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式现代化的 “世界历史观”.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91733 上传时间:2024-03-1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式现代化的 “世界历史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 “世界历史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 “世界历史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式现代化”专题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坚持和发挥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 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研究”()作者简介:吴宏政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修月炫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历史观”吴宏政修月炫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春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把“人类向何处去”和“世界向何处去”的问题包含在其中因此是对马克思所开创的“世界历史观”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历史观”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历史主题二是坚信能够把握“百年变局”的世界历史趋势和客观规律三是致力于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

2、导向增强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世界历史进程 正是因为秉持上述“世界历史观”中国式现代化才不仅是具有民族性特征的现代化还是具有人类性特征的现代化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世界历史观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两段阐释均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世界历史观 在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部分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 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

3、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在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部分报告又指出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以上两段论述的结尾部分均把中国式现代化放置在“世界历史”的视野中加以审视这充分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所持有的世界历史观: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也坚持胸怀天下的世界历史眼光不断推进人类自由和解放事业的世界历史进程 一、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历史主题 世界应该走向“和平与发展”还是“战

4、争与毁灭”?这是“世界向何处去”的世界历史观的重大问题中国式现代化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无疑是前者(一)“和平与发展”世界历史主题的确立“和平与发展”这一主题可以追溯到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创立之初 早在 世纪 年代马克思就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是阻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他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以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为目的的 马克思把人类实现和平与发展作为其世界历史理论的目的和归宿试图消除人类内部的阶级斗争 马克思把他的这一理想诉诸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尽管马克思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取得了进展但仍然没有避免资本主义导致的世界性冲突两次世界大战可以看作资本主义内部矛盾的集中爆发按照马克思的设想人类有能力消除战

5、争 这不同于黑格尔的观点黑格尔认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国家永远都不会从个体利益中走出来而服从普遍利益 可见黑格尔这样坚持绝对精神的普遍理性主义的哲学家竟然放弃了在民族国家之间建立普遍的生产关系和利益关系的希望提出“福利是一个国家在对别国关系中的最高法律”该论断隐含着对和平与发展信念的放弃这是马克思所不能接受的 马克思始终致力于寻求实现人类普遍利益的理想从而消灭国家这一“虚幻的共同体”代之以“自由人的联合体”所以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中可见和平与发展已经被确立为人类努力 年第 期总第 期 的方向和世界历史的归宿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使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上首次以民族国家的形式得到了确立并

6、使世界历史形成了“冷战”格局“冷战”是暂时性的虚假和平 因为“冷战”意味着人类两种价值观的根本性对立所以它没有彻底消除人类内部的矛盾这一矛盾仍然隐藏在资本体系当中 资本的扩张本性必然要不断打破“冷战”的格局而实现资本一统天下从而保证资本的扩张及其利益最大化 正是资本主义势力的侵蚀以及苏联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实践导致了 世纪 年代苏东剧变这标志着“冷战”格局的结束世界重新回到资本统治的世界秩序同时也开启新的资本主义矛盾 人类寻求和平与发展的道路遭受巨大的挫折此时的中国也正在开启自己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邓小平明确提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问题”这既是一种对世界历史总体形势的“实然性表述”也

7、是对世界历史趋势的“应然性期待”这一“应然性期待”是从马克思那里继承下来的这一点不必多说 所谓“实然性表述”是对这一“和平窗口期”的客观判断“冷战”刚刚结束后社会主义获得了一个和平与发展的“窗口期”之所以能够形成这一“窗口期”的更为隐蔽的逻辑是:资本主义暂时具有绝对的优势力量而尚未显现马克思辩证法所揭示出来的必然性即资本在通向自我毁灭的途中 在资本尚未达到其内部矛盾极端化的情况下资本可以一马平川地踏遍世界经济市场获得对整个世界的绝对统治权和支配权并赢得它剥削剩余价值的一切机会 正是在资本矛盾尚未充分显现出来的时候在资本绝对地统治世界的条件下世界进入了暂时的和平状态但这终究不是永久和平而是暂时性

