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二次备课
第二章 物态变化
一、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一)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相互协作、友好相片的健康心理。
(2)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 摄氏度的规定
2、 酒精灯和液体温度计的使用;
【教学难点】
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 具】
烧杯、冰块、酒精灯、碘升华装置、温度计、自来水、温水
【知识准备】
(1) 云、雨、雾、露、雪、雹、霜都有些什么共同特征?
(2) 我们量体温用什么工具?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相信大家对“云、雨、露、雾、霜、雪、雹”都不会陌生,当然它们各有各的特征
思考:它们共同的本质是什么?
二次备课
总结:在不同的状态下,水具有不同的特征。不光是水,一般物质都会有三种状态,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测量。
〖新 授〗
一、 观察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特征:
1、组织学生阅读“信息快递”中酒精灯的使用和注意事项,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酒精灯。
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 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B、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C、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熄;
D、 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分组实验观察并完成课本上的表格
状态
体积(固定/不固定)
形状(固定/不固定)
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水处于固态时形状体积都固定;处于液态时,形状不固定,但体积固定;而处于气态时,形状体积都不固定了。
除了水有三种状态外,其它物质也有同样情况,列举(猪油等)。(学生举例)
总结:物质处在固态时,有一定形状和体积;液态时,有一定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气态时,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二次备课
物质的三态发生变化时,与温度有密切关系,要想深入进行研究,首先要学会温度的测量。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
让学生观察温度计的实物并结合挂图、幻灯等多媒体手段,使学生明确:
二、温度计的基本构造:由玻璃泡、测温液体、带刻度的玻璃管组成;测温液体有煤油、酒精、水银等;温度计是根据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三、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方法:
(1)使用前:
放:①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可测量出的最高温度值)和分度值(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值);
(2)使用过程中:
②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量的物体充分接触;
③当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须和被测物体接触;
④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让学生对照上面温度计的使用讨论 图2-7谁对?谁错?(学生讨论)
四、摄氏度(℃)的规定:
①℃表示所使用的温标是摄氏温标,由瑞典物理学家摄尔修斯首先规定。
② 以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零度,以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作为一百度。
③ 0度到100度之间等分为100份,每一等份是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做1摄氏度。
④ 摄氏度用符号 ℃表示。
五、多媒体演示“温室效应”、“热岛效应”图片,并请学生同时阅读书本中有关内容,请学生就此发表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二次备课
〖练习〗
学生课后活动,每个学生都可选择一个恰当的时间做实际的测量记录,通过描绘不同时刻所对应的温度的连线,了解一天中的气温的变化情况。
二次备课
[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形状固定,体积不固定 B.水形状固定,体积也固定
C.冰体积固定,开关不固定 D.水蒸气形状和体积都不固定
[例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的三态是指冰、水和冰水混合物
B.露、雾、霜都是水的“化身”
C.水的三态变化与温度有密切关系
D.一般物质也都有三态
[例3]去年南京最低气温是-7℃,正确的读法是( )
A.负摄氏7度 B.摄氏负7度 C.零下7度 D.零下7摄氏度
[例4]根据教材,分析几个图的对错
偏大
偏小
准确
°c
°c
°c
°c
B
A
C
D
*教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练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次备课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并认真分析、讨论、总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相互协作、友好相片的健康心理。
(2)让学生经历实验操作过程,享受物理实验带来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实验使学生进一步强化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难点〗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实验器材】
冰块、自来水、温水、烧杯两只、温度计一支
【课型】实验课
【知识准备】
(1)同学们,温度是什么样的物理量?
(2)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计?
(3)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4)常用液体温度计的构造是什么?
(5)温度的测量工具是什么?
〖新 授〗
实验(一)测量冰块的温度
【实验步骤】
(1)估测被测物体—冰块的温度,记入表格;
(2)观察温度计的是量程(即测量范围)和分度值(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值);
(3)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冰块充分接触;
(4)当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需和冰块接触;
(5)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6)将实验结果记入表格。
[做一做]学生按要求实验操作,教师巡视。
实验(二)测量自来水的温度实验 (三)测量温水的温度
【实验步骤】同上
记录表格
冰 块
自来水
温水
估计温度/℃
实测温度/℃
二次备课
[交流]你的估计准确吗?
