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合理利用教育资源环境创设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这是规程的基本观点之一,也是幼儿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也就是说,重视幼儿成长和学习的环境,积极开发和利用环境因素对幼儿成长、发展的巨大潜力是当今幼儿教育巨大改革的一个教育趋向。可见,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已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过去,我们在环境创设上过分强调整齐、美观,这种环境是一种观赏性的“死”环境,因为它缺少动态性、参与性和教育性。随着幼儿园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环境创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初步成效。鉴于此,本文拟就目前环境创设中应
2、注意的问题,谈几点个人看法,与同行们商榷。一、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 将幼儿园环境创设理解为物质环境的创设,让精神与物质环境创设紧密相结合。(二) 物质环境的创设是重要的,由于它具备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容易被接受和掌握。幼儿需要的物质环境是丰富多彩的,它能激发孩子愉悦的情感,使其觉得温馨 、有安全感。环境、材料丰富,能营造对幼儿具有激励作用的良好的人际环境和精神氛围,使孩子们有归属感。 1、首先,环境创设上应当做到具有趣味性。 幼儿园所面对的是36岁的幼儿,这一时期的幼儿好动、好奇、好问,他们容易对外界具体形象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富
3、有幻想和想象。因此,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应具有趣味性。如:可在户外摆放适合幼儿活动的蹦蹦床、滑滑梯、独木桥等组合成的多功能大型玩具;可设置各种内容的活动角,从材料的收集、分类到游戏,都让幼儿主动参与;可组织幼儿利用废物布置环境等,让幼儿在动口、动手、动脑中体验活动的快乐。 2、环境创设上应当做到具有安全性。36岁的幼儿生活经验较少,而如今的独生子女又受到家长的过分保护,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不能判断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因此,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应具有安全性。如幼儿园内所提供的大型玩具应定期检修;活动材料不能有尖角;电源开关、插头应安装在幼儿够不着或不容易接触的地方并且要加上防护罩等。最重要的是,幼儿
4、园全体教职员工要时时、处处地把安全放在首位,要经常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寻找寓教于乐又能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的方法和途径。 3、环境创设上应当做到具有教育性。36岁是幼儿大脑发育的关键期,这一阶段的幼儿已具有接受科学知识的能力。因此,幼儿园的环境应当具有教育性,应当针对小、中、大班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可通过创设科学角、图书角、表演角、音乐角等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兴趣,并从中获取一些科学知识;也可根据每一阶段的教育内容,组织幼儿布置活动室;还可组织幼儿观察周围环境,给幼儿讲讲诸如:花儿为什么有的红、有的蓝、有的黄;树叶为什么会掉在地上等科学小常识,培养幼儿探索自然的兴趣。4、环
5、境创设上应当做到适时提供物质材料,调整环境设置。 幼儿乐于摆弄和操作物体,幼儿的认知能力正是在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的。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常常需要实物和动作的帮助。因此可以说,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的中介和桥梁。所以,我们要努力将教育目标和内容物化,将期望幼儿获得的知识经验蕴含在物质环境之中,使幼儿通过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获得最基本的知识经验。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询问、提供情境或材料等手段来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如某班在搬迁活动室时,教师事先把那些精美的壁画和墙饰都拆除掉。幼儿来到时,面对空荡荡的一点也不漂亮的活动室,产生了和教师一起布置墙面的想
6、法,这个想法得到了教师的赞同和支持。教师当即鼓励幼儿自己设计他们感兴趣的、想表达的内容,主动收集有关资料,准备材料等等,激发了幼儿布置墙面的积极性。在这过程中,幼儿学到了手工、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墙饰制成后,幼儿根据墙饰的内容,向家长、同伴、教师讲述着自己的故事。随着墙饰内容的不断增加变化,幼儿的故事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充实。二、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一) 全方位地考虑幼儿园的环境创设1、充分利用原有环境,发现和挖掘原有环境的特点,令其发挥有效的作用;2、