8、的和平在这个意义上它只能是一个和平的“窗口期”随着资本矛盾的不断加剧经过数次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直到 世纪世界历史终于走向“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种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以空前的规模和程度显现出来世界再一次面临巨大的冲突 尽管如此作为“应然性期待”的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仍然不会改变但通往和平与发展的道路却充满巨大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新型现代化的世界力量开辟了新的文明形态继续坚守“和平与发展”这一世界历史主题但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得不应对当代资本主义对人类和平与发展的新挑战(二)当代资本主义对人类和平与发展的新挑战中国式现代化不可避免地和西方资本主义打交道而资本的本性就是制造冲突(

9、马克思称其为“社会化大生产和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构成了资本主义固有的内在矛盾 这一矛盾不仅是理论和逻辑上的矛盾而且注定要转变成现实的矛盾这一现实的矛盾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再进一步具体化就表现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因此马克思把这一资本的逻辑矛盾最终历史地定格在“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但没有解决上述矛盾而且以新的矛盾形态加剧了这一矛盾集中表现为金融危机、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产业链破坏、生态危机、核武器威胁等等 这些矛盾给世界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 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当前世界之变、时代

10、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 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 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当然资本主义也试图解决这些矛盾因为如果不能解决这些矛盾就无法实现资本的顺利增值资本家就无法获取预期的剩余价值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始终在提醒着资本主义世界力图克服自己的先天矛盾但是马克思早已给资本主义内在固有矛盾判了“死刑”不可治疗的绝症除非消灭私有制 尽管如此资本主义仍然在不断改

11、变其自身的生存方式试图能够解决这一矛盾以便维持资本的有效运行但事实上这与资本自身的本性是不相容的这就导致那些原本为了摆脱资本固有矛盾的做法结果却带来诸多新的矛盾甚至使矛盾不断升级从质的方面看在资本逻辑中剥削者和被剥削者之间是不可能“合作共赢”的也不可能是“公平“中国式现代化”专题 正义”的 在资本逻辑之下如果合作共赢就没有剩余价值的空间因此必须是“你输我赢”才符合资本的本性 所以零和博弈是从资本的性质中“分析”出来的而不是后天“综合”到资本身上的“偶然特征”仿佛资本可以采取零和博弈也可以不采取零和博弈似的 正如在一场赌博中(赌博的目的是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只存在要么你输我赢要么你赢我输共赢是

12、不存在的 资本的本性就是:一方获取利益是以对方失去利益为前提的这才符合“剥削”剩余价值的本质 所以资本这一概念天然包含着制造利益冲突的固有本性无论发展到怎样的程度、创造和发明出怎样新的资本形态其本质都无法解决这一矛盾而且反倒会不断制造更加复杂的矛盾从量的角度看资本获取剩余价值总是趋向于“利益最大化”因为如果资本不能够维持其不断增值的目的就无法保持其继续增值的可能 这一点马克思分析得十分清楚即资本为了获取剩余价值必须采取追求超额利润的形式因为如果不追求超额利润就无法保证正常的利润 社会平均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会导致资本失去原有的竞争优势而无法获取剩余价值 正是因为对超额利润的依赖不可避免所以追求“利

13、益最大化”这一看起来是外在的“量”的需求就变成了不可避免的“质”的规定因而也被纳入资本的本性当中 那种假设资本家可以为了解决阶级矛盾而减少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放弃追求超额利润而维持不变的剥削程度的设想是徒劳的总之从资本逻辑的内在机理中可以看到无论从质的方面还是从量的方面看资本固有的矛盾都是不可消除的 因此无论资本采取怎样的新形态 它们要么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超额利润要么是为了摆脱原有资本形态导致的社会生产关系的矛盾 最终都无法消除资本制造冲突和分裂的命运(三)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和平与发展”的历史进步观上述资本导致的矛盾给中国式现代化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为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历史主题 这一

14、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不仅仅是一种主观的“愿望”而且把这一价值追求放置在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当中因此使和平与发展根植于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为了彻底解决资本主义分裂世界的局面把人类带向一个永久和平、自由解放的世界 马克思提出的方案是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 资本主义的诞生使整个世界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阵营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 马克思通过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规律的发现用毕生的时间集中回答了两大问题:一是“人类向何处去”的问题二是“世界向何处去”的问题 关于

