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GB∕T 38660-2020 物联网标识体系 Ecode标识系统安全机制.pdf

上传人:fangha****n2009 文档编号:79063 上传时间:2022-06-07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61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T 38660-2020 物联网标识体系 Ecode标识系统安全机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GB∕T 38660-2020 物联网标识体系 Ecode标识系统安全机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GB∕T 38660-2020 物联网标识体系 Ecode标识系统安全机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GB∕T 38660-2020 物联网标识体系 Ecode标识系统安全机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GB∕T 38660-2020 物联网标识体系 Ecode标识系统安全机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书 书 书犐 犆犛 犃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犌犅犜 物联网标识体系犈 犮 狅 犱 犲标识系统安全机制犐 犱 犲 狀 狋 犻 犳 犻 犮 犪 狋 犻 狅 狀狊 狔 狊 狋 犲犿犳 狅 狉犻 狀 狋 犲 狉 狀 犲 狋狅 犳狋 犺 犻 狀 犵 狊犛 犲 犮 狌 狉 犻 狋 狔犿犲 犮 犺 犪 狀 犻 狊犿犳 狅 狉犈 犮 狅 犱 犲犻 犱 犲 狀 狋 犻 犳 犻 犮 犪 狋 犻 狅 狀狊 狔 狊 狋 犲犿 发布 实施国 家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总 局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发 布目次前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标识系统安全一般要求 编码数据安全要

2、求 标识系统身份鉴别与授权要求 标识系统访问控制要求 标识系统交互安全要求 标识系统安全评估要求 标识系统管理要求参考文献犌犅犜 前言本标准按照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全国物品编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北京邮电大学、内蒙古自治区标准化院、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东方捷码科技开发中心、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秋科、韩树文、陆月明、左金鑫、李颖、郭子裕、郭哲明、李雨蓉、房艳、王佩、杜景荣、曹志伟、智慧、徐立峰、李健华、张铎、王东滨、曹若菡、李瑾、王子一。犌犅犜 物联网标识体系犈 犮 狅 犱 犲标识系统安全机制

3、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物联网标识体系中 标识系统的一般要求、编码数据安全、鉴别与授权、访问控制、交互安全、安全评估和管理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物联网标识体系中 标识系统建设和应用中的信息安全保障。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网络层安全协议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信息安全技术公钥基础设施电子签名格式规范 物联网标识体系物品编码 术语和定义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犈 犮 狅 犱 犲标识系统安全

4、机制狊 犲 犮 狌 狉 犻 狋 狔犿犲 犮 犺 犪 狀 犻 狊犿犳 狅 狉犈 犮 狅 犱 犲犻 犱 犲 狀 狋 犻 犳 犻 犮 犪 狋 犻 狅 狀狊 狔 狊 狋 犲犿用于保障 标识系统安全的要求集合。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主码( ) 编码体系标识( )版本( )犈 犮 狅 犱 犲标识系统安全一般要求 物理安全 标识系统物理安全应符合以下要求:) 标识系统建设、运营和使用过程中,机房、数据中心的建设应符合 的要求;)服务器与网络设备应按照安全需求配置,并通过国家认可的第三方机构的安全测评或认证;犌犅犜 )应在数据中心或机房建设完善的电子监控和报警系统,保证 人工值守 标识系统数据中心;)

5、应在 标识系统数据中心边界部署访问控制设备,安装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网络安全防护设备,启用访问控制功能,根据访问控制列表对源地址、目的地址、源端口、目的端口和协议等进行检查;)应对 标识系统数据中心的通信流量进行安全风险监控,对异常访问进行告警。 系统软件安全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应通过国家认可的第三方机构的安全测评或认证。 灾备中心 标识系统灾备中心选址宜选在地质条件良好的地点。灾备中心应为异地容灾,与主用中心不宜处于同一地震带内。 安全审计安全审计应包括自动响应、数据产生、审计分析、查阅、事件选择、事件存储等功能,审计的日志内容应包括安全事件的时间、类型、主体身份、结果等。犈

6、 犮 狅 犱 犲编码数据安全要求 犈 犮 狅 犱 犲编码数据存储 编码数据存储安全应符合以下要求:)存储 编码数据的介质应稳定可靠,不应受外界环境物理条件的明显影响;)不应采用移动式介质存储或转移 编码数据;)对删除过 编码数据的介质应进行技术处理,使删除的数据不可恢复;)应对存储介质出入库过程进行授权管理,并保留相应记录。 犈 犮 狅 犱 犲编码数据传输应保障 编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抗干扰性、私密性、完整性和正确性,具体要求如下:)应采取必要的技术和管理手段防止 编码数据传输过程中受到干扰。)应采取必要的技术和管理手段保障 编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私密性。 标识系统网络传输应具备防窃听能力,宜

7、采用等安全协议,安装数字证书,传输协议安全保护机制应符合 的要求。应对传输层进行不少于 位加密,传输安全保护机制使用的算法应符合国家密码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应采取必要的技术和管理手段保障 编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标识编码结构由 组成,具体编码规则应符合 的要求,应保证编码的完整性和原有校验机制的可用性。 犈 犮 狅 犱 犲标识系统备份与恢复 标识系统备份与恢复应符合以下要求:)需根据 编码信息的重要程度和信息导入的频率设定备份的频率,宜采用实时备份的方犌犅犜 式并按照 的要求建立系统灾备中心;)应建立异常事件紧急处理流程,以应对 标识系统中设备失效、操作失误等造成的故障,并由