7、在原有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3、根据幼儿个性发展的需要和各种教育活动的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二)在环境创设中发挥幼儿主导性 环境创设的目的是引发和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作用,因此幼儿是环境创设中不可缺少的参与者。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实际上是教师教育观、儿童观的体现。教师的精力放在我怎样启发、引导支持幼儿参与,幼儿怎样参与,我能最大可能地提供什么样的条件上。这种参与,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遵循幼儿年龄特点组织幼儿参与设计、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参与布置、参与操作、参与管理的过程。(三)创设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1、首先,应建立充满融融爱意的师生情谊。教师在幼儿面前和蔼可亲,处处关心、爱
8、护幼儿。如:亲切的呼唤、善意的微笑、赞许的目光、轻轻的抚摸,或者帮助幼儿剪指甲、系鞋带、扣钮扣等,都会使幼儿对教师产生亲切感、信任感,为教师帮助幼儿改正不良行为打好基础。2、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严以律已。教师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如要求幼儿不挑食,那么,教师与幼儿一起用餐时应尽量表现出样样东西都爱吃,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喜欢吃每一种食物;再如,教师要求幼儿与同伴间要互让互爱,自己首先要尊重每一位幼儿,凡事都要有一定的原则,对就对,错就错,使幼儿形成正确的是非观。3、再次,教师要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幼儿是在与同伴交往中成长的,可是,幼儿在交往中容易产生矛盾。当幼儿产生矛盾时,
9、教师应引导他们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久而久之,同伴之间就能互相尊重、互相谦让、互相帮助了。4、让幼儿充当环境的主人。36岁的幼儿好表现,而他们在表现自己的过程中能得到满足感,其想象力、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如:秋天来了,我们组织幼儿捡落叶进行树叶粘贴,孩子们一个个兴致很高,有的贴成各种树叶小动物,有的贴成各种树叶娃娃,把教室布置成一个童稚十足的童话世界。春游时,我们把小朋友用过的各种包装袋、饮料瓶收集起来,组织幼儿利用废物制作玩具布置自己的教室。经过孩子们的一番努力,他们的活动室变得五彩缤纷、童稚十足,小朋友们一个个甭提心里有多高兴。 三、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既能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
10、空间,又有利于扩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一) 利用本土文化,开展教育活动。幼儿的生活非常切实地根植于他所处的文化土壤,日常生活是文化的浮现。文化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传承性,每一个地域所特有的风俗民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幼儿的人格。今天对于文化特有的观念已由过去的中心主义走向了多元化。每一种文化都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和内涵,都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1、 结合风景名胜,开展环创活动。环境的创设要为教育服务,要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符合年龄特点,还要具有季节特征。我们引导幼儿结合本土文化,结合本地地域特点,根据幼儿强弱特点,引导他们主动创设环境。天河公园地处我园的附近,是广州天河区闻名的风景生态区,“近水
11、楼台先得月”,孩子们自然也很熟悉。于是结合“我家附近”的主题活动,我们和幼儿共同商量确定了公园的环境创设主题。由于幼儿都去过,有亲身的经历、体验,所以兴趣非常浓,积极性非常高。他们主动参与到创设活动中,回家找来公园的优美图片、资料,接着便和老师共同商量设计图,然后孩子们就开始了分工合作:有的画大树,有的画旅游中的小朋友,有的画游览车,还有的折叠郁金香、菊花,有的学做石板路,有的做粘贴画,能力弱的就给大树、小朋友、汽车染颜色。经过所有幼儿的共同参与,协同合作,精心创作,一个美丽的“森林公园”便搬进了我们的教室。看到真正属于自己创作的作品,如此的美丽、漂亮、逼真,孩子们不知有多么的高兴啊。当家长来
12、接他们时,他们不由自主地拉着家长的手来到教室参观“森林公园”,还会大声地告诉家长说:“这是我画的汽车”、“这是我画的小朋友”、“这是我画的大树”。看到孩子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我们老师也不知有多么的快乐啊。他们在这一创设活动中,学会了分工合作、折、画、看、染等,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创造性思维也有了较大的发展。这让我们教育者真正体验到了“环境是主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的内涵。2、结合传统文化,开展教学活动。在“广州是我家”的方案教学活动中,我们根据本土文化,家乡的主要特产和旅游景点对孩子们进行教育,从而萌发了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在活动过程中,他们的积极性非常高,思维
13、非常活跃,充分地体现了动脑筋、动嘴、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达到发展。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了解传统文化,广州的特产,知道了广州是荔枝之乡,广州的水果运往祖国各地,从而感到生长在珠江边,生长在鱼米之乡无比光荣和自豪。这样便激发了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二)幼儿园环境资源,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活动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也是最容易获得知识的活动。我园安装了许多大型的器械、橡胶地板,修建了游泳池,为幼儿开展体育锻炼创造了条件。我们利用幼儿园这一环境资源,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会攀、爬、钻、平衡、游泳、堆积、挖造,在玩耍中发展