[议一议]我们在实验中,使用温度计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小结归纳](板书)
(1)实验前先要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温度计;
(2)要爱护温度计,不能用温度计搅拌液体,更不能与容器碰撞。
(3)要规范读数。
[看一看] 多媒体播放 “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图片,并请学生同时阅读书本中有关内容,请学生就此发表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课后活动] 每个学生可选择一个恰当的时间做实际温度的测量记录,通过描绘不同时刻所对应的温度边连线,了解一天中气温变化的情况。
〖学习小结〗
气象学里的日平均温度,是一天当中的2时、8时、14小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如果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图1所示,则该地的日平均气温是 。
[总 结]
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
〖练习〗
[例1]按温度计的使用要求,将下列步骤按正确的操作顺序排列(用字母代号)
A.让温度计与被测物体接触一段时间
B.选量程适当的温度计
C.从待测液体中取出温度计
D.估计待测液体的温度
E.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待测液体中
F.观察温度计的示数,作好记录
[例2]体温计的示数是38℃,若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测量37℃和39℃的病人的体温,则该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 )
A.37℃和38℃ B.38℃和39℃
C.37℃和38℃ D.37℃和37℃
*教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次备课
二、汽化和液化(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和液化。理解汽化和液化互为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以及沸腾的条件。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观察水的沸腾,记录数据、描绘图像,总结归纳出游人沸腾时的特点。
(2)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学会用图像这种直观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物态变化的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态变化道理。
【教学重点】:
水的沸腾实验
【教学难点】
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
实验法;
【实验器材】
冰块、自来水、温水、烧杯两只、温度计一支
【知识准备】
(1)夏天,晾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儿就干了,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
(2)秋天的早晨,荷叶上常会有晶莹的露珠,深秋的早晨常会大雾迷漫,这此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呢?
【教学程序】
〖新课引入〗
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儿就干了,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
演示实验:
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摄氏度以上的热水中。你会看到什么变化?
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又有什么变化?
〖新 授〗
一、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二次备课
二、蒸发: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1、举例:
(1)盘子里的水、日光下的湿衣服,温度没有达到水的沸点也会变干吗?
(2)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有什么感觉?
(3)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有什么变化?如果温度计上不涂酒精,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会变化吗?
2、蒸发吸热: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致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所以说明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
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来。这是为什么?
三、蒸发的特点:
1.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2.只在液体表面上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议一议]衣服变干的过程是什么现象?要使洗好的衣服干得快,同学们有哪些方法?
方法1:放在阳光下晒
方法2;将衣服展开来晾晒
方法3:放在通风处
[提问]同学们能归纳出加快(减慢)蒸发的方法吗?
[小结归纳](板书)
(1)升高(降低)液体的温度;
(2)增大(减小)液体的表面积;
(3)加快(减小)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
四、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
1、温度的高低;2、表面积的大小;
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五、应用:
1、夏天地上洒水;2、人体流汗;3、擦酒精;
4、扇扇子感觉到凉快;5、中暑用湿毛巾;
〖课堂巩固〗
[例1]用水洗头发以后,用电吹风吹出的热风很快应能使头发变干,原因是什么?
[变式1]针对我国土地沙化及沙尘暴日益严重的形势,专家们建议:要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裸地面积.这样可以使土壤中的水蒸发 。
二次备课
[变式2]夏天,人站在吊扇下吹风有凉爽的感觉,如果把一支温度计也放在吊扇下吹风,温度计的示数将(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无法确定
[例2]通过观察图4所示的三幅晒衣服的示意图,结合日常生活的经验,可知: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 、液体的 和液体表面的 有关。
〖布置作业〗
书后练习:1
*教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次备课
二、汽化和液化(二)
〖复 习〗
1、蒸发的定义;
2、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
〖新 授〗
一、活动2.4 观察水的沸腾
[提问]同学们在家烧过开水吗?见过水的沸腾吗?那么,水在沸腾时有何特点呢?
【做一做】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水从加热到沸腾的过程特征。
【实验步骤】
⑴向烧杯中注入适量水,用酒精灯加热。
⑵观察并描述实验中声音和气泡的变化情况。
⑶当水温度升高到90℃时,每隔一分钟记录温度计示数,
直到温度计示数不变。
⑷拿走酒精灯停止加热,观察水的沸腾情况。
【数据记录】
时间(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
温度(℃)
【看一看】
(1)水中气泡在沸腾前较小,沸腾时较大。
(2)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不断上升,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此时水的
温度保持不变,说明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
【听一听】
沸腾前,水中的声音较响,沸腾时,水中的声音较低。
【做一做】水沸腾后拿走酒精灯,停止加热,不停止沸腾,说明水沸腾时要吸热。
实验时水温度达到 ℃,才开始沸腾
过程介绍:1、介绍实验器材:
2、介绍实验步骤:
注意观察
沸腾前 沸腾后
二次备课
水的温度变化: 温度上升 温度不变
发出的声音变化: 声音较大 声音较小
水中的气泡变化: 上升,气泡变小 上升,气泡变大
二、沸腾: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沸腾需要吸热;汽化需要吸热;
3、沸腾的特点
(1)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
(2)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3)沸腾是要吸热;
4、沸腾的条件:
(1)达到沸点;
(2)必须吸热;
5、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水:100℃; 水银:357℃; 酒精:78℃;
思考:需要测沸水的温度,为什么不能使用酒精温度计?
【查一查】学生查阅课本P36“一些液体的沸点”,了解各种液体的沸点不同。
【议一议】
(1)测量沸水的温度应该酒精温度计还是水银温度计?为什么?
(2)液态氧中含有液态氮,应该怎样分离它们?