15、“人类向何处去”的问题马克思从人的类本质、社会性、全面发展出发给出的答案是“人类向自由和解放去”关于“世界向何处去”的问题马克思立足社会生产关系发现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和进步是以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更替的形式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马克思给出的答案是“世界向共产主义去”以上两大问题的回答构成了马克思世界历史观的核心内容 无论是人的自由和解放还是共产主义都表达了人类对和平与发展的向往中国式现代化其根本价值理念已经在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导向上天然包含着和平与发展的进步理念正如资本主义制度天然包含着冲突和对立一样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和平与发展的理想 中国式现代化在追求自己发展的同

16、时也为其他民族国家创造发展的条件 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同时也为人类谋幸福为世界谋大同 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开辟更加公平正义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始终把“合作共赢”作为和其他民族国家相处的基本法则面对西方推行的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等“新冷战主义”中国始终倡导多边主义、打破贸易壁垒、捍卫经济全球化从而使世界通向和平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本质上是在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条件下推动构建世界普遍交往的新型的世界生产关系从而为人类实现和平与发展开创新的文明形态“冷战”结束后资本主义主导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使资本固有矛盾打破民族国家的界限形成民族国家之间的“支配从属”关系 这种关系因为中国式现代化的

17、世界历史性进步力量不断得到改 年第 期总第 期 变 一种世界意义的、普遍的生产关系正在成为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并不断打破民族国家之间的“支配从属”关系 这一点构成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最根本的动向 一种世界性的普遍生产关系将成为人类共同利益的基础这显然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所传承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 以此为基础习近平提出“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二、中国式现代化坚信能够把握“百年变局”的世界历史趋势 世界历史是否具有客观规律?人类能否把握世界历史的客观规律?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构成了世界历史观的认识论问题 对“历史趋势”的判断是世界历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马克思看来一方面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不以人

18、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便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实现另一方面是否承认世界历史有客观规律根本上取决于世界历史观 以康德和黑格尔为代表的古典世界历史理论不承认世界历史具有客观规律因此人是无法把握“历史趋势”的最多能够在世界历史完成之后看到世界历史的内在必然性(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黑格尔看来人类“回头看”世界历史的时候世界历史的结果是有必然性的但“向前看”的时候是看不到世界历史趋势的 中国式现代化继承了马克思坚信能够把握到世界历史趋势的世界历史观(一)中国式现代化坚信人类能够在变局中发现“世界历史的确定性”世界历史的确定性表现为“规律”所谓“规律”就是在现象背后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本质”现象是

19、不断变化着的规律则是在变化着的现象背后不变的东西 所谓“发现事物的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也就是要把握事物的内在必然性这对于世界历史来说就是从世界历史现象界的不确定性中寻求到世界历史的确定性西方古典世界历史理论所持有的世界历史观认为“世界历史向何处去”的问题是由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所把控的人类无法判断更不能掌控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 康德认为世界历史趋势是“大自然的一项隐蔽计划”黑格尔则把世界历史趋势交给了“绝对精神”(上帝)这种世界历史观在本质上是对人类不负责任的是宿命论的世界历史观 宿命论的世界历史观只相信人类能够把握已经发生过的、完成了的世界历史趋势而不相信人类能够把握世界历史未来的发展趋势 而与此

20、相反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坚信人类能够在变局中把握世界历史的确定性中国式现代化作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始终致力于从百年变局中发现世界历史的确定性并将其上升到“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等规律性认识 比如找到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发现了世界历史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历史主题等等这些都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对世界历史客观规律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开创出来的 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既不是西方现代化的翻版也不是西方现代化的模板更不是西方现代化的盗版而是在自己独立的世界历史观中所开创出来的现代化道路 资本主义现代化是以破坏人类共同体为前提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观是对人

21、类不负责任的人类命运何去何从不是资本主义现代化所关心的问题因为资本主义根本不相信世界历史是有规律的认为人类无法把握到世界历史趋势正因为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观认为人类无法把握世界历史的客观趋势因此才仅仅从眼前利益出发而不顾及人类未来的长远利益 这种观点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中的表述就是“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这是一种典型的由世界历史宿命论所带来的“历史虚无主义”资本主义为什么坚持“零和博弈”?为什么不断地制造矛盾?为什么主张“文明的冲突”?为什么提出“历史的终结”?所有这些思潮背后都隐含着他们的世界历史观 说到底是因为在他们的世界历史观中根本不承认人类能够发现并把握世界历史趋势“人类向何处去”不是人应该关