8、运维操作员负责恢复备份数据信息;)应定期检查和测试备份介质及信息,保持其可用性和完整性,具有在规定的时间内恢复系统数据的能力;)应合理确定业务信息及其他需要永久保存的归档信息的保存期。 犈 犮 狅 犱 犲标识系统数据库 标识系统数据库应符合以下要求:)应在 标识系统中设置存取控制措施,可采取层次、分区、表格等多种方式控制用户对数据库的存取权限;)可通过实体安全、备份和恢复等多种技术手段来保护数据库的完整性;)应建立和保存日志记录,宜建立双副本日志,分别存储于磁盘等介质上以便于必要时的数据恢复;)应建立 数据库的定期转贮制度,并根据 编码数据交易量的大小决定转贮频度,宜采用实时转贮策略。 犈 犮

9、 狅 犱 犲标识系统敏感信息保护应采取必要的技术及管理手段保护 标识系统敏感信息。具体要求如下:)应在 标识系统内对身份证、营业执照等敏感信息进行存储和计算,不应在本地存储数据;)严密跟踪监控敏感信息存储介质的使用和传递过程,防止丢失和信息泄漏;)未经许可,不得超出数据服务范围,不得私自对数据进行变更和传输,禁止在 标识系统中明文展示敏感信息;)应提供统一的介质销毁工具,包括但不限于物理摧毁、消磁设备等工具,实现各类介质的有效销毁。 犈 犮 狅 犱 犲编码校验 编码校验应符合以下要求:) 编码结构中,编码方法应完整、准确,应采用必要的校验机制;) 编码解析系统应建立 编码对比验证机制,将解析出

10、的、 、等信息与数据库中原始码字进行对比验证,确保编码的准确性与一致性。犈 犮 狅 犱 犲标识系统身份鉴别与授权要求 犈 犮 狅 犱 犲标识系统身份鉴别管理 标识系统身份鉴别应符合以下管理要求:)需建设专用登录控制模块对登录用户进行身份标识与鉴别;)应提供登录失败处理方案,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自动退出等策略;)应支持用户名口令和数字证书两种登录认证方式,并按 要求设计数字证书;)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可支持动态口令、生物识别等其他认证方式。犌犅犜 犈 犮 狅 犱 犲标识系统授权管理 标识系统授权管理应符合以下要求:)可支持用户分级授权管理;)可支持基于角色权限和业务权限的两种直接

11、授权模型。犈 犮 狅 犱 犲标识系统访问控制要求 标识系统中存在机构平台、企业、个人三种基本用户类型,应根据用户分类设置访问控制参数,实现用户对权限内资源的访问。机构平台用户,是指某一行业或领域的综合性用户,在获得 编码后,具有向企业用户下发编码的权力;企业用户,是指任何合法的生产企业、集成商、解决方案提供商等;个人用户,是指普通互联网用户。个人用户可查询验证 编码,企业用户可注册申请、查询验证、回传 编码,机构平台用户可注册申请、查询验证、向企业用户下发 编码。犈 犮 狅 犱 犲标识系统交互安全要求应保障信息在交互过程中的一致性、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具有防欺骗、重放、仿冒等攻击的机制,并保证

12、通信双方数据的私密性。 犈 犮 狅 犱 犲标识系统安全评估要求 标识系统安全评估应符合以下要求:)应建立 标识系统的安全评估机制;)安全评估机制应能够分析 标识系统的安全风险,选择合理的安全功能组件,建立 标识系统的安全轮廓;)应建立 标识系统评估方法模型库,可采用适当的模型和方法进行评估,包括但不限于形式化、检测、专家评估等方法;)依据 标识系统的安全轮廓和对应的评估方法,应制定 标识系统信息安全保护及评估规范,指导 标识系统的开发、建设、应用等;)应确保 标识系统的保护等级符合 的要求。 标识系统安全评估参考模型如图所示,包括安全目标的确定、安全保护轮廓的形式化、安全功能组件的分解等评估流

13、程。安全目标包括 标识系统的机密性、可鉴别性、可控性、可用性四类。犌犅犜 图犈 犮 狅 犱 犲标识系统安全评估参考模型 犈 犮 狅 犱 犲标识系统管理要求 注册审批机制 标识系统应增加注册审批机制,用户在网上申请编码时,应提交相应资料,用于管理机构内部审批流程。 安全管理 日常安全管理 标识系统中日常安全管理应符合以下要求:)建立日常管理活动中的安全管理制度;)指定或授权专门的人员负责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考核;)将安全管理制度以纸质文件、电子文件等多种形式发布到相关人员手中。 软件维护管理 标识系统中软件维护管理应符合以下要求:)存储软件产品源文件到磁盘等介质上,并编写详细目录,以便长期保存;)将重要软件复制两份,一份作为主拷贝存档,一份作为备份;)对 标识系统相关软件的修改保证不降低系统的安全性。 人员管理 标识系统应建立必要的人员录用、考核、安全教育培训和外部人员访问管理制度,保证系统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遭到更改、泄漏和破坏。犌犅犜 参考文献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 信息技术传感器网络第 部分:测试:网络传输安全 科技平台统一身份认证 物联网标识体系 的注册与管理犌犅犜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系统集成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