【想一想】说说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汽化
蒸 发
沸 腾
联系
液化现象,吸热
液化现象,吸热
区
别
仅发生在液体表面
液体内部和表面
缓 和
剧 烈
在任何温度下都可发生
在一定温度(沸点)下才发生
影响因素: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
沸点、继续吸热
三、思考:
实验中节省时间的方法有哪些?
【巩固练习】
二次备课
例题1: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的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所示,则
图 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 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实验小组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分)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温度(℃)
90
91
92
93
97
98
98
98
98
98
……
(1)从记录的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此时水沸腾的温度是 ℃。
(2)当时大气压 标准大气压(选填:“是”或“不是”)。
〖布置作业〗书后练习:2、3、4、5
*教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汽化和液化(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和液化。理解汽化和液化互为逆过程。
(2)了解使气体液体的方法。
二次备课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觉的一些液化现象。
【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观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实验,加深对液化现象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物态变化的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态变化道理。
【重点】
知道液化放放热,知道液化现象和液化的方法。
【难点】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觉的一些液化现象。
【实验器材】
圆底烧瓶、温水、酒精灯、铁片(玻璃片)、铁架台、注射器、乙醚
【课型】新授课
【知识准备】
(1)秋天的早晨,荷叶上常会有晶莹的露珠,深秋的早晨常会大雾迷漫,这此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呢?
甲
乙
(2)同学们家里做饭用的燃料“液化气”常温下是气态,它是怎样变成液态贮存在钢瓶里的呢?
〖复 习〗
1、沸腾的定义;
2、沸腾的条件;
3、沸腾的现象;
〖新 授〗
(一)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
【做一做】
如图甲所示,将圆底烧瓶内注入少量的温水,
取一干燥的铁片(玻璃片)放在瓶口上方。
【看一看】仔细观察瓶口附近是否出现了什么?
上方的铁片底部出现了什么?
现象:瓶口上方有雾气出现;铁片底部有水珠出现。
【做一做】
如图乙所示,将圆底烧瓶内注入少量的温水,取一蒸发皿放在瓶口上方,在蒸发皿内倒入适量热水。
【看一看】仔细观察瓶口附近是否出现了什么?上方的铁片底部出现了什么?
现象:瓶口上方没有雾气出现;蒸发皿底部也没有水珠出现。
【讨论交流】 为什么图甲中有水珠出现而图乙中没有水出现水珠呢?
二次备课
学生交流后回答:图甲上方温度低,潮湿而暖和的水蒸气遇到冷时,会出现“白雾”而图乙上方温度高,所以不会出现“白雾”。
【试一试】请一名同学上台用手摸一摸图甲和图乙上方的铁片和蒸发皿,说出手的感觉如何。(烫手)
【问 题】图甲和图乙上方的铁片和蒸发皿烫发手说明了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说明水蒸气遇到它们时要放热。
雨滴的形成要经历怎样的物态变化?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分析总结)
【小结归纳】(板书)
(1)瓶中潮湿而暖和的水蒸气上升,当在瓶口附近遇 冷 时,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
(2)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液化时要放热。
【做一做】课本图,用注射器吸进一些乙醚,用橡皮
塞堵住注射孔,先向外拉动活塞,当看不见针筒内的乙醚
液体时,再推压活塞,观察注射器中是否出现了液态乙醚。
【议一议】这个实验中采用的液体方法是什么?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哪些?
【小结归纳】(板书)
(3)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①降低温度;②压缩体积。
二、气体的液化方式: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液化气、打火机的丁烷气体;
〖巩固练习〗
1.常见的液化现象:
(1)锅盖上雨滴的形成; (2)冬天,眼镜上的雾;
(3)冬天,从口中呼出的“白气”;4)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
(5)水壶上方有“白气”; (6)雨、雾、露的形成;
(7)夏天,自来水管出汗; (8)冬天,呼气热手;
思考:烧饭时,为什么被100℃水蒸气烫伤比100℃水烫伤要厉害?
2. 家庭用的液化石油气是怎样液化的?
3. 住在非洲的沙漠中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冰箱保存食物,一倍物理老师发明了一种“沙漠冰箱”罐中罐。它是由一个内罐和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上潮湿的沙子。如图所示,使用时将食物和饮料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然后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在两罐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就能起到保鲜作用。
二次备课
第6题
第3题
食物
沙子和水
纱布
(1)经常在两罐间洒些水的原因是 。
(2)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是为了 。
4.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会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会儿,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
5.有一种说法叫“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水缸穿裙子是指在盛水的水缸外表面,齐着水面的位置向下,发现了一层均匀颁布的小水珠。关于小水珠出现的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缸有裂缝,水渗了出来 B.是水的蒸发现象
C.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D.是水蒸气附着在上面
6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房间里的相同的两壶水放在相同的电炉上都已烧开,我们可以根据所观察_ __房间壶嘴的上方_ _较多,判断出__ __房间的气温较高.
〖布置作业〗
书后练习:第6题
*教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