22、心的问题而应该交给“大自然”和“上帝”“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对世界历史总体趋势的判断是对 世纪世界历史总体性特征的宏观把握 这一世界历史观引导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将马克思所发现的世界历史趋势作为自己的本质规定始终把自己纳入马克思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内在必然性之中来看待 中国式现代化面对“变化多端”的世界历史形势总是以不变应万变 正是因为持有对世界历史趋势的判断才能明确自己的前“中国式现代化”专题 进方向才能保证自己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二)中国式现代化为置身“十字路口”的人类指明方向上述对世界历史趋势的寻求凝聚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

23、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特别关键的概念是“十字路口”这在修辞学上是一个比喻而在哲学上是一个辩证法的隐喻“十字路口”意味着确定性中的不确定性或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因此“十字路口”本质上是一个辩证法的范畴是指人类“既有路又不知道走哪条路”的“有”和“无”的辩证统一 而按照辩证法原理有和无统一在“有”所以虽然黑格尔说“有即是无”但他仍然把“有”而不是“无”作为逻辑学的开端 这一辩证法的隐喻充分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所坚持的世界历史观:“有路可走”这是确定的问题是走哪一条路 而进一步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因

24、此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破除百年变局的乱象已经为世界历史指明了方向这意味着在变局中已经发现了世界历史的确定性 这一方面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观的继承另一方面是在 世纪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历史地确定了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从而回答了“世界向何处去”“人类向何处去”的重大世界历史观问题在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中世界历史已经有了方向这一方向具有人类性 人类在百年变局中是否真的“迷失了方向”?显然不是而是因为世界历史观的差别导致了不同的立场对世界历史的判断形成了巨大的差别也由此决定了所采取的发展道路上的鲜明对立“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作为资本主义本性中所固有的特征在根本上是其世界历史观的产物 有

25、怎样的世界历史观就会选择怎样的世界历史行动正如一个人持有怎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会把它转变为某种行为一样 面对同一个“十字路口”显然不同的世界历史观会选择不同的道路而这两条道路一条通向人类战争与冲突一条通向和平与发展显然后者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一个民族或国家如果把人类的冲突和毁灭作为世界历史的趋势这不仅是对人类的不负责任甚至是“反人类”的因此马克思所发现的世界历史趋势既是世界历史的“客观规律”也是人类的“价值选择”因而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中国式现代化秉承了马克思的这一世界历史观为正置身于“十字路口”的人类指明了方向(三)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开创科学社会主义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26、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通过“社会主义 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文明新形态”等一系列重大原创性范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了 世纪世界历史理论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怎样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这必然与马克思所开创的科学社会主义具有密切关联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世界历史观在实践中的落实因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为世界历史开辟的进步道路 众所周知马克思的理论体系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即哲学、政治经济学和

27、科学社会主义但是这三个部分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从属关系 马克思为什么研究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是为了在理论上确立科学社会主义道路的客观必然性 因此全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最终应该落脚到科学社会主义而哲学和政治经济学都是为科学社会主义所作的理论上的准备即哲学是为了说明为什么要“改变世界”政治经济学是为了说明现存世界(资本主义)为什么是不合理的 正因为现存世界不合理人类应该改变世界这便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宗旨由此可以证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改变世界”的社会主义方向开辟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中国式现代化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四个现代

28、化”即“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穷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后来在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时期邓小平再一次强调 年第 期总第 期 把建设现代化作为党中央工作的中心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也逐渐开显出来 这一现代化最初几乎是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创立同步开始的 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科学社会主义历史上不断探索的主题 从苏联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如何应对资本主义的残余这一“东方社会”问题就一直困扰着社会主义建设可以说“东方社会”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最为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几乎所有的东方社

29、会的无产阶级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挫折都与“东方社会”的特殊性相关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探索出“东方社会”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就成为 世纪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面临的最为重大的难题实践证明苏东剧变以来中国式现代化为解决“东方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提供了成功典范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率先探索出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实行市场经济从而在融入世界资本体系的同时既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社会性质又发展了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中心从苏联转移到中国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资本逻辑的“人类中心主义”并把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问题纳入世界历史进程当中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东西方文明对立逐渐打破“东方

