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研究综述.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91703 上传时间:2024-03-1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研究综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研究综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研究综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79教育智库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研究综述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2年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作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配套方案,教育部和财政部于2019年4月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2019年10月公布了拟立项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涵盖了197所高职院校和253个专业群,其中56所高职院校入选高水平学校建设,每所学校有2个高水平建设的专业群;另有141所高职院校入选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由此,学术界围绕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和探讨

2、。本文系统梳理和分析了2019年以来学术界关于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的研究文献,以期推动相关研究。研究概况从2019年至2022年8月,在中国知网中以“高水平专业群”为主题检索到的文章一共有5026篇,其中2019年1113篇,2020年1517篇,2021年1603篇,2022年793篇;赵书策(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南阳473000)摘要:专业群建设是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提高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的重大制度设计,也是高职院校凝聚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学术界和理论界围绕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的基本内涵、属性特点、价值意蕴、组群逻辑、绩效评价、存在问题以及路径策略等问题进

3、行了深入研究。就研究趋势来看,研究视域需要进一步拓展、研究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研究成果需要进一步丰富。关键词: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研究综述作者简介:赵书策(1980-)男,河南镇平人,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河南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2YB0587);2021年度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治理现代化的河南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2020年度河南省高等职业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

4、划项目“推进河南省军民融合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0GZGG098);2023年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关于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的方法论审视”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3-ZDJH-748);2022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四史 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2-JCZD-08);2021年度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四史 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论逻辑与实现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中国电子劳动学会2021年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改革发展课题“乡村振兴战

5、略视域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CieI2021012)。2021年度教育部行指委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课题“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HBKC214021);以“高水平专业群”为篇名检索到的文章一共有1866篇,其中2019年373篇,2020年552篇,2021年605篇,2022年336篇;以“高水平专业”为关键词检索到的文章一共有1414篇,其中2019年296篇,2020年405篇,2021年470篇,2022年243篇。根据读秀知识库,关于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方面的代表性著作有:朱晓渭著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

6、(西北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等等。在科研立项方面,地方社科部门高水平专业群研究进行立项资助,其中代表性的课题有:王亚南主持的2022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课题“双高 时代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成效评价及推进机制研究”、周应中主持的2019年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艺术院校高水平专业群评价指标研究及诊改路径探索”、蒋昌忠主持的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决策咨询专项课题“产教融合背景下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模式与路径研究”、李雪主持的2020年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180 教育智库“基于 双高计划 的高职院校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研究”、周志艳主持的湖北

7、省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学习者中心 视角下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可持续发展的机制研究”,等等。在学术研讨交流方面,2020年6月21日至24日,在厦门举办了“新时代新职教新使命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研讨会;2021年4月17日至18日,在海口举办了“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旅游大类双高专业群建设”研讨会。关于高水平专业群的基本内涵及属性特点研究关于高水平专业群的基本内涵。张衡锋指出,所谓高职院校专业群即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借鉴产业集群理论,遵循“专业基础相通、技术平台相近、职业岗位相关、行业业务相连、教育资源共享”的组群逻辑,主动对接区域产业链发展需求,通过专业结构调整、教学资源整合、专业

8、治理方式重构,形成由若干专业共同组成,一个或多个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1庹飞指出专业群是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的服务面向与办学优势,整合若干个产业行业背景相同、专业基础相近、技术领域相联、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相通的相关专业,组建的具有相类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的专业集合体。2关于高水平专业群的属性特点。吴升刚指出,高水平专业群具有教育性、职业性、协同性、开放性、系统性和创新性。3张新民认为高水平专业群具有四个方面特点,即具有体现群内各专业某种共性特征的职业岗位群;群内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群内各专业要有一定的共享平台课程;群内教学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共享。4张铮认为高水平专业群具有

9、四大特征,第一组特征是整体性和相关性,第二组特征是开放性和目的性,第三组特征是层次性和因果性,第四组特征是适应性和动态性。5关于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价值意蕴与组群逻辑研究关于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价值意蕴。邱亮晶认为建设高水平专业群,从内生源头视域来讲,能够服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从中枢贯通视域来讲,能够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从外部浸润视域来讲,能够推动高职教育深层次发展。6柴草认为强化高职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构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在要求,服务产业变革与技术创新的现实需要,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抓手,促进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需要。7关于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组群逻辑。刘晓根据专业与产业对接层

10、次的差异,指出专业群的组群逻辑可分为基于产业群逻辑、岗位群逻辑以及群内逻辑三种。8平和光认为高水平专业群组群有产业逻辑、岗位逻辑和知识逻辑。9邓子云认为特高专业群组群逻辑包括高端产业关系逻辑、产业高端业态逻辑、岗位群逻辑、人才培养定位逻辑、专业构成逻辑五种类型。10王亚南根据专业群所服务面向的职业岗位群之间的关联方式,从学科技术关联、行业业务关联、组织管理方式三个维度将专业群建构分为复合紧密型专业群模式、行业聚集型专业群模式和行业松散型专业群模式。11张红根据群内专业或专业方向的组成,认为当前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建设主要有四种模式,即依托共同的基础、围绕核心专业、面向职业群、面向产业链等。12 关

11、于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绩效评价研究关于绩效评价的价值意蕴。陈超群指出,构建高水平专业群绩效评价是对于落实我国职业教育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推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持续发展具有重大价值意义。13韩江雪认为,构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于评价院校自身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水平,进而进行调整完善具有重大的价值意蕴。14关于绩效评价的问题隐忧。刘喻认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绩效评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量化评价的迷思,二是指标主义的暴政,三是治理工具依赖。15韩江雪指出,指标还不够全面,缺乏相对较为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评价指标在设定时,存在着评价指标过于模糊等,是当前情况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绩

