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节 功率 设计要素设 计 内 容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先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从而引出功率。接着学习功率的单位及计算公式,通过小资料的内容了解生活中常用的机械其功率的大小。最后通过计算练习进一步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率的概念及计算。2、知道功率的单位。过程与方法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分析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难点功率的计算。解决办法讨论法、比较法、观察法教学资源多媒体板书设计第
2、2节 功率功率含义概念公式:PW/t单位:瓦特(符号:W)千瓦(符号:KW)教学过程设计(第 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体预期效果一、情境引入二、合作探究1、功率的概念功率的定义功率的理解2、功率的计算三、课堂小结四、作业情境引入(1)建筑工地上要把1000块砖运送到楼顶,可以采取什么方法?归纳如下:(1)如人工手搬运(2)滑轮组搬运(3)杠杆搬运(4)吊车搬运,上述四种方法哪种最快?(2)要在地面上挖树坑,也有好多方法,你会采取什么方法?人工用铁锨挖和挖掘机挖哪种方法快?分析这两个情景,要做同样多的功,有的机械完成得快,有的机械完成得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物理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
3、。合作探究1、功率的概念举例:(1)甲同学把一桶水提到4楼用了40秒,而乙同学把同样的一桶水提到4楼却用了60秒。谁做功快?(2)如果甲物体1min做了600J的功,而乙物体30s做了360J的功,谁做功快?总结:要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做的功,做功多的快;也可以比较做相同的功,时间短的做功快。我们前面学过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也学过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电功率,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引入功率的定义:(1)功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功率。(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3)计算公式:PW/t(4)单位:瓦特 简称瓦,(
4、符号:W)1瓦特1J/s; 千瓦 (符号:KW)1KW1000W。(5)1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在一秒钟内完成的功是1焦。学生阅读课本第62页“一些运动物体的功率”,体会实际生活中一些运动物体的功率,加深对功率的印象,对于在实际工作中的功率进行估测。对功率的理解:(1)在生活中的不同场合比较快慢较多,例如:比较完成做业的快慢;比较吃饭的快慢等。(2)在物理学中或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场合需要表示一个物理量变化的快慢?教师补充:人口增长率、经济增长率、生产物品的合格率、物体振动的频率等。(3)功率与机械效率的区别: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一总功的比值,机械效率越高,表示总功中有用功占的比例越大,而与做功的
5、快慢和做功的多少无关;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越大,做功越快,但做功的多少还与时间有关。(4)功率和电功率的区别与联系。2、功率的计算(1)建筑工地上,水泥板质量为0.7t,起重机在15s内把它匀速提升到4m的高度,起重机提升重物的功率是多少?归纳解题思路:首先让学生弄懂题意,找出已知量和待求量;注意分析的思路和方法,明确解题的过程。分析时是沿着PW/t-WGh-G=mg的顺序进行;解题时则是沿着先求出G,再求出W,再求出P的顺序进行。 (2)一辆汽车重为5X104N,在平直公路上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1min,已知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阻力等于车重的0.06倍。求:汽车在一分钟内行
6、驶的距离。汽车在一分钟内做的功。汽车发动机的功率。教师点拨:PW/t 而 W=Fs,所以P= W/t=Fs/t=Fv(3)思考:要测定连续进行几次引体向上的最大功率,需要测出哪些数据、用什么测、如何测。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功率的定义、物理意义、公式、单位;区分功率与机械效率;会用功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动手动脑:1、2、3学生思考、讨论解决方法思考、回答、顺利地进入学习功率的环境中。体会做功有快慢的问题学生阅读课本。给出功率的概念学生阅读。一些运动物体的功率学生举例。学生举例。学生区别功率与机械效率。学生自己描述它们之间的区别学生阅读例题,谈解题思路并计算。学生思考并计算,找到公式间的联系学生思考测量引体向上功率的方法学生谈收获。从生活走向物理。利用物理知识研究实际问题。分析做同样多的功,用的时间短的做功快。分析相同的时间,做功多的做功快通过学生已有知识来学习功率的概念。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正确认识功率和机械效率的关系体会功率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物理知识用于生活。教 学 设 计 评 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