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声的世界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v液v气。 生丙: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与压强和温度有关,只有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15C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v340ms。 师:对表格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讨论、交流后提出: 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怎么测出来的?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什么测出来的? 3声音在钢铁中传播速度为什么比在水中传播快? 师:大家很认真思考、讨论,问题提得很好。学会提出好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你还知道哪些利用固体、液体传声的实例? 生甲:医生利用听诊器给病人检查身体、诊断疾病,是利用固体传声。 生乙:渔民捕鱼时,在渔网上装电
2、子发声器,播放鱼喜欢听的声音,吸引鱼群,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捕鱼产量,说明液体可以传声。 生丙:钓鱼的人从不聊天,怕说话声把鱼给吓跑。说明水可以传声。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38信息窗:天坛回音壁。 生:阅读。 师:向学生详细介绍天坛回音壁,并用课件展示天坛的回音壁。 师:为什么平时在教室里讲话听起来比在操场上的响亮?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发射,如果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可以区分原声和回声;如果回声到达入耳,比原声晚不到0.1s,人耳就会不出回声和原声了,回声就使原声加强,使声音听起来更响亮。 教室里的声音鼓四周墙壁反射,回声到达入耳比原声晚不到01s,回声使原
3、声加强,所以听起来响亮。而在操场上讲话,比较空旷,声音被障碍物反射回来,传播时间太长,声音变得很小几乎听不到回声,只能听到原声,所以在教室里讲话比在操场上讲话响亮。课堂归纳小结师:本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生:讨论、交流后得出:本节课我们学到了: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大小关系是:v四v液v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小与压强和温度有关,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15 C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v340m/s。板书设计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真空不能传声。 (2) v固v液v气。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15空气中v声=340ms。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核心概念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学生在此前往往关注的是动作本身,而不是发声物体的状态。这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要想突破难点,就应该顺应学生的思维,才能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学生认识到“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后,再次提供音叉,让学生设计实验,用视觉看到物体的振动。这样处理,使探究“振动”的内涵由易到难,由显到隐,由固体、到液体再到气体,逐步丰富概念外延。思维的顺应和激活,实现了教学的“层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