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408∕T 003-2021 桐城含锌 绿茶种植技术规程(安庆市).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79087 上传时间:2022-06-07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2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408∕T 003-2021 桐城含锌 绿茶种植技术规程(安庆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DB3408∕T 003-2021 桐城含锌 绿茶种植技术规程(安庆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DB3408∕T 003-2021 桐城含锌 绿茶种植技术规程(安庆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DB3408∕T 003-2021 桐城含锌 绿茶种植技术规程(安庆市).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DB3408∕T 003-2021 桐城含锌 绿茶种植技术规程(安庆市).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67.140.10 CCS B 05 3408 安徽省安庆市地方标准 DB 3408/T 0032021 桐城含锌绿茶 种植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lanting zinc containing green tea in Tongcheng 2021 - 11 - 19 发布 2021 - 12 - 19 实施 安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3408/T 0032021 I 目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一般要求 . 1 4.1 种植范围 . 1 5 茶园建设 . 1

2、5.1 土壤要求 . 1 5.2 坡度与坡向 . 2 5.3 建设规划 . 2 5.4 茶树种植 . 2 6 茶园管理 . 3 6.1 肥料使用 . 3 6.2 合理耕锄 . 3 6.3 水分管理 . 4 6.4 树冠管理 . 4 6.5 病虫害防治 . 4 附录 A(规范性) 国家明令禁止及限制使用的农药品种 . 6 A.1 国家明令禁止及限制使用的农药品种 . 6 附录 B(规范性) 主要病虫害防止指标、防止适期及推荐使用药剂 . 7 B.1 主要病虫害防治指标、防治适期及推荐使用药剂 . 7 表 1 茶园氮肥用量参考表(纯氮) . 3 表 A.1 国家明令禁止及限制使用的农药品种 . 6

3、 表 B.1 主要病虫害防治指标、防治适期及推荐使用药剂 . 7 DB 3408/T 0032021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庆市农村农业局提出。 本文件由安庆市农村农业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桐城市农业农村局、桐城市种植业管理局(中心)、桐城市富锌产业协会、桐城市小花茶叶开发有限公司、桐城市茶叶发展中心、桐城市龙眠生态农业种植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汪令建、黄俊、王莹、徐尚德、费章尧、王祥、徐祥英、潘忠武、刘可计

4、、张 智、程晓丽、王飞、付劲松、刘小娇。 DB 3408/T 0032021 1 桐城含锌绿茶 种植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桐城含锌绿茶种植的术语定义、一般要求、茶园建设、茶园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桐城市行政区域内含锌绿茶的种植与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3

5、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桐城含锌绿茶 zinc containing green tea in Tongcheng 东经1164011709,北纬30403116范围内生产的,干茶中锌含量达25mg/kg60mg/kg的绿茶。 4 一般要求 4.1 种植范围 东经 1164011709,北纬 30403116范围内,土壤全锌含量达到 60mg/kg200mg/kg。包括桐城市唐湾镇、黄甲镇、大关镇、吕亭镇、青草镇、龙眠街道、文昌街道等种植区域。 4.2 产地环境 年均气温约为 15.8,年降水量约 1326mm,日照时数超过 1900h,年平均无霜期 246 天,土

6、壤 pH 值 4.56.5。 5 茶园建设 5.1 土壤要求 DB 3408/T 0032021 2 质地沙壤土或壤土,有效土层深度50 厘米,地下水位 1 米以下。 5.2 坡度与坡向 山地或丘陵地、坡度 25以下。海拔 400m 以上的要避开阴坡。 5.3 建设规划 5.3.1 茶园四周和茶园内不宜种茶的空地应植树造林,茶园的上风口(特别是高海拔山区)应营造防护林,主干道和沟渠边种植行道树,梯壁种植护坡植物;丘陵和低海拔山地茶园内可以按 12 米6 米行株距套种冬季落叶、与茶树无共同病虫害、扎根深、分枝部位高的宽叶树木。 5.3.2 应合理设置道路(包括主道、支道、步道、地头道)和完善的水

7、利水系统。大中型茶场以总部为中心,建立与各区、片、块相通的主干道,规模较小的茶场(片、区),设置支道、步道和地头道,15以上坡地茶园步道应设成“之”字形;茶园上方和茶园周边建设防洪沟、排洪沟,茶园内建立排灌沟、排蓄沟宜建成竹节形。道路和水利系统应统筹布局,路、渠(沟)结合。 5.3.3 坡度 15以下的缓坡地可近似等高内倾开垦; 坡度在 1525的, 修筑等高内倾梯级园地,开垦深度在 60 厘米以上。梯壁上种植护坡植物。 5.4 茶树种植 5.4.1 茶苗选用 应选用适制绿茶的无性系优良品种,如龙井长叶、舒茶早、皖茶四号、谷雨香等。大面积建园应早、中、晚品种合理搭配。 5.4.2 茶苗质量 苗

