。不同的学生分别要做中考试卷上的哪些题。上一
8、届我校的做法:精选了20个压轴题,开学起学生自愿进行练习;5月份起把时间让给其它学科;把16个选择题和6个填空题作为一个题组,把4个选择题作为一个题组,一共选了十几个题组,在5、6月份时,在课堂上进行适时的检测。批改后把试卷发给学生,留给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更正,确实解决不了的再由教师去讲。让学生统计三分:原始分、自改分、评改分。6月份印知识点汇编,学生每人一份。3.注意书写规范。解答题应写出主要的步骤,比如2010年三大题的1小题,解一个带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很简单,答案能看出来,没写步骤扣2分, 24题的乙题学生直接写相似的也扣了分;在进行式子变形时,如果有拿得准的,有拿不准的
9、,第一步只写拿得准的,拿不准的写在第二步,这样确保了第一步是正确的。2012年三大题的1小题,阅卷时就有分歧,中考数学后面的简答题的书写量是比较大的,书写这些简答题要学会偷懒,学生把主要的步骤,也就是得分的步骤写出来,次要的一些步骤阅卷时可以认为学生写在草稿上,节省时间来做其它的题。中考阅卷量比较大,网上问卷点一下就过了一张,速度很快。过了20张,前面的题问卷老师就返不回来,只能由组长修改。学生不能书写太乱,阅卷教师能看清。对于做错了的题,建议学生先用方框框好,框起来可理解为不要,也可以理解为着重符号,叉了就不可能看成是学生还要的,如果因时间关系旁边没写的有,这个题就是0分。用矩形框是一种技巧。4注重考场答题速度和技巧的训练。近几年来,我市数学中考题容量比较大。(上一届实验中学最好的只有5分钟的检查时间),很多学生反应后面的题做得起,但没时间做。在中考前要适当进行中考的模拟演练,课堂上也可以限时练习。强化对答题速度、准确度、经验等方面的积累训练,做好学生考试心理和答题技巧的指导。去年参与出中考题的一线老师的做法。考试前把容易混淆的知识写在纸上,进考场时丢掉,进教室允许动笔马上写下来,动笔以前看题的时候要搞定前6个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