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爱留守儿童任飞个乐观的男孩,他聪明但懒惰,记得一、二年级时,虽然贪玩,成绩与各方面的品质都还不错,孩子天真的笑容给大家深刻的印象。那时虽然是由爷爷带养,可是妈妈在家,对孩子多少有些关心,看到他的一点点长进,我们都为他感到高兴。去年孩子的妈妈跟随丈夫外出,家里留下爷爷带着两个孙儿。老人很负责,每天送到校门口,还要不放心地跟踪到教室门口,看孙子是否调皮了,是否没按时完成学习任务。遇到老师,就急切地想了解情况,看到老人关切的眼神,听到恳切的话语,有些话真不忍心说出口。父母离开后不久,任飞总是坐在第一排喊:“我看不见黑板上的字。”跟其家长反应情况后,爷爷总是无奈地说:“要等他父母回来后再决定。”也
2、许其父母不太了解情况,不知道情况的严重,一个学期后,孩子才带上了眼镜。然而一个学期后,孩子的变化太大了,他成绩下滑、态度下滑,整个油腔滑调,纪律性差。刚刚犯错挨批评,一会就“喜笑颜开”。家庭作业中遇到不会做的题,他就一遍遍讲,甚至帮他做。题是作对了,可是孩子依赖性越来越强。跟他爷爷谈几次,爷爷虽然对任飞的生活照顾周到,但多半是包办,在学习上也是“无微不至”,不停唠叨,隔代管理存在很大的弊病。面对种种情况,我们采取种种措施。首先我们跟爷爷沟通,把三年级学生应该达到的标准,学习达到什么水平都交代清楚,委婉地告诉他应该注意些什么。有家长会、培训会一定让他来参加。有些喜讯就给他爷爷带信,还让他们有信心。对于任飞,我们经常找他谈心,找些健康的、有教育意义的书给他看。生活上给他关怀,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帮助整理书包、整理衣服。一段时间的努力,情况有所改观,他终于能在受批评时,感到脸红,感到伤心,自己能收拾书包,能带齐作业了。留守儿童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群体,他们当中那些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人,缺乏温情的关怀者,缺乏正确的引导的孩子,需要我们更多地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