8、高25厘米以上、径粗0.3厘米,不偏冠,无病虫害。 5.4.3 定植时间 春季种植:2月至3月上旬,应避开冰雪霜冻天气;秋季定植: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 5.4.4 定植密度 应采用单行种植,行距150厘米160厘米,株距35厘米40厘米,每丛大苗2株或小苗3株,大小苗不能搭配。 5.4.5 栽植要求 栽植前应距地表30厘米40厘米深施足施底肥,以含纤维素高的厩肥、堆肥、草肥、绿肥等有机肥为主,有机肥3t/666.75t/666.7 ,加硫基三元复合肥(总养分含量45%)40kg/666.7。有机肥应经无害化处理后施用,有机肥应分层施用,与土壤充分混匀,并覆土回填。 应采取浅沟栽植法,沟深2

9、0厘米。栽植时扶直茶苗,覆细土至不露须根时往上轻提茶苗,再覆土至茶苗根颈处压实, 浇足水后再盖土3厘米。 茶苗栽植后留3片5片叶离地15厘米20厘米修剪。 定植后实行行间覆盖,覆盖物可选择作物秸秆、防草布等。使用作物秸秆覆盖的,覆盖厚度应达到10厘米。 DB 3408/T 0032021 3 6 茶园管理 6.1 肥料使用 6.1.1 施肥原则 应采取测土配方施肥,控制氮肥总量,氮磷钾平衡施用,增施有机肥,有机无机相结合,基肥和追肥相结合。避免使用含氯肥料。 6.1.2 施肥方法 6.1.2.1 沟施、穴施后覆土,或撒入行间用旋耕机(人力)与土壤混融,或水肥一体化施用,禁止表面抛撒。化肥施用深

10、度 10 厘米15 厘米,有机肥施用深度 20 厘米25 厘米。有机肥须腐熟、无害化处理后施用。有机肥应作为基肥在秋季一次性施入。 6.1.2.2 幼龄茶园,N、P、K 三要素折纯比例为 1:1:1,全年分期多次施用。茶苗定植当年应水稀释后浇施,浓度 0.5%1%。二年生茶园施肥位置离茶树根颈 20 厘米、三、四年生的离根颈位置 30 厘米。 6.1.2.3 成年茶园,N、P、K 三要素折纯比例为 34:1:1,全年一基一追或一基二追(采夏茶的茶园),基肥与追肥折纯比例为 7:3;基肥在 9 月下旬至 10 月中旬施用,高山茶园宜早、低山和丘陵茶园宜迟,春季追肥应在春茶开采前 40 天,夏季追

11、肥在春茶后、夏茶萌发前。施肥位置在茶树树冠外缘的垂直下方。 6.1.2.4 茶园氮肥用量可参考表 1 规定。 表1 茶园氮肥用量参考表(纯氮) 幼龄 茶园 树龄(年) 氮肥用量(kg/666.7 ) 有机替代(%) 12 2.55 / 34 68 20 成年 茶园 干茶产量(kg/666.7 ) 氮肥用量(kg/666.7 ) 3050 25 以下 1215 2550 1420 说明 有机茶园不应使用化肥,追肥应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6.2 合理耕锄 6.2.1 幼龄茶园应勤锄浅锄,除早除小。成年茶园一年 2 次以上,春夏季耕锄深度 10 厘米15 厘米,秋季深翻 20 厘米25 厘米,两年深翻

12、一次。采用人工或机械方法除草。 6.2.2 裸露的幼龄或台刈改造茶园,裸露处和行间可种植绿肥作物,选用苕子、箭舌豌豆、肥田萝卜、DB 3408/T 0032021 4 绿豆等。 6.3 水分管理 低洼地和地下水位高的茶园应开深沟排水。长期干旱致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0%时,应加强灌溉。 6.4 树冠管理 6.4.1 定型修剪 修剪对象为幼龄期和台刈改造茶树,应分三次进行。第一次在茶苗移植后进行,第二次在第一次剪口处提高 10厘米15厘米 用整枝剪剪去主枝,第三次在第二次剪口处提高 10厘米15厘米剪去上部枝条,剪口应光滑。 6.4.2 深修剪 春茶结束后,应剪去树冠面上10厘米15厘米深的“鸡爪

13、枝”。 6.4.3 重修剪 衰老茶树春茶结束后剪去树冠面1/31/2,剪口应离地面30厘米40厘米。 6.4.4 台刈 严重衰老、重修剪不能复壮的茶树,春茶结束后,应及时在离地5厘米l0厘米 处刈去地上部分。 6.5 病虫害防治 6.5.1 防治原则 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开展绿色防控,控制使用化学农药,禁止使用禁限用农药。若必须使用化学农药,应按照附录 A、附录 B 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低水溶性农药。 6.5.2 主要病虫害 6.5.2.1 主要虫害有灰茶尺蠖、小绿叶蝉、茶毛虫、茶螨等。 6.5.2.2 主要病害有炭疽病、云纹叶枯病