30、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在两大制度并存条件下推动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 所有这些都表明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地开创 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三、中国式现代化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导向推进世界历史进程 各民族国家是否应该把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本民族国家的努力方向这是当代世界历史观的核心问题 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关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且还包含人类关怀即把人类的前途命运考虑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当中 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如果是违背全人类利益的就不能成为一条合理的发展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导向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坚信人类能够超越价值冲突和文明对立从而不断推进马克思开创的世界历史进程(一)

31、中国式现代化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认为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 所谓进步就是朝着美好生活的目标(人类自由和解放)不断接近的过程但是这一进步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所表现的具体形态是不同的 就中国来说先后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实现了民族独立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站起来)再经过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富起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走向强起来)的时期这一系列过程表现为社会历史不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进 世界历史经历了从无产阶级革命到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确立从两大阵营的“冷战”到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到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从

32、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世界历史实现了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表现为人类不断朝着自由和解放的目标前进进入 世纪中国式现代化开启了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导向的世界历史进程 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历史观继承了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不断进步的观念并不断把世界历史的进步具体化为特定的历史目标 世界历史在百年变局中确立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导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成了当代世界历史进程重要环节 为此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基础世界历史是人类的价值选择过程 各个民族国家相互之间形成了普遍交往世界历史的客观趋势由每个民族国家的价值选择共同汇聚而成 因此世界历史进程也是由人类的价值

33、观导向所决定的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这一价值观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世界历史观的重要内涵 世界历史应该由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所引导尽管各个民族国家的核心利益不同、文化传统不同但是各民族国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合力”构成了世界历史不以某一个民族国家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 在这一客观历史进程当中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历史观始终坚信人类的价值观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二)中国式现代化秉持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天下情怀“文明冲突论”是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根本特征 根据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人类文明形态的演进是以社会形态的更替为基础的 因此马克思对人类文明形态的划分是

34、以生产关系的划分为依据的 文“中国式现代化”专题 明形态总是对它立于其上的“物质基础”的反映一种文明形态是建立在特定的生产关系基础之上的或者反过来说生产关系派生出相应的文明形态例如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派生了资本主义文明形态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揭露指出这种生产关系必然导致灭亡的客观规律 这也就意味着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那个文明形态也注定是趋向灭亡的 因为这种生产关系只维护少数人的利益因此其本性中天然包含着制造分裂、冲突和矛盾的必然结果 因此与这种生产关系相适应的文明形态也必然是“文明冲突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只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而不具有普遍性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只有公有制

35、的生产关系才是真正的普遍性的生产关系进而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文明形态自然也就具有了普遍意义正如前文指出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以普遍的生产关系为基础的一样与中国式现代化相伴而生的文明形态是对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超越 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同时也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过程 中国式现代化继承了中华文明中的“天下大同”理念致力于在尊重各个民族国家文明特殊性基础上的文明多样性同时致力于捍卫以文明多样性和差异性为基础的文明统一性 全人类共同价值 总之人类文明新形态蕴含着“辩证文明观”即坚

36、持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辩证统一(三)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把“世界历史观”转变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行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历史观不仅仅是“观念”而且是“行动”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本性所决定的 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历史观包含诸多人类关怀具体表现为对人类持有的和平与发展观念、世界历史进步观念以及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观念所有这些世界历史观在当代最终落实在具体的实践行动上就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信:中国的问题同时也是世界的问题世界的问题也同时是中国的问题 正如习近平指出“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始终在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寻

37、求进步方向 各个民族国家拥有同一个地球人类面临的风险和挑战都需要各个民族携手共同应对如生态环境问题、全球经济复苏问题、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网络安全问题、文化价值观冲突问题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解决上述人类内部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问题 而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在寻求上述全人类的矛盾和冲突的解决之路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因此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在各个民族国家普遍交往的基础上把“世界历史观”转变为“改变世界的行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开创美好未来的世界图景参考文献: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年 月 日).北京:人民出版社.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邓小平文选:第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德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责任编辑:侯冬梅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