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 动与静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 2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的词语和诗句。 3知道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学重、难点1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2)参照物及物体相对运动,相对静止的判断。2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2)物体相对运动、相对静止的判断。(3)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课件、绘画。教学过程一、运动的世界 用多媒体动画向学生多角度展示运动的世界,并配有音乐和朗诵,(日出日落、月盈月亏、星移斗转,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冬
2、去春来、风起云涌、潮涨潮落,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宇宙大爆炸带来了满天星斗。我们就生活在这满天星斗中一颗称为地球的行星上。成千上万个星系,科学家通过观测发现,许多星系正远离我们而去。地壳运动产生了高山与峡谷;江河流动形成了沟壑与平原。大陆板块的运动与挤压,产生了雄伟壮丽的喜马拉雅山脉。人的生命在于运动,看:清晨晨练的人们,运动场上矫健的身影)二、运动的描述 在物理学家把运动归纳成定律之前,人们就开始用文字、诗歌、音乐、绘画等描述运动。 1词汇与运动。 问题:我们词汇中有大量关于运动的词,对于不同类型的运动有不同的词表示。请你说出与上升运动、下降运动、快速运动、缓慢运动、回转运动、振动等与运动
3、有关的词汇,并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请大家举手抢答。 答案:升起、下落、环行、摇动 (合理即可)按小组发言进行统计,当场评出第一轮抢答获胜小组。 2音乐与运动。 展示:用录音机播放高山流水(教材P14图 2-4),请同学们聆听。 4绘画与运动。 展示: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梵高画的星夜(教材P14图 2-5),你感觉梵高是用什么表现运动的(或如何表现运动的)?请大家抢答。 按小组发言统计,评出抢答获胜小组。 5科学家描述的运动。 科学家是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及实验方法来描述与研究运动。 (1)机械运动。 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2)参照物。 一个物体是运动
4、还是静止,是相对于另一个选作标准的物体而言的,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举例说明:乘电梯上升的乘客,选择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选择电梯厢为参照物,乘客又是静止的;(教材P15图 2-6) 同步地球卫星,以太阳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又是静止的。(教材P15图 2-7) 你还知道哪些事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请大家分组讨论、交流。 生甲:空中的运输机与加油机。 生乙:传送带上的货物。 生丙:一起放学并排行走的两位同学。生丁:坐在行驶汽车里的乘客。课堂归纳小结师: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讨论、交流得出: 1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 2
5、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科学家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及实验方法来描述与研究运动。 3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4事先选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5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师:请每位同学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板书设计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 动与静 (一)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二)参照物: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称为参照物。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学反思教师首先引领学生探讨“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是相对什么而言的?”“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学生通过自主看书在头脑中形成初步感知,然后让学生小组进行学习、交流。全班通过汇报、总结,教师作简单概述,并纠正交流中出现的片面认识。如:“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就说它在运动”这种说法的不完整性,鼓励小组内争论“怎样描述这话才具有准确性”。学生从实例中得出答案。学生掌握了重点问题后,教师继续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