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匀速直线运动(2) 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主要涉及速度公式的运用,因为速度公式是初中物理学习中的第一个计算公式,所以要注意解题的规范要求。课本上例题对解题格式作了规范,一般都包含了已知、求、解过程。通过一题多解,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了解T722次特快列车的时刻表以及打的发票,使学生了解物理、生活、社会的联系,培养学学以致用的习惯。教学目标1、 运用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来解决一些简单的运动问题,培养初步的分析能力2、 能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进行计算3、 让学生能够读懂T722次特快列车的时刻表以及打的发票,使学生了解物理、生活、社会的联系。教学重点与难点、 会用svt,vst,tsv
2、解决实际问题。、 掌握规范解题格式,已知、求、解过程。教具、实验器材计算机及课件、实物投影。打的发票。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说明一、复习导入1、 前面我们共同研究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请同学们回忆:(1)匀速直线运动有什么规律?2、 变速直线运动有什么规律?我们日常生活中匀速直线运动并不常见,而变速直线运动相对普遍一些。提问:变速直线运动通常如何表示运动快慢?(复习平均速度)学生回答问题复习相关知识,为新的知识提供基础教师给予适当鼓励二、例题讲解课本115例题。用课件将例题展示给学生。() 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根据物体运动特点,判断运动性质。() 规范解题格式,一般包
3、含了已知、求、解过程、答。由于速度、路程、时间单位较多,熟悉单位换算。() 计算运动速度,注意速度所反映的物理意义和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对应关系。() 一道习题,从不同角度分析,往往不止一种解法,看看还有哪些解题途径?动手解一解,比较那种方法好?注:公式变形的需要,决定于解决问题的需要、 准备一道习题。例:光的传播速度为310m/s,光从太阳到地球所需时间为8min20s,试求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自己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画出示意图将已知条件和要求的物理量标在图上。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想想,可以互相讨论一下。由学生介绍让两位学生板演把学生的作图放在实物投影上,与教师自己用课件画的示意图比较
4、,进行评价。强调作图对解题的帮助,鼓励同学们作示意图。教师评价强调解题的格式规范性将公式变形。分析指出学生的失误。三、实际应用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上海到南京的次特快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书本P116(附图表格)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计算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列车在哪个路段运行的最快?在哪个路段运行得最慢?、同学们肯定都坐过出租车,有没有同学注意过打的车票是怎样的?现在这有一张车票,你们从中能获得什么信息?(电话、车号、上车时间、下车时间、路程等等)能知道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吗?请同学们算出这张车票出租车的速度?学生分析运行时刻表的意思。回答:通过时刻表得到什么样的信息即已知条件。路程、时间。大部分同学坐过出租,很少注意车票。所有同学各抒己见。生(齐):能题目用投在屏幕上。教师引导学生审题用实物投影展示一张打的车票四、课堂小结通过这堂课学到了什么?(运用速度公式解题)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总结五、作业1、P116WWW第二题2、课外实践,设计两个测量从你家步行到学校的平均速度的活动方案。(要求写出设计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