12、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6关于绩效评价的路径策略。陈超群认为要做好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绩效第三方评价,必须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指标体系、确立第三方评价机构的法律地位和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第三方评价结果的运用。17韩江雪强调,顶层设计的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内容的丰富和信息化手段强化评价结果的应用是高水平专业群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必备要素。18关于高水平专业群构建的存在问题与实施路径研究关于高水平专业群构建存在问题。王亚南认为当前高水平专业群构建存在临时抱佛脚、新瓶装旧酒、学科化等问题。19李亚轩认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存在组建随意性和盲目性、资源共享程度较低、未能有效发挥“群”优势以及缺乏科学的

13、评价标准体系等问题。20徐兰从适应性视角阐释了高水平专业群存在的问题,从宏观层面来讲,较难实现区域内专业群共建;从中观层面来讲,较难实现多方跨界协同育人;从微观层面来讲,现有管理模式相对固化。21柴草指出,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中存在建设标准缺失,成果评价机制粗放;目标引领笼统,任务分解不清晰;建设方案杂糅,缺乏问题导向;发展离散度大,缺乏可复制经验样板等问题。22关于高水平专业群构建实施路径。刘晓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推进专业群建设,即从技术链出发深化专业群顶层设计工作,紧密围绕专业群组群逻辑重新整合群内资源,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体系,从而推动理论构建与实践操作之间的有效衔接。23万卫认为可以从关注组织

14、特性,明确建设愿景;处理好两个关系,实行多元共治;营造内部环境,提供建设保障;多管齐下,整合组织资源等方面加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24张红认为要建设高水平专业群必须提升集成发展能力、综合改革能力、适应需求能力、协同创新能力以及建立与专业群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机制与质量保证体系。25王惠莲提出必须要打破以院系 181教育智库为依托的管理模式,加强专业群建设的组织管理;明晰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关系,保持关系自洽;推动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指向转变,由传统的行政指向转向需求导向;以技术创新平台为依托,实现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由追随适应到引领产业发展。26潘海生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必须以理念牵引推进专业群高

15、水平发展、建构现代治理结构引领专业群深入发展、以高水平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引领专业群质量提升。27此外,周虹谷从产业集群的视角对高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28庹飞从共享共进的视域探讨了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相关问题。29王祥祯从产业转型升级的视域对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相关问题进行了梳理。30已有研究成果述评及未来进一步拓展之处纵观2019年以来学术界关于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研究,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但仍有进一步拓展的研究空间。研究视域需要进一步拓展。现有研究成果多集中在宏观层面,主要围绕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的政策演进、基本特征、基本内涵、组群逻辑、重点任务、指标体系、现实意义、存在困境、建

16、设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和阐释,而微观层面研究则相对明显不足,研究视野还不够宽广,比如可以从国家治理现代化、产业转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视域对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进行研究。研究方法需要进一步改进。当前学术界关于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的研究更多是定性研究,而定量研究和实证研究相对比较少。“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共有253个专业群,经过二年多的建设实践,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因此需要加强实践形态研究,既要研究其取得的成就成果,又要研究面临的困难挑战,进而将其转化为推动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的策略和路径,从而更直接指导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成果需要进一步丰富。当前关于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研究多以高职

17、院校科研人员为主,其他单位研究人员相对比较少。再者,研究论文比较多,专著比较少。在下一步研究中,希望有更多的人员参与到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研究中,在发表高质量论文的同时,也尽可能多的出版一批高质量著作。参考文献1张衡锋.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困境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9):46.2庹飞.共享共进视域下的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困境与路径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5):42-44.3吴升刚.高职专业群建设的基本内涵与重点任务J.现代教育管理,2019(6):103.4张新民.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机理、理论、动力和机制J.职教论坛,2021(27):6.5张铮.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演进动

18、因与发展机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4):160.6邱亮晶.“双高院校”专业群建设的价值意蕴、困囿与战略突破J.职业技术教育,2021(6):11-13.7柴草.高职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价值内核、逻辑、问题与路径J.成人教育,2021(9):65-66.8刘晓.高职学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组群逻辑与行动方略J.中国高教研究,2020(6):105.9平和光.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组建的基本逻辑J.中国高教研究,2020(6):106.10邓子云.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的组群逻辑J.现代教育管理,2020(4):90-91.11王亚南.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构:内涵意蕴、逻辑及技术路径J.大

19、学教育科学,2020(6):120-122.12张红.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19(6):106.13陈超群.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绩效第三方评价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21(26):77-79.14韩江雪.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实践J.管理论坛,2021(6):134-135.15刘喻.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绩效的隐忧与超越J.成人教育,2022(2):97-98.16韩江雪.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实践J.管理论坛,2021(6):138.17陈超群.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绩效第三方评价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2021(26):79-81.18韩江雪.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实践J.管理论坛,2021(6):140.19王亚南.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构:内涵意蕴、逻辑及技术路径J.大学教育科学,2020(6):120.20李亚轩.“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困境及策略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74-75.21徐兰.高水平专业群适应性发展的内涵意蕴、掣肘因素与实践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22(4):41-42.22柴草.高职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价值内核、逻辑、问题与路径J.成人教育,2021(9):68-70.23刘晓.高职学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

21、组群逻辑与行动方略J.中国高教研究,2020(6):107-108.24万卫.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内涵、要素与优化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20(13):9-11.25张红.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19(6):107-108.26王惠莲.高职院校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逻辑解构、关键维度及实施向度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2):58-61.27潘海生.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核心任务与建设路径J.大学教育科学,2020(1):117-119.28周虹谷.产业集群视角下高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路径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4):9-11.29庹飞.共享共进视域下的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困境与路径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5):42-47.30王祥祯.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探索与实践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22(3):33-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