14、了孩子们的能力,增强了孩子们的体质,也锻炼了孩子们的意志。为了培养和发展幼儿对动植物的兴趣,了解大自然,发展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我们还根据季节的的特征,在种植园里种许多孩子们常见的蔬菜,在活动室里养了许多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对于这些蔬菜、动物,孩子们接触多了,观察多了,就会发现许多问题,引发的思维也就多了。我们抓住机会引导孩子们开展多种观察活动,这一活动既是在幼儿的兴趣之下自发产生的,又是在老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下进行的。有一次,孩子们在观察小蝌蚪时,发现小蝌蚪长了小脚,孩子们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小蝌蚪为什么会长小脚,是从哪里来的?”于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查找,咨询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15、,当他们知道青蛙是由小蝌蚪演变而来的时候,都觉得不可思议,但事实就是这样。通过活动,孩子们的语言、社交思维等各种能力都得到了发展,而且初步感受到科学的客观实在性。(三)利用社区资源,带孩子走向社会。幼儿教育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与社区有密切的联系,把作为“社会人”的幼儿带入社会,能让幼儿主动积极地去探索世事,解决问题。我园地理位置优越,周边有许多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如:世纪广场、天河城、体育中心,中信广场,在走向社会的活动中,孩子的生活经验丰富了,社会经验也得到了增长,使多种能力得到发展。1、结合社区设施,让孩子接触社会。在教育活动中,我们经常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来到大自然,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让孩
16、子们在大自然、社会生活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有一次,孩子们去广场参观,在阳光明媚的冬天,当孩子们看到广场上还有那么多五彩鲜艳的花儿时,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啊!多美的花儿,多美的广场啊,我就是美丽的花城啊!”这时他们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但与此同时,孩子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良现象,比如:有人把花摘掉、有人把垫着坐过的纸随地乱扔,这时我们便引导孩子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在讨论中有的孩子说:“那位叔叔乱扔纸屑,不爱护卫生,影响环境美。”有的孩子说:“姐姐摘花,行为很不美,影响广场。”这时有的孩子便主动上前捡起纸屑,有的孩子上前对姐姐说:“你乱摘花是不对的”。面对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他们
17、还能说什么呢,只能一个劲地赞美、道歉:“小朋友,你真乖,我以后一定改。”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增强了明辨是非,分清美丑的能力,也增强了参与社会生活的自信心和做社会、做生活的主人的意识。2、结合社区活动,增长幼儿的见识。 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观察到孩子们非常崇拜消防员,消防员在他们的心目中是多么的神气、威武、神通广大。许多小朋友在谈话中,谈到长大了要当一个消防员。于是,我们请来了消防员给小朋友们上课如何防火、自我保护。就利用这一机会,让孩子们了解消防工作。当孩子们看到消防员叔叔们那矫健的步伐、厉害的功夫、不凡的身手时,不约而同地说道:“消防员叔叔真棒,本领真大!”回来后,我们结合参观活动开展了
18、“我爱消防员”的系列主题活动,通过活动,孩子们不仅加深了对消防员的认识,而且还学会了许多自我保护的知识。社会是世界上最有趣的老师,她的教益无穷无尽。社会向幼儿展示了具体、形象、生动的认识内容,这为培养幼儿的探索和认识兴趣,获得对周围世界的感性认识,提供了天然的材料。总之,我们只要以纲要精神为指南,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环境资源,结合本土文化,带幼儿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有目的地整合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就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和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参考文献: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教育.2001年9期2、张俊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的研究迈向21世纪的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优秀论文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朱家雄等.幼儿园环境与幼儿行为和发展的研究.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4、阎水金.幼儿园环境与教育.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丛书.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