14、、茶饼病等。 6.5.3 农业防治 应耕锄杂草、带出修剪的病虫枝、增施有机肥。 6.5.4 物理防治 应采用人工捕捉、灯光、色板和性引诱剂诱杀。 6.5.5 生物防治 DB 3408/T 0032021 5 应保护和利用茶园中的蜘蛛、鸟类、寄生蜂等有益生物,使用生物源农药如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苏云金杆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印楝素、蛇床子素、苦参碱、球孢白僵菌、茶皂素等。 6.5.6 化学防治 根据农药特性和安全间隔期应合理施用农药, 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的规定。 按照NY/T 393、 NY/T 1276的要求进行防治,不应使用高毒高残留和国家禁限用农药。 DB 34

15、08/T 0032021 6 A A 附录A (规范性) 国家明令禁止及限制使用的农药品种 A.1 国家明令禁止及限制使用的农药品种 国家明令禁止及限制使用的农药品种见表A.1 表 A.1 国家明令禁止及限制使用的农药品种 禁限类型 农药品种 禁止使用 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苯线磷、地虫硫磷、甲基硫环磷、磷化钙、磷化镁、磷化锌、硫线磷、蝇毒磷、治螟磷、特丁硫磷、敌枯双、氟乙酰胺、甘氟、氟乙酸钠、滴滴涕、六六六、艾氏剂、狄氏剂、毒杀芬、二溴乙烷、二溴氯炳烷、杀虫脒、三氯杀螨醇、氯磺隆、福美甲胂、福美胂、除草醚、百草枯水剂、砷类、铅类、汞制剂、毒鼠强、毒鼠硅、甲磺隆、甲磺隆复配

16、制剂、胺苯磺隆复配制剂、氟苯虫酰胺 限制使用 甲拌磷、甲基异柳磷、克百威、磷化铝、硫丹、氯化苦、灭多威、灭线磷、水胺硫磷、涕灭威、溴甲烷、氧乐果、百草枯、2,4-滴丁酯、C型肉毒梭菌毒素、D型肉毒梭菌毒素、氟鼠灵、敌鼠钠盐、杀鼠灵、杀鼠醚、溴敌隆、溴鼠灵 丁硫克百威、丁酰肼、毒死蜱、氟虫腈、乐果、氰戊菊酯、三唑磷、乙酰甲胺磷 DB 3408/T 0032021 7 B B 附录B (规范性) 主要病虫害防止指标、防止适期及推荐使用药剂 B.1 主要病虫害防治指标、防治适期及推荐使用药剂 桐城含锌绿茶种植主要病虫害防治指标、防治适期及推荐使用药剂见表B.1。 表B.1主要病虫害防治指标、防治适期

17、及推荐使用药剂 病虫名称 防治指标和防治适期 推荐使用药剂 茶尺蠖 成年投产茶园: 幼虫量每平方米 7 头以上。 生物农药防治应掌握在害虫 1、2 龄期,化学或植物源农药防治应在害虫 3龄前。 茶尺蠖病毒、鱼藤酮、苦参碱、虫螨腈、联苯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甲维盐等。 小绿叶蝉 第一峰百叶虫量超过10头、第二峰百叶虫量超过20头。 施药适期掌握入峰后(高峰前期)、且若虫占总量的80%以上,重点关注57月、910月。 白僵菌制剂、鱼藤酮、茚虫威、虫螨腈、唑虫酰胺、硫丹、杀螟丹、联苯菊酯、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噻虫嗪等 茶毛虫 百丛卵块5个以上。 防治适期在幼虫3龄前。 茶毛虫病毒制剂、Bt制剂、茚虫威、虫螨腈、溴氰菊酯、氯氰菊酯、除虫脲、甲维盐。 茶橙瘿螨 每平方厘米叶面积有虫4头。 防治适期在害虫发生高峰前期。 石硫合剂、克螨特、茚虫威、虫螨腈、农用喷淋油、灭螨灵等 炭疽病 上年度当年生成叶发病率15%的茶园。 5月下旬至6月上旬、 8月下旬至9月上旬雨季到来前后是防治该病适期。 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苯菌灵、甲基硫菌灵、溴菌腈 百菌清、吡唑醚菌酯等 云纹叶枯病 成、老叶罹病率1015%。 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苯菌灵、甲基硫菌灵、吡唑醚菌酯等 茶饼病 芽梢罹病率35%,春秋季连续阴雨为易发病期。 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多抗霉素、百菌清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