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第二单元 习作指导1课时课型习作修改意见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明确图画内容。引导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用自己的话,编成一个内容具体的故事。2、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3、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4、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通过叙事写出自己明白的道理。教材分析重点1、学会写看图作文。2、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写出童年趣事,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的习惯。难点1、学会写看图作文。2、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通过叙事能写出自己明白的道理。教具课件1、准备范文一至两篇。2、学生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
2、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谈话: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童年是那会飞的梦,是那一串串有趣的“冰糖葫芦”上的笑声,是那一朵朵飘舞的雪花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好吗?、提示: 在头脑中过一遍“电影”,想一想,你的童年有哪些有趣的事情。、激励: 比一比,看谁说的事情有趣。二、明确范围,指导习作。、细心读一读“作文内容”,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出示习作要求:写看图作文。 如果你不想写看图作文,也可以写童年趣事。 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写完后把作文读给别人听,根据
3、他们的意见进行修改。方案A、引导学生看图作文:(1)、 引导学生先看图画的背景内容。(2)、 引导学生再看图画的主体内容。 (3)、 引导学生看图说话:A、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所看内容,看谁说的有声有色。每个小组评选一名说的最好的,准备参与全班的看图说话比赛。B、让各小组选出看图说话优秀的学生参与比赛。C、老师做总结,以欣赏语言激发学生看图说话兴趣。(4)引导学生将说话变成写文: A、老师读 “下水文”,使学生更好地欣赏图画内容。 B、引导学生为这幅图画起个名字。 C、学生看图作文,老师巡回指导。方案B、写童年趣事1、今天,我们还可以围绕“童年是欢乐的、有趣的”这个中心,记童年的一件趣
4、事,好吗?2、指导理解“趣”:同学们,你觉得哪些事是趣事?其实啊,这个“趣”字,我们还可以从多种角度去理解它?友情提示:意趣:童年时的探索、发现、刨根问底,虽然稚气可爱,可反映了你希望了解外界奥秘的求知欲望,是一种“意趣”。情趣:童年时的你,天真可爱的,极富情感,对父母的亲情、对伙伴的友情,同样很有趣,是一种“情趣”。乐趣:童年与欢乐应该连在一起。爱玩、寻开心是你的特点,所以常会有许多寻开心的“乐趣”。傻趣:你常会做傻事、蠢事,闹出种种笑话,这种“傻趣”也往往最能反映你纯真的心。3、我们正处于童年这个五彩缤纷的时代,谁没有趣事呢?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
5、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 (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4、师简要提示:要突出“趣”字。 (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 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钓鱼,可以是搞小制作、小发明,可以是做游戏 5、充分交流,开拓思路。()、小组学生充分交流,说说自己最想写什么?()、在小组内畅谈自己的童年趣事,教师提出要求: 谈的时候,要尽量讲清楚你是怎样发现的?发现了什么?然后按平时惯例,小组内每个同学轮流发言,当一个同学讲完后,其他组员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等一下每个小组推荐一位同学来发言。()、学生谈自己的童年趣事,教师相机点拨,拓宽思路。请同学们认真听,听完以后可以提出自己的
6、意见或建议。()、在交流过程中,学生通过相互启发,确定自己最想写的内容,把思路打开。教师强调:在习作时,想想自己最想写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如何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写完整,写清楚。要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写出自己心里的有新鲜感的语句。6、范文引路,激发兴趣。()、范文引路(出示范文): 童年趣事童年是由纯真、幼稚的故事串成的美丽珠链那充满幼稚和欢乐的珠链中,一件件有趣的往事,就像一朵朵开放在我的心中,无比艳丽,无限诱人。 五岁那年,在我家院子里的晚上,“决来呀,我们来捉迷藏,快来,快”我一边喊着院里的小香出来,一边寻找着藏身之地。小香闻声赶来,你藏我捉,你捉我藏,玩得不可开交。这回又该我藏了,我东看
7、西望,突然眼前一亮,咦?那是什么,我好奇地走近一看,咦?月亮怎么跑到脸盆里去了,我一定要做一次好事,把月亮捉住让大伙看看我的本领多大。说干就干,于是我小心地把另一个脸盆猛得盖在那个盆上,高兴地叫:“小香,快来,我捉到月亮了,快来呀!”小香急忙跑来,“月亮,在哪里呀!”我把脸盆搬进房里,慢慢地打开脸盆。咦,月亮呢?月亮怎么没了,我没有打开过脸盆呀!我哭着闹着要月亮,奶奶答应,明天晚上再给我捉一个瞧!这就是我的有趣的童年生活,是多么欢乐幼稚呀!()、出示讨论: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有意思吗?有趣吗? 范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的描写怎样?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 ()、小结:从内容和体裁
8、两方面点评习作的示范作用。7、自由拟题,点拨写作。()、指导:写童年趣事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事情的经过要详细写,特别是有趣有意义的地方作为重点来写。()、指导学生阅读自己搜集到的成功范文,体会别人的表达方法。知道学生体会别人成功的开头和结尾的方法,具体描述生活细节的方法。()、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发生在你的童年的许许多多的事情中,哪一件你觉得既有趣又有意义?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有哪些人参加?经过怎样?”这件事是怎么有趣的?有什么意义?()、自主拟题,打开习作思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习作内容,尝试个性化拟题。 例:难忘的,您好吗、留在我记忆深处的、“
9、哈哈!想起来我就想笑”童年趣事、(指物)的故事交流自拟的题目,欣赏及评点。 总结点拨写法: 如写留在我记忆深处的题目,可这样指导:宜采用倒叙方法。藏在记忆深处的往事,可借助一条线索将它引出,它可以是一句话、一首歌、一件日常用品、一幅照片等,引出一段生活经历的回忆,写出自己的一片真情。这种睹物思人、借物写人的文章,在叙述往事时一定要动真情,要重视自己心理活动的展示,在叙事基础上结合描写、抒情,篇末宜点题。再如写的故事,可这样点拨:这样的文章,一般适用第一人称来写。人和物的关系,应该是文章的重点部分。比如人和物发生了什么联系,这一联系后来又有什么变化,最后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等等。“故事”要写清楚。“
10、物”的形状、来历、特点、作用也应写具体,能给人一个鲜明的、使人的情感有所依傍的基础。要注意“物”的特殊作用,作些必要的铺垫、渲染,挖掘出这个“物”的精神价值、情感因素。写作时要物人一体,活色生香。在情感表达上,应力求含蓄、蕴藉,让它慢慢地从物体中渗透出来,做到浑然一体。8、再次激励,激发写作激情。(1)、同学们,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你和周围的人在一起的时候,会发生很多事情,请你选择一件印象最深无法忘怀的事写下来。(2)、教师再次提示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并要求在分钟内完成文章初稿。 (3)、学生写作。 教师在巡视中,对于极少数作文方面存在问题的同学适时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写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写出有关的好词佳句供这部分同学参考。三、讲评习作。1、展示优秀习作,学生评价,老师总结。(你最欣赏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欣赏?还有什么建议?)2、说说作文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重点不突出、条理不清楚等。3、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评改习作。学生二次作文。4、评选最佳,成功激励。教师进一步评点,张扬写作个性,表扬有独特体验的亮点。尽可能多表扬。组织评选班级最佳习作。板书设计习作: 一、看图作文 二、 童年趣事要求:要突出“趣”字。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 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写完整,写清楚。教后反思使用本教案在课堂教学中的感觉:a、好的地方。 b、碰到的问题。 C、今后再教本节课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