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内容、地位及作用。本节内容主要包括质量的初步概念、单位;常用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由于质量是学生认识各种物质的基本物理量之一,天平的正确使用又是最基本的实验技能,因此本节内容比较重要。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换算。(2) 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称质量。(3) 对常见物体的质量形成较为具体的数量级观念。2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动手、比较,形成对质量的初步认识。(2) 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调节托盘天平,并会利用它测量质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托盘天平的调节和使用,培养学生认真操作、自觉遵
2、守操作规范的良好习惯。感受测量是认识物理世界的重要方法。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质量的含义。(2)会正确地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难点:(1)对质量单位的感性认识。(2)正确使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四、教法分析质量对学生来讲是一个常接触的问题,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是,由于学生的实践较少,对于质量单位缺乏感性认识,1kg到底有多少,缺乏经验。因此上课时要多举几个生活中常见1kg的例子,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另外天平的操作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学生熟练使用比较困难,多练习几遍才能掌握。五、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设计理念: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相互交流
3、、合作学习。1首先让学生区分“物体”和“物质”。通过创设问题情景:“铁钉和铁锤都是由铁组成的,为什么铁锤比铁钉重?” 让学生讨论明白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其次引入质量的概念,铁锤比铁钉重,是它们含有铁的量不同,引导学生明白不同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差别,为了比较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质量的概念。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再次创设问题情景,准备一块橡胶泥,让学生捏成各种形状。问这块橡胶泥所含物质的多少是否发生了变化,质量是否发生了变化?将一个冰块在容器里化成水后质量会如何变化?师生讨论得出结论:质量不变。进而说明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和所处的位置变化无关。所以物体的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思考题:如果将这块橡胶泥带到月球,它的质量如何?3质量的单位及换算。通过类比的方法引出质量的单位。大家知道比较两个同学的身高,首先要确定长度的单位。那么,比较质量的大小,就要确定质量的单位。质量的国际单位是kg。其次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1kg的物质有多少呢?20个普通鸡蛋的质量约为1kg,两瓶中等容积的矿泉水的质量约为1kg。再组织学生阅读“科学窗”关于千克原器的介绍,进一步理解1kg的含义。最后介绍常用的质量单位以及各单位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阅读表格“一些物体的质量的近似值”,使学生感知物体质量的数量级,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并简要介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测量根据杆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4
5、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首先学习天平,天平是测量质量的工具,实验室的学生天平是托盘天平。将学生2人一组,配备一架天平,组织学生对照教材天平结构图,弄清天平结构。认识天平结构时,要注意观察方法:从下向上依次进行。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为突破难点,老师要分步示范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先练习调节方法:放平、调零。再练习称量的方法:左物体右砝码,轻拨游码,物体质量 砝码质量数 标尺读数。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 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一、物体的质量1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称为质量。2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和所处的位置变化无关。3单位:国际单位kg ,常用单位为mg、 g、t二、物体质量的测量1测量质量的工具:托盘天平2天平的结构3使用方法:(1)调平(2)左物右码(3)测量 (4)记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