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教学目标1 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单位,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能正确处理测量结果2 理解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单位、公式及其意义3 能用速度公式简单计算速度和平均速度 4 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教学重点和难点1刻度尺的使用,特殊的测量方法2 速度的定义和物理意义 3 速度公式的运用,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格式、解题方法4 参照物的定义和选择知识点:一、测量的初步知识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3长度的单
2、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它们关系是: 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 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 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1纳米=10-9米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量程和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组成。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
3、求平均值。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替代法(化暗为明):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a)怎样用刻度尺测量乒乓球的直径,请说出两种方法?(3)化曲为直:如(a)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 (b)怎样测量一枚一元硬币的周长?二、 物体的运动1 机械运动: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3 运
4、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4 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满足两个条件,即运动的快慢要保持不变,同时运动的路线是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总是相等的,而在任何相等的路程内所用时间也相同。5 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6 速度: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公式: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1米/秒=3.6千米/小时。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公式可写成 ,它可以反映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快慢,但对于一个确定的匀
5、速直线运动来说,速度与路程不成正比,也不与时间成反比,是一个定值,而运动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7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即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等。8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9 根可求路程:和时间:在下列数值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1、 某同学身高17.2 2、 一根头发直径约为72 。3、 南京长江二桥全程长21197 。4、 物理课本长度为258 。看:1、零刻线是否磨损、2、量程、分度值 ;读:1、 刻度线与被测物体对齐读:2、 视线垂直刻度尺, 3、 测量结果
6、由数字和单位构成,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练习:读出下列两个刻度尺所测的物体的长度:例:测一页书纸的厚度。例:硬币的直径 滚轮法 测操场的周长例:铁路线的长度 6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5.0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1.6mm。学生归纳:速度的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两种比较快慢的办法:如百米赛跑:1、时间一定比较路程(观众)2、路程一定比较时间(裁判)学生练习:例1、有两个同学,用下面的方法来测量小钢球运动的平均速度。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条直线上标出ABC三个
7、点,拿一根分度值为1mm的米尺紧靠直线,ABC三点在米尺上对应的读数如图7所示。当小钢球贴着米尺运动经过ABC三点时,两同学用手表记下了小钢球经过ABC三点时对应的时刻,如图所示。则小钢球在通过ABBC和AC各段路程中,平均速度分别为:vAB=_ 0.03m/s _;vBC=_ 0.02m/s _;vAC=_ 0.024m/s _。例2 在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处有一标志牌,如图所示,出租车要尽快赶到机场,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至少行使多少分钟才能到达?此处距机场58Km即s=58Km 100的单位为Km/h 即v=100Km/h例3 一列长为140m的列车以72Km/h的速度穿过一平直的隧道
8、,已知整个列车车身在隧道的时间为42 s求:(1)隧道的长为多少? (2)从列车的车头进隧道,一直到车尾出隧道,一共需要多少时间?分析:过桥型问题分两类 完全通过S=S车 +S桥 完全在桥上S=S车 -S桥例4 火车从甲车站到乙车站正常行驶的速度为60Km/h,有一次火车因故迟开了15min,为了准点到达乙站,火车司机把车速提高到72Km/h,求:(1) 甲乙两站之间的距离。(2) 火车从甲站到乙站之间正常的行使时间。例5甲乙两物体运动时间之比为3:2 路程之比为2:3 ,它们的速度之比为_例6一个物体以15m/s行驶了路程的一半,用10m/s跑完了后一半,它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例7某小组同学
9、分别测出了甲、乙电动小车作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AB所示。(1)观察图可知,甲车在作_匀速_直线运动。甲车通过06米的路程所用时间为_6 _秒。(2)观察图17B可知,在AB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_1.2_米。(3)比较图17AB可知,甲车的速度_小于_乙车的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学生总结1机械运动:物体的位置变化2相对运动: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变化3参照物:用于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准4一般认为大地为参照物5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练习:例8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 船 青山 B 青山 船 C 青山 水 D 水 青山例9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曾在芜湖感叹长江的壮美景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两岸青山相对出”和“孤帆一片日边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船 和 江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